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關於名著之格列佛遊記的觀後感

關於名著之格列佛遊記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格列佛遊記》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在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重讀此作卻有不同的感受。

關於名著之格列佛遊記的觀後感

小時候讀《格列佛遊記》僅僅是覺得寫得非常有趣,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從小到大聽《西遊記》長大的我對變大、變小、還有會說話的動物都有着異常的喜愛,或者是說執着,我有時候也會想象世界上存在着大人和小人。

因爲小時候我讀書看電影並不多,除了《西遊記》中我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有關的描寫。而《格列佛遊記》滿足了我的想象,在大人國、小人國、慧駰國……等國家的細緻描寫甚至有時會讓我產生真正存在有這樣國度的錯覺。

喬納森斯威夫特不僅記述了格列佛在那裏看到的人,你還可以讀到那裏的各種民俗、見聞,一切就像是格列佛真的旅行過這樣的國家。

但是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拜讀這樣的經典文學我卻有了同小時候非常不同的感受。不同於小時候認爲富有想象力,現在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辛辣無比的嘲諷語言。

《格列佛遊記》寫於啓蒙運動期間,直接對封建制度進行打擊,在文中有許多地方有對當時黑暗、貪婪、黨爭、僞善……各種負面存在英國進行間接或直接地嘲諷,在第一卷中用“高跟黨”跟“低跟黨”暗喻當時英國的黨派之爭。

而在第二卷,描寫則更加露骨,借用格列佛這個典型而又“愛國”的英國人之口說出了當時英國的制度。第三卷主要寫的是飛島國科學家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

而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便是第四章關於慧駰國的描寫。其中人獸顛倒的情景,那裏象徵人類的卻地位卑微的“耶胡”十分相像以及最後格列佛被慧駰所“感化”對回到國家後的“耶胡”十分厭惡,難以接近……

這一切都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時社會的反抗:一個原來無論情況如何都在讚美英格蘭的人最終卻不願回到英國看到人類,這樣大的轉變更是體現了本書的嘲諷,讓人感受到嘲諷語言的魅力。

讀《格列夫遊記》,不同的年紀會對於同一本書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斯威夫特使人既沉迷於他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又爲書中辛辣、諷刺的筆觸以及深刻的內涵而動容。這完美的結合使《格列夫遊記》成爲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