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動中國十大物觀後感

感動中國十大物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感動中國》 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後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主持人自開播以來由白巖鬆&敬一丹擔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

感動中國十大物觀後感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一

今天,我觀看了《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視頻,孟佩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故事中講:孟佩傑她是一個不幸的孩子,5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把她交給別人領養,從8歲起,她負責照顧癱瘓的養母,養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離家出走,她只能與養母相依爲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撐起這個家庭,擔當起重任。她每天起早貪黑,幫養母穿衣、洗漱、換尿布、喂早飯,然後才安心地一路跑着上學。晚上回家後,幹家務活,服侍養母睡後,她纔開始做功課。她在艱苦的生活中勤奮學習,考上了大學。由於放心不下養母,她竟下定決心:帶着養母上大學!

正如頒獎辭中所說:“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正是她的這種精神,成爲養母生存的勇氣。想想我自己,我覺得很慚愧。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優越了,但我卻只想着吃好的,穿好的,多玩會,我又常常和媽媽頂嘴,老讓媽媽生氣,媽媽因爲我又長出了幾根白髮。

今後,我應該想孟佩傑學習,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不讓媽媽生氣,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二

在感動中國的舞臺上充滿了淚水,但這些淚水不是因爲悲傷和痛苦,在這裏的所有淚水都來自感動!那十位平凡的人,來自不同的崗位,卻一次又一次的給我們帶來令人震撼的感動。

最令我感動的是張寶豔、秦豔友夫婦。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豔、秦豔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雖然最後找到了孩子,但那些走失孩子後的焦急和失望是他們永世不得忘記的。此後他們開始關注尋親信息,並嘗試爲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和安慰。

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願者發展到15萬多人,遍佈全國各地,成爲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8年多全身心的投入,張寶豔常年坐在電腦前,腰部和頸部會經常犯病;放下飯碗就上網,胃部經常不適。對此,秦豔友會經常要求甚至“脅迫”她離開電腦,去走一走或者休息一會兒。

然而每當QQ羣閃動,她還是要第一時間去看。甚至家裏停電上不了網的時候,她也會拿起手機,去處理各種事務。 寶貝回家,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包含了多少父母的悲傷和期望,又包含了多少父母找到孩子後的興奮和喜悅。沒有報酬,甚至要自己搭錢,還要經常遭遇各種非議和謾罵威脅,是什麼支撐這對夫婦走到今天呢?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時,張寶豔笑着說,“一開始,我的願望是能給尋親者帶來一些幫助。現在支撐我的,是找到親人後,尋親者臉上的笑容。”

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寶貝回家,路有多長?茫茫暗夜,你們用父母之愛,把燈火點亮。三千個日夜奔忙,一千個家庭團聚。你們連綴起星星點點的愛,織起一張網。網住希望,網住善良。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三

磨刀老人吳錦泉的事蹟,在南通早已家喻戶曉。老人繼去年入圍央視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後,今年再度入圍。上個月22號,中央電視臺開放2015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投票平臺,老人得票數目前已經突破191萬。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堅持爲老人投票。

吳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蹟感動了通城。儘管已到耄耋之年,僅靠磨刀爲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卻樂善好施,將磨刀得來的微薄收入用於慈善公益。年復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萬多元。老人說過,堅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們競相爲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樂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熱情所感動。

吳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屬於需要關懷的弱勢羣體。但他並沒有簡單地滿足於被關懷,而是努力地發散自己的光與熱,爲公益慈善事業貢獻力量。4萬多元,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位以磨刀爲生的老人來說,他的這4萬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絕大部分。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爲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人持之以恆地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他的這份執着值得其他人學習。通城百姓競相爲他投票,從老人的得票數我們能夠感知到社會道德文明的溫度。這說明,他的事蹟已經感動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堅持爲老人投票,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們被磨刀老人感動,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學習的實際行動。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賺個一兩元,4萬多元是他磨刀上萬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幹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鮮,掙的也比老人多。我們要努力掙錢,做物質上的富翁,同時也應該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惻隱之心。我們的身邊或許就有老弱病殘孕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對於他們,我們不能一毛不拔,而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其實,人生的際遇千變萬化。我們的幫助,能夠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堅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夠積極爲公益慈善事業貢獻力量,我們每個人也應該爲建設文明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衆人拾柴火焰高,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爲困境中的人提供幫助,社會道德文明之花將才會激情綻放。

我們都是社會的成員,社會成員之間需要守望相助。2013年12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發佈“鄰里守望”志願服務活動倡議書,號召人們從關愛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你我做起、從日常做起,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障人士,用志願服務使每一個遇到困難、渴望幫助的人得到及時的關愛。磨刀老人,樹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的標杆。投身公益慈善事業,讓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個人都要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道德文明的溫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