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觀後感:焦裕祿

電影觀後感:焦裕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電影《焦裕祿》裏有三個場景讓我特別難忘:一是焦裕祿領着縣委一班人看望車站裏逃荒的災民,他從地上撿起的半塊窩窩頭;二是焦裕祿去車站爲大學生技術員送行,他送給小夥子的那包沙土;三是因爲買黑市救濟糧面臨上級調查,他沉着冷靜說出的那句話:“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乾的。”這三個特寫畫面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它讓我想起沉甸甸的兩個字---責任。

電影觀後感:焦裕祿

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1962年冬,剛過不惑之年的焦裕祿調任河南省XX縣縣委書記。當他走進這片貧瘠的土地時,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風沙和飢餓荒蕪的土地——他面臨的任務、使命和工作是如此艱鉅。危難之時,他沒有選擇退卻和逃離,而是迎難而上,與風沙、鹽鹼和洪災展開了生死較量。責任,讓他內心如火一般燃燒,化作無窮無盡的動力。在北風呼嘯、飛沙漫天的田間地頭,他和羣衆一起揮鍬勞動;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濟糧親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舊的寫字檯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劇痛,起草着治理風沙鹽鹼的方案……在蘭考工作的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裏奔波,走遍了蘭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從此,他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土地上,讓人們口碑相傳,永遠銘記。正是以責任和忠誠爲基石,焦裕祿纔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一座永留史冊的豐碑。

責任意味着什麼?責任意味着真情。當他得知新來的大學生由於吃不慣窩頭、不習慣風沙後,並沒有另眼相看,而是愛護有加,給他送米送錢。當得知人已經去火車站時,他撒腿就追。到了火車站,他半懇求半遺憾地對小夥子說:“你走了,我沒啥送的,這是蘭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試驗,看還能種啥。”面對沒有一絲架子、沒有一點官氣的縣委書記動情的請求,小夥子被感動了,他終於選擇了留下。當火車開過之後,小夥子出現在因爲疼痛半蹲在地上的焦裕祿的身後,他露出了驚喜的目光。這是一個人才的座標,事關蘭考的發展和未來,而這個人才座標是焦裕祿用真情換來的,是用他坦蕩的胸懷和求賢若渴的眼光換來的。忠誠於心,奉獻於行。只有行動,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人心。

責任意味着什麼?責任意味着擔當。作爲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他倡導取消了幹部特殊的供應本,但當面對由於飢餓而浮腫的老幹部時,他不得已讓助手去黑市購買救濟糧,承擔違揹物資統購統銷政策的政治風險,這是需要摘去烏紗帽的勇氣的。面對上級調查和同事的詰問,他沒有把責任推給副手,而是主動承擔責任,體現了共產黨人勇於擔當的高尚情懷。當行署專員和焦裕祿談完話走出房間時,所有的幹部羣衆都自發聚集在大院裏,他們要爲他們的書記到北京請願。當專員表態請願他也算一個,並明確表示“不管焦裕祿同志受不受處分,他仍舊是你們的縣委書記”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面對組織的信任與羣衆的厚愛,焦裕祿平靜的臉龐上閃動着淚光。我相信,蘭考的幹部羣衆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時,更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決心,一種責任在肩的信心和決絕。

責任貫穿人的一生。責任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健康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民族、個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具體表現。一位偉人說過,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是所有價值中處於最高的位置。在社會的舞臺上,每種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種責任,要扮演好各種角色,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焦裕祿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只有用心對待工作,把身心和工作融合在一起,像愛自己的家人一樣愛工作,像愛自己的生命一樣愛崗位,真正去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才能用自己的行爲最終去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