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範文摘選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範文摘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篇一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範文摘選

電影《心靈捕手》是一部97年的老片,雖然因爲羅賓威廉斯的緣故而早有耳聞,但一直未及觀賞。這次由於心理培訓得以如願,自然感到愉悅。但是電影本身卻並不是令人感到愉悅的喜劇片,而是一部反映青少年心靈成長的劇情片。劇中衆多的心靈鬥爭,激烈的爭論場面無不令人緊張,進而對主人公的命運、劇中人物關係感到憂心忡忡。

該劇的劇情是一名普通的美國青年威爾亨廷,在着名的麻省理工大學擔任清潔工期間,碰巧看到知名數學教授林保在告示板上給學生出的一道數學難題無人問津,回去僅在鏡子上寫下一串公式便迎刃而解。於是,便在學校的告示板上作了答案。當大家都在等待這位數學天才出現的時候,他並沒有出現因爲他根本不屬於這裏,不屬於林保教授的講堂。又一次,林保教授出了題,威爾信手拈來,將題作出。這次林保教授看到了他,他轉身罵了一句,轉身便跑。在哈佛大學的酒吧,威爾以自己深厚的學術修養羞辱了那自以爲是的哈佛高材生,並贏得了少女施嘉娜的讚賞。這是我對影片片名的第一個理解。最終,憤世嫉俗、叛逆不羈的少年因爲打假事件送到了管教所,在他即將入獄的那一刻,他答應了林保教授的條件,每週都要按時接受教授的學術輔導以及心理醫生的心理輔導。

如何引導他們正確的處理關係,正確看待問題,林保教授發現了威爾的數學天分,並有意將其塑造爲下一位愛因斯坦式人物,他竭盡全力的訓練威爾。這些都難不到他,但是教授請來的五位心理學大師都一一被威爾尖酸刻薄卻又不失嚴謹的論調駁斥敗北。他們的失敗不僅在於威爾的天才和叛逆。比如第一位心理學家就缺乏諮詢員的基本諮詢原則——真誠。無奈之下,教授請來了他的大學同學,由羅賓威廉斯飾演的心理學教授肖恩。

肖恩給威爾的輔導一共有八次,八個場景處處叫人難忘,這裏不加熬述。

其間一個場景,一個小時的沉默。查詢了有關資料,雖然我還未曾接聽來訪者的電話,但也知道沉默是很令諮詢師尷尬的場面,會覺得無所事事。這在我和學生談話中也曾遇到過,非要覺得說話纔是給學生的教育。但對於有經驗的諮詢師而言,這不是簡單的不說話,而是一種靜靜的關懷。這符合羅傑斯的關懷技術。

威爾首先說話了,兩個人打破了沉寂。肖恩說出了妻子的缺點,但即便這樣他仍然是自己的妻子。兩個人在一起就要兼容對方的優缺點。我在與學生交談時,也偶爾會講一些自身的經歷,容易讓學生達到認同。接着,肖恩說出威爾自身也並不十全十美,讓威爾相信沒有人完美。如果我們發現自身的缺陷卻又不敢承認,就容易造成問題。當威爾對肖恩產生興趣而反覆提問時,肖恩嘎然而止,指出時間到了。

“你有能觸動你心靈的人麼?”肖恩指出威爾總是在逃避,沒有膽量證實自己。一場激烈的爭吵,肖恩趕走了威爾,以次讓威爾講出真話。威爾打電話給女孩,女孩坐上了飛機離開。威爾沒有按時去接受培訓,而是和好友查理一起去做力工。查理的一席話使他改變。我個人覺得,如果是肖恩讓威爾學會正常思維,並有所改變的話,是查理的話讓威爾醒悟。

故事終於有了轉折,在肖恩和林保教授爭執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威爾回來找肖恩。肖恩以自己童年的現身說法,肖恩反覆強調,一次比一次堅定,“這不是你的錯!”威爾常年以來

固守的心理防線終於土崩瓦解了,威爾大哭,將影片推至高潮。

最後一次,兩人進行交談。在與威爾的對話過程中,肖恩也認識到自己應該出去換個心情。兄弟們再次爲威爾的決定推波助瀾,一部車,足以讓威爾踏上自己的征程。

從這部電影中,我也清楚地看到一個鮮明的諮詢師的形象。威爾的案例雖屬個案,但是我們也可以瞭解到諮詢的一般原則,那就是:溝通,建立關係,尊重對方的選擇,不教具體的方法。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篇二

生活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每個人每天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悲歡離合,每個人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嬉笑怒罵。每個人都想看透別人在想什麼,同時卻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每個人都有着故事、痛苦和悲傷的過往,誰是誰的心靈捕手?誰又將自己的心靈用層層的面具、厚厚的圍牆封堵起來當做是一種自我保護。看似堅強的外衣,誰又知道在那之後的又是多麼脆弱的心靈。我們往往以爲自我封閉是一種自我保護,殊不知只有我們敞開心靈的窗戶的時候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外邊和煦的陽光,才能感受到溫暖,才能融化掉內心冰冷的角落。坦然的面對自己內心的傷口,即使有時候任然會疼痛,卻不用再一個人躲在角落裏暗自哭泣。

整個《心靈捕手》講述的就是一個心靈飽受創傷的年輕人、一個暴力傾向的天才、一個情感的弱者,在一次次心靈的交流中,逐漸走出陰影,放下防衛心理

,嘗試與人交流,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重新張開懷抱擁抱生命。我覺的《心靈捕手》帶給我最重要的就是敞開心扉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對於威爾來說,是一名很普通的清潔工,他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對數學具備與生俱來的天分,再加上他的勤奮與刻苦,使得他在數學領域表現出超凡的能力。但是由於他小時候被繼父虐待,在心中留下了深的創傷與自卑,所以在他與人交往的時候處處表現出敏感和戒備,同時他努力想要證實自己的價值,努力想讓別人讓社會接納他,承認他,但是卻又因爲深切的自卑使得他無法

坦然的去面對身邊的一切。造成了他狂傲卻又懦弱,敏感而又自甘墮落的複雜性格。影片的開頭部分以具體的一些事件向我們展示了威爾的複雜性格。威爾是個感情上的弱者,他渴望朋友,渴望傾訴,渴望關愛,卻又對其他人失去信任,害怕再次受到傷害,所以他處處設防,恐怕被人看穿,再次淪爲被拋棄的對象。他無法敞開自己的心靈,所以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真情。就像他於女主角產生肌膚之親之後卻用一句“我並不愛你”來逃避自己內心的恐懼感。他還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內心飽受創傷的孩子,就像西恩說的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他與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於性愛,你對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嗎?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你肯定未見過吧?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牀,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你年輕彪悍,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大可以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背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裏,看着他吸着最後一口氣,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問你何爲愛情,你可能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瞭解對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獻給你,把你從地獄深淵拯救出來,對她百般關懷的感受你也從未試過,你從未試過對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廝守,明知她患了絕症也再所不惜,你從未嘗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西恩繼續說,不要以爲,我了

解你,也許我可以通過知識來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願意談談你自己,否則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誰。

敞開心扉是一切交流的前提,即使會再次受傷,只有嘗試着去相信別人纔有機會感受陽光。威爾在與西恩的一次次的交流中終於放下了心中的防衛,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平凡的我們,也會在一次次心與心的碰撞中會感受到更多的美與幸福,所以,讓我們打開心靈的窗戶,邀請我們身邊的人走入我們的世界。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心靈捕手的觀後感篇三

《心靈捕手》這部影片,我在上心理課之前看過,現在再看,有更深的感動和感觸。看到心理教師肖恩(Sean)給威爾(W ill)做心理諮詢的那幾個情節,腦海裏瞬間浮現出一句話“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這是前段時間我讀的介紹歐文·亞隆思想傳記的一本書的書名《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作爲一名心理教師,這句話是影片中心理教師肖恩的角色狀態帶給我的最大感動和啓發。

這次再看,對這部影片的英文原名產生了很大興趣。Good WillHunting是一個雙關的名字,男主角名字就叫Will Hunting,因而片名有“好樣的威爾·流汀”之意;另一層意思正如幾個版本的中文譯名一樣,可以理解爲《心靈捕手》《驕陽似我》等,聽上去挺美,但也挺虛的。我現在更願意把它理解爲“對人內心的美好意願(good will)的捕捉”。

影片男主角威爾在衆人的眼中是數學天才、問題青年,社會給了他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標籤”並只從“標籤”的角度來看他:法官爲他屢次犯案而震驚憤怒,蘭博教授賞識他的才華併爲他浪費才華而痛心,之前的五個心理醫生都把他當“問題”來解決??但心理教師肖恩看到了“人”,一個擁有真實內心的普通男孩;而肖恩自己在面對威爾時,也首先是以“人”,一個有着真實內心的普通人身份,而不是以某某教授、某某名人的身份。在他們這樣相遇並以真實的生命狀態去相互碰撞的過程中,很難說誰是誰的“捕手”一一最後威爾終於能釋然往日的傷痛,“跟着心走”,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肖恩也從喪妻之痛中走出,決定對未來的人生繼續“下注”。這樣的結局正是“在生命的最深處與人相遇”後,最真實動人之處。 “對人內心的美好意願的捕捉”,我認爲這與心理教師職業的本質相契合。我將它理解爲:教育的過程就是去發現並同時幫助學生自己去發現自身內心的美好意願,並促使學生願意循着自己的美好意願成爲更好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

肖恩是一個真實而卓越的心理教師、心靈導師,他“在生命最深處”與威爾相遇的過程,給了我這樣幾個啓發。

一、成爲——首先成爲真實、坦誠的“我自己”

對於一個心理工作者來說,自知顯得尤其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才有力量和底氣去引導他人思考“你想要的是什麼”。肖恩始終是一個真實的存在,當他在諮詢中被激怒時,他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他經歷喪妻之痛,雖然還未從傷痛中走出,但是他能接受和麪對;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固事,告訴威爾“不完美才是真實”對於這個世界,他有他自己的更富於人性的理解,儘管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老同學看來,他只是一個“失敗者”。 真實地敞開自己,真實地表達自己,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並使對方願意敞開自己。只有當彼此相互信任,有效的教育才真正開始。

對他人擁有這樣的態度,我想這首先在於“我自己”一一我自己的態度、觀念。肖恩之所以成爲那樣一個肖恩,在於他對自己、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和體驗以及他豐富深刻 的生活閱歷。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道風景,我無法也沒有必要成爲肖恩,但成爲真實、坦誠的自我也會讓我自成美麗的風景;一個人有深刻豐富的人生經歷或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願意去接納和體驗生活中的任何發生,也能豐盈一個人的生命體悟。

所以,先讓自己成爲真實的自己吧,不完美卻有着真誠的力量。

二、看見一一看見人內心的那份“美好意願”

每個人內心都有向上向善的意願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或者稱之爲本能),這些都是人的“美好意願”。當我們從表面上看到學生像威爾一樣有很多問題行爲時,還能去堅信他的內心有那樣的“美好意願”嗎?我選擇和肖恩一樣相信一一甚至無需言說。

如果不是內心那份“good will”,威爾何至於一定要大老遠跑到最高學府去做清潔工、去解那些頂級的數學難題?爲何還要每天去讀一些他的日常生活中貌似根本不需要的高深書籍?“三分鐘擺平一個哈佛笨蛋”的遊戲中不也隱藏着一份“good will”嗎?這些,他自己不曾意識到。肖恩看見了,並帶着威爾去看見。

新聞記者柴靜說,她最關心新聞中的“人”,她還說“這句話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識,做起這份工作才發覺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 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

我選擇努力以一個真實、坦誠的自我面對一個真實的“人”,去看見人我面對一個真實的“人”,去看見人內心那份“美好意願”。尤其是那些處於困頓挫折中的人們,透過他的防禦,看見他真實的生命;透過他表面的問題行爲,看見生命的掙扎,看見生命正在自找出路的努力,看見這個過程中體現出的生命本身的價值。

同時我也知道,現實的教育過程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像威爾一樣,能及時、圓滿地呈現出一個好的狀態讓你看見。未成年的他,未來路還很長,他的改變或許不在此時此地,但 是如果在他的生命中,曾經有一束光照進他的心靈,曾經有人不計回報地爲他的生命點燃過一盞燈,我相信,他的生命質地是會有不同的。因爲,那一份看見,生命自有感應。

三、喚醒一一以生命故事喚醒那份“美好意願”

“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肖恩和威爾的幾次諮詢,看來都像是閒聊,當然也是有技巧的,比如那兩次等待以及那句“那不是你的錯!”肖恩肯定熟知一大堆心理理論、治療技術,但是他從頭至尾都沒有去分析威爾是什麼症什麼病應該怎麼處理(而我們是多麼熱衷於“貼標籤”啊),他說:“也許我可以通過知識來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願意談你自己,否則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誰。”

怎樣知道“你到底是誰”?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生命即故事,故事即生命。大部分時候,肖恩是在說故事,他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引領着威爾往生命深處走去,去面對和釋懷那些深深藏着的痛苦。

雖然影片中並沒有說明,但我更願意理解爲:肖恩那“無招勝有招”的諮詢方法其實就是“敘事療法”,即聽故事、說故事、重新建構故事的過程。臺灣敘事諮詢師周志建老師在其書中說:“每一個的‘自我’都是被建構的,尤其是‘社會建構’。既然人可以被建構,那麼也可以被‘再’建構,敘事諮詢,就是在做這件事。‘重新建構’生命故事,讓生命重生,敘事是一個叫人重新得到力量的學派。”

我也立志要成爲一個很會“聽故事、說故事”的心理教師。

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我們同行,彼此祝福,然後各自去走各自的生命之路,需要的時候依然可以再相遇。”一一最後,肖恩和威爾這一對師生之間諮詢關係的結束也是非常溫情感人的,而不是冰冷的“不能再聯繫”。生命之間的聯結本該如此富有“人”味,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