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英俊少年》有感範文

觀《英俊少年》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2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英俊少年》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英俊少年》有感範文

  觀《英俊少年》有感1

芸兒《英俊少年》是我媽媽今年暑假推薦給我看的一部德國老影片,她說這是她少年時代就喜歡的電影,特別喜歡裏面的插曲,英俊少年觀後感—樂觀地歌唱生活。

我是記得的,在我小時候,媽媽哄我入眠時就是哼這首歌:"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但願永遠這樣好…"常常,在她優美的歌聲中我漸漸地進入夢鄉。這是一個炎熱的夏日黃昏,整個廣州熱得像個大火爐。我和媽媽宅在空調房裏,她陪我在電腦上一起觀看《英俊少年》。

在海因切《小小少年》的天籟之聲中,電影拉開了帷幕…簡單介紹一下故事情節吧:電影中的海因切是一個十四歲的英俊少年,自幼喪母,與他在銀行作普通職員的父親卡爾相依爲命。海因切的外公伯特霍德是個大名鼎鼎的實業家,當初他是極力反對女兒與卡爾結婚的,在他女兒不幸去世後,更是遷怒於卡爾,與父子一刀兩斷。每當卡爾準備升職時他便會從中作梗。後因父親牽涉到一樁經濟案件,不幸入獄,海因切只好寄居到外公家裏。一顆勇敢的心驅使他找出了案件的真相,並且讓父親與外公冰釋前嫌。海因切具有穿透力的歌聲迴盪在五光十色的遊樂場上…看完這部影片,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主要是海因切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自理生活能力很強。

你看,電影的一開頭就是海因切唱着心愛的歌,拎着剛買好的日常用品,回到家裏準備好早餐後,把他賴牀的爸爸叫起來吃飯,還給他的小兔子餵食,。海因切真能幹啊,一個小男孩反過來照顧爸爸,並且把家裏安排得緊緊有條。

相比我們國內現在好多孩子年齡很大了卻還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有些人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衣疊被,因爲自理能力問題而被迫退學,相信看了海因切的表現,他們一定會覺得羞愧!海因切勇敢、聰明又機靈。在發現他的父親牽涉到的案情真相後,他憑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救了父親。他還用自己的善良和誠實贏得了看似古板冷漠的外公對他真心的愛。而整部影片最讓我震撼的就是海因切的天籟之聲了,我發現了媽媽喜歡這部影片的真正原因,因爲我也有這種感受。海因切有一副名副其實的金嗓子,他很愛唱歌,無論是在快樂還是憂傷的時候,唱歌成了表達他情感的方式。優美的旋律貫穿了整部影片,我一直沉浸在美好情境中。影片裏有四首插曲《小小少年》、《生日歌》、《兩顆小星星》和《夏日最後的玫瑰》,每首都很好聽。海因切很小就失去了媽媽,住在外公家時,慈祥的管家老奶奶帶他到媽媽生前住的房間,並說他媽媽生前也酷愛唱歌。看着媽媽美麗高貴的遺容,花瓶裏飄零的玫瑰花瓣,這一切勾起海因切對媽媽無盡地思念,他唱起他媽媽生前最愛唱的《夏日最後的玫瑰》。這支抒情委婉而又帶着絲絲憂傷的歌讓管家和在門外偷聽的外公熱淚盈眶,我和我媽媽也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海因切的歌聲讓我感受到了音樂的魔力,也感受到了海因切那種樂觀歌唱生活的精神。看完這部影片我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鼓舞,有一種想征服生活的力量。我也要大聲地歌唱、樂觀地歌唱生活!

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應該都會記得這位來自歐洲的《英俊少年》。這部拍攝於1969年的德國電影,於八十年代初期纔在中國上映。片中的小英雄海因切(有趣的是這也是小演員自己真實的名字)的歌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所有的歌曲都由主演海因切一人擔當!海因切(Heintje)1955年生於荷蘭,歲登臺,後演出一系列電影,發行過許多唱片,是當時著名的實力派金嗓子童星。主演、主唱、還有真名實姓的主人公,這在電影史上也很少見,海因切的歌聲也由此影響了一大批人。

  觀《英俊少年》有感2

好奇心動,一時興起,於是上天入地,終於找到了這部電影。瞄了一眼年代,1970年,還好,不算太老。1970年,歐洲藝術電影早已經進入黃金時期,好萊塢更已經經歷了二度輝煌。這邊廂神奇的特呂弗已叱吒了十多年風雲、那對面死老頭子希區柯克已調戲了無數金髮美女。比之上學期看的慘不忍睹的40年代默片《浮士德》,同樣是德國出品的《Heintje》現年不過三十七,還算得上風華正茂。

電影看得多了些,越看越挑剔,喪失了很多樂趣。胃口被喂得越來越刁,再看電影之時往往不能卒片,忍不住便是一句“天下無片”,遂遭衆人怒目而視,恨恨罵我是學院派的臭文人,人人慾殺之而後快。一半是傷懷,一半還有些自鳴得意,於是漸漸告訴自己不必有過高期待。借錢老兒的一句比喻:看電影於我,便如同癮發作的時候,別人遞過來一支香菸。

抱着這樣的心態,半夜12點諸事告一段落,才慢悠悠打開影音文件。心裏先存了份想象,上譯出品,經典譯製片,大約是七八十年代之交傳入國內,大約是社會主義大中國文化建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大約是一個天真活潑善良堅強聰明伶俐小屁孩的英雄經歷,大約可以參照《卡桑德拉大橋》《士兵之歌》還是《雁南飛》?又或者,是《廬山戀》《歸心似箭》還是《小花》?

胡思亂想一通,東倒西歪胡亂坐在牀上,咖啡爲伴,薯片爲友,懶懶看來。不料,在那歌聲初響起來的一刻,我心頭一怔,似曾相識,竟恰如同寶哥哥脫口而出一句“這個妹妹我在哪裏見過?”啞然失笑:至少十多年的錯位,到底哪裏借來這一份熟悉?

且看他不急不徐,講述着一個分毫不出人意表的故事,卻看得人越坐越正,收起嬉笑換微笑,認真卻開懷。看這小小少年,充沛的活力可以感染一切麻木的成人,朗朗的歌聲可以點燃每一個古板的靈魂,縱有些微憂傷如微風拂過,卻立刻消融在天真明亮的笑容裏,倔強更惹人愛憐。

聽他放聲歌唱,高亢又嘹亮,清澈如同初夏陽光。看那惡管家栽進池塘,肥肥爺爺做廣播體操,可愛老爹和漂亮阿姨滿眼放電,壞人如此容易伏法,兇老頭如此容易從良,一個半小時在華麗到極致的清朗童聲裏輕舞飛揚。全景的畫面裏天藍雲白草綠花紅,夜空裏的霓虹點綴着新生都市初現的.嫵媚,處處只見生機勃勃,描繪人物卻如輕筆勾勒,略作誇張如漫畫一般。淡淡的喜劇色彩漾着濃濃的溫情,欣悅與天真滿滿的快要溢出來——黑漆漆的深夜裏,我咬着嘴脣忍着笑,八戒吃了人蔘果,令狐打通任督二脈,怕也難得如此的滿心暢快。

想起一個最樸素的道理:簡單永遠最有力量。我曾在老伯的《處女泉》裏感嘆過這一至理,如今又意外將其重新揀起。心裏那股暖洋洋的感覺,如果不是感動還能是什麼呢?

看多了精巧高妙的所謂藝術電影,很多時候會心生厭煩,怪那技巧玩弄得露了痕跡,更怪它太嫺熟。時常沉醉於那精心鋪設的結構裏,然而終影卻惶然無所獲,只覺得富麗的表層下一片空芒。咬牙切齒之餘時常感嘆,以犧牲欣賞快感爲代價來讀書和觀影,這樣的事情必得告一段落。回到《英俊少年》式的敘事,不期然地竟然被打動。我莫名其妙地隨口哼哼,竟唱起了“小呀個小二郎,背起個書包上學堂”,回過神來不禁大笑。果然十多年的錯位,我怎可能懂得那七十年代的歌謠,然而貫穿全片的那一份童真童趣——豈不正是所有人普遍可達的共鳴?

你總會有那樣一個時刻,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旁若無人,邊走邊唱;你總會有過那樣倔強卻清澈的眼神,相信是非對錯善惡有報如同眼睛一樣黑白分明。你也一定遇到過兇兇的長輩,一定受過委屈,也一定有本事轉眼忘記,立刻心無芥蒂又開顏。你或許沒有他那樣傳奇的經歷,卻一定也在心底裏編織過無數次的傳奇,然後舉起拖把騎着掃帚追逐雞鴨貓狗,或是高呼吶喊着和小夥伴衝殺戰場,洋洋得意次次凱旋,自編自演着小小少年的傳奇劇——因爲,在孩子的世界裏,每個兒童都可以是英雄。這簡單到極點的故事,這簡潔到極點的電影語言,不帶一點炫技,不沾一點浮誇,居然就那樣輕輕巧巧地,那樣快快樂樂地,在三十七後又勾起了另一代人同樣溫暖的童年記憶。

暗自揣度:或許,惟有如此人所共有的情緒,纔會如此簡單,也纔會具有如此的力量:簡單,卻直入人心。這電影彷彿洗淨鉛華,回味卻雋永悠長。平空揀來一次感動,久違了,我的英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