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導語:央視最新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邀請各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來到現場,與董卿圍繞遇見對談,分享人生故事,並傾情朗讀一段打動自己的經典美文。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後感【1】

《朗讀者》是央視2017年出品的一檔閱讀類節目,在滿屏充滿了當紅小鮮肉、小花旦的電視熒幕中,它就是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節目的序幕就透着濃厚的文藝氣息,舞臺上的佈景、燈光色調都透着文學獨有的清冷和優雅。這檔節目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關注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定一個主題,打開一本書,節選一段文字,把它朗讀出來。看似簡單的形式,卻包含無窮的故事。

朗讀的人,有名人,比如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世界小姐”張織琳,著名演員濮存晰……但也請來了不少普通人,他們有的曾遠赴阿富汗,冒着戰火做一名無國界醫生;有的人爲了一個愛的承諾,離開繁華的都市,隱居偏僻小鎮開闢鮮花谷……

朗讀者,均是有過經歷的,具有正真底蘊的,正真“有故事”的人。一個人,一段文,緩緩地、動情地朗讀着屬於自己的文字,講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而我們遇見《朗讀者》,便遇見了最美好的遇見。請我們用清醒的所有時間去充實自己,尋覓那段會影響我們生命的獨有的文字,遇見更好的自己。

  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後感【2】

初次聽說央視即將出臺一檔新的綜藝節目《朗讀者》,我暗自猜想,或許就是類似於美國崔利斯的《朗讀手冊》的節目,幫助大家重拾文藝,走進閱讀的世界。

初次看到董卿在屏幕上推介《朗讀者》,她溫潤的聲音婉婉響起:“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朗讀屬於每一個人。”這段話瞬間喚起我的記憶,在江畔湖邊看書讀詩、聽着磁帶學念《簡愛》、《奧賽羅》的臺詞……,這一幕幕曾經是我的最愛。

我對《朗讀者》留下了印象,得空的一天晚上,終於認真地看了兩期“遇見”和“陪伴”。

首先就看到很久沒有出現在影視中的,我的偶像話劇之王濮存昕,更顯滄桑的面容和始終淡定的神情,爲我們講起他幼時的遇見,借朗讀老舍篇章感念改變自己命運的骨科醫生。不由讓我心生感嘆,人生之中,所有的遇見都自有奇妙。

最激動的是看翻譯大家許淵衝回憶往事,96歲高齡的老人有的時候似乎不大聽不清話,微微欠着身子認真地聽着董卿說話,輪到他說話時頓時激情四溢,情難自禁時還哽咽落淚,真誠坦率一如孩童。或許,人若遇見鍾愛的事業就會忘卻光陰的流逝麼?

曾經在電影中聽過無數次的喬榛也來了,腿腳不利索的他緩緩走來,一點不改雍容大度的大家風範。看喬榛淡然地說着他與死神的數次擦肩而過,說着妻子對他的陪伴照顧,當他與妻子共同朗讀起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恍若眼前便是小河與魚兒嬉戲、小鳥與大樹依偎的畫面,那樣的美好感人。

當楊乃斌和母親說起他們的相伴歲月,更是令我幾度潸然淚下。儘管比起我們他還是話語不清,但對於一個從8個月開始就失去聽力的人,能達到這種水平,他的媽媽得花了多少時間陪伴。一兩年的堅持不算什麼,但能堅持16年陪伴着兒子上學,那是需要多少的勇氣和愛。

正如董卿說的“聲音啊,雖然是用來聽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變得有分量,壓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朗讀者》就是這樣,每一個朗讀者都挑選了一段文章來讀,這文章總是折射着朗讀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情感,因而格外的打動人心。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這檔節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處。重點放在挖掘人的百態--每位嘉賓帶來的不是乾巴巴的選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實寫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更難得的是,節目的嘉賓設置沒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讓普通觀衆一味仰望追隨。“明星+素人”這樣葷素搭配的巧妙結合,使得普通人也出現在 《朗讀者》的舞臺上,而在這些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有我們更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人生經歷和感悟。”

沒有花哨的形式包裝,沒有聳動的節目效果,只有或鏗鏘或溫潤的嗓音,流淌出一個個帶着溫度的別樣人生。而屏幕前的我們,就在這樣的聲音中,跟隨着,一起讀文、亦是讀人、讀世界。

  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後感【3】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的關於《朗讀者》的宣傳,可愛的許淵爺爺讓我一眼就對這個節目產生了好感。因爲他代表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

當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看《朗讀者》時,我是全心全意地被吸引的。不跳片頭,不跳片尾,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很難得的做法。

我不是學藝術的,也不是學文學的,我對於這些形式的東西一竅不通,我作爲一個普普通通有着一點小小的文字情節的小女子,是喜歡的。

我不知道爲什麼很多人都在對於他的形式提出質疑,特別是有賺人眼淚的嫌疑之說。在我看來,如果一篇文章不能讓讀着在開心處拍手大笑,不能讓讀着在傷心處掩面嘆息,那麼讀過,就會忘了,文字如果不能引起心靈的共振,它的存在就沒有意義。幸運的是,一千個哈姆雷特中總能有一個人能爲之震顫。

文字只是一種手段與方式,它只是作爲一種媒介,一個載體,它並不優美,甚至枯燥乏味,就如當初學着寫字時的心情。但是,當它成爲了文學,它承載着文化與記憶的時候,它就變得美好起來,它成爲音符流淌在舌尖,它表達着人們的喜怒哀樂時,它就被賦予了另一種意義。一種文字,如果要有力量,那麼它的背後就一定藏着一個故事。

同理,一個好的節目,沒有強大的情感作爲支撐的話,是走不遠的,我更願意把這種情感稱爲文化底蘊。一個好的節目,也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製作,不是來自於舞臺燈光效果和刻意的抒情,它是在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對話間就能打動你。回顧《朗讀者》,它並沒有刻意去歌頌什麼,讚美什麼,記憶中,第二集,那個在朗讀間裏讀着冰心送給媽媽的女孩兒,只是簡簡單單的兩三句話,就已經讓我泣不成聲。

《朗讀者》是多麼奇妙的一個節目,它把我最喜歡的所有形式都集合於一身,有情感,有文學,有溫度,有力量。它最神奇的地方,是能跨越時間、空間與地點,喚醒內心深處的情感與記憶,讓人熱淚滿盈。

眼淚不代表感動,當一個人快樂到極致,興奮到極致或者悲傷到極致,都會流淚。爲什麼我就不能是喜極而泣呢?也許那些提出質疑的人,從來沒有享受過文學的魅力吧,僅僅因爲文學的力量就哭泣,是多麼美好的一種品質和經歷。

第一次寫長評論,不知道該寫些什麼說些什麼,刪刪寫寫,最後呈現出的`就是這些,能表達的也僅僅是我內心的三分之一的情感,能懂的人自然會懂,希望《朗讀者》越來越好。

陪伴,看似簡單純樸的一個詞,陪伴孩子尚能做到,但若讓子女陪伴老人,恐怕是一大堆的理由等着你。市場經濟、工作壓力、教育壓力……唯獨騰不出時間陪伴父母、老人。我家姐弟四人,關係相處的還算融洽,七十又五的父母生活上有退休工資做保障,生活上有養生保健來滋潤,父母二老看看電視、會會老友、下盤跳棋,精神生活還算豐富。每到週末,父母就盼着我過去蹭飯,哪怕是我去吃現成的,也很高興。我知道父母二老缺少家人的陪伴,在他們內心深處更向往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大年初一,父親哮喘病復發,憋的只能趴在椅子背上,可任我如何勸說,老爸就是不願去住院,說是大過節的不願看病,免得黴氣。其實我知道父親是擔心他住院,家裏便沒了年氣兒,老爸擔心初三回來的小弟找不到過年的感覺,老爸更擔心錯失了家人團圓的機會。“今天你妗子從老家來了,說你四姥娘去世了。”“今天跟你三嬸子通電話了,過完年她就跟大閨女住去了。”“明天我想跟你大弟回家看看你姑奶奶去,年老了,看一眼少一眼”……每次去爸媽家,就聽他們沒完沒了的嘮叨,老媽說的我依稀有些記憶,老公就像聽天書一樣,或者乾脆鑽到廚房做飯去了。遠在天津的小妹時常在電話裏說我辛苦了,其實她哪裏知道,我這快奔五的人了,每週去父母家還都是蹭飯吃。“我想吃野菜餃子。”“明天咱們吃火鍋吧。”“我挖了蒲公英,週日咱們蒸着吃”……每個週末的家庭聚餐,父母都是依着我的口味,有時還會包了包子、餃子,炸了丸子給我帶回來,與其說是我陪伴父母,倒不如說我像未出閣的小姑娘,肆意地享受着父愛母愛……就這樣,我打着陪伴的幌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蹭飯(陪伴)就成了一種習慣。

“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着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豔的輝煌。”七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喬榛以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感恩老伴的一路陪伴。熒屏上兩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讓我潸然淚下,都說結婚久了,夫妻之間就像左手拉右手,只有義務和責任,再找不到浪漫與激情。老公性格內向,在很多事情上又表現的特別木納,而我則是心直口快的直腸子,什麼事都藏不住、掖不住,而且說話不注意方式、方法,整天像個炮筒子,年輕時沒少跟老公置氣。可隨着年齡的增長,心性變了,再加上這幾年老公對兩家父母的關照、對孩子的養育讓我有更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正可謂“你的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早些年間,老公曾連續八年被評爲總廠勞動模範,那時的我對他很不理解,常用“如果你把我們娘倆看做你崗位上的一臺機泵也不至於這麼冷落吧”來譏諷他。後來,老公看我實在撐不起家庭的重任,也就激流勇退,轉至幕後,陪伴孩子,照顧老人。老公默默的付出也感化了我,這世間最珍貴的是家人、是親情,尤其是那個一直陪我到老的愛人,如今的我也在試着改變自己,不再那麼瘋瘋癲癲,也嘗試着靜靜地陪在老公身邊。

在陪伴的日子裏,讓我感受到:家,給人心靈的給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助時的陪伴,絕望時的鼓勵,受傷時的安慰、誤會後的理解、跌倒時的扶起……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力,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無論是短暫的陪伴,還是幾年的陪伴,間或生命裏血脈註定一生的陪伴,陪伴,總能給人一種溫暖的力量,它是一股欣慰的愜意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