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英雄觀後感

英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英雄>>觀後感

英雄觀後感

週四語文課上我們看了張藝謀導演的<<英雄>>,看後我身有感觸,英雄觀後感(林玲)。影片中那些美不勝收的山川風光、一波三折的俠骨柔情、鋪天蓋地的軍旅陣仗和匪夷所思的武功打鬥都一幕幕在我眼前重現,讓我不禁開始思考。

影片的畫面的確好,但我覺得,畫面也是爲主題服務的。王小波說過:人可以活在兩個世界裏,前一個世界是灰色的,柏油路,水泥的房子,空氣裏是灰土的氣味;後一個世界裏有溼漉漉的石板路,石頭房子,暗黑透明的空氣泛着苦澀的花香。他還說過:人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沒有詩意的世界。《英雄》用它的色彩和景色描繪了一個兩千多年前的英雄們生活着的詩意的世界。一個嚴肅的創作者不會讓自己的作品淪爲風光片,而且,我覺得張藝謀也沒有這種意圖。我們不能看到精美的畫面就斷定影片只有外表而內容空虛。《英雄》裏那麼美的景色,那麼純的色彩才配得上那些純粹活在精神世界裏的人們。影片先後出現了紅、藍、白、綠、黑五種色彩,每種畫面色調都有不同的喻意,對推動故事發展,刻畫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殘劍”和“飛雪”的愛情在張藝謀的攝像機裏,也從紅色的狹隘、藍色的憂鬱、綠色的激盪到最後白色的殊途同歸,一點點偉大起來。

戰國時期是國曆史上最殘忍也是最黑暗的時期,人的生命從沒有像那時那樣不值錢,但戰國時期恰恰是中國人最有氣節和風骨的時候,因爲死亡已經變得無謂,就可以爲了信義,爲了黎民百姓,天下蒼生,爲了一切我們認爲更有價值的東西,毫不猶豫的捨棄生命,觀後感《英雄觀後感(林玲)》。那是中國人最崇高的時候。我想張導就是想通過這一背景讓我們重新領悟我們的民族精神

《英雄》短短的劇情裏穿插了友情、親情和愛情以及大情大義。趙國大將的女兒(飛雪)爲報家國之仇,與心愛之人(殘劍)歷經艱辛,苦練劍法,終有所成,即決定刺秦,奈何在最後即將成功的一刻,殘劍卻領悟到了更深的大義--天下蒼生。與天下蒼生相比,個人的得失便不再稱的上什麼得失,個人的愛恨,也不再算的上什麼愛恨。苦於衆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罵名,然在無名天下獨一無二的劍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義,竭力相勸。長空本着對無名莫大的信任,將自己的命運交由他來左右,更是所謂的難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國與天下蒼生之間,無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一個抉擇,然而正是這個抉擇,決定了“英雄”這一稱號。舍小我取大我,便可謂之“英雄”.

秦王自是有他殘暴的一面,但是人誰又無過呢?從整個歷史的角度來看,沒有他,便沒有六國的統一,也就不能終止六國連年混戰的局面,以及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只是,當時的人們都無法看到這些罷了。所以,當他從無名口中得知,殘劍竟以天下勸他放棄刺秦時,竟不能自已的動容:想不到最瞭解自己的人,竟是自己苦苦要捉拿的刺客!所以在看到最後那千鈞一髮刺秦的時刻,我竟然和影片中那位已被刺客劍柄頂着後腰的秦王一樣,聽到刺客說出"天下"二字,一時間傻了眼。“無名”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是個無名之輩,是個小人物。像荊軻一樣,他頂多是個 “壯士”,但也像荊軻一樣,他是個了不起的小人物,。影片就是以這樣一個小人物的經歷與他所作出的選擇來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民族。

我們從電影裏看到了奴性,因爲我們心中有奴性的影子。我們看到的就是“無名”由最初因 “國恨家仇”而刺秦,爲“天下蒼生”而放棄刺秦。《英雄》想要體現的,就是“無名”這樣一個小人物,也會去思考“天下”,也會爲它作出選擇

看完後我想真正的英雄不需做出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只需心懷天下即可。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