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範文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逆光飛翔》是一部誠意電影,金馬獎獲三項大獎,時光網評分8分,豆瓣網評分高達8.3分,國內影院卻因沒有大明星,不是大製作,僅排2%廳,引起很多影迷不滿。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範文

《逆光飛翔》這部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也許不是一個叫黃裕祥的盲人如何成功,而是一個叫黃裕祥的年輕人如何跟朋友們一起爲夢想打拼。殘疾人自強不息,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題材,身殘志堅,貌似已經就是好故事。假如電影僅僅以殘疾人的勵志故事向觀衆賣萌,這個題材會被徹底的庸俗化。麻木的我們,已經看過太多同類題材的電影,難道你還能拍得比《美麗心靈》更煽情麼?你的主人公獲得過諾貝爾獎麼?所以,這樣的題材看似討巧,實則危險,廉價的煽情和俗套的勵志劇情,最狗血。

《逆光飛翔》的最大亮點,就是在處理題材方面的匠心。至少電影沒有爲我們展示一個盲人孩子在巨大的鋼琴前對着88個黑白鍵犯難,也沒有展示滿是繭子的手指。黃裕祥一出場,就已經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鋼琴手。在一部電影的時光裏,他要向觀衆證明,或者說爲自己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不需要事事依靠別人。一個是如何正確面對殘疾人被歧視和被照顧這兩種社會態度。像古龍小說裏優雅又武功高強的盲人傑出青年花滿樓,畢竟只能停留在小說世界裏,到不了現實之中。如果到了現實之中,武功再高,也可能會被疾馳而來的汽車撞飛,或者是掉進沒有井蓋的窨井裏。電影中黃裕祥是真實世界中的人。這個電影開場時連柺杖都會忘記的孩子,離開媽媽的貼身照顧,要一個人留在臺北大都市求學。在偌大的校園裏,要自己嘗試從宿舍走到琴房,自己洗衣服,自己過馬路,自己找廁所……嗯,這些是一個盲人所必須面對的種種困難和不便。但電影告訴我們,這僅僅是些外在問題,外在問題好解決。而真正困難的是內心的改變,內心問題最糾結。一個殘疾人如果能做到,或者超越正常人的成績,我們往往會讚歎有加,會額外照顧。這是社會美德。但是,對於一個本身就很傑出的殘疾人來說,這種社會美德有時候會成爲一種無形的壓力,成爲另外一種歧視。別人會認爲,你的成就,不是因爲你厲害,而是因爲你是殘疾人,是大家在照顧你。這樣的情況,黃裕祥不幸遭遇了,並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從此不再參加任何鋼琴比賽。如何讓別人相信,他不是因爲看不見,評委同情他,纔有今天的成績?還得去比賽。黃裕祥掙扎着問老師:比參加比賽,別人就看不見我嗎?因爲比賽是最好地最快地能夠讓別人看見你的存在的方式。最終裕祥還是選擇了參加比賽,並一戰成名。顯然,評委最終因爲他的能力肯定了他,而不是他的殘疾。

假如《逆光飛翔》僅僅是這樣講述了一個故事,還算不上好。在這根主線之外,還有一個平行故事與之纏繞在一起。愛好跳舞的女孩小潔,因爲家庭困難,高中畢業後,不得不暫時放下夢想,在飲料店打工。但夢想不死,所以時時痛苦。黃裕祥和小潔,兩個不同世界裏的人,相遇,相知,相互勉勵。對夢想的堅持,讓他們的心緊緊相連在一起。小潔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自己跳舞的夢想。一次偶然,她獲得了一個參加國際甄選大賽的機會。當觀衆都以爲小潔將一跳成功的時候,電影卻給出了相反的結果:還差那麼一點點。好就好在這裏,兩個故事形成了一種敘事上的參差的美。藝術也許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一個人成功,一個人努力在成功的路上,比兩個人都成功的故事,更真實,也更勵志。

電影《逆光飛翔》看起來是在講述一個盲人的故事,但實際上,這個故事已經遠遠超越了盲人題材本身,具有了普適性。在一個未知的世界裏,我們踏出的任何一步,和盲人也沒有什麼區別;而對命運的挑戰,對夢想的堅持,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但是,我們常常又會深陷在這個時代洪流之中,湮沒不聞。正如電影裏的臺詞所說,“也許我一直照着別人的方向飛,可是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飛翔一次”。照着別人的方向飛,當然不會出錯,但是在人流之中,最大的可能是成爲沉默的大多數,誰又會發現你呢?而用自己的方式飛翔一會兒,至少爲自己爭取了一個出頭的機會,黃裕祥和小潔做到了,當然導演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