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催眠大師觀後感

催眠大師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觀後感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催眠大師觀後感,歡迎閱讀。

催眠大師觀後感

  催眠大師觀後感一

有影迷評論,“《催眠大師》這部劇沒有什麼吸引力,但較之曾經同類題材的國產劇,已經進步不少……”其實,我更認爲這部劇的亮點是它側面所關注的:都市人的焦慮症候羣。

這部是由現實感極強的內地演員徐崢和港產驚悚劇“女神”莫文蔚主演的影片,本片帶給觀衆的恰恰是導演陳正道的拍攝理念,“我喜歡那種觀衆拿刀頂着你,你一走不對我就捅你一刀的那個感覺”———你有這種感覺嗎?我是有的。兩岸三地共同拍攝的作品不在少數,而這部電影從繁忙的都市中,窺探出都市人面臨的焦慮和如何解決這種焦慮的觀察角度非常好;用一種希區柯克的推理和大家熟知的心理治療的電影表現方式也更是這部劇的一大亮點。

焦慮症候羣,簡言之,就是焦慮病症引起的綜合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症候羣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羣等都是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在劇中,小妍(莫文蔚飾演)因爲從小被父母拋棄的苦難經歷和痛失男友的悲痛心情,假想自己可以遇見鬼。面對徐醫生(徐崢飾演)的多次催眠治療,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這時,劇中情節急轉直下,原來,徐醫生纔是真正的心理病人,而小妍恰是這場“局中局”的“拯救者”。她被導師相中,用編造的故事使男主人公在故事中“驚醒”,脫離了痛苦的“心魔”。而這波瀾起伏的人物魅力的較量,讓觀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更有探求真相的慾望。

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社會的精英分子,都是大家羨慕的所謂社會上的“佼佼者”。但矛盾的是,他們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並不斷放大,到了病症的地步。這可能也是影片帶給大家的思考:我們專注於自我發展的同時,是否注意到自身的健康。這種健康不只是常說的生理健康。而鍛鍊身體固然重要,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裏,能遊刃有餘的解開自己心裏的那個“疙瘩”,同樣不能忽視。2013年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25萬人,因爲抑鬱症的折磨,而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這更是一個信號,是一個關乎社會正常發展的“警示”。

對於怎麼預防和治療這種心理病症,影片詮釋的也非常清楚。

當徐醫生的導師,方教授(呂中飾)逐步解開了劇中重重謎團時,小妍的心情低落了。因爲由於徐瑞寧的錯誤,小妍的男友也沒有幸免車禍。雖然她能釋懷,但片中結尾,還是把到底誰是真正的“催眠大師”成功定義: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催眠大師”。言外之意,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和心裏遭遇,我們只有自己去調節,盡最大的力量,走出自己的陰影、戰勝自己,才能真正的釋懷人生。

本片在這裏的點題極爲膾炙人口。導演貌似窺探到了時下的社會,人們忙於賺錢卻低估了自己的“心理防線”,如果事事順利還說得過去,一旦飛來橫禍就盲目了。更有些人,自我感覺良好,像劇中男主人公一樣,自認爲仍然能勝任工作,其實,在“心裏陷阱”上早已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催眠大師》又把我們拉回如何在交錯複雜的社會,處理好心理危機的話題。而這一話題,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將永遠值得大家探討。探討的中心,正如影片中講述的那樣:“沒有人能夠原諒你,只有你能原諒自己”,而“人有兩種,一種是天生的,一種是努力尋找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是不能療傷而是不願意遺忘過去……”

  催眠大師觀後感二

徐瑞林(徐崢飾)正打算結束一天的診療時,發現當日還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飾)在等候着他。陰陽眼是纏繞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說的故事似是而非,但並不能說服自負的心理醫生。診療的過程中,破綻、線索、幕後黑手在記憶深處被挖掘重組。自以爲在催眠時,卻陷入更深層的循環中。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觀衆才恍然大悟——誰纔是真正的“病人”。

這是個講述救贖的故事。一生有很多遺憾和後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記憶,可能會沉澱成心頭利刃上面壓下來的大石塊。

徐瑞林是完美主義者,是一個正常的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災難時慌亂了,求生了,放棄了。他無法原諒自己的那種背叛,是對愛人和摯友無法同生共死奮力一搏的遺憾。從沉下去的汽車裏游出的那刻,他看見明明還有一線生機的愛人手指微動,卻還是毅然地遊了出來。良心、愛心、信心這些準則讓他從自責到自殘。"不能被原諒”,就是壓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條詛咒。

原諒,就心理而言是一種對現實的認可,是將擰巴是事情理順。

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這裏的“現實”是被大衆認可的現實,不針對“你永遠活在我的心裏”這種現實。不能接受現實的情況,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能夠被篡改,意識會發生扭曲。當這些在哪裏出現錯誤的時候,終一瞬,你會突然發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此,當徐瑞林認識到自己的愛人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是真的愛他們,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他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了相信這一切。糾結愛人和摯友是否會真的原諒徐瑞林的失誤?我們無從問起,真相也永遠沒有真相。這種原諒,並不是徐瑞林尋找到他人的諒解。而是他最終,自己願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看到這一點曙光,纔有了本文開頭的第二個答案。在徐、任之間,究竟是誰最開始實施催眠。答案是他們的老師。

徐瑞林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這場事故中喪生。求得任小妍的原諒,讓任對其進行治療是成功關鍵的地方。爲了在催眠中不被發現,任小妍在最開始就已經被他們的老師實施過一次催眠,一旦觸發到可能泄露此次治療的節點,她就會清醒過來。

任小妍最後說了這句:沒有人能原諒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諒自己。確實,你犯了錯,別人不原諒你是本分。人之所以爲人,是在心底給自己保留了一線生機。唯一能原諒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棄最後的救贖,就是無盡的深淵。

  催眠大師觀後感三

趁着四月的最後一天,綿綿細雨中,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是好久沒有放鬆緊繃的身體,趕着電影開始的狂奔,喘着大氣開始了電影。

開始前,被基友劇透了一點,說,這是由徐崢、莫文蔚領銜主演的年度懸疑燒腦製作,也是《泰囧》之後徐崢接拍的首部作品,讓人很是好奇。

其實,個人想法是觀看《同桌的你》,比較在意高曉鬆的這部劇,也許是戀愛情節或者是青春劇的情節吧,不過,基友的強烈推薦下,讓我對《催眠大師》有點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崢的電影,絕大多是喜劇,我也一直很喜歡徐大哥的這種幽默方式,特別是《泰囧》的搞笑風格,讓人很容易接受劇情的敘述。所以,沒有看前期宣傳的我,我對《催眠大師》的感覺,也是以爲是一部幽默喜劇,這,就是我開始看時的感受。

影片中徐崢一改以往喜劇表演風格,詮釋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醫生。一開始,影片心理醫生就展示了催眠療法過程,成功的治療了一位心理抑鬱的母親;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講,將催眠療法的精髓講解給觀衆,也讓我有了些瞭解。

高潮部分應該是女主角的出場,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一直表達內心掙扎,以能看見鬼的病情敘述,那畫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讓我們兩個大男人,幾乎快嚇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寧(徐崢飾)在任小妍(莫文蔚飾)一頓“瘋語”過後,決定採用催眠療法進行治療。而當任小妍成功進入催眠狀態後,瑞寧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陰影所在,卻不曾想到自己被帶入了陷阱。接着縝密的劇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環節,以及完美的節奏把控,在他們互相催眠中展開,讓我感覺是中國版的《盜夢空間》,又很難相信這是國產懸疑影片。

最終,很意外的結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師,是瑞寧的同班同學。一個使用清醒催眠治療,一個則是睡覺催眠治療。瑞寧的失誤,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喪生。其實,最開始實施催眠的人,是他們的老師。一開始,任小妍就被老師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壓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寧成功,讓雙方走出了心理陰影中。

難怪事後看影評時,導演陳正道毫不吝嗇稱讚之詞,認爲徐崢將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還要飽滿立體。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飾演神祕病患所表達出的內心掙扎,也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導演陳正道評價言簡意賅:“《催眠大師》是莫文蔚喜劇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時看完了,閉上眼睛回想這部電影,在腦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對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每個人都說過謊,說了謊的人內心深處一定有想要隱瞞的事情。原諒,就心理而言是對一種現實的認可。當現實在記憶中還原,人才能活在一個順理成章的環境裏。現實,是被大衆所認可的現實,而活在人們心中的現實,則也許是人對潛意識的否定,記憶也許就會被篡改,意識就會發生扭曲,當類似場景再次出現時,這一瞬間,就會突然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所以,當瑞寧認識到自己的愛人和摯友再也回不來了,他真的是愛他們的,他們“會原諒”自己的時候,在尋求救贖的本能,讓自己選擇相信這一切。有時候,我們都無從問起,真相可能永遠都不會是真相。瑞寧,最終並不是找到他們的諒解,因爲已經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贖的。

人之所以爲人,是心理給自己保留了一絲生機,唯一可以原諒自己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