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精選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導語:《見字如面》走的是文化爭鳴的路子,它選取的信件遠至公元前223年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封家書,近至十多年前羅永浩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見字如面》第一季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精選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1】

作爲一個純粹的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的出現無疑是帶着些冒險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節目中以拆信爲表、窺探家庭醜聞爲實的做法,《見字》走的是文化爭鳴的路子,它選取的信件遠至公元前223年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封家書,近至十多年前羅永浩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讀信人不僅有時下熱俏的鮮肉林更新,也有演藝界的泰山北斗張國立、歸亞蕾老師等。

根據撰信者真實身份的不同,讀信人的選擇也兼顧了性格、年齡等考量。另一邊,因着信件年代久遠,節目組還將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準確又保留意蘊的白話翻譯,觀衆理解方便,也更易將思緒沉浸在信件詮釋的過程中。而在第二現場,還有主持人翟毓紅與楊雨、許子東兩位文化嘉賓進行對談,分享信件由來或解讀深層涵義。這麼看,倒有些《鏘鏘三人行》的意思。

說起《鏘鏘》,兒時最愛看竇文濤、樑文道、許子東三大才子指天說地、談笑風生,而今再見許老,脾氣稍斂,但論事更爲透徹直接。許是擔心審覈問題,主持人小翟與楊雨總是強加打斷,觀衆與許老皆未能盡興,十分可惜。另一位嘉賓楊雨是百家講壇的常客,對納蘭容若偏愛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學者,解讀時除偶爾掉書袋外,總不免將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於此,有觀衆戲稱道:“楊雨讀了很多書,而許子東讀明白了很多書。”也是見仁見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爲主持人的控場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靜深沉的第一讀信講臺,混搭着嘈雜急切的第二抒發現場,總歸顯得突兀。畢竟節目初衷,不過也是爲了交待一句:我們總說得太多,卻察覺不到想得太少。

儘管第二現場略有缺憾,但讀信現場卻是誠意滿滿。三期裏,個人最喜歡何冰和歸亞蕾老師的演繹。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國話劇界最高獎項梅花獎,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說,但令我訝異的是,他打動我的並非慷慨激昂的情緒張力,而是在詮釋一封由普通父親撰寫、以表達爲子前途擔憂的家書時,那份面對孩子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實爸媽也是裝的》,拿捏“裝”,多一分則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讓“可憐天下父母心”的主題顯得並不那麼生硬、悲慼。

三期節目裏,我曾爲兩封信落過淚,一封是蕭紅在臨終前寫給弟弟的《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另一封是張曉風作爲母親寫給全社會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而兩封信的演繹者,都是歸亞蕾老師。此處,原諒我無法用言語準確形容她聲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讀張曉風的片段,讓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見字如面》在豆瓣的評分已高達9.3了,但我深知,與其他消費着顏值、笑料、緋聞的節目相比,《見字》註定只能是小衆的狂歡。可我卻期望它能撐得久一點,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願意停下小駐,並被它打動。箋短情長,願迷途未遠,還能追回已逝的時光。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2】

我上一次寫長信大約是在高三的時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時候被限制用手機,書信裏還保留着最後的情感記憶。情動的,茫然的,爭執的,瑣碎的,每每翻起,見字如晤。而現在,我們都退化到不費心思的只發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摯情感的表達方式彷彿在文化中斷層了。接着我們會發現不知如何寫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讓人變得遲鈍。

白巖鬆說,你有多久沒談心了?現代網絡中,各種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卻找不到人談心。其實是一樣的,談心就像寫信,只是不同時代爲了真摯的交流採取的不同方式罷了。

但我們逐漸摒棄了這些。因爲我們節奏快,因爲我們不願等待。

那樣太可怕了。

我記得看《最好的時光》時候,最打動我的不是張震跑了好多個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當兵前,到舒淇打工的檯球室,對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會又回來敲門板,對她說“我寫信給你”。那種輾轉,猶豫,情動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時光。雖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動依然是會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絕更快,因爲缺乏等待。

當然也不僅限於情信,只做一比方,我們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見字如面》,節目想法很好,請來幾個名家念信,信念出來是對的,有的信婉轉雋秀,有的信鏗鏘有力,有的信詼諧風趣,也有的信飽含深情。

黃永玉寫給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樸,王耀慶演繹也堪稱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觸動於蕭紅的信,如果能讓湯唯來讀或許更好(她演的《黃金時代》讓我覺得蕭紅就是她那個樣子那個氣質的),蕭紅寫這封信時的年齡也都是與湯唯現在相仿的。感念於那句“因爲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於是我就把你給忘了”,還有那句“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蕭紅的一生很短暫,充滿了寒冷、苦悶與飢餓,但她的文字總是柔和、堅定也飽含希望,是她的偉大之處。

節目缺點是對信的解讀太浮於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課也沒做足,其次女教授雖然學富五車,但儼然疏於揣測作者內心用意,解讀略有偏頗。

  見字如面第一季觀後感【3】

1950年,黃永玉和曹禺第一次見面是因爲蕭乾。當時,黃永玉從香港來到北京探望沈從文,正逢巴金到北京開會,蕭乾就約着巴金、曹禺、沈從文等一行人到北海喝茶,黃永玉一同參加。

1987年,張國立因主演話劇《朱莉小姐》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當時給他頒獎的就是曹禺曹公。對於這臺劇目,曹公非常喜歡,之後還特意邀請張國立到他的家裏暢敘戲劇藝術表演。那次,曹禺爲張國立題寫一幅條幅:“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另一顆心寬容“。

2016年,張國立得以在《見字如面》的舞臺上再續與曹公的前緣,朗讀他回黃永玉的信。因爲他的精彩演繹,又得以被邀請到黃永玉家中做客,並又被大師贈與畫作。一見到張國立,黃老就一迭聲地說:“你特別像蕭乾,無論是動作、神態、聲音都特別像。”他還囑咐張國立,不要浪費這先天條件,有機會一定要演下蕭乾。

在黃老脫口而出“你特別像蕭乾”時,冥冥中一個甲子的緣分閉合成了一個圓。這是這個節目無意中促成的特別美好的機緣,毫不刻意,又神來之筆水到渠成。導演和表演嘉賓都是娛樂市場大潮中善於停下來思考的人,謝謝他們,如此純粹地詮釋人們心中對人文關懷的日常需求,不鼓吹小衆,不營銷賣慘。是呀,在或遠或近的時空中,尋找歷史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本來就是人們應有的主流需求。市場不光要有盡興的娛樂,也可以有溫柔細語的感懷、有對文化本身的沉靜思索。

喜歡這個歲末年初的美好相遇,見字如面,紙短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