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1

關愛“留守孩子”,就是要讓他們用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生活,面對學習,自強不息,快樂健康地成長。這就是我們班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常聽有新聞說國家頒佈了法律法規,有助於實現精準扶貧,全面小康,政治歷史也常背誦。百年目標,國家精準扶貧的意志義。但只憑這毫無感染力的文字,卻還不能夠深刻體會社會主義的好來。

我們班爲了響應學校號召,開展了幫助留守兒童活動,在李老師的帶領導下,於3月31日週日上午抽出自習時間,帶上學習用品,帶上玩具,帶上一些零食,去看望了我們幫扶對象。

一下車,看見的是青磚紅瓦的大房子,有些簡陋但是面積很大,聽阿姨說,現在國家政策都要幫農民改善住房,不久這裏的村民們都可以住上統一規化的小區。每月還有國家政策補助的低保補助,生活還是可以維持的。小妹妹和她的奶奶出來迎接我們,女孩長得清秀,穿得也乾淨,看到我們來有些害羞,當然,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也有些拘謹。我們先相互作了介紹,然後便開始拉起了家常。奶奶拿來她的作業,給我們檢查,字也是挺工整。

小妹妹年幼便失去了父母,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學校似乎也沒有什麼朋友。通過我們的交談,可以瞭解到比起學校生活,她更喜歡與爺爺奶奶的時光,小時候的遭遇讓她從小缺失了父愛母愛,讓她對親情充滿渴望。

雖說此次活動本帶有些扶貧的意味,但實際去了之後,我認爲比起物質上的資助,她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國家的`扶貧工作已經做得十分不錯了,但光有國家的努力與幫助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應去給予像小妹妹一樣的留守兒童多一點關心與照顧,更應該呼籲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多進行精神幫助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的心裏充滿陽光。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2

爲認真做好我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紫陽團縣委強化措施,深入基層學校大力宣傳“以人爲本、以德育人、兒童優先”的教育理念,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法律法規知識和政策,讓每一名留守兒童能夠快樂健康成長。連日來,紫陽界嶺鎮中心學校少先隊按照團縣委要求,積極行動,深入開展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1、成立組織機構。

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實具體且操作性強的`“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實施方案,落實管護責任,用制度作保障,把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落到實處。

2、摸清家庭狀況。

組織全體教職工分組分片深入到留守兒童家庭,瞭解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加強與監護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定期向家長和監護人彙報孩子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同時,還爲孩子們開通了“親情電話”,設立了“視屏聊天室”,以週末、節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時段爲重點,免費爲留守兒童安排“親情電話”和“視屏聊天”,讓孩子們經常性與家長進行情感交流,感受親情溫暖。

3、建立健全制度。

由學校少先大隊部牽頭,實行了一線教師幫扶本班留守兒童制度,幫扶教師人手一冊《留守兒童包聯關愛幫扶教育記錄冊》,實行周檢查、月考覈制度,通過結對關愛的形式,爲留守兒童解決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難,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4、開展豐富活動。

學校少先隊先後開展了天天故事會、象棋、乒乓、羽毛球等文體活動,每天下午給留守兒童播放少兒節目、勵志電影、少兒歌曲,讓留守孩子在接受精神洗禮和文化教育的同時,更多的感受到來自老師、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關愛。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3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現總結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爲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爲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爲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範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3、學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完善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爲流動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4

留守兒童已經作爲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麼,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要有愛心、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爲班主任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班有個學生父母在外打工,他經常遲到,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唯唯是喏,轉身又我行我素。後來,我給他買學習用具,找他談心;讓班幹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同學給他過生日……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逃課了。俗話說:精誠所到金石爲開。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持以恆的耐心,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二、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裏寄錢,希望在物質上彌補和滿足孩子,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爲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圖書角、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竈,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總之,作爲班主任老師既要做留守兒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5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關愛“留守兒童”,就是要讓他們快樂的生活,快樂的成長,面對學習,自強不息,。這就是我校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現將本學期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總結如下:

一、利用主題班會,加強關愛。我校要求以班級爲單位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各中包班老師根據本班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制定活動方案,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兒童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二、培養留守兒童從小學習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培養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讓留守兒童在實踐中體會幫助別人時的快樂,也在集體中體會到別人幫助時的快樂,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把關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樂的一部分。

三、利用節日,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溝通,讓這些“留守孩子”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愛。使每一個留守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的心理充滿陽光與歡笑。

四、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孩子親情的缺失。爲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幫助,改正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爲習慣。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的心願也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願。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6

7月13日,“三下鄉”的第三天,按照行程,大家分成了5個小組,分別前往各個小村看望村子裏面的留守兒童。其中我們第四小組的目的地是長安村。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其中,有個男孩,他叫彭王剛,準備上初三了。爸爸媽媽都在廣東打工,膝下也還帶着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家庭十分困難。

他不是我們廣西人,卻從小在鄒圩生長,家鄉遠在江西,想回家,但從來沒回過家。想念爸爸媽媽,也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充充忙忙的見上那麼一面。好不容易熬到放假了,王剛便不再抑制自己的情緒,早早的就衝到了爸爸媽媽身邊。遺憾的是,我們沒見到王剛本人,爲我們講述這個留守兒童的是他的外婆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爲語言障礙的存在,我們的談話開始變得艱難,幸好我們的跟隊老師又臨時擔當了翻譯,使我們瞭解到了更多關於留守兒童的`信息,特別是小王剛。據瞭解,小王剛也是一個調皮的孩子。

留守兒童,長期缺失了父母親的關愛,特別又是在生活條件比較差的農村,從小缺乏父母正確的引導,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下,產生叛逆心理實屬正常現象。老師說:“搞好教育是根本,關愛開導是途徑。”

我也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設身處地的想,也十分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引起周圍人羣的注意,其實他們也是最想得到周圍人羣的認可。同時,他們也是要強的孩子,看着別的夥伴有爸爸媽媽痛着、愛着,自己卻只能偷偷的在一旁含着淚水,想要大聲哭出來,又不敢哭出聲來。這種矛盾心理,只有當撲進爸爸媽媽懷抱的時候,或許才能得到化解。臨走之時,我們把一些書留給了王剛,也衷心的希望他能成爲一個乖巧的孩子,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奶奶的乖孫子,爸爸媽媽的好兒子…...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7

一、開設健康課程,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學校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合健康教程,安排了心理健康課程,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進行了輔導。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參與心理小遊戲、測試等活動,加深對自我認識,在思想上輔導,在情感上疏導,培養留守兒童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二、讀經典,傳承傳統文化,加強留守兒童思想素質教育

加強留守兒童思想素質教育是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結合市縣教育局的相關活動安排,我校積組織留守兒童進行讀經典,傳承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目前,學校每天安排十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組織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示範,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表演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級縣級比賽。全體留守兒童均參與其中,掀起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三、以“健康校園”爲主題,開展實踐活動,提升留守兒童綜合素質

學校組織專題座談會,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提高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注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和下午課後體育鍛煉的規定。學校定期組織跳繩、踢毽、籃球、羽毛球等比賽,並組織留守兒童參加。

四、與縣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免費爲留守兒童做體檢

爲了更好地瞭解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狀況及生長髮育情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檔案,防治常見病的.發生。今年11月,我校聯繫縣疾病控制中心,邀請醫務人員爲我校留守兒童進行免費體檢。目前,我校已經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健康檔案,將定期組織留守兒童進行免費體檢。

五、加強安全教育,開展豐富安全知識,增強留守兒童安全意識

爲了更好地宣傳安全知識,提高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我校加強留守兒童的安全知識教育,開設綜合實踐課,編制安全手冊,給留守兒童普及日常校園安全知識。今年11月底,學校進行了一次安全知識競賽、以安全教育爲主題的黑板報設計大賽等活動,要求全校留守兒童積極參加,並對其中的優秀個人與集體進行表彰。

六、加強國防教育,開展主題活動,增強留守兒童國防意識

學校定期開展國防知識教育講座,重點是國防精神、國防歷史的教育,激發留守兒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教育活動,使留守兒童懂得國防、戰爭、和平的含義,國防與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熟悉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發動的多次侵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史,瞭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過程和豐功偉績,知道中外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通過教育,留守兒童理解人民軍隊是捍衛社會主義事業的有力保障,認識到保衛和平、保衛祖國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增強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勇於爲國家利益犧牲的奉獻意識。

七、走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培養留守兒童志願精神

爲更好地培養留守兒童志願精神,養成志願服務習慣,學校團委定期組織留守兒童走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通過走進社區、敬老院等志願服務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參與到社會實踐的隊伍中,從中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社會,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大手拉小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總結8

古往今來,家長對孩子最殷切的期許莫過於“望子成龍”,然而,對於怎樣去培養和教育孩子,每個做家長的往往感到困惑,也不知道該何從入手。孩子的培養與教育關乎其未來的人生旅程,也關乎做家長的責任。

我校衆多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雖然在外經商、務工,但是大多的父母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裏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很多學生成爲留守兒童。爲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我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項制度,採取了各項措施。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爲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在工作中,我們不斷的反思自己,努力使我們不愧對於代理家長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尤其是在春節流行病期間更加對學生的關心,一旦發現學生有病,馬上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並及時和監護人取得聯繫。

3、學習上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使他們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有的還是班上的“三好生”,老師和同學還買些水果給班上的留守兒童過生日;常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拉家常,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

4、經常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幹部協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5、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麼多,無形中給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於這些重重困難擺在我們老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集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繫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5、健全”留守”檔案、便於信息捕捉。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爲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着家裏的孩子,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爲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着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繫,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髮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着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着正確的軌跡發展。

7、“第二家長”言教、發展良好事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程。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爲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爲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爲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爸爸:你們在外地工作還好嗎?我很想你們。你們早點回家,好嗎?媽媽:我希望每天早上你能送我上學校。你還是要到過你才能回家。

“這個端午節我們不孤單了,爸媽你看到了嗎?我們在學校和老師一起包糉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