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1

一、瞭解學生基本情況

三年級共有學生xx人,該班學生都是從各個村聚集而來,生源比較複雜,麥地村轉馬路的學生有4人,而且少數民族居多,這無疑會給教育教學帶來諸多影響,但我相信,只要下一番苦功夫,一定能把他們教好。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及估算乘法,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和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4、認識長度、質量和時間單位,且會進行一些有關的簡單計算。

5、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數,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及實施計劃

該學期教材包括以下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的認識;測量;時、分、秒的認識;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法和除法的基礎。對這部分內容要認真落實訓練。

3、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理解和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事例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該內容要精講多練,使學生熟能生巧。

4、通過四邊形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同時瞭解周長的含義。

5、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輔導,使教學平穩發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2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半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爲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以外,還要加強對單親孩子的個別輔導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力爭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1、數與計算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的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將計算作爲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2、空間與圖形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的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面積”兩個單元。

3、量的計量方面:

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計量的知識範圍,除了面積(地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

4、統計知識方面:

在這一冊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一個是“解決問題”單元,專門教學解決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乘和連除計算的問題;另一個是“數學廣角”單元,這一單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6、實踐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了“年曆製作”和“設計校園”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使學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使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3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實際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實際生活,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第四單元“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連乘。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並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嘗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並能進行演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紅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並從三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能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形狀;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周長的概念,並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進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交流和使用規範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爲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一)內容的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爲主線;

(二)內容的呈現注重了層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努力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專題化;

(五)內容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適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聯繫已有的生活實際或具體事物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結合具體材料時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祥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察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計劃模板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作爲三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能遵守紀律,學習習慣良好,也有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成績不夠理想,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耐心細緻地做好班級工作,使他們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二、教學目標及要求:

知識與技能:

1、1000以內數的意義,認、讀、寫1000以內的數以及比較大小。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驗算。

3、口算和估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加整百數以及相應的減法。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4、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筆算和估算三位數乘一位數。

5、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初步含義,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6、千克與克的認識。在現實的生活情境裏感受並認識千克與克,通過動手實驗知道1千克=1000克。

7、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空間與概率:

1、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2、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3、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統計與概率:

1、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2、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然”、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三、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習興趣,教給學習方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2、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練習題型多樣,精練,備好課,上好課。

3、加強對差生的輔導和轉化,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爭先意識。

4、教學中盡力能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教師做到充分利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手,腦,眼的協調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識。

5、切實做好七認真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加強估算意識的培養。

7、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8、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反饋,認真批改作業,並做好記錄,做到心中有數,逐步提高,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