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初中政教處工作計劃

初中政教處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政教處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政教處工作計劃

本學期政教處將以教育部頒佈的《德育工作指南》作爲思想和行動指南,根據楊浦區教育局德育室以及學校的工作重點,繼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全員德育工作,承先輩傳統,揚同濟精神,堅持管理育人和活動育人,注重過程管理,推動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爲20xx年順利回到原校區做好充分準備。

一、聚焦“教育生涯”,提升心理教育的厚度

我校作爲全國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心理教育特色已成爲學校品牌。本學期將進一步強化心理教育中教育生涯板塊:計劃外請教育生涯專家來校幫助加強學校教育生涯的頂層設計,明確三個年級的不同目標。繼而在三個年級分別開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我瞭解、職業生涯輔導、考前心理輔導等特色心理課程,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學校的科研課題“走班制背景下上海普通高中實施輔導員制的探索與實踐”,由心理教師和年級組長擔任學生輔導員。由輔導員對學生的職業傾向和學科潛能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全方位關注和指導,建立學生生涯發展檔案。幫助和引導學生更清晰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確立角色定位,在不斷激勵中調整自我、發展自我,做出合理的人生規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自我實現。同時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校友、周邊高校、部隊、社區和家長等資源,形成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的局面,爲更多的師生服務,爲社區服務。

二、聚焦“1+1”班級管理模式,提升全員德育的力度

本學期,爲進一步落實教育部的《德育工作指南》,深化全員德育,政教處將嘗試“1+1”班級德育管理模式,即給每位班主任配備一名班級的任課教師作爲班級輔導員。輔導員老師將參與班級常規管理(如早自修,午自修或課間大活動等)每週至少2次;在班主任外出時負責班級常規管理;協助班主任指導學生開展相關工作,處理突發事件;協助班主任與學生進行談心、家訪、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通過探索,力求讓更多的任課老師參與到班級的德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學校將繼續組織班主任“走出去”,多多參加各種形式、各個層面的技能培訓、學術研討、教研交流等活動,加強對年輕班主任特別是新任班主任的帶教和指導。同時外請專家“走進來”,利用班主任會議時間,校內培訓時間,加強理論學習或經驗交流活動,調動班主任積極性,革新交流方式,實現同伴互助、分享德育管理智慧。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開展主題教育課教案評選、主題教育課展示等活動,通過聽課、評課活動,以評價、反思爲載體提高班主任基本功。

三、聚焦安全教育、影視教育,提升校園文化的溫度

引導師生以積極心態克服臨時校舍所帶來的各種困難,紮實開展常規逃生演練、應急演練活動,推進人民防空應急行動人員掩蔽(隱蔽)演習及消防逃生演習的教育、宣傳、演練,加強校園欺凌等教育,提高師生識險、避險、自護自救意識和能力,增強校園安全應急防範的能力。本學期計劃外請特警來校,爲學生開展講座,進行實戰演練,提升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應急意識與能力。

守住安全教育的根本,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是幸福校園的保證。本學期將嘗試開展影視教育,圍繞“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組織師生觀賞優秀電影,設立影視社團,外請專家講座,加強指導老師對影視社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欣賞電影,懂得挖掘電影背後的深意,能對電影有獨立的思考和見解,學會寫高質量的影評。

此外,校園活動月月有主題。九月爲“民族精神”教育月、十月爲“文體活動”月、十一月爲“法制教育”月、十二月爲“衛生、安全”教育月。開展各具年級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高一以“適應”爲主題,結合德育校本教材開展“知校史,守校規”的行爲規範養成教育;高二以“發展”爲主題,結合德育校本教材開展“學先烈校友,創幸福同濟”的感恩教育;高三以“目標”爲主題,在活動中滲透德育目標,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作用。

四、聚焦“優秀畢業生”制度建設,提升行爲規範教育的效度

爲打造“溫馨班級,幸福同濟”,並在20xx年能順利返回原校址,本學期將進一步規範班級常規管理,開展文明校園行動,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從學生進校問好,學生儀表規範等細節做起,創新與改進“溫馨班級”評選與掛牌活動。依託“周恩來班”及“溫馨班級”的創建,凸顯優秀班集體,帶動各年級的德育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營造創先爭優的學校氛圍。

本學期還將嘗試制定同濟中學“優秀畢業生”的評選制度。在區“三好學生”及“美德少年”等優秀學生評選的基礎上,通過同濟中學“優秀畢業生”的評選,激勵更多同濟學子,做規範事,說文明語,認真學習,積極鍛鍊,陽光心態。

五、聚焦“家、校、社”多方資源,提升合力育人的廣度

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校友、周邊高校、部隊、社區和家長等資源,形成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的局面,爲學校德育工作服務,同時使學校教育資源輻射周邊社區。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體系,外請陳默等親子教育專家定期來校開設講座,嘗試設立家長學校,重視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導及該類家庭學生的教育管理,促進家校之間的緊密聯繫,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引導家長當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號召家長做好孩子的表率,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育人網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