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爲指導,以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爲,做一個好老師宗旨,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各項要求,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

二、工作目標

1、樹立理想信念,做到“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爲責任和使命。

2、刻苦鑽研業務,提高基本素質,以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贏得學生的好評。

3、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之心,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

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爲人師表,嚴於律己,重點要注意廉潔從教,克已奉公,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誤人子弟,要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加強團結,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三、個人業務

1、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紮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瞭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着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繫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爲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啓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提高教育科學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瞭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爲什麼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4、向老教師虛心求教,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活學活用到教學中來。甚至要不恥下問,深入學生,體會他們的學習認識和接受能力,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學。

四、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是學生茁壯成長的快樂園。爲了使每堂課短短的40分鐘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躍、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其的效用。注重在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方面下功夫。課前認真備課。作到課前再備課,重點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學軟件的操作過程,保證課前的準備工作及時、充分。課中全神貫注。處處體現專業特色,用內容代替老師的指令,求知慾就是他們出發的號角,讓學生始終處於歡快氛圍中。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愉快的心情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將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運用多種方法導入新課、用熱情貫穿課堂始終、解決枯燥的教學於快樂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啓發下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的用腦、用耳、動口、動手去完成老師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興趣成爲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本學期我還儘量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注重培養學生養成井然有序的課堂常規;使他們在輕鬆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下進行積極地學習,做到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五、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1、平時積極開展個人間的合作研討,交流教學經驗,討論教學問題,努力提高備課、上課質量。

2、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於教師相互切磋教藝,資源共享。

3、教研活動是教師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學習、培訓:參加專家講座、向優秀教師學習、互動式討論、自主學習、參與式學習、自我反思等。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2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這首詩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才能讓自己不斷地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我作爲學校的一名青年教師,在爲人師的道路上做的還遠遠不夠好,更應該對自己的發展做出規劃,併爲之不斷地努力,從而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育是民族之魂。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爲了系統、明確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成爲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一、個人發展目標

(一)總體發展目標:

1、多鑽研,精心備課,認真設計每一篇教案;

2、勤學習,探究教學方法和藝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錘鍊課堂教學能力,增長教育智慧;

4、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與積累;善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

(二)具體目標

1、師德目標:

加強自我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之心。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寬容、有強烈的責任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與任課老師相互協作,認真踏實地工作,完成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工作。嚴於律己,提高自身修養,爭做師德標兵。

2、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語文教學常規;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爲教學服務;鑽研中學語文教材,爭取精通各冊內容;在學習和實踐中探究教育教學的方法和藝術,提高應變能力。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學成績力爭不斷提高。

總之,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學習成爲自己的一種內需,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爭取做一名知識上、能力上、品德上讓社會、學校、家長滿意的教師。

二、自我規劃

(一)進一步更新觀念,熟悉新教材,領會課改精神,並付諸實踐。使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強化教學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養成隨時記錄教學中的感想,學會積累。

(三)加強學習,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現有的熟練使用計算機的辦公軟件基礎上,繼續學習計算機技術如PPT的使用。

(四)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博取衆長,學習他人的教學特色,能夠正確處理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五)爭取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進一步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思路。

三、對應措施

1、鑽研中學語文教材,爭取精通各冊內容;

2、在學習和實踐中探究教育教學的方法,提高應變能力;

3、勤於動筆,善於思考;

四、希望和建議

教師專業成長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要學會規劃自身的教師生涯,然後按照計劃一步一步紮紮實實的努力。我深愛着教師這個職業,我會用我的努力實現我的教育理想,成長爲一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3

爲了更好地發揮前段學習所獲的技能和學習所得,也爲了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使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校本研修中得質上的飛躍和提高.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新時期裏,新課改新理念要求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也必需轉變。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變化自身,學習先進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當代教師的要求。

二、學習內容

(一)個人讀書

1、至少精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書籍自身選定。

2、必需提交一篇個人閱讀的讀後感,並在個人播客中發表。

(二)聽評課

1、聽評課的對象以本校教師爲主,本學期至少聽15節課。

2、每次聽課後要認真填寫聽課記錄本。

(三)優秀教案

1、優秀教案是個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效果,包括個人在崗研修期間所上公開課的教學設計

2、量的要求:精選2篇。

(四)小組集中研修

1、認真做好集體備課工作。

2、充沛發揮教研組的作用,並結合本組的具體實際開展教學研究。

3、學習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做到和時研究解決。不時積累課改工作經驗。

4、以典型課例和專題課教學教研爲媒介進行“研”“訓”,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5、學習《教師職業道德》,進一步提高師德。

6、學習《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識,要經常反思自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爲,主動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水平不時提高。

(五)個人博客

1、個人博客是開展網絡研修的主要平臺,我們應繼續做好個人博客。

2、充沛利用好網絡在線研討,管理好個人博客。

3、量的要求:上傳下載文章每月1篇以上,發表評論每月5條以上。

(六)研究優秀論文

優秀論文主題:針對個人在崗研修的情況和收穫或問題、困惑,談自身的體會、考慮。

三、學習形式

1、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努力解決在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促進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

2、創新集體備課,利用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

3、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動,範圍包括課堂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反思、個人生長反思,課前和課後的反思。

4、每週做一次教學反思,每月寫一篇優秀教案或隨筆,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學期寫一份經驗總結或教育論文,每學期上一節公開教學研討課。

5、充沛利用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的網絡資源優勢,在網上查找所需學習資料,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4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爲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爲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着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纔會更準,思路纔會更清,行動纔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云亦云。採用理論聯繫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服務。本期與上期一樣,每週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着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複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繫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爲學生複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爲載體,以科研爲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繫,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爲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_正成爲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初中教育個人工作計劃5

所謂“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教育、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爲切入口、着眼點,以預定目標和學校、教師的發展規劃爲基本方向,以滿足學校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爲根本目的,以學校自身力量、資源優勢爲主要依託,在學校、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在教師發展共同體(教的相互作用(影響)下,進而在教育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引領下,由學校自行設計與策劃安排實施的一系列、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師教育(包含教師培養、教師培訓、教師進修、及教師繼續教育)與教育研究(包含教學研究及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有機融合的促進學的過程與活動。核心是學校“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閱讀課的有效教育”爲學科主題,聚焦課堂,重點探討課堂教學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重點圍繞“課例研修”“城鄉聯動、區域協作”“研修一體化”開展活動。通過一系例的研修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力求英語閱讀教學既紮實有效,又開拓創新,積極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

依託現有的教學資源及師資力量進行符合我校的英語教學研究。英語校本教研是爲提升英語教師的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發展學生英語意識服務的,其在各校開展的形式多樣,“集體備課”是大家共同關注並不斷探討而又褒貶不一的形式之一。“集體備課”的優點是:同伴互助,發揮教師的羣體優勢,集集體之智慧,提高教師鑽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處是:英語“集體備課”在部分學校名存實虛,教師爲了“省事”,往往是按資料抄寫的教案。如果真是這樣,那將是英語教育教學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師可能對別人所給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連看都未看就走進教室,這對學生將是何等的不負責任!英語“集體備課”是一把“雙刃劍”,如何發揮它的優勢,我在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討。

三、校本研修目標

首先要制定以教學設計爲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一套教材的實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摸索的過程,我們才能吃透整套教材的編排體系,瞭解這一學段的知識框架,弄清各階段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面。所以這一學年教研組活動及集體備課活動的主題就是深挖教材。在教研活動時,各備課組聚在一起,仔細研究教材,制訂教學目標,查找資料,探索教學方法,落實重難點,然後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電子版的教案,課件,練習,試卷等,通過課堂教學、作業及課外輔導,培養學生具有較爲熟練的語言技能,豐富的語言知識,愉快的學習過程的體驗,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團隊合作的意識,持久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同時爲了讓下_屆的老師少走彎路,較快地提高教學能力,各備課組都把積累的資料及反思應毫無保留地傳到下一個年級,供下一年級的備課組參考學習,經驗共享,而下一年級的老師則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修改,讓教學資料日趨完善,質量不斷提高。

其次開展以“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爲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並制訂本校英語課評價標準作爲衡量一節好課的標準。要求教師制定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措施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其中包含:師德素養,文化知識素養,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素養等。教師先集體學習英語教師基本素養等理論之後,參照其中的各條要求,認真分析本身課堂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進目標與措施,並落實到每天的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要把本身的課堂教學改進的實施情況案例的形式記載下來,並及時進行反思,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第三、開展以觀評課爲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本學年我們計劃以個人觀評課、備課組集體觀評課,教研組集體觀評課等多種形式進行。

1、完整地觀一節課,分析這節課中所蘊涵的理念,總結課例所提供的行動策略。

2、把兩節同課題的課例進行分模塊分析,比較他們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及其達成的教學效果,評價他們的優缺點及對本身所產生的借鑑意義。

3、把網絡上與本身公開課同名的課例進行對照分析,剖析各自的教學目標、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練習的設計,進行討論,獲取新的認識與感悟。

第四、以“骨幹教師帶動全體教研組教師”爲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我組有一位區骨幹教師和兩位高級教師,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專業引領作用,帶教3位青年教師,讓他們儘快地成長起來。採取相互聽課,評課,解答她們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指導她們撰寫論文,參加各種比賽。爲青年教師搭建平臺,讓她們在各種活動中鍛鍊本身;讓她們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快速提高。同時,還可以邀請市區教研員到學校裏來,進行指導,聽課,研討。

第五、開展人人小課題活動,每位老師針對本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通過校本教研和集體備課的體驗選擇確立一個研究小課題,獨立或合作研究、攻克。要求選題小,富有現實性、實效性,研究週期爲一學期或一學年。然後整理,撰寫,擇優在校雜誌《教壇幽蘭》上發表。

第六、除基礎型課程外,加強創造性、探究型課程的開發,各年級可以組織如“小翻譯家”、“英語歌曲欣賞與學唱”、“視聽英語樂園”、“英語電影賞析”等課外活動小組,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大賽等比賽,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拓展視野,汲取知識,發展個性,並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爲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採取“分組協作、逐層推進、校本科研”的工作策略,構建以校爲本的英語教研活動模式;

2、爲期一年,採取以“研修一體”爲主,“集中研修”爲輔的方式,抓好教師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教師爲研究的主體,以問題解決爲出發點,以常態教學的研究爲重點,切實提高英語新課程的教育質量。

3、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本校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分享相結合,學校現場觀摩與個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結合。

四、學習形式

以參加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爲主,個人自主研修爲輔。在學校安排下,統一內容,統一進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反思本身的教育教學行爲並進行實踐。在自學的同時,要做好重點突出的學習筆記。

五、研修主要措施

1、認真參加集體組織的學習培訓,作好培訓記錄。

2、認真參加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吸取其他老師的成功經驗。

3、精心準備自已的研修課程,發揮信息技術特長,努力提升使用現代教學設備能力。

4、空餘時間利用電腦進行網絡研修。

教師的自身發展不僅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而校本研修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根據學生實際,探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解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努力貫徹執行本研修方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