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年度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2016年度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2016年度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歡迎大家參考!

2016年度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2016年度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1】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我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作彙報,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丹寨縣位於黔東南州西南部,國土面積940平方公里,轄4鎮2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7.8萬人,其中苗族佔總人口的78%。海拔在600-1200米之間,夏季平均氣溫22.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覆蓋率66.8%。丹寨區位日趨優越、交通便利,廈蓉高速穿境而過,凱羊高速穿城而過,貴廣、滬昆高鐵在縣城周邊設站,都勻至丹寨快速通道批覆立項,丹寨已進入省城“貴陽一小時經濟圈”,成爲全省乃至西南地區面向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這裏土壤富含人體必需的硒鋅微量元素,盛產優質硒米、硒鋅茶,是“中國硒米之鄉”和“中國富硒鋅茶葉之鄉”。擁有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名副其實的“非遺之鄉”。“雲上丹寨、康養福地”是理想的旅遊、避暑、休閒勝地和天然氧吧。

丹寨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是貴州省歷任省長的工作聯繫點,是國家審計署幫扶聯繫縣,也是萬達集團等社會力量幫助整縣脫貧縣。在各級的關心支持下,我縣不斷搶抓機遇,奮力攻堅,各項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近五年,主要經濟指標成倍增長,部分主要指標多次進入全省前10位甚至前3位,創造了全省矚目的“丹寨速度”、“丹寨模式”。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11.5億元預計增加到27.8億元,年均增長15.6%,增速排名最高達到全省第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5倍;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7.8%。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預計分別增長22.9%和3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25484元,增長11.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7485元,增長15%,增速連續四年排全省前2名,其中有兩年排全省第1。相繼獲得“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國家產業扶貧試點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先進集體”、“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全省首批扶貧攻堅整縣推進示範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丹寨現有貧困鄉鎮1個,貧困村96個,2015年底全縣現有1.08萬戶3.86萬人的貧困人口。我們全面落實“1+10+10+2”扶貧措施,創新貧困戶“九不評、六優先”辦法,在全省率先提出精準識別,完成貧困人員精準識別回頭看。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萬餘人,貧困發生率從49.2%下降到23.8%,5個貧困鄉鎮摘帽。建成移民房32.6萬平方米,兌現補助1.6億元,3786戶17077名農村居民實現了進城夢,扶貧搬遷每年均超額完成省級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縣委縣政府與6鄉鎮、全部村居和70個縣直幫扶單位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以“丹寨縣脫貧攻堅---戰報”形式報道反映工作,“排調模式”、“雙陽行動”、五融五幫、“一幫二帶三小康”抱團脫貧等扶貧模式工作得到省、州的肯定,爲全縣脫貧攻堅有力推進和爭取各級支持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爭取到國家審計署、大連萬達集團、南方電網、杭州濱江區、省政府辦公廳、省審計廳、貴州銀行等單位幫扶,茅臺集團率先在丹寨縣開展“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戶”精準扶貧模式的戰略、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解決貧困戶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等精準脫貧成效日趨明顯,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用於脫貧攻堅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得到國家審計署充分肯定和國務院督查組高度評價。

2015年,在全省50個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覈工作中,我縣獲A等次、排名16位。

二、脫貧攻堅主要措施

(一)強化領導,健全機構

我縣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爲第一民生工程,擺在全縣工作最重要議事日程。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和減貧摘帽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健全機構。建立了丹寨縣脫貧攻堅戰總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組、六個戰區及若干縱隊,建立相應工作臺帳,明確專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實現掛圖作戰、按圖督辦工作落實。根據我縣“1+10+10+2”措施,指揮部下設18個作戰室。三是統籌調度。今年以來,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召開會議17次,對年度減貧摘帽指標、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和2016年重大脫貧攻堅項目等工作進行重點專題調度,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狠抓工作落實。四是強化督查考覈。今年共開展大扶貧督查6次,下發督查通報6期,對存在問題進行督辦,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將減貧摘帽考覈指標作爲脫貧攻堅責任狀核心內容,並將任務完成情況作爲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調整縣直部門和鄉鎮績效考覈細則,將大扶貧工作所佔分值由10%提高到60%。五是深入一線。縣領導帶頭深入六鄉鎮與第一書記、駐村幹部、村幹部等基層幹部和貧困戶就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等工作開展調研。對所負責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縣鄉領導人人做到家底清楚、摸清癥結、對病下藥。

(二)精準識別,精準施策

1.識別對象精準。圍繞“扶貧誰”,制定了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的“九不評、六優先”貧困戶精準識別辦法,結合“四有”人員對比刪除處理和“回頭看”工作,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有序進退。在此基礎上,省政府辦公廳組織了300餘名貴州財經大學和丹寨縣職校師生,結合辦公廳、縣、鄉、村共1072名幹部,組成110個摸排小組,對6鄉鎮開展了爲期3個月的地毯式摸底調查識別工作,貧困戶識別準確率達到90%以上,做到了識別更準、底數更清。

2.識別標準嚴格。結合“兩線合一”、脫貧成效專項覈查對貧困戶家庭成員死亡、新生、嫁出、漏錄、四有人員刪除、貧困戶進退(包含“兩線合一”補錄)等進行了信息更新,對貧困戶、貧困村、貧困鄉鎮、貧困縣基本信息定期追蹤,開展動態管理、信息更新。

3.施策辦法精準。一是措施到戶精準。18個到村到戶扶貧措施細化,脫貧攻堅措施因地因戶因人精準滴灌、精準施策。聚焦“兩無”、“兩有”、“兩因”、“兩缺”貧困戶,精準施策,全面脫貧。二是項目安排精準。因地因村因人因產業科學安排項目,依託茅臺農業公司等龍頭企業和旅遊移民小鎮(中心村)建設抓好產業規劃佈局,選準產業、因地制宜,規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企業引導發展、農戶滾動實施、項目逐年扶持。

(三)制定政策,創新扶貧

1.明確大扶貧政策。根據省1+10、州1+10+9精準扶貧政策措施,制定了“1+10+10+2”政策措施,出臺了黨建、易地扶貧搬遷、產業、醫療、教育、金融、就業、電子商務、兜底救助等18個到村到戶工作實施方案。

2.推進資金整合。7月14日,省政府批覆《丹寨縣統籌整合財政專項資金開展脫貧攻堅改革試點方案》,啓動丹寨縣統籌財政專項資金開展脫貧攻堅改革試點工作。按照“三統三不統”,截止10月底,整合財政專項資金42,039萬元,整合前項目個數270個,整合後46個,減少224個。通過統籌整合,取得了財政資金運轉更加高效、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政府部門職能進一步轉變、聚焦精準扶貧初見成效、撬動社會資金參與扶貧合力明顯增強、有效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等六個方面的成效。

3.健全持續方案。針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研究出臺了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五融五幫”融合發展抱團脫貧示範創建、推動“特惠貸”工作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鼓勵鄉鎮組建勞務公司、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引領農業產業發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等的工作方案,文件含金量高、接地氣、可操作性強、可持續發展,更進一步加快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程。

4.推廣創新經驗。認真總結我縣“一幫二帶三小康”模式、“排調產業”模式、“雙陽行動”、“四帶”等扶貧模式,學習“十戶一體、抱團脫貧”經驗典型,瞄準減貧摘帽核心目標創新思路,制定出臺了丹寨縣脫貧工作“六個全覆蓋”幫扶措施,着力圍繞貧困戶增收脫貧、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用心用情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增強羣衆脫貧的獲得感和認可度。

(四)創新實施精準扶貧戰略

1.實施“六個全覆蓋”。一是深入實施村集體經濟試點。2016年共整合7900萬元,安排每村20萬元以上資金覆蓋全縣161個行政村,作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其中3970萬元用於解決全縣59個村集體經濟脫殼的問題,2030萬元作爲6鄉鎮53個村產業扶貧發展資金,幫促貧困戶產業增收。通過創辦村集體經濟實體、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創收型服務業、鄉村旅遊業、承接工程勞務、推進異地置業等,增強農村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衆、服務黨員的能力。二是“特惠貸”和合作經濟全覆蓋。已組建161個村級產業合作社,採取“村社聯建”模式,各村以貧困戶“特惠貸”到戶貸款交由村民委員會入股丹寨縣扶貧開發合作總社,縣合作總社按每年不低於入股資金8%的資金作爲收益金返還給貧困戶,戶年均有入股收益金收入4000元以上,促進貧困戶有穩定入股收益金收入增收脫貧。對全縣已註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量化評分,分一星至五星進行“五星級”管理評定,按星級從高到低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6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扶持,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全縣共投入4010萬元作爲星級合作社扶持資金,大力推行“三級合作社”建設。三是龍頭產業全覆蓋。圍繞茅臺生態農業、金煌昌昊、浙丹公司等龍頭企業,重點建設標準化藍莓、中藥材、生態畜牧業等產業基地,覆蓋所有的鄉鎮,實現貧困村貧困戶都有主導產業覆蓋,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合作、參與基地建設等獲得租金、股金、薪金增收脫貧。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積極爭取農發行基金3億元、國開行基金5億元、貴州銀行基金9億元、省脫貧攻堅基金50億元,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廣大農村居住和發展條件。到2018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覆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貧困鄉村脫貧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五是培訓就業全覆蓋。針對現有貧困勞動力,通過採取就業培訓促進就業、依託產業發展擴大就業、職校技能培訓帶動就業等措施,實現就業培訓全覆蓋。依託縣內企業和職校加大對移民搬遷戶的培訓,着力解決搬遷就業問題。通過縣職校“校中廠、廠中校”模式,着力培養學生專業技術,實現“職教1人、脫貧1戶”的目標。預計我縣每年通過培訓就業貧困戶達1000人以上。六是幫扶基金全覆蓋。2016年全縣整合資金,通過“三變”改革,入股經營主體,每年有568萬元的入股收益金,將分配到今年脫貧的900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631元。

2.紮實推進“五個一批”。在發展生產脫貧一批上,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農戶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品”產業和“農文旅”一體化推進行動,通過發展生產、轉移就業實現29863人脫貧致富。2016年完成精品藍莓、蔬菜、中藥材、茶葉等種植7600多畝,投入資金2348萬元,覆蓋農戶1436戶,其中貧困戶965戶。在易地搬遷脫貧一批上,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爲重點,以城區、園區爲主要集中安置區,科學合理確定搬遷安置方式,全方位整合各類財政資金,進一步完善移民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通過“以崗定遷、以產促搬”,2018年實現20000人易地扶貧搬遷。在生態補償脫貧一批上,積極爭取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通過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以及林下經濟土地流轉金等實現林區貧困戶收入,爭取國家支持將1000名貧困人口轉爲生態護林員,增加貧困就業。在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上,完成城鄉低保入戶覈查和審批工作,不斷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推進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兩線合一”,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確保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15300人全部實現社會保障兜底。在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上,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普及十五年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讓1.02萬貧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爭取到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和貝因美集團等社會力量支持,從3月份起對全縣1.2萬名農村學生每天免費提供一杯牛奶和一個雞蛋,率先在全省農村學校實現每天爲學生提供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

3.推進社會幫扶工作。一是抓住審計署、省政府辦公廳、萬達集團等社會幫扶機遇,爭取更多政策、項目、資金支持丹寨脫貧攻堅。二是萬達幫扶項目上,萬達學院預計明年9月開學招生,每年確保500名以上丹寨籍畢業生到萬達集團就業;萬達風情旅遊小鎮2017年6月30日建成開業後,可以解決3000個就業崗位和帶動旅遊發展

4.創新金融扶貧。註冊丹寨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縣財政首期風險補償資金500萬元,主要作爲建檔立卡貧困戶“特惠貸”的風險基金,撬動更多的信用貸款幫助農戶實施種植和養殖業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建立金融扶持檔案貧困戶數9229戶,已授信貧困戶數8237戶,授信貸款總額35887.57萬元;已獲得貸款的貧困戶數3013戶,獲得貸款總額爲6700萬元。

5.用好18個到村到戶政策。用好基礎設施、產業扶持、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兜底救助、金融、就業培訓、社會扶貧、黨建扶貧、電子商務、環保與生態保護、科技創新、農村消防、文化體育、法制服務、林業扶持、鄉村旅遊等18個到村到戶政策。

6.強化“一聯四包”工作。我縣出臺“關於強化一聯四包責任包乾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脫貧攻堅集團化作戰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副書記、常務副縣長聯繫鄉鎮、縣“四大班子”成員及縣級幹部包鄉鎮、縣級幹部和鄉鎮領導包片,部門(單位)包村,幹部包戶責任包乾脫貧攻堅工作,按照“54321”原則安排2476名幹部與9571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各級領導幹部結對後剩餘的貧困戶,由各鄉鎮安排幹部結對,確保全覆蓋。通過新一輪“手挽手、一幫一”幹部結對幫扶工作,幹部引導政策落實到貧困戶,幫助農戶儘快脫貧致富。

三、茅臺集團實施產業助推丹寨精準脫貧

2015年2月,茅臺集團出資3.1億元在丹寨縣成立了茅臺生態農業公司,農業公司僅有6人的工作團隊,入駐丹寨開始創業歷程。一年多來,農業公司駐丹人員以開拓精神和激昂奮勇的熱情,以務本興業、正德樹人的理念,不辭勞苦,忘我實幹,在駐丹不到8個月的時間,以“茅臺”速度,公司首個產品“悠蜜”藍莓利口酒正式面世;佔地135畝的“茅臺生態農業產業園”一期工程第一批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7月基本建成,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一)企業引領高效農業產業。藍莓作爲我縣新興產業,羣衆發展產業積極性高,由於缺乏企業帶動,只是在賣鮮果,穩定性較差,帶動效益不強。生態農業公司落戶後,主要以生產藍莓酒、藍莓飲料、藍莓提取物的化妝品、保健品爲主,市場前景廣闊。爲抓好基地源頭建設,成功控股貴州恆道丹林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藍莓種植板塊及原料供應有了保障,實現了“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戶”的精準扶貧模式。建成藍莓種苗組培中心,引進高端先進產品進行科技規範化種植,延長採摘期、提高採果量、提高產畝值,輻射帶動老百姓自願參與,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合作、參與基地建設等獲得租金、股金、薪金增收脫貧,在生產中懂得管理、懂得技術,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增收脫貧。2016年新建的1740畝基地,參與土地流轉農戶1372戶,流轉金531萬元,勞務收入101.3萬元。在高標準藍莓示範基地,農戶通過收集藍莓種植的腐殖土交售給公司,實現收入。

(二)基地帶動貧困戶就業。產業落地爲農戶增收帶來長遠利益。公司通過採取土地流轉、吸納務工等方式,農戶土地資產變資金,農民變成產業工人。目前公司已在揚武、龍泉、興仁三個鄉鎮建成近5000畝基地,帶動當地上萬人次務工增收,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可解決500人長期就業,人均年收入可實現1.6萬元。整個茅臺項目正式運營後,可帶動800-1000人就業


1.2016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2.2016年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3.2016年下半年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4.2016年鄉鎮脫貧攻堅工作報告

5.2016年度村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6.2016年村級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7.2016年縣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8.2016年村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9.2016年度鄉鎮脫貧攻堅工作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