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

2016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

2016地質學認識實習報告

  一.序言

⑴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繫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爲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①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②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③進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④通過實習,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①實習前學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②實習中學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③現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緻,並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④每個學生應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⑵.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爲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岩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岩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採集了各種相應的岩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並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二.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

①地層: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繫上統宰格組(d3z):該岩石爲灰色厚層狀細晶白雲岩,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爲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大塘組(c1d):該岩石爲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厚層狀灰巖,角礫大小混雜,爲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岩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爲方解石等,風化面爲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岩與泥灰岩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岩夾薄層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爲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爲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岩,風化面爲灰黑色白雲質灰巖。風化後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爲方解石(70%)和白雲石(30%)越往上白雲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爲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巖,中部爲灰色厚狀灰巖與灰色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爲灰色厚狀不規則琥珀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5.二迭繫上統蛾眉山組(p2b):上部爲黑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岩,塊狀玄武岩,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爲紫色、紫紅色凝灰岩,可見由粗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爲玄武質燦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岩,含灰質角礫凝灰岩。

②構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斷裂

大斷裂爲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西山龍門一帶,斷面向東傾斜,產狀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及龍門等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