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昆蟲記蟬》讀後感

《昆蟲記蟬》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蟬是夏天的主宰,一位偉大的歌唱家。那麼,昆蟲記裏的蟬是怎麼樣的呢?讀完之後,你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昆蟲記蟬》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昆蟲記蟬》讀後感

  《昆蟲記·蟬》讀後感1

每當夏日來臨的時候,蟬的叫聲如同噪音,而且天氣越熱,它們就叫得越是來勁,叫得越是大聲。它們一個比一個叫得清脆,一個比一個叫得響亮,絲毫也不在乎會引來天敵。原本天氣就熱,聽到這叫聲,更讓人更加煩躁。

但自從我暑假裏讀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蟬》的片段後,讓我走進了蟬的世界,原來它正在歌唱一首生命的讚歌!使我瞭解並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令人敬佩卻微不足道的小昆蟲。

我看到一段拍蟬蛻皮的視頻,總共長達17分鐘。瞧!它們一個個努力並用着吃奶的勁兒蛻皮,有些蟬兒因爲力氣不夠皮未蛻下,它便永遠沉睡……而蛻皮成功的蟬兒,換上了美麗的新裝。經過了艱難地蛻皮,蟬兒顯得更加強壯。法布爾在書中是這麼描寫的:中胸首先開始蛻皮,先從背上的中線裂開,裂口的邊緣慢慢拉開,已經能看見淡綠色的昆蟲。與此同時前胸也開始裂開,縱向裂溝上至頭後,下至後胸。由此可見蛻皮多麼艱苦、多麼不容易,它們就像一位滿身泥漿的挖土工,終於有一天,穿上高貴的禮服,插上能與鳥兒媲美的翅膀。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蟬的聲音太吵了,是噪聲,但現在我不再認爲那是噪音,而是一首歌頌幸福的樂曲。知道嗎?這幸福多麼的來之不易!書上講:美國有一種17年蟬,在地下生活17年,不見光明,才能換來30天在陽光下的歡樂。17年!6205天,經過幾千天的地下生活纔可以換來30天的自由,這,就是蟬兒的生活。它們要用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點時間來爲大自然增添生機,它們要向世人宣告它們的來到,它們要歌頌這世間的美好。

以後我再也不會認爲蟬的叫聲是噪音,我會仔細聽聽那窗外的蟬鳴聲,聽聽它們的怒吼,聽聽它們的感嘆,聽聽它們的喜悅!

  《昆蟲記·蟬》讀後感2

又到了一年盛夏,又到了知了聒噪的季節。

說實話,我本不愛知了,它太過吵鬧,特別實在夏季安靜的午後,我們不得不在它們的高歌中艱難入睡。忙碌了一天的我們,急需休息,而它卻以以自己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調,還有不知疲憊的精神,硬生生地闖入我們的生活,擾亂了我們的生活。

直到讀了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的觀念才稍有改變。原來,知了的生活竟是如此不易,它的幼蟲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才得以在陽光下放聲歌唱。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一生的真實寫照。其實,它的生活又何止是四年的黑暗苦工,更多的時候,生存對他們來說已是困難重重。他們的天敵蚋如影隨形,蟬剛把卵裝滿一個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來到這裏,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蟬飛去了,多數孔內已混進異類的卵,把蟬的卵毀壞。這種成熟的蚋的幼蟲,每個小孔內有一個,以蟬卵爲食,代替了蟬的家族。“鳩佔鵲巢”的悲劇不知在鳥類中上演,昆蟲中已是如此。所以對於蟬來說,能夠在這三四百個卵中存活下來,已是非常地不易了。

何況還有我們人類這個可怕的“儈子手”呢?每到盛夏傍晚,小樹林中摸“爬叉”“神仙”(蟬的別稱、方言)的人絡繹不絕,此起彼伏。當然,我無意抨擊這樣的行爲,就如豬肉,牛肉,羊肉一樣,它也是人類的一種食物。而且蟬的營養價值很高,即便是蟬蛻,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藥材。但是,我們的這種“捕殺”行爲,卻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它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可能正是因爲了解到了蟬一生的不易,以前挺愛吃蟬的我,如今卻望而卻步了。

可能是身爲母親的原因,蟬蛻化成知了的過程,也讓我怦然心動。爲了尋求適合的地點,蟬要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很久,正如我們每一個母親一樣,誰不願爲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環境呢?誰不願自己的孩子在最合適的時候、最理想的地方來到自己的身邊呢?而且它的蛻化過程像極了人類的分娩過程。它外層的皮開始由背上裂開,裏面露出淡綠色的蟬體。頭先出來,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與折着的翅膀。這時候,除掉尾部,全體都出來了。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

每一個經歷過分娩的母親,都不會忘記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更不會忘記聽到孩子呱呱墜地時的那種輕鬆,看到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的那種驚慌、侷促的神情,和身爲人母的那種幸福感。那段經歷可謂是終身難忘——痛並快樂着。

歷經如此磨難的蟬,能在陽光下享樂一個月。怎能不讓我們心生憐憫呢?

“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爲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所以,現在再聽蟬鳴,似乎不再那麼聒噪了。再聽知了的鳴叫,似乎又有了別樣的滋味。歷經如此磨難,仍然積極、樂觀地歌唱生活,享受生活,難道不值得我們爲它們點贊嗎?

  《昆蟲記·蟬》讀後感3

說到蟬,大家都聽過它的聲音吧。它們總是在炎熱的夏天,發出煩躁的聲音。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它們呢?

蟬也叫蠐螬,通常住在生有洋橄欖樹的地方,在《昆蟲記》中,法布爾道出:蟬——用生命歌唱生活!一直認爲,蟬是一種好吃懶做不幹活的昆蟲。拉封丹也曾經寫過,蟬到了冬天去哀求螞蟻給它食物吃,但是這是沒有依據的,法布爾卻認爲與此不同,它發現了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蟬生產一個“酒窖”時,其他昆蟲都來偷喝,最壞的算是螞蟻了,它們成爲了無恥之徒,成羣結隊的來襲擊它,把整個酒窖搶了過來。蟬並不是弱不禁風,也許是因爲太善良了。

蟬在建築他們的地穴時,巧妙的利用自己身上的粘液,使地穴能夠牢固。說起蟬的地穴,卻永遠不遜於蟋蟀建築的地穴。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寫了金蜣的地穴與蟬的作對比,突出蟬的造穴技高一籌。

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用節日裏最大的火藥放在蟬看不到而又最近的地方放響,結果蟬一點反應都沒有。可見,蟬是聾的”,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蟬的一生都在唱歌中度過,它唱歌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展現魅力?還是爲了取悅人們?還是爲了解悶?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割奪它們的權力。畢竟,它們這一輩子只能唱歌。我們不應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昆蟲記·蟬》讀後感4

我在這個寒假裏喜歡上了一本書叫《昆蟲記》,他的作者叫法布爾,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種昆蟲,就是蟬。這裏講述了蟬和螞蟻之間的戰爭,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

蟬鳴彷彿是夏季的一個永恆的標誌,然而,誰又曾想過這歌聲的來歷?蟬以地下漫長的四年的黑暗生活,來挽取一個月的日光中的歌唱。想要完成這樣的一次觀察,又需要怎麼樣的耐心與熱忱?

首先是自我努力。這本書開頭就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成器不在遺傳,而在自我努力。將來能否成器,能從小時候很愛玩什麼,喜歡關注什麼看出來,法布爾也是這樣,他小時候迷戀昆蟲,長大以後就成了享譽世界的昆蟲學家,文學大師。

其次是執着和自信。這本書裏幾乎每一處都在告訴我們昆蟲世界時多麼神祕有趣,大自然是多麼豐富多彩。你若是有法布爾一樣的執着,自信和滿腔熱情,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奧祕,也會有和他一樣驚人的發現。

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認真觀察,不懼艱難困苦的精神。從小處着手。做將來某一方面偉大的法布爾吧!

  《昆蟲記·蟬》讀後感5

今天,我再次“光臨”了《昆蟲記》。這次我看了《昆蟲記》裏的《蟬》。夏天,外面總是傳來“知了,知了。”的聲音,這就是蟬在鳴叫。蟬棲息在樹上,幾乎一刻也不離開過樹。可它還是幼蟲時,卻在地下生活了四年!在地上卻只呆了一個月!除了蚯蚓,沒有一種昆蟲的幼蟲能在地下生活四年。真不明白,蟬爲什麼要在地下生活四年?它又怎麼在地下生活四年的?難道地下有一個仙境,可以讓它在那兒生活四年?這是一個很難解開的謎。

再說說它的成蟲吧。蟬夏天非常喜歡在樹上唱歌,而且常常排成一列,歌唱者和伴侶並肩坐在一起。蟬有非常好的視力,卻沒有聽力,所以再大的響聲也吵不到它,即使用槍在它周圍打幾下,它也絲毫沒有反應。蟬是聾的,它完全聽不到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卵吧。蟬在樹上產卵,它的卵和螳螂的卵一樣,在沒孵化以前就有危險了。蟬產完了卵,把放卵的穴藏好離開後,一個叫蚋的小壞蛋就會溜過來,找出蟬的穴,把自己的卵產進穴,然後重新覆蓋好。蚋卵比蟬卵孵化得早,孵化以後就以蟬卵爲食。蟬媽媽明白這些是冒充的,卻一點也沒有要傷害的意思,真“慈悲”啊!

我真不懂,爲什麼蟬的幼蟲能在地下生活四年,蟬媽媽又爲什麼不肯傷害蚋的幼蟲呢?

  《昆蟲記·蟬》讀後感6

假日裏,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部書就像一塊香甜的奶酪,讓我垂涎三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什麼昆蟲都有,裏面描寫了昆蟲們的動作、思想、習慣等等,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

我最喜歡的昆蟲是蟬。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

很多人對蟬的認識僅僅侷限於夏天的時候會在樹上歌唱,但對於它是如何歌唱,又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性,並且如何繁衍等問題,大多數人其實並不知道,也沒有觀察過。而法布爾通過常年仔細地觀察,真實記錄了蟬的生活習性,讓我學到很多知識。

蟬是一位用生命穿越黑暗歌頌光明的偉大歌唱家。黑暗中的不懈努力,只爲了30天的自由歌唱,多麼可貴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嘆的生命真諦。蟬的生活習慣讓我很好奇,例如蟬習慣把卵產在細枝上以及蟬媽媽明知自己的家族正受到蚋的毀壞,也不去軋碎這些壞種子,任意由它們鼓翼其旁等等。但好在,幾乎所有我提出的問題,都能從書裏面找到答案,這也是我對它愛不釋手的原因。書上還提到蟬自從爬出地面後,一直都在歌唱,這點可把我嚇壞了,因爲我害怕那聲音。而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狀態,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我只知道它的地下生活至少要漫長的四年甚至更長!天啊,那是一種怎樣的毅力。

蟬除了意志力堅強,還非常大度。可惡的螞蟻經常騷擾及欺負它,它也不計較。所以蟬是一位性格非常開朗的朋友。

通過讀這本書,我懂得了四點:第一,生命在於堅持,在於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第二,與人相處要大度,要做一個有毅力,有決心並開朗大度的人;第三,對生活要學會觀察。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認真觀察的習慣;第四,要尊重昆蟲,因爲它們和人類一樣,是有生命的。

讓我們向蟬致敬吧,爲生命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