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讀後感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下面給大家分享《北京的春節》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讀後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1

剛剛考完試,爸爸媽媽就叫我預習下學期的內容,心裏很不高興,快春節了,並且剛考完,不讓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機械的翻着書本,想到春節,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節》,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來的春節多熱鬧啊。照這個日子計算,現在也該爲春節準備了。過去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

可現在呢?沒有一點節日氣氛,而且還不許玩,唉。現在人們過年的方式和習慣一點都已經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樣子了。臘八粥、麻糖、餃子,我很少吃,甚至沒吃過,過去過年吃的,應該很好吃吧,可沒有了。現在我吃的是漢堡、薯條、可樂,當然,味道也不錯。

真想回到過去,大吃一頓,痛痛快快的玩,過去春節可要放一個月啊!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2

老舍先生認爲元宵節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這當然不能成爲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節恐怕就是元宵節的燈會了,也有焰火。

我認爲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說現在還未到元宵節工人就要返崗工作,學生就要返校上課,實在有煞風景。況且中國南北方,東西部傳統和文化是有一些差異的,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已趨於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舉國歡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湖四海,全球華人到處歡歌笑語——辭舊迎新嘛!

在中國的詞語裏恐怕沒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詞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詞條後面的舉國同慶,閤家團聚,萬家燈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開心和快樂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雖然總不明白爲什麼這一天總是歡天喜地的,但既然高興既然滿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麼多。

現在有了“五一”“十一”這些黃金週,加之平時休假時間長了,有更多休閒方式可供選擇,“年”的情結便淡了下來,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紮根中國人心底,是團聚和諧平安親情的符號!

借老舍先生的話來做結:“以前,人們過年是託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的過節。”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3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不僅僅是北京有隆重的春節,還有我們浙江省寧波市的春節,也稱得上是熱鬧啊!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人們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盼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們素有的傳統習慣,也是全國人民素有的習慣。打掃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日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採購,年貨包括雞鴨魚肉、油鹽醬醋、瓜果蔬菜,都要買齊全,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拜訪親戚朋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新衣服,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日前要在家裏的大門上貼紅紙黃字的春聯。還可以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福字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這些都是用來增添喜慶氣氛的。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動物。年一來。樹木枯死,百草不生,年一走,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應該怎麼樣才能不出現呢?就需要鞭炮炸,於是有了放鞭炮的習俗,這也算是增添熱鬧場面的一種方式。過了除夕夜,等第一聲雞鳴響起了,或者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就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春節是個歡樂和祥的日子,願每個人都新春快樂,恭喜發財!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4

誰家的屋頂上燕子又做了新房,誰家牆角又開放了一朵薔薇,誰家又倖幸福福迎來了那個他(她)。生活本是如此,明日復明日,時間總在流逝,生命總在循環。

但任何事情總有一個開端和一個結尾。春節,不外乎是一年的開端,也是一年的結尾。老北京的春節,是中國春節過法中具有代表性的

你肯定聽說過臘八粥吧?這種粥在全世界都在暢銷,但是你知道嗎?老北京,臘八粥的發源地。在老北京,臘八節就開始進入春節了,在當天,人們都要上街買各種米,各種豆再加上自己家上半年存的各種乾果,經過幾個小時的熬,一碗香噴噴地老北京純風味臘八粥就出鍋了。

過了二十三,纔是老北京春節的重頭戲: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年貨都給準備充足。在當時,店戶可早就關門了,因爲要忙着家裏的事,到正月初六纔開張。除夕可是最熱鬧的,每家每戶都在做年夜飯,每個人都必須換上新衣、貼對聯、貼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休,一片紅火的新氣象。晚上,家家都是最圓滿的,出去工作的兒女都必須在除夕趕回家吃團圓飯,深夜大家都不會睡······

到了春節,全城都休息了,門外都堆着除夕燃燒的煙花爆竹。男人們,要出去竄門。女人們,就在家中,接待賓客。可清靜了。

這就是老舍先生眼中的老北京春節,臘八的甜蜜,除夕的熱鬧,初一的寧靜·····組成了老北京的春節,現在已是新時代新氣象,但是別忘了我們的傳統習俗,老北京的春節,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泯滅的一段歷史!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5

今天,我懷着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

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着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爲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後一段以“承上啓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風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麼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爲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願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名族的風俗,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