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精選15篇)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精選15篇)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

我只看了《與孩子一起成長》其中的幾則,有一節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要避免什麼,我看了深有感觸。徐老師寫的真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品德行爲好壞都可以在孩子那裏得到反映。書裏有六點,第一點大人不能說謊。

記得有一次,我答應奕冉買故事書的,結果我忘了。我回到家,奕冉問我:“媽媽,書買了沒有。”我說:“哎呀,我忘了,媽媽明天買給你好嗎。”她就哭了:“媽媽,說謊。”我也覺得理虧,沒辦法,我帶她去買了。

第二點大人要避免吵架。我也很認可,我們基本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會影響孩子。有一次,我奕冉到我朋友家玩,剛好他們兩夫妻吵架,她嚇死了,對我說:“媽媽,我們回家吧,我很害怕。”我來不及勸就回來了。孩子不能嚇。

第三點,要孝敬長輩。其實,想要孩子將來對我們孝敬,就從我們自身做起吧。

第四點,要公私分明,不佔別人便宜。在幼兒園時,她拿了別人東西,對我說;“媽媽,今天我同學送給我的。”我說:“是嗎,是同學送的,我們明天送給你同學禮物,如果是拿的,你要還給同學,媽媽買給你好嗎。”她不聲不響點點頭。

第五點,要避免大人談論大人單位人事方面的分歧,以免因自己的好惡影響孩子對人對事的看法。

第六點,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對權,錢的不正當想法,以免使孩子產生特權思想,金錢至上的意識。

我們作爲孩子方面父母,時刻要爲孩子做出表率與示範。注意自己的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能無視孩子的存在是相當的重要。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2

讀了陶海彪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作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家庭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勞,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熱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動,孩子就積極;如果你禮貌,孩子就學會了尊重……孩子的頭腦就是一張白紙,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須用心,必須極爲慎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爲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爲的人。

良好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書中指出好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兩代人要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孩子在幼兒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是終身受益的,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纔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書中特別提到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好好佈置一下家裏的閱讀環境,要儘可能讓書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牀頭櫃上,牀前放一個放滿圖書的書報袋,在書房裏爲他精心佈置一個讓他可以自由閱讀的角落。精心挑選一些他喜歡的幼兒圖書。如:《昆蟲記》、《動物百科》、《十萬個爲什麼》、《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海底兩萬裏》等等好多好多不同類型的書。同時還注重創設輕鬆的精神氛圍,在閱讀之前,我有意識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語言,這會幫助他們對閱讀本身產生神奇的持久的熱情。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3

一本好書可以啓發人的智慧,洗滌人的靈魂。繼上學期的內容,我園又組織了研讀枕頭邊書活動。我精心挑選了孫雲肖教授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書中孫雲曉教授談到“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這句話我很贊同。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培養能力,戰勝困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兒已經10歲了,其他同齡的孩子都會游泳,而他只是鑽在救生圈中亂胡鬧,一直不會游泳。爲了克服他的膽怯心理,我一直鼓勵他,並親自給他報名參加了暑期訓練班,兒子終於丟開了救生圈,邁向了游泳池。現在兒子雖然只會簡單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爲兒子畢竟克服了膽怯,戰勝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親身體驗到了水的力量,體驗到了與水嬉戲的快樂,這種體驗兒子是不會忘記的,這就是兒子的成長啊。

孫雲曉教授提出了“向孩子學習”新概念。他說:“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記。”現在,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愛是好的,關心生活質量,但同時對孩子也要求過高,期望過高,彼此不平等。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兒子身上的缺點既多又不善掩飾,這常常讓我忍無可忍。如:鞋子、襪子、衣服亂仍;做完作業攤了一桌子就不見人影;作業、考試馬虎;甚至每天吃飯都不讓人省心。在這種情況下,談向孩子學習,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細細地讀了孫雲曉老師的這本書,使我發現,實際上怎樣看待孩子的優缺點纔是問題的關鍵。“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裏,是難以想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兒子學習從不用功,邊學邊完是他的作風,成績也不是太穩定,雖然每次期末考試總能拿下前幾名,但他的主動性真是太差了,總要人強迫着做些課外題。近來卻把打乒乓球當成了主要內容。花大價買了乒乓拍,爺爺幫着做了一張乒乓臺,一有空就纏着人陪他打球,偶爾我也被邀請。開始時他總是打不贏我,每每總會耍耍小脾氣。隨着不斷的練習,兒子的打球技術越發進步神速,我總是被他5:11打敗,他也神氣極了。趁着這有利時機,我向他展開了隨機教育:輸不氣餒,贏不驕傲,重在參與!同時也要向他學習這種鑽勁,學一樣本領就要一學到底,而不是如我這般碰碰這,摸摸那,遇到困難就退縮了,結果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許多成人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不符合社會和諧發展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的事情。可我們總是不以爲然。而正處於接觸社會的孩子,他們總是以美好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他們也有更加美好的願望。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帶有功利性的心態來要求孩子,也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應該把他們當做朋友,當做學生,甚至當做老師來不斷地和孩子一起“成長”。如果我們只是從眼前關心孩子的物質需要和考試分數,不能從根本上理解甚至加以打擊他們的願望和要求,那隻能扼殺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全面發展。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啓發。好的教育方法可爲孩子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所作爲。通過這次學習,也感覺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處,今後會加以改正,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真誠的愛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4

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父母課堂》確實是一本好書。讀了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影響和指導了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作爲一名家長,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學習之後,我逐步改變了許多影響孩子發展的思想及行爲習慣,找到了很多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好方法。

2015年10月刊《父母課堂》裏面的《伴隨孩子一起成長》這篇文章裏面提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對我啓發很大。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出足夠的自己的價值,除了鼓勵孩子拓展自己的想法和敢於冒險嘗試、對孩子做得好的事予以嘉許之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家長更應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承擔責任是正確的做法。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麪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爲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家長更應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承擔責任是正確的做法。例如:家長偶然說錯了一句話,當家長察覺時便應坦然地說:“對不起,我剛纔說錯了。”又假若家長無意中做了一件傷害孩子的事,當察覺時,家長可以誠懇地、帶着歉意地說:“對不起,剛纔無意中傷害了你。”誠懇及帶着歉意的態度纔是承擔責任的真正表示,道歉的言語只不過是一種配合。只說出道歉的話而沒有那份誠意及抱歉的表情,孩子會覺得家長虛僞而不能改善心裏的感受。假使他學會同樣的行爲,他日與同輩相處時,便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真誠相待了。孩子看到家長勇於承擔責任,那麼當他自己犯了同樣的言行錯誤時,便會模仿家長做出同樣的行爲。一旦形成習慣,孩子會明白:承認錯誤是生活中正常而且有用的行爲,因爲這樣做更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諒解,孩子會更勇於突破、發揮自身能力和提升自己。

俗話說,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好壞在於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孩子教不好,而是我們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要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思想活動,學會與孩子做朋友,給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5

孩子是父母手心裏的寶貝,養育他們不像養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樣簡單,呵護、陪伴、指引、欣賞……無論哪一樣都不可或缺。

此從有了女兒,我就不失時機地閱讀各種育兒經典,希望可愛的女兒能快樂的成長並且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上學期,從幼兒園買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書,我如飢似渴的讀了一遍,很多生動活潑的案例提出了各種簡單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讀,收穫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觀念。其中"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文引起了我心靈的共鳴。

人們常說:"書籍是人最安靜、最永恆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師。"

作爲老師的我深知幼兒讀書的益處,因此從女兒牙牙學語開始,我就有意識的和女兒一起看圖讀故事、一起享受在溫馨、快樂、充滿愛的故事中。直到現在,每晚讀書是我們的必修課,語氣故作誇張的爸爸、講述娓娓動聽的媽媽,都讓女兒陶醉在美麗動聽的故事情節中,常常被快樂、明朗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爲了晚上能多讀幾篇故事,女兒會主動承擔一些責任;爲了能多聽幾個故事,女兒寧願答應一人獨立睡覺等條件。開始是媽媽讀給她聽,聽熟悉了自己會讀給小玩具朋友聽,而且是以幼兒園老師的身份。現在女兒對認字有了強烈的慾望,讀書時,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裏我讀到哪裏,在享受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字。閱讀變成了女兒睡覺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兒生活的一部分,女兒房間一隻小小的書架上放滿了各種精美的幼兒讀物,充滿了書香氣息。

很小的時候,女兒只知道享受故事帶來的樂趣,而不懂保護書,《東方寶寶》、《幼兒畫報》《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書經常女兒我弄得支離破碎、皮肉分離。現在女兒懂得愛惜書了,讀過的書基本上完好無損,從上幼兒園託班開始就成功地講《小兔咕嚕嚕採蘑菇》、《三隻小豬》、《小蛋殼託兒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參加比賽,這都讓女兒很有成就感,但女兒最喜歡的是《豌豆花兒》的故事,第一次聽《豌豆花兒》,女兒很投入,走進了豌豆花兒的對話情景中,當聽到豌豆花兒爲了實現想有四個寶寶的願望,竟然不怕乾枯、凋零、變成黑色的粉末悄無聲息的落入泥土時,女兒竟然趴在枕頭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淚並哽咽着說:"媽媽,豌豆花兒太可憐了",我勸她說:"別傷心,豌豆花兒很偉大","什麼叫偉大?"女兒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寶寶"我說。從那天起,女兒就喜歡上了《豌豆花兒》的故事,豌豆花兒的美麗、偉大、豆莖豆葉的無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麗動聽的故事引領着女兒成長,再大點,女兒就自己能認字讀書了,我想象着她自己親自讀故事的美好......

雖然我們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去做,去實現孩子這些小小的願望,陪孩子一起成長,無論生活發生了什麼改變。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6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人一生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參加社會實踐,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家庭子女教育,完成自我生命延續......下面,我就近期閱讀地《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本書,簡單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面對調皮淘氣的兒子,經常愛犯錯誤,我們不批評那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尋找他在生活中那些值得表揚的閃光點,再給他一個個淺淺的微笑,讓他認識到犯錯誤不可怕,只要改正的及時,父母一樣會疼愛他們。所以我們家長不能在批評完孩子以後就撂下不管了,這會讓孩子與你的心越來越遠。

二、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超過對書本身的興趣。纔開始要去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書籍,鼓勵他去閱讀,要物質鼓勵他,並讓他把那些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講出來,再加以讚揚,讓孩子再講得過程中獲得一種滿足感。這樣就能調動他的閱讀興趣。

三、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爲,直至養成好性格,

四、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溫加油,讓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樣纔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五、做錯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皁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爲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7

孩子是一棵小樹苗,需要陽光,需要呵護才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環節,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作爲家長的我就很重視這方面知識的吸取並儘可能好的運用在實踐中。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到現在我也曾看過不少的育兒方面的書籍,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這本《陪孩子一起成長》特別是書中的兩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並與之產生共鳴。

第一個觀點就是“家長要學會表現無知”。

家庭應該主動分享學會孩子的好奇,要學會表現出無知的狀態。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會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者一起看一本書,看到最後,我就會用孩子那種充滿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問上幾個問題,讓她來做我的老師。孩子在那個時候就會很認真,感覺到很有“成就感”。記得有一次我問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能告訴媽媽嗎?孩子說她也不知道,於是我就表現出非常想知道的樣子,她就把百科全書翻開經過一段時間的查找,告訴了我她的答案。趁機我就誇讚了她,並說以後還會經常請她幫我解決我不知道的問題。看得出她很開心。

個人認爲除了裝無知、裝傻,爸爸媽媽還要讓權,所謂讓權就是隨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把權力交給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當我看到她的書桌很亂的時候爲了鍛鍊她能自己整理的好習慣,我就故意說今天你的書桌你做主你想怎麼整理就怎麼整理,你是書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時就會表現出積極的樣子。在週末出去到某處遊玩之前,我有時候就會對孩子說:“孩子,今天出去需要準備的東西我都不知道要帶哪些,你能來做主嗎?”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現出很樂意的樣子。家長學會無知以後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動力會大大提高,從而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第二個觀點就是“孩子要學會感恩、敬畏、寬容”。

一個能懷有“感恩”的人,就會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熱愛生活。當父母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時,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既吃驚又心寒:是誰讓孩子變成這樣的?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爲此,爸媽們願傾盡所有,不求回報。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以自己爲中心,不懂得體諒,更不知道感恩。爲什麼付出了愛卻沒有收到愛的回饋?我們作爲父母也許該自我反省一下了。

愛的付出也有講究,“不求回報”的愛也並非都是好的。因此,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感恩。爲此,在平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會不失時機的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詩,如“鋤禾”,讓她感到糧食來之不易,讓她認識到能吃到這麼美味的食物應該要感謝農民伯伯,感恩陽光和水還有空氣;有時當孩子在喝着乾淨的水時,我會給她講一些自來水生產的過程,讓她認識到乾淨的衛生的水來之不易,我們要感恩那些能讓我們喝的上這些水的所有人。

讓孩子懂得感恩,我覺得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各種節日。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裏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二是及時的表揚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後,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要發自肺腑地感謝他、讚揚他,那麼孩子定會大受鼓舞。不管孩子爲你做了什麼,都要讓孩子覺得“幸虧有我出手幫助,事情纔會這麼順利”。父母由衷的肯定纔是孩子關心他人的動力。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長”是一本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的好書,爲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將會好好研讀下去。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8

“教育的終極目標除了給予人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出一個幸福的人。”這是作者黨巍在文章中寫的開篇語。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對照自己才發覺,我只做到了前半部分,“給人以知識和能力”,而忽視了後半部分。這也正是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忽視的問題。“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出幸福的人”,說得多好,試問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你幸福嗎?”恐怕沒幾個會肯定回答吧?

儘管素質教育的口號提了這麼多年,但是應試教育還沒有脫離現有的教育體制,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仍以“高考”爲指揮棒,圍着孩子的成績轉圈。文中說道,孩子的童年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玩樂,二是成長。可是我們卻把孩子童年裏應該的玩樂當成是不務正業,從學前開始,便希望孩子會做算數,背古詩,說英語,認識多多的生字,能出口成章,這種自以爲是的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是拔苗助長,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厭學”,從幼兒園就開始厭學,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文中作者在自己孩子才十個月大時就帶她一起騎馬,一歲多便開始世界各地的旅行,她讓孩子在旅途中培養一個可以堅持一生的興趣愛好。的確,我們不能像作者那樣帶着孩子滿世界遊走,讓孩子有那麼豐富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但是培養一個可以堅持一生的興趣愛好是應該能做到的。沒有興趣愛好的人生是悲哀無助的,在我們孤單彷徨、壓抑憤懣、恐懼哀傷時,興趣愛好會成爲宣泄情緒的一個突破口,幫助我們尋回寧靜的內心世界,有助於心理的健康發展。但是這種喜好不能以家長的意志爲主,我們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反正是十八般武藝恨不得讓孩子樣樣精通,可是這些裏有多少是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愛,並可以爲之堅持一生呢?

陪伴孩子成長是家長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堅持帶他們走一走,看一看,與大自然多親近親近,認識認識螞蟻蜻蜓,聞聞花朵和野草的芬芳,感受一下雨中踩水的樂趣,這個過程中,不用你多說什麼,孩子自己就可以看到感受到,那豐富而純淨的幼小心靈,自然而然地追尋着善良與美好。可是我卻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機,現在想想心裏真的很愧疚。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和我當時一樣,藉口工作忙,孩子只管生,不管養,讓父母替自己當父母。隔輩人的溺愛會給孩子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到時糾正不過來追悔莫及。況且老年人不好動,可小孩子又過於精力充沛,一刻也不閒着,兩相矛盾如何調停?那就看電視唄,最簡單便捷。結果長時間看動畫片,眼睛將來就有隱患。而孩子幼年時期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性格也容易形成極端,不是特別沉默就是特別好動,這都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說過,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教育不應該只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人生的藝術。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再出發。做爲家長的我們,做爲老師的我們,都做好準備了嗎?我已錯過一次陪伴成長的機會,現在我要陪伴更多的孩子一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讀書培養孩子們的靜氣,讓見聞決寫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最終成爲幸福的人。雖然考評制度不會等到若干年後去問過我們曾經的學生幸福與否再給你的業績打分,但是身爲家長和老師要清楚明白,成績只代表某個時期某個階段,它決不是人生的全部。

給孩子一顆自由飛翔的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吧!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9

讀了徐秀莉老師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之後,使我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才,父母的一言一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書中提到“賞識教育”對孩子應該多鼓勵少批評,而批評呢更要注意方法得當。女兒寫作業,考試非常大意經常出錯,我總是批評多於鼓勵。現在想想: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對學習沒有興趣。適當的給予鼓勵,能讓孩子找回自信。徐老師提到“孩子的學習首先要自願,有興趣,纔有動力。”家長總是盲目的要求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一到週末時間家長孩子忙的不可開交,卻從不問孩子,想不想學,有沒有興趣。看來作爲家長首先要經過孩子的同意,然後往孩子的興趣方面發展,孩子有興趣,自然學的好。

我覺得書中的每一篇小文章,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句教育感悟,讓我非常受啓發。也感覺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處,今後能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0

初次拿到《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本書時,乍一看沒覺得有什麼新意,翻開來細看,越看越喜歡。與普通的育兒書不同,雙子姐在書中談及的育兒方法非常實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氣全部讀完了,並推薦給小姑子看。好書是一定要反覆看的,爲促進自己進一步消化吸收,寫下如下讀書筆記。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兒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雙子姐在養育冬兒上,憑的就是一顆真真切切的濃濃愛子之心,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細學習。雙子說:“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我們和孩子的緣分。上天給我們家長的這個禮物,猶如送給爸爸媽媽一個最親最愛的朋友,我們家長一定要善待她。”更讓人感動的是,雙子姐在身體狀況極度不佳的情況下,本着一顆“大愛”之心,雙子姐以頑強的毅力寫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導在育兒路上迷茫的家長。

閱讀此書,作爲一個六歲女孩的媽媽,以下幾點我必須牢記:

1、每個孩子天賦不同,與其他孩子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如對小學階段的一些關鍵知識點,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導,讓孩子學中玩,輕鬆地學會了,會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會越學越遊刃有餘。

2、做好與老師的溝通工作。現在一個老師帶很多孩子,本身很累,雙子姐通過書信的方式與老師溝通,既能深入交流,也節省了老師時間,獲得了老師好感,進而促進了孩子學習。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孩子腦子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也和性格有關,六歲的孩子,腦容量只有成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腦、眼、口、耳、寫,極大地促進了孩子腦子的發展。具體操作是,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坐下,家長從背後抽出一張張加減法運算卡片放在胸前,讓孩子快速脫口說出答案,這不是教孩子加減法,而是教孩子一種能力。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反應能力、數學童子功,越熟越快越準越好。

4、興趣班因人而異,但不管選擇什麼興趣班,長期堅持纔能有所收穫。從雙子姐身上獲得的啓發是,琪琪今後游泳、乒乓球、圍棋是我必然會引導學習的,鋼琴等樂器看機緣,畫畫是琪琪一直喜歡的,我會繼續鼓勵和讚賞。

5、發揮家裏老人的育兒作用。“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想要走進他的心靈,一定要和他產生共鳴,和長輩的共鳴就是感動他們,認可他們,他們必然會來幫助你、理解你。”這樣做的好處是家庭和諧、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學會了如何孝順、尊重長輩。這點是琪媽做的很不好的,今後要好好改善。

6、讓孩子學會“造三句”。讀故事時引導孩子用關鍵詞自己造句並記錄。“造三句”即將詞放在句子的前、中、後。

琪琪馬上要讀一年級了,雙子姐的書給了我很多啓發,此處記錄下來的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目前,雙子的孩子冬兒從一到三年級的“差生”在雙子的精心引導下從四年級開始發力躋身於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之列,目前冬兒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因此此書更多的內容比較適合家有小學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父母,雙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將引導孩子的寶貴經驗娓娓道來,如幫助孩子編寫口訣以巧妙記憶歷史、地理、化學等各科重要知識點,如何引導孩子開心寫作及相關技巧、如何減少考試中的失誤,如何讓孩子考前輕鬆複習、如何處理孩子學習生活中系列難題以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總之,雙子姐說出了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也將自己的經驗悉數奉獻。

《與孩子一起成長》確實是一本好書,有空時琪媽還要繼續翻閱,相信每閱讀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穫。

謹以此文推薦《與孩子一起成長》(作者:雙子著)一書給愛孩子的父母閱讀。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1

我們常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多讚美和誇獎孩子,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種觀點也已經爲新一代的父母們所接受,他們普遍主張“愛”的教育,小心呵護着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讓孩子從小就在鼓勵和讚美中成長。讚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確實必不可少,但是過多的誇獎讓孩子變得更“標準”的同時,也會讓他們不知不覺地在心裏加上沉重的枷鎖,無法承受生活中的小小的不如意,輸不起,

挫折容忍力差。

在幼兒園中,有相當多的孩子凡是都以“我”爲中心,十分在意輸或贏。比賽、甚至遊戲都輸不起,輸了就耍賴、不願意玩,有些孩子更經不起一點挫折,如果他認爲這項活動或任務有些困難,自己可能會做不好,就乾脆放棄不做,根本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

對成功與失敗的正確態度是人生中的重要的一課。對於成人來說,經歷失敗的次數越多,就可以更好的增加心理上的抗挫折性。

但是孩子畢竟不是成人,解決孩子的怕失敗的問題,不能單靠哄也不能單靠壓。單靠哄,成功來的太容易,孩子越發經不起失敗;單靠壓,孩子會逐漸喪失自信。比較明智的方法是,我們老師和家長要給孩子一些“跳起來就可以摘到果子”的目標,孩子沒有達到目標,我們要給予鼓勵:這個目標是你能達到的,只是你努力不夠,加油,一定行的。一些孩子玩電子遊戲,輸了可以從來,所以他們並沒有把輸贏看得很重。這種做法我們可以借鑑,我們在更孩子游戲的時候,不要總是讓着孩子,讓他明白有輸有贏,如果怕輸,就讓他多輸幾次,這樣他才明白人不能永遠贏。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與家長對於成功與失敗的態度有一定的關係。在平時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喜歡將孩子的成功當做自己的“門面”,贏了就誇孩子聰明、能幹,輸了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就爬不起啦,要麼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

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在鼓勵孩子追求成功之前,自己應該先看淡輸贏,讓孩子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將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2

我讀了這本書後,感情頗深,受益匪淺。卡爾父子的故事,我以前也曾經耳聞過,但不曾閱讀過原作。通過本書,則比較詳盡的瞭解了全貌。

小卡爾的成功,這個成功不是如許多所謂神童,經歷數年的光焰照人,然後就寂寞無聞,這個成功是持久的成功。小卡爾出生於1800年,而該書寫於1818年,也大概在書成前後,小卡爾開始在德國著名的大學裏傳道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直至1883年逝世。所以,老卡爾在本書中所宣揚的教育,小卡爾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證。卡爾。威特的教育,實際上是父子倆共同創造的一個傑作。

以我的觀察,今日世界的人們,在孩子出生到三歲前後進入幼兒園這段時間,家長基本上只是將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有條件的家長可能會給孩子買些玩具,有意識的家長也至多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教孩子說話走路,做一些簡單的知識和技能訓練。一旦孩子可以入幼兒園,也就將孩子的教育完全的託付給了社會教育機構。家長們彷彿完成任務一樣的長舒一口氣,覺得解放了,自由了。

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的開始。經年累月之後,當孩子成人,出現若干的問題,家長才意識到這些問題與自己在孩子小時候疏忽教育關聯甚大,然而已經追悔莫及。

姑且不說現在的社會教育機構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學生太多,教師肯定無法顧及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即便是完美的學校教育,它也只覆蓋到孩子8小時的在校時間,孩子在學校外的時間更多,更何況從出生到三歲前後這個時期,根本無法交付給學校。而已經有研究證實,這個時期是孩子一生中進行教育的一個黃金時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導的教育,理所應當在孩子教育中佔據一個重要位置。我認爲,孩子家教的差異,是決定他們未來發展差異的根源所在。

我不太清楚在19世紀初期的德國鄉村,學校教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小卡爾的成功,其關鍵在於其所接受的家教,來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親精心的培育。

老卡爾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豐富的知識和技巧,從書中一覽無餘。老卡爾是個牧師,我想作爲牧師,在19世紀初期應該是一個“知識分子”,不僅需要苦心和耐心去說服大家去信仰一個從不露面的上帝,也需要相當的知識和技巧,去服務於上帝的子民,以獲得親近和信任。但我仍然十分驚歎老卡爾的淵博學識,那畢竟是一個資訊欠發達的時代,何況他還身處鄉村。書中不僅有若干精心設計的遊戲,充滿技巧的教育實踐(比如“留心看”的遊戲,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比如講故事故意“半途而廢”,下次講先讓孩子“編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對道貌岸然實際上是賊偷的人進行跟蹤,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會是複雜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學理論的指引(比如孩子的聽力先於視力得到發展,比如關於兒童潛能遞減法則的理論等),這些不象是老卡爾的異想天開,那麼老卡爾又是何從得到這些知識和理論的?

母親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爾母親是夫唱婦隨,有時候甚至親自上陣,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飲玩具。可以想見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這位母親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家教,要在父親與母親之間,尤其是在父母與爺爺奶奶等長輩之間取得一致,是很困難的,這就導致了孩子的無所適從,多個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狡猾。老卡爾爲了教孩子純正的德語,不惜將一個滿口土話的老僕人辭退,可見其在孩子教育“標準如一”上是絕不手軟的。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沒有老卡爾這樣豐富的學識,但我認爲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們缺乏耐心,不僅缺乏去學習新知識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對於一個初來乍到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渴望成長的扶助的耐心。實際上,老卡爾也並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數學的教育上,就能夠去請教數學家,在孩子天文學、音樂的才能方面,更是善於藉助外力,通過其他人來教導孩子。在孩子問自己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懂,絕不含糊過關,而是與孩子一起去查閱資料尋找答案。

家教成敗的關鍵在父母。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定位,父母對於實現這個定位所擁有的知識和技巧,父母能夠爲此定位的實現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家教的三個重要因素。老卡爾對孩子的定位,是一個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現在的家長,能夠接受這個定位的有幾人?能夠擁有教育這些內容的知識和技巧的有幾人?能夠真正爲了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耐心細緻教育孩子的又有幾人?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今天,200多年了,卡爾的教育仍然具有豐富的啓迪意義。但是,要複製這樣一個成功,卻需要我們作爲父母的付出努力。在我看來,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長的教育,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斷的去通過學習和思考完善自己。一個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這是孩子教育的目標,何嘗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應該追求的人生目標?所以,只有那些願意並且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才能夠複製甚至超越卡爾父子200年前的成功。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大家都有着一雙永遠好奇的眼睛。作爲我們的父母,是我們孩子第一人教師,也是我們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

家庭的教育寓於日常下很火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不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的被模仿着,這種模仿對我們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

如果家長勤勞,我們就勤快;如果家長熱情,我們就大方;如果家長主動,我們就積極;如果家長禮貌,我們就尊重……

我們的頭男哦都是長白紙,你的一舉一動都反映在我們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長必須用心,必須極爲慎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其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中,他頂會成爲健康,正直,向上,有所作爲的人!

這本書中有寫到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的母親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方式,所以,歌德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成功成才!

細細品讀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的入木三分,讀書後,我也受到了啓發……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3

隨着孩子的一天天長大,自己也開始逐步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長》,加上自己這幾年在教學中的一些切身體會,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爲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一課。而且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事關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會給社會造成負擔。同時也是對孩子一生的承諾。但是怎樣才能教好孩子?這是每一個家長都在考慮的問題。

“愛要學習,愛是從學習中來的。”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中慢慢領悟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非常認同並深深爲之信服。

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這種感恩的愛的能力,讓孩子一開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與回報的氛圍中,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所見隨感和一些切身體驗,我想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家長不要對孩子過於溺愛,干預太多,爲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視同珍寶,溺愛過度,不捨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爲孩子打理順暢,孩子過着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這樣會慢慢抹殺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個性,不但成爲家庭的負擔,也成爲社會的負擔。因此應該鍛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強孩子與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獨食”;我們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孩子”,在家裏可以一手遮天,出來了家門就一無是處,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不會和陌生人打交道,這也成爲以後社會交往的絆腳石,慢慢轉化爲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剛剛學習與人交往時,不要擔心自己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吃虧受欺負,其實這也是孩子在積累社會經驗,從中他會學會一些結交新朋友的技巧和與人交往的經驗,因此父母應該捨得放手,實踐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教育與人格養成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要爲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給老人買買禮物,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不要毋以惡小而爲之,毋以善小而不爲。潛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在這裏我也只是一個新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摸索着一點一點積累自己的經驗。教育的路很長,作爲孩子的母親,我還要繼續探索,繼續爲之努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爲父母的驕傲。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4

任何一個孩子對他們的父母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夢想,是希望,更是愛的延續,但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孩爸爸、孩媽媽來說,他們卻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女兒樂樂一天天長大,從呀呀學語到喋喋不休,從蹣跚學步到奔跑跳躍,我也一步步地在前行,每一本育兒經典都是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很偶然的一天,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哎!有一本書不錯,叫《陪孩子一起成長》,看看吧!”當看見書中那一頁頁可愛的插圖時,我就已經喜歡上她了,就像別人說的“第一印象”吧!

捧着她如飢似渴的讀了一遍,就像和一個朋友在聊天,曾經困擾我的樂樂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似乎就在書中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案例中迎刃而解了,感覺心就象雨後的晴朗天空,清爽了、明亮了!

用心去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鳴。“同孩子一起玩”帶給了我很深的思考,書中有一段話“如果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空,那麼,愛就是陽光。試想,孩子在天空下享受着陽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玩遊戲,他會感到多麼的快樂和幸福呀。”樂樂兩歲之前都不是很黏人的,可是一過了兩歲就常愛纏着我,不管我在做家務,或煮飯,或和朋友打電話,她都會來要求我陪她,和她玩,這使我常常做不完家務,也無法和朋友暢快地聊天。爲這我曾很煩惱,感覺女兒的到來讓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沒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間。但是現在的我明白了,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很快,她將有她自己的世界,也許到時我要陪她,她也不讓我陪了,所以要趁她要我陪的時候多陪陪她,她不是一盆花,也不是一棵草,她的成長是需要愛來澆灌的。

在“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文中最開始的一段話對我受益匪淺,“人們常說:‘書籍是人最安靜、最永恆的朋友,也是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師。’”當女兒還是襁褓中的寶寶時,我就常在她耳邊哼歌,講我小時聽過的故事;當她呀呀學語時,給她講《嬰兒畫報》裏的故事,不在乎她懂不懂,只想讓她養成閱讀的習慣,雖然她並不愛惜書,經常是支離破碎;現在樂樂已經是一個愛喋喋不休發問的小女孩了,書成了她最好的夥伴,從看最初的《嬰兒畫報》到現在讀《格林童話》、《西遊記》,我想樂樂已經完全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睡前故事是樂樂的必修課,大概是樂樂3歲時,有一次我在給她講《小豬鬧鬧冒險的一天》時,突然發現她可以跟着我的節奏稍微給些小小的提示就可以自己把這個故事講完了,而且還指着一些字告訴我“這是小字”,“這是了字”當時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現在女兒對認字有了強烈的慾望,在享受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字,完全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每個月我們都會領着樂樂去圖書城,在那裏樂樂完全融入到書的海洋裏,對新鮮的故事她會要求我們念給她聽,有時她也會拿着一本大大的彩頁故事書,自已坐在角落裏講故事,但是她總是很害羞,會說“媽媽別離我這麼近,遠一點”所以到目前爲止我還沒聽她清楚的講一個故事,看來克服她害羞的情緒我還要努力呀!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書中的第一章就是“懂得愛”,我想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愛,他們纔會更好的去愛,就象一位哲人說的“我們怎樣愛孩子,孩子會怎樣愛世界”!我曾看過一張攝影作品,是一個結實的男人背影,他用肩小心的託着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象託着一個非常易碎的心愛之物,寶寶滿是皺摺的小臉和爸爸健康的脊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照片的後面有一個故事,因爲先天不足,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死亡,他年輕的爸爸,從瞬間的喜悅跌落到無邊的痛苦,他對醫生說想抱抱他的孩子,就是這一瞬間成就了這幅作品,有人問從這張照片看到了什麼?有人說是堅強,有人說是依靠,但我覺得更多的是愛,沒有任何語言的愛。堅強的脊背、依靠的肩膀這些都是天使的翅膀,愛的力量。

與孩子一起成長讀後感 篇15

從事教育工作好多年,面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面對自己的孩子,心裏經常想:“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以前讀過孫雲曉教授寫的《拯救男孩》,如今又讀了他的《與孩子一起成長》,我深深地感悟到:好的親子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要做一名令孩子們滿意的好爸爸好媽,要從心底讓孩子們無條件地愛家長,相信家長。這種關係是愛的體現,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共處的關係,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

在書中介紹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位父親曾憂心忡忡,因爲9歲的女兒曾幾次對他嘆氣:活着真沒意思。我想,父母在驚愕的同時是否也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不快樂?聽了這位父親對孩子童年的描述,我有一個感覺,是否可以這樣說,在一個人的童年中吃什麼、穿什麼往往並不重要,玩什麼纔是最重要的。我敢肯定的說,現在的孩子不快樂的重要原因,是因爲沒有好玩的。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是生理、心理髮展突飛猛進的時期。兒童期的成長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也不僅僅是體力的增長,它是一個全面的發展,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他的很多器官都需要在各種體驗中生長,需要各種刺激促進其發育。放手讓孩子玩、指導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玩,這是玩的幾個層面,和孩子一起玩是玩的高境界。我可以這樣說,凡是沒和孩子一起玩的父母都不是稱職的父母;沒和孩子一起玩過,將是父母一生都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玩能爲孩子後創造精神的培養提供一雙翅膀,爲孩子後創造力的形成提供一種可能。不會玩的孩子,很有可能就被未來社會淘汰的人。有一句話:“淘小子出好的,淘丫頭出巧的。”這個“淘”與“玩”有什麼關係呢?“淘”是玩的一種特徵,是兒童聰明才智的自然流露,“淘”能將兒童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一般情形下,很會玩的孩子都是淘孩子,他們有個性,有主意、有領導才能。現在的孩子不要說“淘”了,就是簡單的玩的時間都越來越少;雖然有了高檔的玩具和電腦遊戲,但是玩的花樣卻越來越少;同伴之間的玩也越來越少。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緣於父母的恐慌,怕孩子玩多了誤了學習,這與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有關。第二,孩子的學業負擔過重。我也看過一份調查,現在的孩子半數以上都睡眠不足,學業重,當然沒時間玩了。第三,我們已經進入高科技的時代,一切都是電子化了,玩具是高檔了,不過孩子的動手能力大大地削弱了。

深思這本書,讓我深深感悟到要想孩子們真正健康成長,學以致用,作家長的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找到切入點,找到溝通的要道,敲打出孩子們的最初想法,心平氣和的對孩子們加以啓發,引導和適當的鼓勁。讓孩子們感到我們纔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關心的人,最可信的人。親子關係處理好了,家長在孩子們心中的建立絕對信任的地位,孩子們就會毫無保留的傾訴他們所謂的“祕密”,這是愛本身所折射出來的力量。

因爲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作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正如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所強調的:“國家的命運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握在母親的手中。”我們應做到身體力行。

家庭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勞,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熱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動,孩子就積極;如果你禮貌,孩子就學會了尊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爲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爲的人。

還記得書中說“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培養能力,戰勝困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書中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的母親教育子女的方法對我啓迪也很大。在歌德童年的時候,她常常給他講半個故事,留下後一半,讓小歌德接着自己講。這時候,小歌德憑着自己對前半個故事的理解與對後半個故事的想象,將母親未講完的故事繼續編下去。日久天長,歌德的創作才華大有增長,青年時代便名揚天下了。是啊,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採用“半個故事”的教育方式,就可以讓孩子去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的全部。這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還使孩子養成做一件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啓發。總之,作爲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尋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也許等來的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