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精選15篇)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精選15篇)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

我很早就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我讀到《範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着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裏,對範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們那年爲一顆糖而與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彷彿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小時候也許就是這樣吧,有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麼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爲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過去。正如黃磊說,“你在某個午後看見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陽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

《朝花夕拾》或許不僅是魯迅寫給讀者看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看的。可讀着讀着,又覺得它不僅指引我們體會魯迅,更讓我們回味自己。於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然而,總有人說人不能活在過去,活在回憶裏。我也懂得,人應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陽光裏。所以“朝花夕拾”過後,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時光!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2

每次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我總會有一股激昂之情在心頭騰涌。可當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書時,它讓我感受到的則是童年的美好和那漸漸遺忘的樂趣。

《朝花夕拾》這冊雜文集就具有這樣的魔力。它用淳樸,清新的語言描寫出了魯迅童年是種種有趣的事。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文章。在文章裏,魯迅寫出了他對《山海經》是如此的渴望,甚至徹夜難眠。而長媽則是爲了完成魯迅日夜渴求的願望,讓魯迅得到知識的果糧,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種樸實而真摯的愛着實令我大爲感動。在那個年代裏,小孩子能得到一本書是多麼不容易的事。而又有多少人爲了汲取知識的養分而苦苦渴慕。而在我們生活的現代,書店,網站遍佈,各式各樣的書籍隨手可得,可又有多少人用心地去閱讀?大的、小的書店、書城林立,在其中的人卻寥寥無幾。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一部分整日沉溺於網絡,遊戲之中,像閱讀這樣能讓人精神愉悅的事卻很少有人去做,這難道不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魯迅的童年充滿歡樂,那是一種淳樸,自然的歡樂。而現代孩子們的歡樂卻來自於網絡遊戲,以及一些本不是他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卻樂在其中。我多想像魯迅那樣與大自然做朋友,與可愛的小蟲們爲鄰,而不是整天在鋼筋水泥間穿梭,可這個願望什麼時候纔會實現呢?

這也正是我們再閱讀《朝花夕拾》中應該有的反思,如此纔會有進步。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3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4

魯迅的名字,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讀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關於他的文章,並不是我不喜歡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寫的哲學。但他的文筆,總讓人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樸實,真誠,平易近人。當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總是很多感慨。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經歷。回憶那些清末的生活習慣。

魯迅先生是一個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有很多人說,寫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現實世界受到的種種坎坷跟曲折,還要在自己的文字裏,創建一個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裏它是無價的,在我心裏,它就是一個曲折老人記錄童年的回憶錄。

黃金時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能給我們細細去回味。瑣碎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時代童年,一樣的快樂回憶。惹人懷念的時光,讓我們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5

《朝花夕拾》的開篇之作《狗,貓,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魯迅先生用了比較與諷刺的手法,借物喻人。他的仇貓,理由,怎樣仇貓都寫得惟妙惟肖,趣味十足。還有魯迅先生無意中救的那隻小隱鼠,看了他的描述,我都想養一隻呢!小隱鼠不懼人,很可愛,像小墨猴一般也喜歡舔墨,滿足了魯迅先生一度想養一隻小墨猴的願望。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天真爛漫。也讓我感受到他對小動物的喜愛。最趣味的是當他明白心愛的隱鼠並不是被貓吃了,而是被長媽媽踏死時,發覺自我錯怪了貓,從而對貓頗爲客氣。

還有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表達出了兒時最真的想法: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地玩耍,與小蟲爲友,以冬天捕鳥爲樂,生活是多麼趣味,多麼自在啊!細緻的描述讓我很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的日子。比起此刻相對緊張的生活,那簡直是樂園!可是魯迅先生被家裏人送到了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使他很懷念百草園的一切。私塾的千篇一律使他有些厭倦,可是他也會自我找樂,讓生活多些色彩……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6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轉眼假期即將結束返校了,而我居然還有一篇作文沒寫。心裏頭不由地一陣慌亂,毫無頭緒。好不容易按捺住心中的不安,靜靜地品讀魯迅先生的作品。《阿長與<山海經>》尤其讓我感動。

長媽媽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也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很封建,她讓魯迅新春賀喜,吃福橘,她知道很多規矩道理。魯迅因爲阿長害死了小隱鼠,還有她的睡相不好,愛嘮叨而不喜歡阿長。後來魯迅又因爲阿長買來了《山海經》而不由地對其產生敬意。那時候那四本木刻的《山海經》成爲魯迅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後來長媽媽辭世後,魯迅特地寫了這篇散文來紀念她吧。

透過窗戶往下看,是綠油油的菜地,青菜,蘿蔔,大蔥,大蒜長得都很歡快。勤勞的奶奶正在那兒忙碌,一瞬間我覺得奶奶跟書中的長媽媽很像。

奶奶跟長媽媽一樣,懂得許多道理規矩,常拿來壓制我,我也跟魯迅一樣深受其“苦”。但奶奶很慈愛,很疼愛我。即使再調皮搗蛋她也不忍心打我,最多責罵幾句。但有一次卻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大概是上幼稚園的時候,過年親戚給的紅包自己沒有上交,就拿着去和小朋友一起買零食。結果奶奶以爲我是偷拿的店裏的錢,氣極了,便狠狠的打了我一頓。打完啦才聽我哭哭啼啼地解釋,老人家好面子,不肯向我道歉,還找理由說小孩子不能隨便花錢,偷錢最可惡。想想那時自己可能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自此以後所有的壓歲錢就都由自己妥善保管了;同時,一頓暴打讓我再也不會隨便去亂花錢買東西,倒是養成了良好的節儉習慣。奶奶有點封建還有些迷信,她每天早晚都會燒香拜佛,祈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有時她也會約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奶奶一起去找人算命,據她所說似乎很準呢。搞笑的是她還說我成績好跟她早晚燒香有因果聯繫呢,究其原因是祖宗保佑的結果。

但奶奶又跟長媽媽不一樣。奶奶沒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但卻擁有自己的小商店,經營的風生水起顧客盈門,完全能夠負擔她自己的生活開支,還能滿足我和弟弟兩個人的胡吃亂喝(零食),更能小有結餘補貼家用。奶奶是個很聰明的人,再加上她不服輸的性格,奶奶已經認識很多商品的名字,也會寫她自己的名字了,竟然還會打算盤呢。奶奶很重視我的學習,因爲她自己深深地體會到沒有文化知識的痛苦,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她鼓勵我好好學習,多看一些有助學習的書,對於我學習上所需的費用從不吝嗇。她希望我和弟弟都能學有所成,爲國家做貢獻,爲家庭添光彩,爲親人爭面子。她還會學着電視中的公益廣告語激勵我們: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想到她用蹩腳的普通話一本正經跟我說這話的樣子,我心頭不由的一陣溫暖輕鬆想笑。哈哈,好個人老心不老的老人家,若我等晚輩再不求上進的話,顏面何存啊!

又到金秋,繁忙而收穫的季節。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7

魯迅回憶的童年很美,像空中飛舞的肥皂泡《狗貓鼠》講述了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並藉此對當下做出了批判。“我”清算貓的種種罪行,同情被踩死的隱鼠但當作者得知是長媽媽害死隱鼠的時候,他十分生氣地叫她“阿長”並對她態度冷淡。從中作者也批判了很多像貓一樣的僞君子,體現了他的愛憎分明。

阿長是“我”童年時的夥伴,雖說是保姆,卻時時刻刻爲“我”着想,即使再難也要滿足“我”的願望。《阿長與〈山海經〉》裏,長媽媽是“許多舊式女人的一個”,作者雖“不大佩服她”,卻也對她有深切的同情。阿長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雖然“喜歡切切察察”,但她對“我”的愛是最真實,最淳樸,最令人動容的愛。

魯迅曾描寫過有趣的無常,回憶了舊時的瑣事,刻畫了美麗的百草園,表現了舊時的記憶帶給他的溫暖,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眼中最純真的世界

但僅僅是回憶,還不能被稱爲著作,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對舊社會的批判,對僞君子的諷刺。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所講的“老萊娛親”“郭巨埋兒”都讓人感到十分不舒服,甚至可以說反感。這分明就是封建主義所提倡的虛僞的“孝道”!而且不光是“孝”,連教育制度都是十分虛僞、摧殘兒童天性的。私塾先生不許孩子們看圖畫書,一天到晚都是“之乎者也”地念孩子們不懂的東西,所謂的“聖賢之書”,只不過是又一樣抹殺孩子天分的東西罷了。關於這一點,《五倡會》中也有提及:“‘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這是一個封建父親對於孩子的無知,也是封建教育失敗的體現。魯迅批判了父母,同情了孩子。

而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所批判的範圍就不僅僅是國內了,還涉及到當時的日本。魯迅表達了他對藤野先生的尊敬,也對他的一視同仁而感激。日本學生對中國的偏見是很大的,因此他們在“漏”字上畫圈,看電影時大笑。着也使“我”醒悟並棄醫從文。

不得不說,《朝花夕拾》是部不可多得的偉大作品。它用最真實,最細緻的米出向我們鋪開了魯迅的美好回憶,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表達了他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和對新文化,新思想的熱情。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8

終於一口氣讀完了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感受頗深。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我心中便充滿了疑問,“朝花”爲什麼要“夕拾”呢?這都是些什麼樣的“花兒”呢?讀完全書,我心中便得到了答案。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於1926年2月至11月間追懷往事而寫下的10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描寫得極爲詳盡,幽默充盈,妙趣橫生。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的景象,也可以知道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第一所學校“三味書屋”裏發生的故事。文章充滿童趣,生氣盎然,每一句話都留露出魯迅先生對童年生活的嚮往和懷念。

《藤野先生》和《範愛農》是懷念師友的兩篇文章。老師和朋友,是每個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日爲師,終身爲父。老師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他們教給我們知識,但更多的是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而朋友,他們是人生路上的好夥伴,是時時刻刻與你並肩前行的人,他們與你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憂愁,肩並肩、手牽手,一生一起走。

《五猖會》則着重描寫了魯迅小時候要去看五猖會,臨行父親卻讓他背會書再去,以致於耽誤了去看五猖會的故事。文章語氣中充滿了孩童的無奈。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對我有時嚴厲,有時寬容。當我做錯了事時,他總是極其嚴厲,有時甚至勃然大怒,把我訓斥一通。事後,他又會心平氣和地給我講道理,教育我。他這種“冷熱交加”的教育方式,使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也教會了我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是與非。

此外的每篇文章都很好,在這裏就不一一論述了。

總之,《朝花夕拾》既有對往事的回憶,又有對時事的評述,既有美麗的故事,又有鮮活的人物。讀後使人既能產生共鳴,又能得到深刻的感悟和道理。

正因爲是舊事重提,說明所記述的內容經過了時間的淘洗和考驗,作者對它們的認識和理解已經深化了,對現實仍有重要的借鑑或啓示,理應更引發人們的思考和重視。

也許,這就是“朝花”“夕拾”的原因吧。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9

窗外不知誰喊了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我不由想起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讀起來總能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我已經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爲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

那時,爸爸總愛把我帶到鄉下的老家去玩。那裏很美,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田野。陽光不停歇的照耀着田野裏的油菜花,我和小夥伴們躺在草地上,沐浴着陽光,享受着溫暖。調皮起來,顧不上大人的勸阻,偷偷順小路溜下山,到小溪裏捉蝌蚪,到田野間採野花。有時候來回的野花竟不敢帶回家,大人知道是會罵的,也就只好草地裏,第二天再去看,早已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我和幼年魯迅的有相似之處,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0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我彷彿來到了那裏。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也可以捉一些小蟲,如果到那裏太久,老師就會說不行啊。現在都沒有以前的自由多了,要是我在那個時代多好。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心裏也會想着我的童年。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年。我彷彿也來到了我的童年,我在我的童年裏,沒有什麼田野,到處都是房子,昆蟲也沒有。(雖然,我很討厭他們)

童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跟昆蟲們玩,又摘野花野果玩,然後與朋友一起捕鳥。可是他總是捕不到那麼多鳥。我好想我的`童年夜能捉昆蟲,摘野果,捕鳥。但我們現在都基本沒有這些東西了。

魯迅先生小時候,希望自在的玩耍,不被爸媽管教。這是童年特有的,當我們長成少年了,就要時刻被爸媽管教,不能玩耍,整天寫作業寫試卷。要是老師能把作業量都減下來就好了。現在不是減負嗎?我也希望能在少年時代有童年一樣的特權。我渴望童年,渴望我幼兒園的時期。

我的感受正如書名《朝花夕拾》一般,朝代表小孩,夕帶表長大。誰都爲時間的流逝而苦惱,我也是一樣。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1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朝花夕拾》一共有十篇前八篇都在寫魯迅的童年,而後兩篇則是在寫魯迅的青年。在《阿長與〈山海經〉》,《範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另一個則是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2

在國人眼中,他的文字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人們麻木的心靈;在虛僞的人眼裏,他的文字是一把把利劍,刺痛了他們黑化的良心。他,看清了這個陰暗的社會,以筆作武器,勇敢地去控訴這個充滿負能量的時代。他,就是魯迅。他的著作《朝花夕拾》同樣帶領我們看清了這個複雜的社會。

《朝花夕拾》這本書,首次品讀到的是魯迅先生在談論童年的件件瑣事,可第二次翻開此書,他對黑暗社會的怨恨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在我們眼前展現得淋漓盡致,對舊時代的悲慨,對國家前景的憂愁全部抒發在一篇篇小文章中。無不體現出他對國家、對社會、對全國人民的熱愛。同時在描寫他的童年時,我們能時刻感受到當時封建教育的腐朽與反動,生活在那個年代,孩子們處於高壓之下的可憐。魯迅先生以犀利的文字,揭示了這個時代的迂腐和黑暗,他的心如明鏡一般,讓一個個骯髒的良心無地自容。他,纔是最清醒的!

《朝花夕拾》中,《狗.貓.鼠》讓我們知道了一些打着“正義與公理”的旗號四處張揚,爲非作歹的虛僞的人;《阿長與山海經》讓我們瞭解到一個質樸善良、充滿希望的農村婦女形象;《二十四孝圖》則揭示了封建孝道下打壓兒童的虛僞和殘暴……這一個個故事帶我們領略了舊中國的動亂和虛僞,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魯迅先生犀利的筆鋒下,藏着一顆忠於國家,希望社會安寧的赤子之心。他是淤泥中的清蓮,黑暗中的光明,他是那麼高尚、那麼純淨、那麼偉大!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中暗藏着鋒芒的舊時代,險惡的世界中又蘊藏着人間的溫暖。他的思想後人無法超越,他的文學藝術後人也無法比擬。魯迅,永遠是那片黑暗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燈!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他的作品不求語言華麗,只求抨擊人心。

這本書中,最讓我百感交集的便是《二十四孝圖》了。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以筆爲劍,猛烈抨擊封建的舊道德和舊文化。

文章開篇先生便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三次寫道:“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痛斥舊文化,這是因爲先生知道讓孩子們學習晦澀難懂、沒有插圖的古文是泯滅孩子們的天性,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爲了證明這個觀點,先生便以《二十四孝圖》入手,講述了他最爲不解,甚至於反感的兩個故事,“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我讀完這兩個故事,心裏也覺得可笑不已,如此荒誕至極的故事,竟然是人們讚頌的“孝”。這“孝”是冷酷無情、泯滅天性的。

老萊兒恐傷父母之心,七十歲還要裝作嬰兒的樣子啼哭、爬行。先生評價他:“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至於郭巨,爲了想孝敬母親,多買些吃的,便要把三歲不到的孩子埋了,這是多麼畸形虛僞的孝道啊!可這樣的故事在《二十四孝圖》中卻隨處可見。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悲。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的,我們應傳承發揚理性的“孝”,而不是宣傳畸形虛僞的“孝”!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4

倚坐在竹藤椅上,手捧一杯香茶,輕抿一小口,翻開一本厚重的書,幾個黑色大字赫然映入眼簾——《朝花夕拾》。

我覺得《朝花夕拾》中有一篇讀起來可能比較難一些,會有閱讀障礙,那就是《貓·狗·鼠》了。《貓·狗·鼠》寫我們眼中的寵物與動物世界,說的是魯迅爲何會討厭貓?原來,魯迅小時候養過一隻“隱鼠”,可愛的小老鼠,結果被貓吃掉了,他就很傷心,所以總想着要爲老鼠報仇,而且終身都變得討厭貓。在這裏我覺得寫得好的是魯迅的心理活動,非常真切感人。我一邊讀,一邊想到我小時候的童年生活。在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在我們心目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但這本書不只是回憶魯迅有趣的童年經歷,還涉及一些當時的“名流”論爭。

這十篇散文是誠信的魯迅,對自己童年到青年生活的回憶圖景。“這組散文是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們可藉此瞭解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這句話是《名著導讀》上有的,也可以看作是我們學習《朝花夕拾》的一個目標吧。我們學習這本經典,可以瞭解魯迅的少年和青年經歷什麼,瞭解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童年的趣事。我本來就有這樣的認識: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魯迅是戰鬥的,批判的,總是那麼嚴厲,文章也不好懂。不過不要緊,隨着閱歷與年齡的增長,我相信我對魯迅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讀了這本書我還想到,在衆多著名的作家中其實像魯迅一樣奇怪、幽默風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奇怪,也許在有些人眼裏是荒謬可笑的,但他們卻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讓世人所稱讚……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 篇15

最近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

文中表述了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然的那股熱情。從他的童年瑣事講到他的成長經歷。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好像又把我帶回了童年,故事中充滿了童真和童趣。有時會令人捧腹大笑有時會令人潸然淚下。

在《貓?狗?鼠》中,魯迅先生借童年對貓的仇恨,表示了對當時仗勢欺人的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白草原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裏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有“美女蛇”,也有冬天裏捕鳥,有書屋裏的死氣沉沉,也有對老先生的戲謔之樂......

《瑣記》用借事喻人的手法,通過寫衍太太幸災樂禍、造謠誹謗,表現了她的醜惡嘴臉,也是當時魯迅先生對社會上的小人的蔑視。

童年也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零零散散的記憶,當我回憶起自己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童年已成爲我們這些少年的回憶。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希望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珍惜自己現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