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1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斷的在更新變換,孩子也越來越大,有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出現了力不從心,有些教育方法會不被接受,作爲家長也不想緊固孩子的思想,所以要讓自己不斷的學習。經朋友介紹買到這本書,利用寒假這個機會認真的拜讀了一遍,也從中有很多體會。

洛克菲勒,全名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實業家,慈善家。因革新了石油工業和塑造了慈善事業現代化結構而聞名。他一生堅信人生的目的是“盡力的賺錢,盡力的存錢,盡力的捐錢”。他以許多負面手段成爲了空前絕後的鉅富,但他終生不煙不酒,私生活嚴謹,一生勤儉自持。他並在晚年將大部分財產捐出資助慈善事業,開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給今天如比爾·蓋茨與沃倫·巴菲特等富豪寫下了先例,成爲美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與爭議性的人物之一。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真實地再現了洛克菲勒一生思想精華,其中既飽含了一個父親對孩子殷切的希望與切實的指導,也有着作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的財富謀略與管理才華。書中包含了起點不決定成敗、態度改變生活、別拖延,現在做、失敗並不可怕善與合作等各方面的家庭教育。

一.起點不決定終點

生活中每人的出生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出生貧寒,有的人出生顯赫,但是命運如何最終取決於我們是否努力,而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出身,有的人出生貧寒,卻終成大業;有的人出生顯赫,卻最終落魄。我們有句俗語叫富不過三代,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只是說出生貧寒的人會有一種渴求改變生活的鬥志,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改變命運。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放手一搏的氣概。他們對待工作或生活都會積極爭取。我們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過什麼樣的人生,是我們自己爭取的,只要我們努力,我們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爲成功只青睞於有準備的人。

二.態度改變生活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工作也是如此。你熱愛工作,在工作中投入無限熱情,那麼你收穫的就不只是工作的酬勞,還會有自我的.滿足感。如果你厭惡工作,那麼生活也會在這種厭惡中變得灰暗。關於這一方面有個故事,那就是有三個石匠在雕塑石像,當有一個人問他們在做什麼時,第一個人給出的回答是:“如你所見,我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二個人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我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酬勞很高”。第三個人放下錘子,驕傲地指着石雕說:“我正在製作一件藝術品”。從三個人的回答上可以看出,第一個人永遠視工作爲懲罰,在他的意識裏只有一個字——累。第二個人視工作爲負擔,認爲工作的目的就是爲了養家餬口。而第三個人永遠以工作爲榮,他的工作總是充滿意義。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態度,視工作爲樂趣,人生亦如天堂;視工作爲負擔,人生恰如地獄。所以改變態度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同,我們也會真正的快樂起來。

三.善於合作

在奮鬥的道路上,沒有誰可以單槍匹馬地獲得成功。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會依靠他人的力量。要想獲得成功,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合作。成功有賴於他人的支持。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比爾蓋茨曾說過一句話:我成功的祕訣是有更多的成功人士爲我工作。這句話反應出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僅僅靠自己,要用團隊的共同努力。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纔會讓自己走的更遠。

這本書已經讀完,但是書中的一些文字總會在我腦中浮現,洛克菲勒不僅僅在教導他們的孩子怎麼賺錢,更重要的是,他告訴孩子們應該怎麼生活。我也會利用這些感悟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標去努力。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2

我化了將近一個月時間在博客上上傳了《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我被這本書吸引住了,在網上四處搜索終於找到了電子版本,一路匆匆讀下去,卻並沒有任何生澀的感覺,其中很多道理和思想,深深地影響了我,於是不自覺地又開始記錄讀書筆記,將其中我感覺最深刻的句子摘錄如下:

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 享有特權而無力量的人是廢物,受過教育而無影響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 等待運氣的時候,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 你需要知道,在 構思好的設計時,要首先考慮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知道自己的目標,譬如你要做什麼,甚至你要成爲什麼樣的人;第二個條件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資源,譬如地位、金錢、人際關係,乃至能力。 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所獲得的,而在於我們會因此成爲什麼。 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如果你視工作爲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爲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機會是靠機會得來的。 壞習慣能擺佈我們,左右成敗。它很容易養成,但卻很難伺候。 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空想出一千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 教育涵蓋了許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 我們必須向生命妥協相信手上的正是目前 需要的機會,纔會將自己擋在陷入行動前永遠癡癡等待的泥沼之外。 要想變成“ 我現在就去做”的那種人,就是停止一切白日夢,時時想到現在,從現在就開始做。諸如“明天”、“下禮拜”、“將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 我還沒聽過有人因爲沒有打擾別人、沒有采取行動或要等別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讚揚的。 要有現在就做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主動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習慣,要決心做個主動的人,要勇於做事,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纔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培養行動的習慣,不需要特殊的聰明智慧或專門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讓好習慣在生活中開花結果即可。 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不會攻打與他無關的碉堡,而是要全力摧毀那個足以攻陷全城的碉堡。

當你不斷地看到對手想削弱你的時候,那就是競爭的開始。 不論是要贏得財富,還是要贏得人生,優秀的人在競技中想的不是輸了我會怎樣,而是要成爲勝利者我應該做什麼。 要管理和運用金錢,你必須樂於親自動手、親自管理數字,不能只是空談管理和策略。 只要不變成習慣,失敗是件好事。 我把失敗當作一杯烈酒,嚥下去的是苦澀,吐出來的卻是精神。 夢想+失敗+挑戰=成功之道。 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 有太多的人高估他們所欠缺的,卻又低估了他們所擁有的。 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 你無法在天鵝絨上磨利剃刀――林肯。 信心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會之杯。 我可以讓對手教導我,但我永遠不教導對手,無論我對那件事瞭解有多深。 純樸是靈魂中一種正直無私的素質,它與真誠不同,比真誠更高尚。 我不喜歡錢,我喜歡的是賺錢。 地獄裏住滿好人。 你否定了他的尊嚴,你就搶走了他的命運。 智慧之書的第一章,也是最後一章,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你施捨一個人時,你就否定了他尊嚴,你否定了他的尊嚴,你就搶走了他的命運,這在我看來是極不道德的。 一個人活着,必須在自身與外界創造足以使生命和死亡有點尊嚴的東西。 有了“懂”的感覺,就會缺乏想要知道的興趣,沒有興趣就將喪失前進的動力,等待他的也只剩下百無聊賴了。這就是因爲不懂才成功的道理。 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會付諸行動,否則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沒有不幸體驗的人,反而不幸。 沒有知識的人終無大用,但有知識的人很可能成爲知識的奴隸。 藉口是製造失敗的根源。 失敗者爲自己料理“後事”的第一個舉動,就是爲自己的失敗找出各種理由。 我一直在爲自己的破鞋子懊惱,直到我遇見一位沒有腳的人。慶幸自己的健康比抱怨哪裏不舒服要好得多。 專注與執着佔了一個人百分之九十五的能力。 引導我們發揮聰明才智的思考方式,遠比我們才智的高低重要。 隨時提醒自己:我是正在用我的心智創造歷史呢?或只是在記錄別人創造的歷史? 我就是我最大的資本! 我要挑戰令人厭惡的逆境,因爲智者告訴我,那是通往成功最明智的方向。 多接近積極成功的人,少同消極的人來往。 到達地獄的路,是由善意鋪成的。 在抱怨聲中,優秀的僱員也會變成烏合之衆。 忠於自己將使自己贏得人生中最偉大的一場戰役。 最能創造價值的人就是那徹底投身於自己最喜歡的活動的人。 對我來說,做喜愛的事是一項不容質疑的.定論。它時刻都會提醒我,要領導手下出色完成任務,決不可依賴某些管理技巧,而是要採用一種更爲宏觀、更有效能的領導方式。 具體而言,就是不讓手下拘泥在刻板、制式的工作職務上,而是想辦法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並誘發他們將熱情傾注在工作之中,來成就出絕佳的生產力。這就是我的致勝之道。 每個人都有忠於自己的天性,都渴望成爲自己想要成爲的`人,而他們實現忠誠自己的方式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們要勇於在別無選擇中,毅然殺出一條生路。 要找出完美想法的最佳途徑,就得擁有許多想法。 單純操弄手段的計劃者只配給策略性的思考者提鞋。 約翰,不論你做什麼,要找出完美想法的最佳途徑,就得擁有許多想法。在做出最完美的決定之前,我會致力於尋找具有創意與功效的各種可能性選擇,考量多種可能性方案,並積極嘗試各種選擇,然後纔將重點放在最好的選擇上。 這就是我總能捕到我想要的大魚的原因。

當然,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我也會保持開放策略,順應時勢,不斷地進行調整或修正我的計劃;所以,即使計劃進展並不順利,我都不會驚慌失措,卻總能沉着應對。 許多人都堅持認爲,成功的關鍵在於紮實的策略計劃,而這項計劃必須由具體、可衡量、可達成以及實際的行動目標作爲後盾。我承認這樣做很重要,但它有致命 的缺陷。計劃強調的是判斷的標準與預設的成果,人們所採行的也是認爲可達成目標的固定方法。由於這些方案依據的是預期能達成目標的已知方法,因此我們在開 始行動之前,其實已經侷限了範圍。 不論我們是爲公司或是單一部門擬定計劃,我們都必須確認自己所擬定的是策略,而非手段。策略的本質是彈性的、長遠的、多面向的、大格局的。它們強調的是如何成長或擴大利潤這類的成果,而不是某個可衡量的目標。同時策略所提供的是一個大方向,而非達到成功的惟一方式。 永遠不要放棄尋找,因爲希望永遠存在。 克服絕望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持續創造出各種可能性以跨越障礙。簡單地說,希望源自於相信有其他選擇的存在。 讓心靈之光照耀我們前進的路。 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沒有什麼比人更了不起的了。 思考最多、感覺最高貴、行爲也最正當的人,生活也過得最充實!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3

斷斷續續讀完了《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收錄了18至1936年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每一封的開頭都是:親愛的約翰,落款都是:愛你的父親。看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那種殷切的期望和傾囊而出的無私。

我在想,爲什麼洛克菲勒只寫給約翰呢?從第一封信裏,可以看出他不止一個孩子,難道他也重男輕女?經百度,洛克菲勒有3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寫給約翰,是因爲約翰做了繼承人,他需要將商業帝國交到兒子手上。從信件的時間分佈來看,1897-1906這,有25封,後面的,一共寫了13封,其中最後10年只寫了3封。排除出版挑選的原因,這也符合正常邏輯。在孩子剛剛起步的時候,父母總會有很多的擔心,總會各種各樣地去引導、指正、鼓勵,以免孩子走彎路。等到成熟以後,便會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

第一封信,洛克菲勒對兒子說:我不能用財富埋葬我心愛的孩子們,愚蠢地讓你們成爲不思進取、只知道依賴父母成果的無能之輩。這就是他寫下這麼多信的初衷,他期待至少不要因爲自己的財富葬送了孩子們的前途,當然,他更期待的是孩子們能夠發揚光大,將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傳承下去。他做到了,他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延續6代,成爲美國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這些離不開洛克菲勒的這些家書。

在約翰遇到困難時,取得進步時,受到挫折打擊時,或者沾沾自喜時,甚至林肯誕辰100週年紀念日時,洛克菲勒總是適時地寫信,來開導、引導、鼓勵甚至說教。他非常坦誠地跟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包括對競爭對手的看法,或喜歡,或憎惡,最重要的是,他分析了他們的優缺點,他始終提醒約翰要知己知彼,要盯緊自己的競爭對手。

本書的內容與所處的時間段也有一定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個人成長。在這個時期,洛克菲勒強調最多的是個人品質地形成:要節儉,看重自己,樂觀,自信,肯吃苦,勇敢堅強,獨立思考,忍受苦難,寵辱不驚,積極行動,快樂工作等。

第二階段:競爭合作。這個階段,洛克菲勒偏重講商業規則,講到交易中的重點:看重價值,懂得合作、競爭,學會識人用人,有目標,找方法堅定不移達成願景等。當然,做父親的.,還是不停提醒約翰:要節儉、勤奮、堅持、多思考。同時,也提醒約翰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爲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爲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三階段:做大格局。在約翰在商場成長了20年以後,老父親開始更多指導他放大格局:貪心是好事兒,要有野心,要敢於冒險,做好這些,需要自己堅定信念,用好部屬,同時重視對手等。

通篇讀完,感受到洛克菲勒希望兒子能夠在自己鋪好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同時他也爲不僅僅是約翰的後代們,甚至包括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很幸運,可以聽到首位億萬富翁的教誨。

也許我們普通人並沒有那麼多的財富繼承,那我們是不是比祖輩,比父輩有進步呢,我們如何讓孩子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繼續前行?我們會比洛克菲勒還忙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有更有時間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我們可不可試着幫孩子去尋找榜樣,給他們力量?結果是什麼,取決於我們爲此做了什麼樣的努力。我們每天喊着希望孩子比我們更強更好,我們爲他們做了什麼?更好的經濟條件就夠了嗎,這只是我們個人能力內的好,跟很多人相比是無足輕重的。唯有知識在這個時代是最爲公平的東西,只要你想獲取,總有各種途徑。最好的方式是我們吸收了,言傳身教;如果不能,我們至少可以告訴孩子,路在哪裏,鼓勵孩子勇敢走下去。

最後,我只想對自己說,爲了孩子有好的生活,繼續努力!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也許將來會給孩子一些幫助。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4

我零零碎碎地看過這本書中的一部分,記憶尤其深刻的是關於《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封信。信中提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自己印象深刻。

某天我正好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就借回來了。原本以爲這本書肯定是艱澀難懂的,結果卻相反寫的通俗易懂。或許是因爲這本書中文版已經出了很多稿,翻譯得通俗易懂了吧。

教科書上的知識都是致力於研究學問的老先生們編寫出來的,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理論依據,但是很難直接幫你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你不要過分依賴於現有的理論知識和學問去解決問題,這纔是你能走好以後人生路的關鍵。

教科書上有的都是研究過去所得出來的結論,現在是在進行中,未來則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你可以參考教科書上寫的。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判斷來走自己的路,千萬不要以爲差不多就借鑑以往的例子處理問題。每天發生的事情都有些細微的差別的。沒有任何事情是一模一樣的,哪怕是一模一樣的事情,處理的人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有着很好的經營管理思維的人,或者說是能夠成大事的人,他們的心胸都比較寬廣,懂得讚美人,使人覺得被信任和重視。這樣的領導都有情感上的付出。

人都是感性的,只要是人都喜歡被讚美,不喜歡批評。這點和富蘭克林說的很對。你可以對別人繼續建議,但是不要指責。

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不急於下結論,而是會冷靜思考和判斷,一旦決定下來了就會堅持執行下去。

在這個世界上,貧窮和富裕都不會有遺傳性,只有奮鬥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收入不是工作的全部。當你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的時候,就不愁沒有理想的薪水。

我對任何人,不論是銀行家、投資人、顧客,還是敵人,都是以誠相待,無論和誰都不講假話,也不會捏造事實和顧左右而言他。我相信,在陽光下,謊言會無處藏身。

尊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創造的。尊嚴就是衡量你能力的一把標尺,每個人的尊嚴都來自於自己,也只屬於自己。你認爲你有尊嚴,就有尊嚴。

用錢的確可以吸引來人才,單卻買不到人心。

錢的確可以買來人才。但是,當你買來的人才發現更好的去處的時候,他就會遠走高飛。你花了時間和金錢去培養人才,結果爲他人做嫁衣。爲什麼?因爲很多老闆從內心深處認爲你是爲我打工的,你是我的奴隸。我讓你做什麼你就要做什麼。當人滿足吃飽穿暖之後,考慮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而當你單獨給予的物質的確留不住人,老闆就認爲你是白眼狼。你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時候,居然走人了。有些老闆和領導的確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朋友,以及他的交往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性格和抱負,身份和地位。

和消極的人交朋友,自己也會跟着消極前來;總和小人物做朋友,就會不自覺地滋生很多卑微的癖習。

藉口是一種思想病,失敗者都會染上這種惡疾。而成功人士與那些平庸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成功人士幾乎從來不找藉口。

思考越多、感覺最高貴、行爲最正當的人,生活也必將幸福且有意義!

你縱使是塵世間的過客,也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閃亮人生。

我要讓金錢成爲我的奴隸,而非我成爲它的奴隸。

你在一定時間內,總是給一個人白吃白喝,很快他就會習慣不勞而獲。因爲,每個人從出生那刻起就有渴望被“照顧”。

在我看來,給一個人金錢資助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它會使那個人失去奮鬥的激情,變得懶散,不求上進,毫無責任感。

這段話,我非常認同。現在中國,大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愛太多了。哪怕他們結婚了,父母都特地搬去同住,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兼帶娃。很多小娃一出生就和奶奶或者外婆睡。老人的觀點是年輕人白天上班,晚上帶娃太辛苦。外婆是心疼自己的女兒,而奶奶則是心疼自己的兒子。出於這樣的目的,年輕一代的父母,不少人不用自己帶娃。在年幼的時候,父母對小孩子不付出,等孩子大了,你再建立感情就難了。孩子都是一把屎一把尿帶出來的親和聽話。父母對於子女婚姻及生活的過度插手,其實間接奪去了子女的責任感和子女再一次成長的機會。在生了兩個小孩子後,自己在帶娃的過程中,覺得也是自我的一個鍛鍊和修行。現在我對他人更加包容,會更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我也明白了對孩子的責任,也明白了對父母付出的愧疚。同時,爲了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我在言行舉止方面也注意了不少。看書對孩子好,自己也就重新開始看書。不自覺中,看書變成我每天必做的事情。自己覺得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你自己必須要先做一個優秀的父母。你自己都做不到,爲什麼要求要求孩子做到?

精神糧食非常容易就能得到。例如,閱讀書籍,就可以充實我們的心靈。書籍爲後人指明前進的道路和方向,我們可以從衆多的書籍中挑選任何我們想要的。心靈經過書籍的洗滌,就能夠重新開啓和重新塑造。讓我們從書本中學會聰明又謙遜,謙遜有聰明吧!

當然,文字商人的書不能讀,因爲他們的書會以訛傳訛,散佈着無恥的邪念和錯誤的信息,這些書只有淺薄無知的人才會拿來讀。

俞敏洪說到:讀書對我一生帶來的最大影響超過了任何其它東西,因爲可以說讀書奠定了你一切的基礎,知識的基礎、情懷的基礎、眼光的基礎甚至是情商的基礎。他問耶魯大學校長皮特如何用最快速度提高自己的情商,應該怎麼做?他說,你們應該讀小說。知道爲什麼讀小說能增加情商嗎?小說中各種人物的個性、性格、心理活動的描述和人與人之間衝突以後、人與人之間解決問題方法的描述,他能對我們的現實生活起到理解人更深刻、諒解人更深刻的作用。所以,大家看讀書不光爲了知識,讀書也能夠改變我們的個性、改變我們的眼光、改變我們的格局觀和世界觀。

假如你心存高遠、野心勃勃,那麼你就會擁有高入雲霄的財富;如果你想得過且過,那麼你就會碌碌無爲,抱憾一生。

身邊工作最努力的人幾乎都是窮人。

一定要去最好的公司,並且成爲最好的員工。因爲只有最好的公司,纔會讓我得到最好的見識,給我最好的鍛鍊,也才能最好地塑造我的能力,此外還可以讓我贏得未來開創自己事業的第一桶金。在最好的公司任職,讓回讓我學會以最好的公司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問題,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關鍵。

這本書看了兩遍,第一遍仔細讀了一遍,第二遍挑重點看了一遍。我認真看了近40本書,突然發現自己的閱讀速度的確是上去了。我相信自己可以繼續把讀書堅持下去。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5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收錄的是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給自己的兒子寫的38封信,如果看了就會知道,書裏滿滿的都是雞湯。

但是如果我們又瞭解到,這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在和自己的兒子關於做人、做事乃至人生追求的溝通,或許我們就知道,它是如此的真摯、感人並且富有向上的'力量。

在分享真正的內容之前,我首先要說,洛克菲勒的信中有些觀點不免帶有偏頗,所以看書時也需要甄別,有區別地進行吸收。

思想成就人的偉大。

書中的第一篇選的是洛克菲勒在芝加哥大學演講後寫給自己兒子的,主要講的是一個人的思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富貴有貧賤,思想無高下。我們內在的思想高度或者準確地說是認識的高度,是會決定我們一生的成就的,因爲這種思想會左右我們的行動,導向我們所要的結果,最終體現在我們的成就上。

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從書中或者其它地方來汲取能量,除了專業的技能還有深邃的思想,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最終是否能夠摘得桂冠取決於是否我們堅持的時間。

消極地對待生活,生活自會回報我們消極的結果;積極地對待生活,生活自會回報我們積極的結果。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只可惜很多人都不相信。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不錯的一本書,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給我的生命裏注入了許多新鮮的血液,讓我能夠在汲取了這些力量後繼續負重前行。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讀後感 6

前幾個月,爸爸送給了我了一本書,叫做《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是洛克菲勒生前給他兒子寫的38封信,每一封信都講述了一個人生的哲理,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成功經驗吧。

洛克菲勒是美國最著名的石油大亨,也是19世紀第一位億萬富翁,讀了這38封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侮辱當成動力”:

洛克菲勒出身於一個極其貧窮的家庭裏,但是父母很努力地讓他上了一個貴族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貴族學校裏的學生都出自有錢人的家庭,自然穿的都很體面。有一次,洛克菲勒的班級集體拍照,洛克菲勒特別高興,因爲當時照相是一個很奢侈的舉動。很可惜那個攝影師是一個唯美主義者,看到衣衫襤褸的洛克菲勒,就把他轟到一邊,不讓他破壞整張照片的美感。小洛克菲勒只好躲到一邊,也像一般人一樣憤憤不平,他攥緊了拳頭,向自己發誓:一定會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讓攝影師拍照算什麼,讓大師畫像才叫厲害!長大以後,洛克菲勒的誓言已經轉化爲現實!

那張沒有洛克菲勒的照片一直珍藏着,當他在人生的低谷,那張沒有自己的'照片總會讓洛克菲勒獲得精神上的動力。

看完這個故事,“侮辱”一直對於我來說這個貶義詞,突然地溫暖到了我。侮辱的詞面意思就是剝開尊嚴的利刃,可是對於洛克菲勒,以後的我來說,就是一股強大的動力,因爲侮辱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孩子變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這並不過分,因爲洛克菲勒已經把侮辱轉化爲一定的動力。

人的一輩子肯定多多少少受到侮辱,我們不應該忘掉它,就變成掛在臉上的恥辱,就變成推動自己前進的氮氣。每個人都可以,不把恥辱反彈回去,我們就是留着,留着,才能成爲那每個人都向往的,都羨慕的一代“傳奇”人物――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