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醜石》讀後感(通用30篇)

《醜石》讀後感(通用3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醜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醜石》讀後感(通用30篇)

《醜石》讀後感 篇1

又一次捧起賈平凹的那篇《醜石》,我仍是愛不釋手。讓我喜愛的,不僅是作者的生花妙筆,還有醜石所蘊含的那種不屈於寂寞的精神。

醜石很醜,它的模樣像牛一樣,醜石派不上用場,既不能鑿下刻字雕花,也不能供浣紗捶布;醜石無人喜歡,小孩子討厭它,大人們咒罵它。然而,正是這塊遭人唾罵、在污土和荒草裏沉睡了幾百年的醜石,卻被天文學家認爲是塊隕石,說它是件了不起的東西,後來又將它運走去研究。只有到了這時,人們纔對它另眼相看,肅然起敬了。

這,不正是醜石內在的價值折射出的金子般的閃光點嗎?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也是一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電影舞星佛萊德·艾斯泰爾199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後,在場導演給他的評價是: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然而艾斯泰爾並未因此喪失信心,他將這張寫有評語的紙裱起來掛在比佛利山莊的住宅中,並通過勤奮的努力最終成爲一名電影舞星。

可以說,佛萊德·艾斯泰爾當時與賈平凹筆下的醜石有某些相似之處,儘管他並未遭到太多人的歧視,但他的才能卻未得到他人的承認,而他最後的成功不正顯示了他的內在才華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貝多芬的老師說貝多芬絕不是當作曲家的料;愛因斯坦的老師曾給愛因斯坦下了“反應遲鈍,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評語;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被人貶爲“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而今天,爲什麼他們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呢?因爲,他們有永不服輸的志氣,有貨真價實的學問,有實實在在的貢獻。

然而在今天,卻有人因一時不被重用,發揮不出長處,碰壁找不上合適的工作,就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其實,暫時的受挫正是對人的意志和信念的嚴峻考驗,經不住這種考驗,就會永遠被埋在地下。還有的人,並無真才實學,也不踏實鑽研,卻總以爲自己是塊“金子”,是個“英雄”,抱怨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這種虛僞的心理實際上是在自欺欺人。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淹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成是泥土吧,讓衆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誰能否認明天不是一個豐收的日子呢?總有一天,你勤勞的雙手會將自己的生命裝扮得五彩繽紛。

醜石並不醜,因爲內在的價值爲它的生命鍍上了一層美麗之光。醜石的經歷還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並非就是庸俗和空虛,腳踏實地的努力纔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之旅。

《醜石》讀後感 篇2

當我看到《醜石》這篇文章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細細品讀完,我對醜石心生敬佩之情。

文章講的是一塊外形奇醜的石頭,開始被人們認定就是一塊百無一用,所以遭人唾棄。但天文學家一眼看出它不是凡石,乃是一塊隕石。從此它身價倍增,最終以其內在的價值得到世人的認可。

醜石的經歷可謂傳奇,也讓我不禁想到了人性的兩面性。若是沒有這位天文學家,醜石可能會一直被唾罵。但醜石還是一如既往的不顧那些流言,一直堅持保持自己的本性。既然醜石都能做到腳踏實地做自己,爲什麼我們就不能靜待心中的花兒開放呢?

記得電影舞星佛萊德。艾斯泰爾在一九九三年第一次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後,在場的導演在他的評價表上寫了:"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然而艾斯泰爾並沒有因爲這句話而喪失信心,他把這張紙條裝裱起來,放到了他的住處裏,使得提醒自己。最後,他經過不懈努力成爲了一名電影舞星。艾斯泰爾和醜石一樣,也沒有人認可自己,最後通過自己奮鬥終於脫穎而出。但是在現代,人們經常因發揮不出長處就自甘墮落,悲觀氣餒,還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很棒,別人都在嫉妒他一樣,總是抱怨生活不公。其實這兩種想法都是錯的,暫時的受挫正是對人的考驗,經得起考驗的人才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盲目樂觀,不腳踏實地的人,你沒有耕耘,怎能收穫呢?

我們大家都一樣,都想發揮自己的長處,但是我們如果不勤勞學習,腳踏實地的做事,做好自己,怎麼才能讓生命更加散發光芒呢?記得爸爸常說一句話:"做事先做人!"結合《醜石》,我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纔是一個人最應做好的事,平凡的事做到極致,你就是一個璀璨的明星,就像醜石,醜到極處便是美,它是不屈於誤解,將美麗耀眼的光芒照亮夜空的一顆最偉大的隕石!

醜石,你腳踏實地做自己,你教會了我做人,你的美麗光彩奪目!

《醜石》讀後感 篇3

讀了《醜石》這篇文章,我感觸良多。

《醜石》講的是我家門前的一塊醜石,因爲長相醜陋,又不能刻字雕花,不能浣紗捶布,不能做石磨,不能壘山牆,甚至不能供孩子們玩耍……,所以,大家都討厭它,嘲諷它,唾棄它。直到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告訴大家,它竟然曾經是一顆給過我們先輩光明、希望的閃爍的星星,是一塊歷盡艱難險阻來到地球上的隕石,它的命運纔再次被改變。

醜石乃天外之物。它不屑於去做可以雕花的漢白玉,不屑於做可做石磨的石塊,不屑於做可以壘山牆的平磚,它只做它自己——外表醜陋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呀!面對世俗的冷嘲熱諷,他依然堅定的選擇做自己——“無用”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呢!

看着《醜石》我想到了自己。

說來慚愧,以前的我作文從來沒有得過“優加”,每次在作文課上,聽着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我是既羨慕又自卑。一天天的,我漸漸相信自己的作文水平很差,便也切斷了自我世界和外界的聯繫,整天只知道憂傷的沉浸在書本里,與書本中的人物惺惺相惜,自怨自艾。而醜石呢,即就是在嘲諷中,在唾棄中,也沒有懷疑過自己,沒有失去自信,它默默的承受着一切,努力尋找着展現自己光彩動人的一面的機會……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是嗎?即使外界所有的人都不認可你,你也不能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從此墮落下去……不拋棄,不放棄,站起來,從頭再來。

沒有人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千金散盡,都能還復來,我們還有什麼可怕的!

告訴自己,我,能行!

《醜石》讀後感 篇4

有一種石頭是偉大的,它歷經了歷史的滄桑和世人的冷眼,它不怕誤解、不怕寂寞,它就是醜石。

今天,我讀了《醜石》這篇文章,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醜石》的作者是賈平凹,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作者賈平凹的家門口有一塊醜石,這塊醜石一直遭受着人們的冷眼,嚐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最後被天文學家賞識,帶回延吉市研究,人們這才知道這塊醜石原來是天上的隕石。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認爲醜石是偉大的,它是默默無聞、無私的。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座廟,廟裏有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小和尚總是認爲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以非常自卑。有一天,老和尚給了小和尚一塊石頭,讓他拿去集市賣,但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也不要賣。小和尚覺得很有趣,便高興的來到了集市,不一會兒,一個婦女願意出三文錢買下這塊石頭回去給丈夫壓紙,小和尚沒有賣,高興的跑回寺廟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笑了笑,又讓小和尚拿去珠寶店賣。小和尚來到珠寶店,珠寶店老闆一見這塊石頭便跪了下來,激動的說:這可是價值連城啊!我願意把我的家產都給你。小和尚驚呆了,他急忙跑回寺廟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又笑了,並說:這的確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只有珠寶店的老闆才知道它其實不是一塊石頭,而是寶石,只有他知道這塊石頭的內在美。小和尚這時才恍然大悟。

是啊,任何事物都有其外在美和內在美,我們在欣賞事物外在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它的內在美。

《醜石》讀後感 篇5

文章寫了:賈平凹家門口的那塊醜石,什麼用途也“沒有”,“我們”都嫌棄它。一位天文學家來訪,發現了醜石,並且說醜石是一塊隕石,這發現讓“我們”很驚訝。

“我”一開始並不知道醜石是一塊隕石,以爲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我們”想讓它壘牆,它不行;“我們”想讓它做臺階,它不行;“我們”想讓它做磨石,它也不行。“我們”都認爲它很無用,“我們”都咒罵它,嫌棄它,罵它無能,嫌它礙事。而天文學家的到來是醜石一生中的轉折點。天文學家將醜石從一塊被人咒罵的頑石,變成了一塊稀有的'隕石。人,總是有醜的一面和美的一面,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人外表美麗卻內心惡毒,有些人卻外表醜陋卻內心善良;有些人熱愛生活卻身有殘疾。

你們看,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小時候因爲發高燒而失去視力和聽力,可是她並沒有爲此而放棄自己,她沒有失去對着世界的渴望。在安妮˙莎莉文來到之前,海倫˙凱勒是個心智未開,任性無知,被寵壞的孩子。在安妮˙莎莉文的教育下,她迎接了種種挑戰,創造出種種奇蹟。 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無處不在。我還知道一位大哥哥,他叫竺子健,他的爸爸有小兒麻痹症,雙腿癱瘓,母親有很嚴重的白內障,竺子健也患有白內障,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上課只能靠聽。但他沒有放棄,他開始在A4紙上只能寫一個字,一直練到和田字本格子一樣大爲止。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以691的高分考入浙大,也由“醜石”蛻變成“隕石“。美與醜,相互對質,但在心靈上是相通的。

《醜石》讀後感 篇6

《醜石》是一篇令人反省的文章。講的是關於一顆從天而降的隕石。本是稀世珍寶,卻被世俗的眼光看成一個奇醜無比的石頭。最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用一句話,證明了“醜石”的珍貴無比!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爲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最後,它讓那些世俗的人們,全部目瞪口呆了。

是啊!爲什麼奶奶和石匠都覺得“醜石”是一個毫無用處的石頭呢?因爲那塊石頭對他們沒有用處。在奶奶的眼裏,“醜石”就是個只能積點雨水,躺在上面看月亮的一塊破石頭罷了。而在石匠的眼中,“醜石”不過是一個什麼都做不了的石質太細的爛石頭而已。爲什麼天文學家卻覺得“醜石”是個稀世珍品呢?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不缺少美,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這位天文學家就擁有這樣一對發現美的眼睛。所以他覺得“醜石”是個珍貴無比的隕石。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看來,這句話還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呢!

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美的東西。它可以是一束鮮花,也可以是一張白紙,還可以是一支鉛筆……而我身邊的美的東西,是我的好朋友-----劉皓陽。他是一個胖胖的小夥子他與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與我是好朋友。有可能是因爲胖吧,每當同學們笑他是豬的時候,他總是一笑而過,從不和他們計較。可那次之後,同學們對他的態度變了,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翻轉!

《醜石》讀後感 篇7

這一次,馬老師帶我們學習《醜石》這篇閱讀,我知道了“只要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

賈平凹筆下的這篇故事,帶我們認識了“醜石”。原來,醜石是作者家院子前,一塊像牛一樣的石頭,每天都黑黝黝臥在草地裏。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石頭就成了障礙物,奶奶都說:“這塊醜石多礙地喲,啥時把它搬走吧!”醜石不能鑿字雕花,也不可以換沙錘布,具體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用。”我們小孩兒嫌棄,大人也咒罵它。活的不堪像一條狗。

但一位文學家,改變了丑時的命運。原來醜石,是一塊補過天、發過熱、閃過光的石頭,而作者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只要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而平凡的醜石,卻成爲了了不起的文物。

老師給我們看了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主人公何曉東,從小有個被人嘲笑的夢想——到天空去摘星星。

天文學科的王老師改變了何曉東命運。終於一個機會從天而降,和天文學科學生一起研究,征服在場評委。如果成功了,保送研究生;如果失敗了,對以後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

在王老師的幫助下,何曉東完成了本精彩的畢業作品。何曉東上臺時,想起了童年的事。他深吸了一口氣,把自己的作品完美的展現出來,是一個div的投影,如仙境一般,還可以指揮。所有評委站起來,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響起,何曉東知道,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記住只要是金子總都會發光!

《醜石》讀後感 篇8

今天,馬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文章——《醜石》。雖然這篇文章並不長,但看過之後卻引人深思。

作者小時候,家門前有一塊醜石,它“黑黝黝臥在那裏,牛似的模樣。”每逢麥收時節,門前放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醜石多礙地喲,啥時把它搬走吧!”它沒有大自然的保護,就光禿禿的裸露在烈日下,慢慢的,它竟鏽上了綠苔、黑斑。就連我們這些孩子,也開始討厭他。

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在我家門前看到醜石的時候,眼睛都直了。說它是塊隕石,我們很驚奇!這塊石頭是天上的,我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醜石面對人們的咒罵,並不放在心裏,而是默默地“坐”在那裏,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說的不正是一些人嗎?有的人面對別人的反對、質疑,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有些人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實現。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

有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成了人才。這些人就是“金子”。有一些人明明不是“金子”、“珍珠”卻認爲自己是那種人,就不去努力了,最後沒有實現。這就是區別。

最近我看了北京大學的宣傳片,裏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100年以前,我們這些人就是在被別人笑完後纔來到了北大。”

片中的主人公何曉東,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到天空去摘星星”。這也讓我想起了他們,馬寅初,經濟學家,他喜歡冷水浴,洗了70年。俞敏洪,企業家,他高考了三次……是金子總會發光。

啊!追逐夢想的人們啊!請守護屬於你們自己的那片絢爛的天空吧!

《醜石》讀後感 篇9

《醜石》這本書中講述了在作者家門前有一塊醜的不能再醜的醜石,這塊醜石既不中看也不中用。它既不能壘山牆、鋪臺階、洗石蘑,也不能刻字雕花、浣紗捶布,甚至沒有槐蔭庇護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它身上自然鏽上了綠苔、黑斑,孩子們也討厭起它來,但卻沒力氣搬走它,便時時咒罵它,嫌棄它。直到有一天,一個天文學家在作者家門前路過,發現那塊醜石其實是一塊了不起的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這使人們大吃一驚。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爲美”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爲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人們聽了不禁爲自己的無知感到臉紅。

平凡的我們,有時因苦苦勞作,卻平凡一生而感到自責;有時因受到冷落或諷刺而感到無助;有時因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地位,甚至沒有,而感到渺小;有時因缺少依靠,一個人孤身奮戰而感到寂寞;有時因家徒四壁而感到酸楚。但我還是更相信一個人的內在涵養和人格魅力。其實,命運的主人是自己,不必受外界的干擾,只管走自己認爲正確的路就行了。有時也要學會忍受寂寞,和醜石一樣頑強,不能因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而退縮,應該要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就像那塊醜石,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現在在地球上磨鍊自己,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着鋼鐵般意志的人。

說到醜石,我想到了小時候的我,當我剛上小學時,英語一直都不怎麼樣,有時連幾個簡單的單詞也不會讀,還經常被媽媽批評。可經過我努力惡補,終於在三年級時有所好轉,在每次考試和默寫中獲得不錯的成績。我不光英語進步了,還成爲了鼓號隊隊員和紅領巾監督崗成員。我如同一條醜陋的毛毛蟲,經過在繭子中的努力,終於破繭而出,蛻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在生活中亦是如此,看事物不能只浮於表面,而是要注重內在的本質。

《醜石》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讀了《醜石》這篇閱讀,使我懂得了,無論我們做人、做事,都要不屈於誤解,安於寂寞,默默無私,甘於奉獻!

作者常常遺憾家門前的那塊醜石,那麼他爲什麼要爲一塊石頭感到遺憾呢?因爲醜石一直被人們厭惡,從未受到讚揚和誇讚。而它其實是一塊受衆多科學家深入研究的隕石!

在隕石的身份沒有揭露之前,它就是一塊沒人喜歡的大丑石。每天都要忍受人們對它的咒罵。因爲它既沒有漢白玉的細膩,也沒有大青石的光滑。

有一天,醜石的命運扭轉了,村子裏來了一位科學家一眼看出,它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它從天下落下已經有二三百年了。這使人們感到無比的驚訝,這醜石也許補過天,發過光和熱,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憧憬。

是呀,我們不能僅憑事物的外表,評論它的`價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靈看到的纔是真的。真是應了那句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貝多芬的老師說他不是當作曲家的料,愛因斯坦的老師也說他腦子遲鈍愛幻想,但是最終他們都成功了!成爲了備受世人愛戴的作曲家和科學家。正是因爲他們不服輸,不放棄,不屈於誤解,甘於寂寞,努力專研,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要學習醜石的這種默默忍受,堅定不移,甘於寂寞的精神。努力學習,做一個有內在美的人!

《醜石》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學習了賈平凹的《醜石》這篇文章,讓我深受教育和感動。

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家門口的一塊黑悠悠的又醜又佔地方的大石頭,大家都不喜歡它,想把它搬走,可是它太大了誰也搬不動。有一天,一個天文學家來到這裏,在他家門口停了下來並說:這是一塊二三百年前從天上落下來的隕石,是無價之寶。後來用車把醜石小心翼翼地運走了。

醜石的這種不屈於誤解、寂寞而頑強的生存着精神,在生活中也有。

比如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中的男主角,從小夢想着摘星星,上中學的時還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當考上北大面臨選系的時候,他本想選天文系,可父親卻讓他選經濟系,最後只好上了經濟學院。有時也在偷聽天文系王老師的講課,有一次被王老師現了,王老師說他們自己這一代人就是在所有人的嘲笑下才到了北大的。他想了想還是先在經濟學院吧,到了大四終於轉到了天文系,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爲在經濟學院考了第一,所以收到了一個公司的招聘,然而他沒有去報到,而是去參加了一個比賽,他的發明讓所有評委都震驚了,他終於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說明只要努力堅持就會成功,男主角就像醜石一樣,默默地等待着自己的舞臺。

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有夢想,就要捍衛他並努力實現,終究會有夢想成真一天。

《醜石》讀後感 篇12

賈平凹的《醜石》我多年前就讀過,昨天又看了一遍,具體地說也不知道讀過多少遍,反正感覺是非常地好。個人感覺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散文,可以說是小說,可以說是寓言,可以說是可以說是戲劇,可以說是詩歌,可以說是具有哲理的哲學作品,主旨泓深,意義深遠,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受到深刻的啓迪,多次反覆閱讀讓人感覺是愈久彌香。

醜石外形上是非常醜陋,一點兒也派不上用處,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從心理厭煩它,都本想把之扔得遠遠,但是由於醜石重量大移動不了,沒有辦法去處置它,只能夠任其躺在那裏。直到有一天村裏來了一位天文學家,才發現這塊石頭是一塊天上掉下來的隕石,這才改變村子裏人對於醜石的看法,吃驚詫異慚愧,才認識到自己的粗陋膚淺勢利無知,天文學家給予這些村民上了一堂深刻的一課。

天文學家說,醜石太醜了,這正是它的美,醜石是以醜爲美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點。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刺。醜石曾經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以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落在污土裏,荒草裏,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作者對於醜石最後結局安排的是大團圓的形式,適應了國人的口味,就像中國戲劇裏面的才子佳人終成眷屬一樣,結局美好圓滿心想事成,具有着喜劇般的色彩,同時又有着幽默和諷刺的意味,有進一步地深化了要表達的主題,精神境界又高一層,使得文中人物形象通過前後對比,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鮮明,入木三分,給予讀者以深厚的感染力。

醜石的價值最終還是要通過天文學家才能夠得以實現其價值的重新評估,正如卞和獻玉一樣,卞和手中的璞玉前後獻給三位楚王,在經過第三位楚王的肯定以後,這塊璞玉的價值才能夠得以正式確立,這就暗示着真理和價值的確定最終還是在強權者手中,別的人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沒有這個聲望,沒有這個權威,這就是個體價值的深沉的悲哀。

醜陋是相對的,暫時的,美麗是短暫的,強權的。沒有永久的醜陋,也沒有永恆的美麗。隨着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換,醜陋與美麗有時候有可能是天翻地覆,判若雲泥,醜陋就是美麗,美麗就是醜陋。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強權的價值觀,會受到後來正直人士的譴責與鞭撻,在無限久遠歷史時空裏,灰飛煙滅,蹤影全無。

《醜石》讀後感 篇13

第一次知道賈平凹其人,是在初入高中當年的開學典禮,平凹是以校友身份特邀的嘉賓,已經過去19年了。

第一次讀平凹先生的《醜石》,卻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忘卻了時間。

很久以前就讀過這篇散文,卻是一直沒有親見過這塊石頭,總是以爲謹是平凹筆下之幽靈罷了。雖離平凹故居很近,卻也不曾去過幾次,偶爾路過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不曾帶着目的而至。妄做了平凹校友,也妄了丹鳳鄉黨之願望,實爲愧疚。

再讀這篇《醜石》,卻已是真真實實見到了它,就像平凹先生筆下那樣,靜靜地臥在那裏……

“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認真讀罷這篇文章,還真需要下一番功夫,動一動大腦。你不用心去理解或者思考,還真如“醜石”壘不成牆,做不了臺階,是個該早早搬走,省的礙眼的石頭;甚或靈機一動,平凹不是說“醜石”嫣然翻身爲天上來物,早都被運走了嗎?怎麼還在那躺着呢!莫非這個是贗品?假若你謹是這樣機靈一動,平凹先生都會無語,只能感嘆到底是手機毀了一代人還是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你真的讀懂了平凹這篇《醜石》,你就會理解爲什麼這篇文章會被收錄到中學課本中。

絕非是在歌頌一塊石頭。

“醜石”不是一般的石頭,不能去做牆,不能做成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的。

今天,我們再去平凹故居,依然可以看到平凹筆下的“醜石”依然靜靜地臥在那裏,而平凹先生心中的那塊“醜石”,卻早已光芒四射的走了,因爲它來自天上,終究不會是地上之物。

“醜石”,默默的來,靜靜地走。

或來,或走,都是一道風景。

《醜石》讀後感 篇14

《醜石》寫了一塊隕石在人們眼裏美醜的變化。一開始,人們只看到它的外形鄙陋,出身來歷不明對人們生活毫無用處,因此認爲它“醜得不能再醜”。但不久來了一位天文學家,發現它原是一塊隕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具有內在美。

醜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美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怎樣評價呢?《醜石》給出了最好的答案:獨立於外表、現象之外的內在美,纔是真的美。

自然界中有許多事物與醜石一樣,外表雖醜,本質卻是好的。荔枝的果肉晶瑩多汁,可它的皮卻皺巴巴的、顏色暗淡,百合的營養價值很高,卻甘中帶苦。

不只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亦是如此。有許多品質美的人形體不一定美。晏子長的很矮,與狗洞差不多高,但是他機智敏捷,不屈於強國的淫威;張海迪身殘志不殘,刻苦自學,終於成爲一位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許多品質美的人出身很醜。高爾基出身在一個鞋匠鋪裏,父親常常酗酒,不准他看書,但是他頑強的學習,自強不息,寫出了不朽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傑出的無產階級代表作《母親》等。我國古代的孫叔敖原來是販賣鹽的,百里奚原來是打漁的,他們對各自的國家起了很大作用,由此可見不能只以出身論英雄。

當然本質美的事物也可能外表很美,但外表和內在的本質美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面對複雜的大千世界,對事物的評價必須透過外表現象,抓住本質才行,這就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正是經過了艱苦的實踐、探索才逐步認識了自然,纔對不同的人有了正常的評價。醜石最好不是被發現了嗎?荔枝和百合不也被人的先祖發現了其作用了嗎?一句話,人們正是堅持以內在本質衡量事物,才使現代社會文明不斷髮達。

總之,事物是複雜多樣的,我們只有克服片面的、膚淺的認識方法,堅持以內在本質的美醜衡量事物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就是《醜石》給我的啓示。

《醜石》讀後感 篇15

我曾有幸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太空中向地球飛去,這塊隕石沒有掙脫地心引力,和大氣層摩擦,燃燒,越來越小,最終落到地球上。讀到這裏,我不禁有些心酸,隕石在大氣層裏被摩擦燃燒,越來越小,它要忍受多少痛苦和艱辛?落到地上還有兩人高,可見它是多麼的頑強。

隕石落到了賈平凹家院前,賈平凹家打坯燒磚、做樓梯、做石磨都沒看上它,但他從不氣餒,它知道自己與衆不同,它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於是,它用它堅強的意志忍受着人們的譏諷,看,它多麼頑強,我們身邊又有誰有這樣驚人的毅力?有多少知難而上的“隕石”?有幾個能面對困難堅強地面對?

記得我在做作業時,常會因爲難題而浮躁,就像那一次,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我遇到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我絞盡腦汁都做不出來,想打電話問父母,又怕麻煩他們,想上網搜索答案,又怕爸爸媽媽罵我,於是我在草稿紙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算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我把這道題給做出來了。那時,我彷彿也變成了一塊孤軍奮戰的隕石,一塊會忍耐痛苦和失敗的隕石!

幾百年後,隕石被一位天文學家發現,被估計落地已有730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它可能已經忍受了600多年的冷落了。但是,這一切結束了,它終於走向了“石生”的輝煌。這就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醜石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我開始學會做題不浮躁了,也更認真地去面對每一個困難了。比以前勇敢許多,爸爸媽媽也不那麼擔心我走不出困境了,我真誠的感謝你醜石。

我傷心時,想想你,便有了勇氣;我煩躁時,想想你,心便靜下來;是你,醜石,你讓我一生受益!

《醜石》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醜石》這篇文章。文中的那塊醜石令我感受至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不起眼的物品,卻可能是那樣的珍貴。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塊醜石。受到人們的嫌棄,後來一位天文學家發現了它,把它帶走了。

是啊!文中的醜石就是這樣偉大,無論人們是怎樣嫌棄它,譏諷它,它都默不作聲,這是多麼偉大呀!在生活中,小蜜蜂不就是這樣嗎?它整天待在花園裏勞作,儘管花蝴蝶在小蜜蜂身邊飛來飛去,嘲笑着說:“小蜜蜂呀,小蜜蜂,你看我整天悠閒自得,很清閒,你呀,就只知道勞作,而不知休息!”而小蜜蜂好似沒聽見,繼續採蜜……是呀!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會遇到別人的不同嫌棄與譏諷,但是隻要我們不理會別人的怨言,默默地奉獻自己,就滿足了。讓我們一起學習文中的醜石那樣偉大,那樣不屈服誤解、寂寞的生存和偉大!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學習吧!

《醜石》讀後感 篇17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擁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它創造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明,它還經歷了五千年此起彼伏的創傷;我本想阻止您,可是看您那氣憤的樣子,我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開始,我不知道是什麼花,我去問姨,姨說是杜鵑花。550字作文只見“飛毛腿”和“機靈鬼”左一下,右一下,可真狡猾!

我,曾經丟棄過許多醜石,那是因爲我覺得它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我挑出喜歡的石頭,但卻扔掉了醜陋的石頭。我尊重美石,卻忽略了醜石的感受。現在想想,我太卑鄙了!

在我周圍,有醜有美。我們班是一個整體,而有些人不完成作業,中午吃完飯以後回班就說話,紀律委員喊破嗓子,沒人聽。站在校門口的人都能聽見我班的聲音。他們沒有責任心,不爲我們集體着想而有些同學在專心做作業,不說話。這是爲什麼?就是因爲它們有集體榮譽感。在集體環境中,不是一個人品德好全班就好,而一個人品德不好就影響了整個班。到午自習上課鈴響了好長時間,仍然有人說話。紀律委員管不了,老師也發愁。

哎,這是爲什麼呢?都說我班是好班,但我卻從沒說過,不是覺得丟臉,而是說不出口。曾經在洗手間見着一個一班的同學,她問我在哪班,我說在4班,她驚訝地說:“你學習真好!”我只是微微笑了一下,沒有說什麼。什麼好班、平班?教我們的老師除了極個別的老師之外,都說:“你們是4班,對待你們4班要……”只要有什麼活動我們都是優先考慮的。這太不公平了!多媒體只有4、5、6班有,那1、2、3班呢?同樣都是學生,爲什麼有如此之差別呢?1、2、3班同學在默默地追趕我們,他們不正是那塊醜石嗎?

《醜石》讀後感 篇18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聯繫,寫作與生活之間也有聯繫。我們從一個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來。

讀書時,我曾經讀過賈平凹先生寫的《醜石》這篇文章,文筆質樸優美,對命運多舛的“醜石”很是感慨了一番。後來,我從一篇文章裏瞭解了一些這位蜚聲文壇的賈大才子的一些生活情況。他其貌不揚、不修邊幅、忠厚老實、節儉隨和,且不善言談。但因爲他是個有大愛有大才的真實的人,所以才能夠寫出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好文章來。現在想起來,這“醜石”其實就是寫的賈平凹先生自己。

在機關裏摸爬滾打了二十來年,耳濡目染了官場、商場如戰場般的是是非非。在當今這個靠背景、走門道求生存的社會裏,對於一個貧寒出身而又純潔的莘莘學子來說要想立足、生存、求發展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我把這一切的感受放在了文字裏。在文字裏,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幸來到了中國,給自己平淡無聊的生活帶來了一點樂趣。從文友們的文字裏,我能看到一個文友的生活和性格。一個文風質樸的人,一定是個平淡真實的人;一個靠華麗詞藻修飾文章的人,一定是個譁衆取寵的人;一個愛講牢騷話的人,一定是個對現實生活不滿的人;一個文字幽默的人,一定是個生活詼諧風味的人。文友們在網上的表現也能看出其行事風格。有的文友很熱心,不僅自己寫文章,還喜歡點評別人的文章。有的文友只接受別人的點評,從不回覆,在孤芳自賞。特別令人感動的是這些網編們,他們沒有報酬,定時審覈、推薦和點評文稿,給文友們空間一新,他們是上的活雷鋒。在這裏,我尋覓着屬於自己喜歡的文字和文友,安享着那份真摯的感動和快樂。

網絡文學的來源比較廣泛,思想內容混亂,網編和網友們在審覈文稿時也要本着愛國、愛民、愛黨這條主線把一些有思想、有品味代表真善美的好文章推上頭版讓文友們品讀,使文友們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能陶冶好情操!

《醜石》讀後感 篇19

又一次捧起賈平凹的《醜石》,我仍是愛不釋手。讓我喜愛的,不僅是作者的生花妙筆,還有醜石所蘊含的那種不屈於寂寞的精神。

醜石很醜,她的模樣像石一樣,但醜石派不上用場,既不能鑿下刻字雕花,也不能供來浣紗捶布;醜石無人喜歡,小孩子討厭他,大人們咒罵他。然而,正是這塊遭人唾罵~再污土和荒草裏沉睡了幾百年的石頭,卻被天文學家認爲是塊隕石,說它是件了不起的東西,後來又將她運走去研究。只有到了這時,人們纔對他另眼相看,肅然起敬了。

這,不正是醜石內在的價值折射出的金子般的閃光點嗎?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也是一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著名電影舞星艾斯特爾199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候,在場導演給他的評價是:毫無演技,前額微凸,略懂跳舞。然而艾斯特爾並未因此喪失信心,他將這張寫有評語的紙裱起來掛在住宅中,並通過勤奮的努力最終成爲一名電影舞星。

可以說,艾斯特爾當時與賈平凹筆下的醜石有某些相似之處,儘管他未遭到太多人的歧視,但他的才能卻沒遭到他人的承認,而他最後的成功不正是顯示了它的內在才華嗎?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貝多分的老師說貝多芬絕不是當作曲家的料;愛因斯坦的老師也曾說他“反應遲鈍 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哲學家曾被人貶爲“讓青年墮落的者”。而今天,爲什莫他們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呢?因爲他們有用不服輸的精神和志氣,有自己的真才實學,有時是在在的貢獻。

然而在今天,卻有人因爲一時不被重用,發揮不出長處,找不上合適的工作就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其實暫時的受挫正是對人的意志和信念的嚴峻考驗,經不住這種考驗,就會永遠被悶在地下。還有的人,並沒有真才實學,也不踏實鑽研,卻總以爲自己是塊金子,是個英雄,抱怨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這種虛僞的心裏實際上是在自欺欺人。

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成泥巴吧,然總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誰能否認明天不是一個豐收的日子呢?總有一天,你辛勞的雙手會將自己的生命裝回的五彩繽紛。

醜石並不醜,因爲內在的價值爲他的生命度上來了一層美麗的鎂光。醜石的經歷還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並非就是庸俗和空虛,腳踏實地的努力纔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之旅。

《醜石》讀後感 篇20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就像文章裏的“我”那樣,常用顯露於外的表面來評判別人。在這樣的錯失下,也許我們失去了很多能夠更好的欣賞他人和自己的機會。賈平凹在《醜石》中不僅僅是敘述了“我”缺乏對於美麗事物的深刻領悟,更是告訴我們以後應該怎樣去做。他提出了問題,我們就要學會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

我們中,有的人是“我”和奶奶那樣的依靠外邊來看待事物的人;也有的人就像醜石那樣,也許在外表不出色,但是卻有着一顆金子一樣的心。如果從前的“我”只看外表,那麼,以後的我更要學會通過一個人的靈魂和行爲來評價一個人;如果,我是塊在他人看起來普通又平凡的“醜石”,那麼也不能失望、放棄自己,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能力,就像偉大科學家很多時候在生活中顯得沒有智商一樣,我們發光並不需要和別人發一樣的光彩才叫做發光,學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有被“天文學家”這樣的伯樂發掘的那天。

《醜石》讀後感 篇21

今天,我們學習了《醜石》這篇課文,課文通過敘寫醜石由“醜”變“美”的故事,讚頌了醜石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精神,揭示了大美不言的人生哲理。醜石醜到了極處,但同時也美到了極處。在我身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例子——

我認識一個可愛的女生:一雙水藍藍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顯得炯炯有神;小巧玲瓏的鼻子下面有一個櫻桃般的嘴脣;紅彤彤的面頰上有一對小酒窩,笑起來時可迷人了!一般來說,這麼漂亮的女生品德應該很好吧!可你千萬別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哦!不錯,這個女孩確實很漂亮,可她是個既懶惰又任性的“小公主”。

在學校,她很不懂禮貌,遇到身體有缺陷的同學,就嘲笑別人。因爲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於是,她就認爲自己成績很好,因此看不起那些成績差的同學。所以,她一個朋友也沒有,因爲誰也不願意跟她在一起玩。在家裏,她就是個“千金大小姐”,什麼事都不用做。一回到家,叫奶奶幫她把書包放下;又坐在沙發上,讓爺爺給她剝橘子吃;叫爸爸給她倒水喝;讓媽媽給她揉肩······因爲只有她一個獨生女,所以她的家人都對她言聽計從。她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學習嗎?不值得!

我家隔壁有一個小男孩,因爲身體缺陷,常常遭到別人的嘲笑。但他並沒有就這樣氣餒,他努力學習,是班上的佼佼者。他在學校時,常常把最髒最累的活兒留給自己,還樂於幫助他人。他不僅樂於助人,還很有孝心。他每天幫母親做好家務活後,還幫忙餵養小雞小鴨。每天下午,他都去撿塑料瓶來賣,然後把錢存起來,到過年時再給母親一個驚喜。

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的成績越來越好,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仍然熱心幫助同學。在他的班級裏,同學們都稱他爲“小雷鋒”。是啊,這樣的人,難道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覺得,最美的還是體現在小男孩心靈上的那種不加修飾、純真乾淨的美!

《醜石》讀後感 篇22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是我們班的閱讀課,其中我讀的最深刻的一篇課文叫做醜石。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體會吧。

從前,一個家的門前有一塊石頭,這個石頭很醜,甚至看都不願意看一眼,說有一個人要蓋房子,正好缺一石頭但是一點也不合適,沒但是把石頭切就可以了,但是特懶得花這麼大的力氣。正家裏缺一臺石磨,想用這塊石頭製成一個石磨,但是木匠來了以後說:這塊石頭的石質太細,不能採用它。

過了一段時間,石頭上長了綠苔,黑斑。使塊石頭更難看了。從今以後,無論誰在這裏經過,都會咒罵這塊醜石,也很嫌棄他。直到有一位天文學家,在門前經過,他一看到這塊醜石,眼光就立即拉直了,他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點下來的,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東西!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看東西不能只講體面,雖然這是一塊醜得不能再醜的一塊石頭,但是他是從天上點下來的,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醜石》讀後感 篇23

醜石是“我”小時家門口的一塊又大又醜的石頭。它既不能造房子,也不能雕刻。只是一塊沒用的石頭。我們也看不起它,還罵它,打它。可是,誰都不會想到它,這塊醜石居然是一塊兩三百年前掉的隕石。“我”也驚呆了。真看不出,它有如此偉大,可是卻多麼醜。

雖然醜石很醜,但是它是一塊隕石!那麼它還是會默默地忍受我們對它的欺凌。我相信,因爲它知道自己是一塊罕見的隕石,是一塊“金子”。所以它頑強地走下來了,一直到被有學問的人發現的時候。它真正的價值被“挖”出來了。我也相信,它很高興,因爲這就是它活到今天的原因。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它學習。我們不應該小看自己,因爲如果你是塊金子,那麼你就肯定會被人發掘到,如果沒有,只是時機未到而已。所以,自己給自己加油吧!努力去學習,去奮鬥,就肯定有你成功的時刻。作文

《醜石》讀後感 篇24

讀了《醜石》這篇文章之後,我看到了醜石的偉大,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精神讓我敬佩。

天文學家說得好,醜到之處,便是美到之處,以醜爲美。沒想到這塊石頭連牆壁都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居然這麼偉大,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爲它補過天。

這塊石頭因爲在外貌、作用上都顯得很醜很小,所以受到了人們的咒罵和嫌棄,它很可憐,也很偉大。

如果人們不從表面看這塊石頭,而是從內心的角度去看的話,那這塊石頭將不是醜石,而是寶石,我想這是遲早的事情。

連一塊石頭都那麼偉大,那我們就更應該積極向上。我們要醜石的精神令更多人學習。說到這裏,我又想到,只要是好的東西,都要學習。

有缺點也會有優點,醜石的缺點這麼多,那它的優點也應該多得數不清。

生活也是這樣,人醜並不代表這個人不好,人美也並不代表這個人一定好,任何事不可看表面。我們要學習醜石的精神,在生活中好好運用它,這樣,人一人之間就不會有嘲笑,世界就會充滿愛。

《醜石》讀後感 篇25

俗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誰會想到那樣一塊石頭會有那樣大的價值。它沒有鑽石那般的漂亮,卻比鑽石更有價值。誰會想到所謂的“醜石”竟是一塊隕石呢?所以“醜石”也不可貌相。

其實對待什麼東西都是這個道理,外表醜陋並不代表內心醜陋不堪,外表的醜陋也不能代表這個人的未來會一事無成。

看人要看內心,醜和美並不是外表能決定的,從小就有人教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卻沒有幾個人真正地從內心在觀察。有些外表看似光鮮美麗的人就像外面包着薄薄一層美玉的砂石,內心卻是那麼的粗糙,這樣的玉石只會被外行人所喜愛。

用各類石頭形容人是再合適不過了。看過“新東方”的董事長俞敏洪演講的人都知道,他經常拿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來做例子。馬雲就好比被醜陋的泥沙石包裹的一塊大金子。別人都只看到了他的外表——他長得醜。可誰也不曾想,有一天他發揮了內在作用,內心的金子閃閃發光。他在用他的行動告訴別人,他是金子,他在發光,他外表醜陋,可那卻只是外表。他創造了阿里巴巴,證明了他是塊金子,他的外表再醜,也遮不住他的內心,他用他的能力證明了他自己,他的內心與外表確實不同,這種創造的實力就是他與衆不同的內心美。其實,只要內心是金子再厚的泥土也遮擋不了你的光芒。

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石頭,但要是什麼石頭,都要看自己的內心。做什麼石頭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內心。人這種石頭跟真的石頭不同,真的石頭性質是不變的,而人只要努力,是可以從砂石磨成黃金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相信,不漂亮的我是一塊包着泥沙的玉石,總有那麼一天,我會脫穎而出,變成最美的玉。

《醜石》讀後感 篇26

黑黝黝的醜石牛似地臥着,不能雕刻,不能捶布。在衆人的嫌咒,花陰的冷淡,荒草的陪伴下,醜得孤寂,醜得曲解,寂寞地生存着。天文學家認出它是隕石。它曾經發過光,閃過熱,給“我”的先祖以光明,嚮往和憧憬,可已落入污土荒草幾百年了。誰能想到醜石曾那般美,那般亮!“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醜石的醜陋是它美的外殼,但世俗的譏諷放大了它的醜陋。醜石的內質和不屈於誤解的沉默形象凹現出它在污濁境地不同尋常的美,這是醜石形象貶值裏的精神增殖,也是它獨有的個性。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立的個性,人類作爲自然的一員,不應一味地利用它們,也沒有資格這樣做,要追求更高的境界:理解。人類越多理解自然,越會感到自己的愚固和淺薄。醜石是天外隕石,是自然中的一員,理解它我們會懂得“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醜石醜嗎?是的,它很醜。醜石可愛嗎?它真得很可愛;它是因爲醜纔可愛,醜才真,而這種醜只是它的外表,它的內質是美麗絕倫的。美醜對立是一個清醒的觀點,沒有缺陷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我更喜歡叫它“醜石”,因爲它以醜爲美。我忘不了醜石劃過天宇的美麗,更忘不了它躺在污土荒草裏的醜陋。

醜石,永遠是美的。

《醜石》讀後感 篇27

今天,小薇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醜石》這篇文章,通過讀這篇文章,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受益匪淺。

醜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村裏的人都很討厭我家門前的一款醜石,它黑嘿嘿地臥在那裏,牛似的模樣,上面還有幾個不打不一的坑凸兒。伯父家蓋房,想以它疊山牆,但苦於他不規則,沒菱角兒,也沒平面兒。石商要爲我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讓他用這塊醜石,但石商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我們小孩子覺得這塊石頭可以在每月的十五,觀賞月亮。小雞覺得下雨完後可以在凹坑裏喝水……之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發現這塊醜石原來是在天下落下來的壎石。村裏的人聽了,紛紛都慚愧而臉紅了。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東西,纔會知道它的重要性。

這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課文:《畫楊桃》他講的也是讓別人體會生活中要多角度去看待問題,才能得出結論。

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每一件物品。就像這篇文章《醜石》一樣。

《醜石》讀後感 篇28

這是當代著名的作家賈平凹寫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了家門前一塊又大又醜的石頭因其無用礙事而遭人唾罵,而後天文學家卻發現它是一塊珍貴的隕石的事。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東西,不能光看它的外表,要知道它的內心。

醜石它不像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裏,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繡上了綠苔、黑斑。作者和那些孩子們都很討厭它,曾合夥要搬走它,但是他們力氣又不足,只好讓它留在這裏了。其實,每個人看到這種醜石都會嫌棄它,討厭它的。

終於有一回,村子裏的一個天文學家,他在作者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覺得這塊石頭不同凡響,它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可是人們都看不出來它是一塊隕石。天文學家說雖然它醜,但是這是“以醜爲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爲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

通過這個事例揭示出一個哲理:像對待醜石一樣,人往往從實用性上看待周圍的事物,真正有價值的珍貴東西卻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唾棄;同時又歌頌了具有像醜石一樣,即使被誤解也在寂寞中堅持的偉大精神。

《醜石》讀後感 篇29

看完《醜石》,突然想到一個小故事,說一個天使想下凡幫助人們,結果臉朝下重重摔在地上,將漂亮的臉上的坑坑巴巴,天使沒有怎麼在乎,因爲她覺得人們那麼好心,肯定會接受她的。結果,遭到的確是冷嘲熱諷,所到之處盡是鄙視的眼光,甚至有拿蔬菜打她的。天使很傷心,但是她還是忍住了,繼續漂泊着。後來遇到了一位道長,道長讓她迴天上,因爲在這裏她不會有什麼作爲,只是一種屈才、一種浪費。於是,帶着不忍與不捨,天使開始揮

動翅膀,就在那一瞬間,人們看清了她的真面目,於是紛紛跪拜,可是,已經晚了,天使帶着人們的愧疚離開了。

一塊石頭難看都讓人們感覺不滿,更何況醜人呢?

都說不要以貌取人,可生活中我們還是會經常根據一個人的外觀來推測、來評論一個人。長得漂亮的,百看不厭;長的中等的,勉強接受;長得難看的,一看就煩。可以說長相有時甚至掩蓋了一個人的潛能,都說根據事實說話,長相便儼然直接成了一個人第一標籤。醜石的離開,讓“我”和奶奶感到後悔不已;同樣,天使的離開也讓人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許,人就是這樣,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千里馬即使沒有伯樂,它仍然是一匹好馬,而醜石和天使卻不同,對他們來說,需要的或許只是理解與包容。

作者在最後說“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我想這也是本文的真諦所在吧,醜石的偉大在於它的不屈,在於它的頑強。默默的忍受,默默的等待。就像那些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工作的人一樣,在他們眼裏,沒有嫉妒,沒有怨恨,有的只是頑強與不屈。人或許就是這樣,常常讓你感動的不是豐功偉績,而是那些默默承受詬罵的人,即使全世界都不理會仍能一笑相對。

不是每一個金子都能發光,也不是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會像泰戈爾所說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醜不是錯誤,錯誤的是那些笑話“醜”的人,受到世俗的紛擾,他們戴着有色的眼鏡去審視世界,過濾掉的眼中的醜陋,留下的所謂的“唯美”。

佛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雖然我們無法達到那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我們無法改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態度,改變對待“醜”的態度。用一顆平常的心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同樣,如果是一顆“醜石”,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始終堅信,你的美在心裏,在你的氣質裏。

《醜石》讀後感 篇30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裏,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裏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醜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於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牆,但苦於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麼大氣力,因爲河灘並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爲我家洗一臺石蘑,奶奶又說:用這塊醜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着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裏,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鏽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裏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裏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裏渴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着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醜石,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裏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醜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裏,荒草裏,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爲美的。” “以醜爲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爲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頑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