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雪國》讀後感(通用33篇)

《雪國》讀後感(通用3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雪國》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雪國》讀後感(通用33篇)

《雪國》讀後感 篇1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另外兩部是《古都》和《千羽鶴》。《雪國》並無較多的情節,着重表現的是在雪國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全書到處瀰漫着悲傷的美。《雪國》的背景設置在遠離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並以那裏的“五等藝伎”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爲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遊覽活動。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作者用美麗又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雪國》並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也沒有什麼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一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者,前後三次前往一個北國的山村,與當地一位叫駒子的藝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就是在這一出潔白雪國裏不經意地發生、終結。

我感覺這個故事裏最值得憐愛的莫過於駒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從事藝妓等等都是她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試圖改變自己的人生。她會看書,會努力地練琴,會努力地博得島村的愛。在對待島村上她真的顯得那麼嬌柔可愛。一次島村去她的家的時候,記得她說過每次去島村那裏都會穿一件新衣服,還會跟別人借,就爲了讓島村看到每一個不同的而美麗的她。她會在意島村說過的細枝末節的話深深地種在心裏,可是島村對她也許多數只是身體上的留戀,多麼可悲。她的愛是徒勞的,不是嗎?她的單純沒有換來同樣單純的感情,多少讓人惋惜這個女孩子。至於她的親人們的離開,她也無法控制,島村最後也要離開她的世界重新開始生活。這未免太過殘忍了,她於島村是個什麼樣的過客呢?也許回到大城市的喧囂中,島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靜的雪國,那個叫島村的男子一定會在駒子年輕的靈魂中長久的駐紮。

雪國的雪是天地間寒冷和美豔的精靈,而寒冷、美豔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靈。純淨、空靈、悲情,川端之美猶如富士山之巔終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現出來,就絕不會泯滅。”《雪國》以持久的方式詮釋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雪國》讀後感 篇2

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說。但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後我知道了他的小說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爲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爲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蘊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後,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我問自己,看完後自己有何感覺,我告訴自己,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後,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特別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緻的景物描寫。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這裏邊有很多關於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於那個陰鬱的陰天的描寫,低矮的舊式城堡,有着陰霾的天,自己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後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着豐富的寓意和象徵。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寫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魔術般地襯托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徵,而“雪國”則是川端爲其營造的最後一塊棲身的淨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徵着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徵着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這裏體現爲日本傳統。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着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着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徵着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爲西方文明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愛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彷彿置身於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徵着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着雙重的身份,象徵着面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複雜的心情。

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情是安靜的。因爲沒有特別大的人物矛盾衝突,所以沒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着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一定是一個有着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於駒子。他描寫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但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麼,最後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可以用悽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雪國》讀後感 篇3

《雪國》以有錢有閒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和一位純情少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爲讀者展現了一種哀怨和冷豔的世界。 讀了《雪國》全文,在朦朧中展示事件,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都能讀出有種淡淡的哀的感覺,《雪國》也不例外 日本文化在歷史長河,以“真實”爲基礎,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並繼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傳統文化精神。

在物哀文學觀念發展過程中,紫式部作出重大貢獻,她在《源氏物語》中,從簡單的感嘆到複雜的感動,深化了主體感情並由理智支配文學素材,使物哀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含讚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含義,而且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爲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在紫式部看來,物哀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爲突出;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包括天下大事的詠歎;第三層則屬觀照性的,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心。

川端康成在《雪國》中表現出的虛無與《源式物語》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這在《雪國》的創作動機中表現了出來,在《雪國》中則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現。”從男女間的戀情出發來表現悲哀思想,這是日本古典文學傳統。

《雪國》中駒子真心愛上島村,不能自持,島村清楚地知道駒子迷戀上他,但他認爲駒子的愛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勞的,可悲的,島村在駒子爲生活而生活,爲愛情而愛情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盪着,他的內心爲苦澀所浸泡。他傾心葉子,葉子可望而不可及,這種虛無感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雪國》整部作品都是在偏僻鄉村發生的,似乎與現實聯繫不大。但聯繫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發現,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日本軍國主義正進行瘋狂的侵略戰爭,川端康成沒有下面反映這場戰爭,而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評論家島崎秀樹說:“川端康成對軍國主義是消極抵抗,《雪國》便是例子。”

川端康成把現實抽象化,把虛無世界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物哀的第三層觀照性,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自古以來,日本文學家以自然爲友,以回時爲伴,很瞭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靈性。他們在自然中發現美的存在,進而創造文學的美。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山頭上罩滿了月色,這是原野盡頭惟一的景色,月色雖以淡淡消去,但餘韻無窮,不禁使人產生冬夜寥峭的感覺。””浸透着島村的主觀情緒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觀而是靠情緒,想象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賞自然景物時潛藏着一種愛情的哀愁情緒留有詩韻,包含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

《雪國》讀後感 篇4

川端康成是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周剛好有空,去了書店,於是我打開了一本以前很想看但是沒有看的書《雪國》,這本書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知名的小說。

小說主人公島村是一個具有現代思想的青年,但由於現實的無奈,他淪落爲坐食祖產、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他爲了擺脫現實的壓力,從東京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並在那裏結識了年輕貌美、琴藝高超的駒子。駒子爲了給毫無感情的未婚夫治病,當上了藝妓。雖然島村和駒子之間只是買賣關係,但是單純天真的駒子卻對島村付出了真摯的感情。但島村生活上的頹靡導致感情的漠然,在他眼裏自己只是駒子的一個過客,他們不過是露水姻緣而已。單純的駒子,沒有對島村要求很多,只是希望他會記得自己,一年來一次也行,甚至帶着夫人來也可以。

讀完這段,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有人身不由己。駒子雖然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她來自鄉村。但是她也渴望真摯的感情。即使明知道島村不可能喜歡他,仍然默默等待。也許她並不是真正愛上島村吧。

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時候,看見了另外一個美貌質樸的女孩,葉子。這時,葉子正在火車上精心照料一位男青年,行男。葉子閃爍的明眸,精緻的容顏讓島村心動。在他眼裏,葉子就像一隻純淨的雪蓮花一樣綻放在這廣袤的雪原上。讀完這裏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寫作手法,雖然看不到葉子,但是可以想象葉子的美貌。

島村後來瞭解到葉子原是駒子三絃師傅家的人,行男是三絃師傅之子,而且聽說三絃師傅活着的時候曾有意叫駒子和行男訂婚,駒子也是爲給行男治病才當藝妓的。這樣看似複雜的愛情其實非常簡單,一個女人在日本的社會地位低下。在這個故事中他們都不敢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

在這個世界上美麗的東西本來就是短暫的,美好的愛情結局往往並不完美。也許正是這些不完美才讓我們的更懂得珍惜吧。最後也感謝川端康成給我們帶來這麼好的作品。

《雪國》讀後感 篇5

中產者島村第二次去溫泉山莊休閒且幽會駒子的火車上,從車窗映看到美麗的姑娘葉子精心照顧生病的兄長行男。他在山莊旅店再次見到了身爲歌舞妓的駒子姑娘,被駒子的清純率真,尤其是善彈三絃琴,堅持每天記日記所感動,更加喜歡上駒子。得知駒子早年在東京淪爲藝妓,是爲了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籌錢。師傅曾想讓她嫁給行男,她未應允。雪野山莊,駒子在陪客飲宴的間隙和夜晚,常同島村閒話,而她也逐漸喜歡上了島村,認爲他與別的客人不同,是個好人。島村去了駒子寄居的家,又見到了真摯單純的葉子。行男死時,駒子堅持到火車站送別島村,而沒有聽葉子跑來喊她回去看顧的哀求。來年島村第三次來溫泉山莊,紅葉滿山,駒子在陪客閒暇時經常和他在一起談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愛他的,他也喜愛她,但他漸漸更對神祕的葉子有着濃厚的好感。執着的葉子天天到行男墳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葉子的父親(駒子的師傅)已死,可忴的葉子甚至哀求島村無論如何把她帶到東京去。島村雖然喜歡她們,卻從無表態,駒子就常笑着說我會老死這山村呢。在她和駒子分別的晚上,放映場失火,燒死的人中竟然有美麗的葉子。島村沒有了過甚的悲傷,仰望銀河明淨如水,傾洗下來。

這篇不長的小說,體現的主題思想不太明顯。

細想來,駒子是個開朗,率真,熱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爲了給師傅的兒子治病而當藝妓,歌舞和彈琴都是最好的,並且堅持寫日記,表明她和積極上進,努力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還曾說,在這是幹藝妓久了,畢竟名聲不太好,難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莊去都市,而島村並未表態。她送別島村,婉惜說,你以後不會再來了吧!雖然不對島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終喜歡着他,也只能照舊在這裏生存下去。

島村是個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人,明明喜歡駒子,數次去山莊,卻從不主動示愛,不表態,只顧當下的相會體驗,不對駒子的生活和未來,以及他們將來該怎樣下去,從不謀劃和設想,不承擔責任。對葉子暗地產生了喜歡,但對葉子提出要帶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結尾葉子燒死時,他似乎無動於衷。他的思想和表現很空洞,很麻木,近似個影子的存在。

葉子出場很少,她是伏筆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個凡事認真,負責,專注,規矩的美麗單純少女。她先後失去了兄長行男和父親(駒子的師傅),幾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傷悲,壓力和孤獨,才提出無論如何要到東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喪生。

島村在東京有家室妻兒,有錢有閒,卻多次離開來到山莊,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煩,他在躲避,在追尋,麻木空虛地尋覓,或是得過且過。而駒子和葉子雖一明一喑,卻是豐滿真實的,她們在認真生活,有理想有謀求,也想走出山莊到大都市。離開都市和嚮往都市,真是一場圍城的矛盾。真實認真負責的人生,和空洞無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鮮明的對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這些思想端倪,或許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國》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瀰漫着含蓄朦朧的東方文化氣息,獨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細節,還是值得品味的。

《雪國》讀後感 篇6

初看《雪國》,是念大一的時候,單純追着故事情節,許多本該駐足的地方被我像看風景照一樣的略過了。

時至今日再翻閱,竟讀着讀着就憂傷起來。

說起駒子,就馬上想到“徒勞”二字,就像島村說的那樣:“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昨晚回來,沒燒熱水,在廚房嘰裏咣噹地摸了半天,用早餐剩下的黃醬湯泡了一碗飯,就着鹹梅吃,涼颼颼的,今早沒人來叫我,醒來一看,已是十點半,本來是想七點起來的,卻起不來了。”

她把這樣一些瑣事,以及轉了那幾家客棧,宴席上的情形等都一五一十地向他說了一遍。可惜島村終究只是個看客,這樣的瑣事打動不了他。

駒子對生活是努力的,她不去想這樣的努力是否徒勞,爲了賺錢給行男治病而做了藝妓,她愛上了一年僅來一次的島村。

她常常對着遠處的空山彈奏三絃琴,即便沒有觀衆,沒有島村,琴音透過那冬雪化作的溪水,流過處處積雪的山羣,這讓我想起張棗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的意境。

在島村的眼裏,駒子的臉蛋依然保留着北國少女那種豔紅的顏色,月光照在她那藝妓特有的肌膚上,發出貝殼一般的光澤。

島村望着望着,女子的臉微微左右晃了晃,又泛起了一抹紅暈。然而這樣一個百媚千嬌,熱愛命運和自己的她,他僅僅只說了一句:“你是個好女人。”

他了解駒子的一切,可是駒子卻一點也不瞭解他。駒子爲島村彈三絃琴,曲終時島村心想:“唉,這個女人在迷戀着我呢,這又是多麼可悲啊。”駒子彈着彈着,忽然說:“你要回東京了,我要去看看車站。”

“一年一次也好,你來啊,我在這裏的時候,請一定一年來一次。”駒子說。

她的愛純潔而徒勞,她對島村迸發出的那種奔放的熱情,使島村覺得格外可憐。“駒子爲什麼闖進自己的生活中來呢?”島村自己也無法解釋。

忽然想起(藝妓回憶錄)裏的一段話:藝妓永遠不可能成爲伴侶,她只能是男人的半妻。

對於島村是否愛着駒子,川端只這樣寫道:“駒子撞擊牆壁的空虛回聲,島村聽起來有如雪花飄落在自己心田裏。”駒子的悲哀的美,雪國婉約的寧靜,以及島村所體悟到的那種虛無,這樣的愛情,沒有火焰般炙熱的溫度,沒有歇斯底里的低吼,只有如冬雪一般淡泊的哀傷。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吸引着彼此呢,如果非得找一個詞的話,那就是‘孤獨’。

爲此,島村還專門去翻譯過一些國外的舞蹈理論作品,儘管他知道翻譯出來的作品日本舞蹈界恐怕沒有什麼用處。島村說:“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種撒嬌的樂趣吧。說不定由此可以產生他那悲哀的夢幻世界,所以也就毫無必要急於出來旅行了。”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骨子裏往往有着天真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讓他不務實,不適應生活,不安定,甚至是不愛。

這就是爲什麼駒子那麼愛他,他卻覺得悲哀的原因,島村追尋的物過於理想,過於虛無,駒子對他的愛,是駒子孤獨的轉化,正如他對她的一樣,所以他覺得徒勞。

在川端看來,美與悲是密不可分的,雪國就是典型的具有物哀的小說。生存本就是就是一種徒勞,徒勞就是白白地,就是沒有。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努力仍散發着令人振撼的美,那怕它近乎破滅,和悲慼。

《雪國》讀後感 篇7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是一片與世隔絕的淨土,彷彿世外桃源,如夢似幻,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無邊無際。積雪覆蓋的村落,散發出濃烈嫩葉氣息的後山,亭亭如蓋的杉樹,雪水融化的青石板,秋陽般的芭茅花,翩翩飛舞的蝶兒,夕陽晚照的河流,耀光點點、綴滿銀河的星辰,樸實的景緻,悠閒寧靜,在大雪紛飛的雪國散發着迷人的魅力,帶着與生俱來的虛無縹緲,遺世而獨立。一場虛幻的夢在唯美、冷豔、悽清的雪國徐徐展開。

《雪國》是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川端康成以“極爲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哀傷,兼具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成爲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這部小說,故事情節簡單,如北國的雪清冽、孤寂,似飄落的櫻花唯美、哀怨。故事講述了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

第一次讀《雪國》,沉醉於一派北國風光唯美的雪景之中,彷彿置身於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聽見整個冰封雪凍的地殼深處響起冰裂聲,看見遠處的崇山疊巒透明而冰涼,籠罩着一層柔和的乳白色,上面的積雪熠熠生輝,屋檐前的小冰柱閃着可愛的亮光,村裏的孩子們在田間滑雪、嬉戲打鬧,紡織姑娘們把摯愛之情全部傾注於純手工產品,晨曦潑灑於厚雪上的白麻縐紗上,染上綺麗的紅霞,彷彿一掃夏日的污穢。

再讀《雪國》,被“川端式的美”所折服。川端康成的作品文字美,意境更美,喜歡用鏡子的意象來創造虛幻又真實的美、超越現實的美,爲我們展現了一種唯美、哀怨、冷豔的世界。他曾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他不僅是美的創造者,美的追求者,還將日本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詮釋至極致。他細膩而悲哀的筆端下處處流露出“美”,追求纖細而哀愁的情調,讓人感受到日本式的悲壯之美:哀怨、悽婉、悲憫。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幾乎都以悽美的命運爲結局,行男和葉子的死,駒子的瘋狂,島村的掙扎,都完美的詮釋了作者在對生命的意義大徹大悟之後形成了以死爲美的獨特的審美觀和美學思想。

島村

小說中多次出現“徒勞”一詞,在島村的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男主人公島村,生長在東京鬧市區,是一個有着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過着慵懶的生活,沒有什麼追求和人生目標,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實屬無稽之談。他不是欣賞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舞蹈藝術,而是欣賞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這源於他自己對虛幻美的執着追求。他想要感受生命的真實,想要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但最終卻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島村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不辭勞苦地登上山來,可以認爲這是一種典型的徒勞。正因爲如此,這裏邊還有一種虛幻的魅力。”他雖與駒子的肉體過分親近,但總覺得對駒子肌膚的依戀和對山巒憧憬的相思之情,如同夢境一般。

島村雖擁有豐厚的遺產,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溫馨的家庭,可愛的兒女,但他整日無所事事,內心極度空虛,百無聊賴,在他看來,生命本來就是一場徒勞罷了,一切的存在都變化無常,毫無意義。

駒子

小說中的駒子,是島村第二次去雪國想要見的人,是川端康成作品中“美”的化身,真摯單純,洋溢着青春氣息。“女子給人的印象潔淨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她對島村的情感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熱情濃烈,不能自持,儘管在島村的心中,駒子對自己的迷戀是悲哀的、徒勞的。

駒子是爲了報答師傅,爲了賺錢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而被迫做藝妓。她雖然做了藝妓,卻仍然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幸福的未來,她努力讀書學習,從十五六歲開始記日記和讀書筆記,孤獨的練習彈琴,對愛情執着迷戀島村,但她這麼熾熱的感情遇到島村,卻絲毫得不到回報。在島村看來,駒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沒有任何價值的。駒子是行男的未婚妻,而行男卻身患重病,不久將離開人世。“駒子恪守婚約也罷,甚至賣身讓他療養也罷,這一切不是徒勞又是什麼呢?”駒子去車站爲島村送行,葉子跑來告訴她行男病危,行男想見她,而駒子卻不肯回去見行男最後一面,執意要送島村離開。所有的種種付出,只是一種美麗的徒勞,一種無意義的努力而已。

駒子的一生是悲壯的、徒勞的,她堅持與自己周圍的環境抗爭着,只爲有尊嚴的活着,可最終她的抗爭只是成爲了一種虛無的東西而存在,她的抗爭是實實在在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真真切切的徒勞的悲哀。在虛與實的矛盾中,一切反抗皆是虛無縹緲、徒勞無益。

葉子

小說中的葉子,是另一種“美”的化身,虛無而美麗。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葉子的形象描寫惜字如金,但她卻是小說中的靈魂人物。小說以葉子開篇,又以葉子的死戛然而止。葉子以“優美而又悲悽”的聲音,久久在雪夜裏迴盪,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透過車窗,鏡面映現的虛與實,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島村看見葉子的美,內心幾乎爲之顫動。葉子的形象近乎完美,甚至連她的死也如此悽美。葉子對於島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成爲島村幻想中心靈的淨土。

島村反覆用“優美”和“悲悽”來形容葉子悲涼的聲音,彷彿穿透茫茫白雪,穿越重山疊巒,在雪國留下一片悽婉的寧靜。葉子美得純粹悽迷,是無法用指尖所能觸及的東西,像雪國的冰雪一樣,冰清聖潔、稍縱即逝卻無限永恆。

小說中,除了對葉子的聲音描寫以外,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她眼神的描寫。“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島村再次見到葉子時,“葉子只尖利地瞅了島村一眼,就一聲不吭地走過了土間。”葉子“尖利”的眼神在島村的眼睛裏閃耀,宛如遠處的燈光,照亮他內心世界不曾看見的光,直擊他的靈魂深處。那雙如燈火般絢爛的慧眼,冷眼看着殘酷的世界,透出永恆的光芒,熠熠生輝,亙古不變。

葉子與衆不同,潔身自好,“從沒赴宴陪過客”。她雖和駒子一樣身世悲慘,但她淳樸善良,及富有同情心,對愛情忠貞不渝。她雖是個姑娘,卻“像慈母般地照拂比自己歲數大的男子,老遠看去,免不了會被人看作夫妻。”她是行男的情人,當行男生病時,她無微不至、不辭辛勞地照顧他,一心一意地愛他。當行男病危時,她乞求駒子見行男最後一面。當行男病逝後,她仍然堅持每天去掃墓。葉子時一生,只爲愛而活,不摻任何雜質。行男死後,她對世間的一切了無掛礙,在一場大火中香消玉殞,“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

葉子時死,是一種解脫。“不知爲什麼,島村總覺得葉子並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她爲愛而生,爲愛而死,她純潔的愛情在另一個世界裏昇華成爲永恆,儘管如此悲涼。她的生命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葉子的美,虛無空靈,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是超越一切現實的絕美境界。

一切美的事物,如櫻花般璀璨悽楚,如雪花般聖潔易逝,在死亡中得到永恆。正如川端康成所說:“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話。”他以無言的沉默,通過自殺的`告別,完成了對死亡美的日本式詮釋。

《雪國》雖是一部中篇小說,篇幅不長,故事情節簡單,但是卻花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準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時期。在作品中,川端康成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性,而是通過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表明自己對戰爭的態度。雪國,遠離戰爭,沒有硝煙四起,只有雪瀰漫在整部作品的字裏行間中。川端康成以細膩的筆觸描寫無處不在的雪,也表明作者希望遠離戰爭,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

雪,冰清玉潔,是純潔的象徵。“雪月花時最懷友”,“雪”與“月”、“花”都表現了自然之美,而“雪”在日本文化中佔據美的重要位置。川端康成深知雪的純潔性,在作品中,“雪”具有象徵意義,能清除污穢,淨化人心靈的作用。島村深深迷戀着葉子,是因爲葉子有一雙看透世間一切污穢的澄澈的雙眸,像雪一樣聖潔。駒子和葉子的出現,讓島村從肉體到靈魂,從有限到無限,從現實到虛無得到昇華,當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擡頭望去時“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雪,潔白無瑕,明淨澄澈,卻又稍縱即逝,轉眼成空,具有潔淨之美、虛無之美、悲哀之美。在川端康成眼中,世事無常,無論做什麼,其結果都是徒勞,他以死來詮釋生命美的永恆,詮釋川端康成式的物哀之美,也表達了他對真善美的執着追求。

葉子在火焰中熊熊燃燒,化爲灰燼,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我看見怒放的生命,像櫻花一樣在空中飄舞,像雪一樣純潔舞動着人生……

《雪國》讀後感 篇8

川端康成的作品總是一種唯美而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讀來並不覺得壓抑,卻總是被哀愁所纏繞。

作品講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島村幾次來到雪國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第一次去雪國,島村遇到了一個藝伎,作品中,島村與駒子的交往漸漸地讓他們互相感知到了對方,駒子也漸漸對島村產生了些許的情愫。而駒子終究只是個藝伎,儘管她刻苦學習,讀小說,練三絃,但正如島村所說:“一切都只是徒勞。”

而葉子,在島村的生命中也只是過客。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見到了照顧着行男的葉子,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吧,當書的最後葉子突然之間死於大火,也讓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葉子死後島村的痛苦是讓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說葉子的死亡使得島村心中的幻想破滅,那麼,她的死也讓駒子的愛顯得更加徒勞,無力,讓人感到悲哀。

在那個終年積雪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着實讓人感到心涼,本以爲書中描繪的是悽婉唯美的愛情故事,但讀完之後則感到人性的無奈脆弱,與無限的哀愁。

雪國的景是美麗的,而如同這景一般美麗的兩個女人卻有着那樣可悲的結局。在夕陽的餘暉下,她們內心的火種也漸漸熄滅,島村則像是過路人,彷彿參與其中,又好像僅僅路過。

《雪國》的語言並沒有多麼充滿感染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沒有太多誇張的描寫,僅僅是看似平淡的話語卻能將人帶入那個境界中。那充滿穿透力的筆觸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那種淡淡的哀愁便一點一點在心中蔓延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吧。

其實我是同情駒子的,她只不過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藝伎,她想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情,她認爲島村就是那個能夠實現她願望的人。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對於她一個藝伎來說,一切只是徒勞,徒勞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僅僅只是爲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許的色彩,而這些表面的改變並不能對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質的變化。

在駒子身上能夠看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國》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結局總是悲哀的,能夠在這種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現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筆: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雪國》讀後感 篇9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說,主要講了東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評論家島村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駒子,並被她吸引,後來又兩次來到雪國與她相會。在他第二次來到雪國時,在電車上又看見了美少女葉子,並心生戀慕。因此,他們三人構成了微妙的情感關係。最後,小說以葉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終。

這部小說主要在寫島村與兩個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讀完後,發現這本小說所要表達的並不僅僅是那種男女間的情感,而是一些別的東西。

整部小說中,然人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虛幻,但是又是那麼真實,“虛無”與“徒勞”貫穿了整部小說:島村對真實的渴望與追求,到最後變爲一場空,只得以虛幻來定義現實;藝妓駒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與未來,她爲島村送行連行男病危了也沒有去看,這一切卻得不到回報,只是“美麗的徒勞”罷了。這也是一方面的表現出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狀況。

至於葉子,可以說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現其實是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的一種嚮往,在結尾處的那場火災,葉子意外的丟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來說,島村應該是會像駒子那樣悲痛,但是他沒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頓悟,駒子與葉子的離開,更是讓人感受到人生如夢的虛無感。

這部小說大多是對話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境描寫不僅僅有那種唯美的體現,又同時爲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說在葉子逝世的那場火災,作者將其描寫成詩一樣的畫面,就意在葉子的超凡脫俗,在這種意境下,表達出了對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這麼說,也許還是不夠,我們不妨對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它主要是以物寫哀情的,而在這部小說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語》是寫於日本還在封建制度相對和平的時代,而《雪國》則是寫於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時代背景下,小說中的思想感情與之結合不難看出作者反對戰爭,但是,小說中關於戰亂隻字未提,通過虛實結合來表達,反映了在那個社會日本平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卻總遙不可及的徒勞,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種虛無的幻想的狀態,這也是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部小說脫離了“正軌”,在虛幻中表達情感,營造出了脫離了現實的境界,反而是對現實的一種最好的批判與詮釋。

《雪國》讀後感 篇10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吧,島村是個生活富裕波瀾不驚的男子,他會離開東京去往雪國尋求一些所謂的純潔帶來的新鮮感。他第一次去的時候遇見了駒子,一個連腳趾彎都乾淨的女人。可是第二次去的時候,駒子爲了給師傅重病的兒子治病,她做了藝伎。而這一次的路上她遇到了另一個乾淨純潔的女孩葉子。其實我覺得島村是個渣男,他不愛她們任何一個人,只是愛着心裏的純潔,她們爲了生活不得放棄純潔而他又給不了什麼的時候,他卻站在道德制高點覺得她們令他難以啓齒。他這樣評價駒子:看上去她那種對城市事物的憧憬,站在已經隱藏在純樸的絕望之中,變成一種天真的夢想,他強烈地感到她這種情感與其說帶有城市敗北者的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單純的徒勞。島村他不承認駒子的愛情,在我看來不過是爲了自己所謂的自由。

駒子對島村的愛說不上是對這個男人的愛還是對東京的愛,可無論哪一種似乎都是抓不住的,都是徒勞的,因爲那個男人就沒有心。她的三絃琴註定換不來回應,她只能每年一次短暫地見到他,然後在其餘時間裏孤老。她的愛情太過卑微,只敢卑微地祈求一年見一次。她那點期待也只敢通過葉子說出來,請帶我去東京吧,對駒子姐好一點。

其實我沒太理解葉子這個人物,她和行男什麼關係,最後爲什麼要自殺。也許是重申了島村對人終將死亡的懦弱。書的結尾說葉子由於失去生命而自由了,生與死彷彿停歇了。這是島村的想法,因爲他的生被困在了虛無裏,被困在了人生註定是一個悲劇的命題裏。

這裏的雪多美啊,白色的雪,紅色的楓葉,陽光下金色的山巒。除了視覺,聲音也多美啊,鳥聲,溪水聲。可是這種美總帶着那麼些悲涼,那麼些寂靜,少了那麼些生氣。

生存也許是沒有意義的,是徒勞的,但我不覺得它是虛無的。所以我不喜歡島村,我更欣賞駒子,儘管不明白她爲什麼愛島村,但她卻盡她所能地努力生活着,寫着日記,認真的鋪着被子,即使身爲藝伎也努力練習琴譜,以山谷爲觀衆。這纔是生活。

《雪國》讀後感 篇11

你是否會在觀看一張猛獸亮出獠牙的照片時感到害怕?明明是無聲的,你卻知它的嘶吼可以怎樣的震碎人的心魄。

《雪國》也給我這樣的感覺,無聲嘶吼。川端康成的這一部作品,以其冷豔、哀怨成就其物哀之美、潔淨之美、虛無之美。可是,不知爲何,我聽見雪被掩下的嘶吼。

時時刻刻,駒子多想說,島村,請愛我吧!我多麼愛你呀!承諾給我一個忠貞美好的未來吧!總有一刻,島村想對葉子說,葉子,請看我一眼!請對我笑!你多美呀,請允許我喜歡你一次!

葉子呢,她或許想對行男告白心聲吧。但我卻覺得,她也許還想面對面對駒子姐道一聲“謝謝”。而這兩位關係微妙的少女,是否會有彼此傾訴,互相擁抱的衝動呢?

或許是因爲關注心理學的緣故,我覺得什麼美感都不如心態真正的健康平和更重要。我不想要一種變了態的美,那跟養人彘取樂有何區別。

人生已多坎坷,能消解一些誤會便消解,能安慰一分愁緒便安慰。讓我擁抱你,講一句純潔無匹的,“我喜歡你”。

《雪國》讀後感 篇12

那孩子瘋了!,葉子並沒有死去,島村看到她的生命正在變形,變成了另一種東西。他站穩了腳中擡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往他的心坎上傾瀉下來。這是《雪國》的最後一句話,葉子在一場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落盡。

這時的銀河乃是對沒有常性、無責任心的島村像猛烈衝擊的瀑布一樣,對他予懲罰。但是,銀河不僅是懲罰的瀑布,同時,這一叩擊既是對島村的懲罰,也是將天地連接起來,對駒子與島村愛的永恆性的保障。

羽鳥徹哉在自己文章中如是寫道。川端康成的文章中愛情總是美好的,於是有了島村和駒子熱烈的愛、島村和葉子朦朧的愛。

從開篇島村在火車上,透過玻璃偷看葉子的臉時起,葉子絕美的面龐就已經刻入了讀者的心靈深處。下火車時,島村聽到葉子優美得近乎悲慼的回聲呼喊着站長,這裏的回聲用的是こだま這個詞,這個日語單詞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回聲,另一個是指樹木中的精靈。

後面文中該詞又反覆地出現,無疑暗示了相隔千里,葉子美好的身影還是會在島村的心裏浮現。

何爲懲罰?葉子曾叫島村帶她去東京,而在東京已經有家室的島村,拒絕了北國小村女孩葉子的願望,葉子的腳丫子都是乾淨的,所以不能讓她去到東京,島村如是安慰自己。

他或許想到駒子在東京的經歷,不願意再讓葉子前去。也或許只是他對愛情的懦弱,讓他無法對自己從第一次來到雪國起就注目的女孩負起責任。

從第一次起,他看到的是在玻璃窗裏面映出的少女的模樣,當她的臉映出日暮野景時,當她的臉上映出寒山燈火時,玻璃裏映出的,是虛無的的像,他的心靈爲之震顫。

他看到的葉子,是無法觸碰的秋葉鈴響人不見,待景色被夜色淹沒,車裏的燈光泛黃,過道間人行匆忙,大概這些都是在虛幻的鏡中幻化出來的緣故。葉子又變得平凡無奇了。

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其實最美。這點用在葉子身上格外符合,葉子和駒子,就是夢想與現實,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像葉子那樣,溫柔賢惠,充滿母性,但是本身卻是格外純潔,純潔地好像從未沾染過世俗的塵埃。

可是這樣的人,找遍一生也找不到,得不到。更多的是像駒子一樣的,熱烈,美好。島村眼中的葉子,就像銀河一樣,偉大,美麗,夢幻,但卻只能仰望,就算伸手也夠不到,葉子的死去,對於島村來說,也許只是一顆星星只是回到銀河而已。

文中多次出現銀河,銀河的亮光顯得很近,像是要把島村托起來似的。,他沉溺於銀河的美好,當年漫遊于波浪與銀河的松尾芭蕉,相比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星海吧。

茫茫的天河懸在眼前彷彿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去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期待着被擁抱的人們總是擡頭望着星海,幻想着自己得不到的美好,臆想着自己不曾擁有的幸福。

川端康成即是這樣的作家,他用自己現代人的筆調,寫出了千年前紫式部在落筆雲隱兩字時,光源氏將要隱去的無奈與不捨,空無與傷。

葉子消逝了,駒子和島村的故事還在繼續。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

可惜,螢火蟲的生命是那麼的短暫。

《雪國》讀後感 篇13

連日的陰雨天氣讓仲夏顯得有些許蕭瑟,偶爾颳起的陣風好像確實帶了幾分秋意。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下雨天躲在被子裏聽雨滴打在青瓦上的滴答聲,外面越是狂風大作、越是雷聲滾滾、越是大雨傾盆,自己越是能感受到無比的安全感。當然,雨天的另一樂趣是不用出門勞作,一家人圍坐一起等媽媽做好熱氣騰騰的晚飯,這個季節做得最多應該是西紅柿炒青紅豆,炒捲心菜以及新洋芋。不過小時候最不喜歡吃的就是紅豆,偏偏這個菜做得最多,所幸新洋芋能短暫拯救一下我的胃。可能是這個原因,比起初秋,我更喜歡初冬,一方面是從高中開始9月就變成了別離的季節,還有就是初冬有白菜燉肉,好像沒有經過低溫的白菜就不會有那種特別的味道。

18年冬天剛過去,這一年的夏天就成了人們最懷念的過去,18年五月份的崴腳讓我對這個盛夏無感,雖然談不上討厭,但卻有我人生中十分灰暗的一天。我們總是喜歡懷念過去,特別是用眼前的黑暗去對比曾經那些五彩斑斕的回憶,然後徒留各種悲傷,年輕人將其稱爲“網易雲文化”、“喪文化”,在這一背景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人們奉若神明,即使大部分人並未讀過這一名作,只知道里面有“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和“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兩句話。受時代浪潮的裹挾,我也加入了悲傷大軍,不同的是我買了這本書並拜讀了一遍,也知道了上面兩句話雖出自本書,卻只是太宰治的引用,比之我更喜歡“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是我對世人最後的示愛”。同時我也認識了另一位日本文學大家川端康成及他們兩之間的恩怨,這便是我與《雪國》結緣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就是它最美諾獎的噱頭。

“不過是徒勞罷了”,如果說《雪國》的美是我一開始就想找尋的答案,那“徒勞”應該是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或者說是島村眼中駒子生活的一大枷鎖。彷佛從寫日記開始,駒子的一切就變成了徒勞,毫無意義。甚至用菊勇姐的故事來暗示了駒子的悲劇餘生,和菊勇姐一樣,駒子也是最叫座的藝伎,也有着相同的感情經歷,前一段經歷了五年的感情最終不了了之,與師傅兒子也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即使駒子始終在島村面前否認她與行男的關係。我眼中《雪國》中的徒勞大致可以分爲駒子的徒勞和島村的徒勞,駒子的第一個徒勞是寫日記,寫那些可有可無的生活瑣事,記錄她十六歲以來讀過的書的標題、作者和人物以及這些人物的關係,可能就是這種不同於別人的記錄方式,讓島村感覺“完全是一種徒勞”。

“你瞭解我的心情嗎?”在一次關於菊勇姐的長談中駒子這樣問島村,得到的回答是“星星的光,回東京完全不一樣,好像浮在太空上。”島村何嘗又不知道駒子的本意呢。駒子的第二個徒勞是感情上的徒勞,她喜歡島村,包括島村本人甚至整個雪國都知道她的喜歡,但可惜的是來自鬧市的島村有自己的家庭,有着與雪國完全不同的生活。她不過是在徒勞的喜歡着一個每年只能見她幾次的人。但即使是這樣,她還是全心全意的喜歡着島村,即使宴會再忙,她也要抽空去見一見島村,簡單的寒暄幾句說一些宴會上發生的趣事,然後便匆匆離去,這期間還要躲着來收拾房間的女傭。每次島村一提及行男,駒子便避而不談或者就是略帶不滿的幾句話帶過,特別是當島村說她是行男的未婚妻時,她甚至生氣的對島村說:你就把我當傻瓜來耍吧!也許駒子也感受到了島村對葉子的好感,每次島村向她瞭解葉子的情況時,她總是閉口不言或者跳轉話題,她不想讓別人打擾她和島村每次短暫的相處時光,也不想直面島村喜歡別人的事實。她彷佛在用一種掩耳盜鈴的姿態來維持和島村的關係,自我感覺美好的背後留下一個大寫的徒勞。

島村的徒勞在於對現實生活的脫離,他在東京的家以及他的妻子是他的現實生活,每年的雪國之旅是他的理想生活,在那裏有始終陪伴他的駒子,有他想要追趕的葉子。駒子就像是他過去的時光,略帶懷念但又不是特別嚮往,葉子則是他對未來的嚮往,充滿期待的生活。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生活狀態,區別在不同於對駒子和葉子的大量描寫,對自己的妻子全文中並沒有一定的篇幅來介紹,甚至沒有提及她的名字,生活習慣和人物形象,只簡單的介紹了妻子讓他不要隨便把衣服掛在外面,免得飛蛾產卵在上面。就如同“喪文化”影響如今的年輕人一樣,比起對現實生活的讚美,我們更喜歡去懷念過去、去暢想未來。不僅脫離了現實生活,也丟失了對生活的信心。

《雪國》的落幕是蠶房的一把大火,結束了這個美麗的故事,同時結束的還有島村美好生活的嚮往,就好像在不經意之間戛然而止,從什麼時候呢?從島村知道掉下來的人是葉子;從葉子的腿肚開始在地上痙攣;從駒子大叫一聲並開始喊:這孩子瘋了,她瘋了;從天上的銀河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開始。當然,故事悲情的結束方式並不代表這就是個悲劇,倘若葉子的死能結束這一切的徒勞。

就如同我們現在追星一樣,年輕的太宰治也將芥川龍之介視爲自己的偶像,甚至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芥川的名字,將芥川獎作爲自己的畢生追求。然而就在他距離目標最近的時候,卻因爲評委以生活作風爲由錯失,而評委就是川端康成。正是這一原由讓我在看完《人間失格》後去瞭解太宰治時認識了川端康成並結緣《雪國》。或許是最美諾獎的書評束縛了我,我讀了兩遍雪國,好像每一次都在尋找最美的點是什麼,但每次都徒勞無功,導致我在《雪國》裏找到的共鳴甚至還沒有《人間失格》裏多,讓我感覺《雪國》就是一杯白開水,平平無奇。直到後來我才明白《雪國》美的是景,就像封面上那樣白茫茫一片,飄落的雪花不斷裝飾着大地和房屋,放眼望去就如同一幅畫一般。這銀裝素裹般的大地不就是一杯白開水嗎,它的純淨、一塵不染不就是我尋找的美嗎。我們習慣了在各種華而不實的修飾裏去感受美好,卻忽略了文字最難能可貴的是有溫度,是用最簡單直白的語句來打動人心。我好像突然懂了島村初見葉子時不厭其煩的去描述車窗玻璃上不斷變化的燈火,還有蠶房失火時天空中的銀河,既是首尾呼應,也是全文的基調,美的基調。可笑的是,我每次都拋開映入眼簾的美景,而去尋找埋藏在文字中感情的美,故事的美,人的美。現在想來,完全是徒勞!

《雪國》讀後感 篇14

我讀日本文學是在初中時候。當初語文老師給我介紹了日本小說家星新一,於是從圖書館借來有關他的小說,一讀之下,覺得日本小說和國內的小說並無隔閡。之後,我陸續找來日本小說來看,發現自己有點入迷,但真的讓我覺得感動的不多。直到借來了川端康成的《雪國》,我才知道真正好的小說是什麼樣的小說。

我還記得我借來的那本書的樣子:它屬於二十世紀外國現當代文學叢書裏的一本,書的封面上畫的是日本風景畫。書不厚,除了譯者不長的前言外,就是小說,還有川端康成獲得諾獎後的那篇著名的演講。如今他的小說重印,但很少加上這篇文章,不知道爲什麼。我覺得那是打開川端康成藝術世界的一把鑰匙。的確是。

從打開他小說的一霎那,我就被小說優美哀傷的語言所吸引,特別是開頭那一句:“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句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怎麼給震撼住了。這句子乾脆洗練,意境悠遠,彷彿一把刀子一樣在一瞬間劈開了我對現實世界的距離。直到許多年後,我再回頭看自己看過的不少外國小說,真的達到這樣境界的還真不多,除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之外。

而這部小說不是僅僅停留在這樣的描寫上,更重要的是對愛情的描寫。主人公島村到了雪國之後,遇到了駒子,感覺到了她對他的依戀之情。這在小說裏斷斷續續的細節描寫裏表現了出來。但島村似乎沒有接受,唯一能接受的彷彿是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在意的並不是外界給他帶來的種種困惱,而是在尋求某種屬於他自己的安寧。這卻是駒子所不能給予的。因此島村的態度顯得比較遊移。他一邊要想要對自己的妻子負責,一邊又要不辜負駒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到雪國,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寬闊無比的大自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棲息地,但這地方給予他了嗎?小說沒有給出答案。自然這也不必要有答案。

倒是小說另一位女人葉子之死,給整篇小說蒙上了一層無以言說的哀傷。葉子在這篇小說裏,佔的比重不多,可是她的出現,似乎寄託了作者希望所在。她會照顧好自己身邊的人。小說開頭對她的描寫很細密,講到了她在照顧一個像她丈夫的人,但到後來就有點淡化了,在小說裏若隱若現,直到她自焚身亡,才知道她悲劇爲什麼出現,但已經於事無補了。而這時作者才點明這是他自己的想法:“人生是徒勞的。”不過小說結尾沒有這麼說,卻是這樣寫的:“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擡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傾瀉了下來。”句子顯得很沉靜,彷彿一切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讓看明白的人,一下子眼淚就流了出來。好的小說就是這樣子的!

僅以內容上看,《雪國》不過是簡單的言情故事而已。換了一般作家,肯定沉迷在怎樣表現兩個女人怎樣爭風吃醋上,怎樣把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限放大。在語言上囉嗦陳腐,表達言不及意。這樣的小說不值得人讀第二遍。

而川端康成已經遠遠超過這些作家。他運用了當時最流行的表現手法:意識流,蒙太奇等方法,把小說散文化,碎片化,將一個普通的故事化腐朽爲神奇,讓人像讀詩歌一樣意味無窮。我想這纔是真正的作家才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這屬於生命寫作。川端康成用心血凝結的鉅著,使我深深感動。

天地潔淨,唯情最美!因此這本書纔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名著。我將永遠讀下去,讀下去。

《雪國》讀後感 篇15

雪國這本書是我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看完的,因爲我看的這本書是由川端康成的兩本書合訂的,在我以爲纔看到一半的時候,故事突然停止了。在沒看以前,我去看了書的簡介,簡介說故事是東京的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所以我認爲書中會出現感天動地的愛情,出現令人心痛的背叛。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島村對葉子的愛是一直埋在心底的,他甚至只和葉子正式交談過一次。而駒子卻是在雪國一直陪伴他的女人,駒子起初是一個漂亮純潔女子,一個讓島村不敢褻瀆的女人,所以島村纔會二次來找她,然而第二次島村來的時候,駒子已經淪爲藝妓,每日喝的醉醺醺的,不斷接單,特別的忙碌,但是卻仍然頻繁的來看島村,哪怕只有幾分鐘。如果說駒子是深深愛着島村的,那這也真是個可笑的愛情,一個整日陪伴男人喝酒取樂的藝妓深深的愛上了一個已經有妻室的坐食遺產的男子。

作者唯美的文筆下展現出了兩個美麗的女子,一個是曾經美麗純潔然後逐漸墮落的駒子,一個是在駒子淪落後代替她撐起島村心中美好的葉子。然而無論是駒子的純潔美麗,還是葉子的清新脫俗,都是島村所得不到的,一個淪落了,一個消逝了,葉子最終在火災中身亡。川端康成作爲亞洲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最後卻選擇煤氣自殺。我認爲,川端康成能夠發現生活中、自然中的美麗,所以他的文筆是那麼的唯美,就連“雪國”這個名字,也給人一種一塵不染的感覺,然而他也看到了無論什麼樣的美,都無法生存,要麼淪落,要麼毀滅,這是他所接受不了的。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嚮往美的,但是也許我們對美不那麼敏感,所以它淪落了就淪落了,最多浪費一汪淚水,然後我們更加堅強了,這就是所謂的適應生活吧!我們不能像川端康成一樣,在看到美的虛無之後,變得悲觀。但是同樣不能變得麻木,變成摧殘美的幫兇。就算美不能存在於現實,也應該時刻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唯有心中有美,才能發現生活中那處處的美麗。

《雪國》讀後感 篇16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這是川端康成《雪國》小說的開頭,不論從視覺上還是心情上,都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豁然開朗的銀白世界。

萬事開頭難。一篇文章的開頭也常常使人絞盡腦汁。其實,《雪國》的開頭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原來還有一個一頁半的帽子,後來川端痛下決心,大刀闊斧,刪去了那一部分,才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因而不光小說有名,開頭部分也成了很多人效法的榜樣。

“縣界”,日文原文用的是“國境”一詞,雖然是指羣馬縣和新縣的縣界,但這兩個縣在日本戰國時代分屬上野國和越後國,現在的縣界就是以前的國境。“長長的隧道”是上越線的清水隧道,上越線連接羣馬縣和新縣。“信號所”是土樽信號所,現在成了土樽火車站,但依然客人不多,冷冷清清。再往前十公里左右,就是越後湯澤站了。

清水隧道9702米,在當時,號稱東亞最長,爲了挖掘這條隧道,當時的鐵道省專門從美國進口機械設備,用了7年的時間,終於在1931年9月把隧道打通了。

在此以前,越後湯澤的人要去東京必須繞道長野,得花兩天時間,開通後不到五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了。越後湯澤這個小鎮,也由此迅速發展,變得比以前熱鬧多了,不少的東京人到這裏來滑雪、洗溫泉,與此相關的五花八門的服務行業也增加了。

越後湯澤車站位於新縣南沼郡湯澤町,因爲秋田縣還有一個湯澤市,一般在新的湯澤前面加上“越後”兩字,以示區別,小說《雪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這裏位於三國山脈新一側,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從海上刮來的季風受山嶽的阻擋,形成大量降雪,所以是有名的滑雪勝地。這裏溫泉也很多,建有不少溫泉旅館。川端康成每次來越後湯澤,就是住在歷史最悠久的高半溫泉旅館裏。

雪國,原來並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地方,只要是雪多的地方就可以叫做雪國,在日本主要是指北海道和包括新在內的日本海一側的地區。自從小說《雪國》出版以後,越後湯澤幾乎成了雪國的同義詞,一說雪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越後湯澤。

《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彙集出版單行本。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雪國》情節並不複雜,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

島村是一個有着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藝妓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

小說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絃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

《雪國》讀後感 篇17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幾番寄人籬下,歷經了人世滄桑,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與他的經歷一起呈現在他的小說裏,後來他學習西方現代文學主義的精神,逐漸豐富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在《雪國》裏得以充分體現:細緻入微的心理刻畫、虛實相生的審美意境、悲涼傷感的語言描寫......

回顧全文,駒子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她處在社會底層,面對紙醉金迷的世界、不幸而艱難的生活,她依然執着的追求着一種“正正經經的生活”。所以她努力學習文化,學習技藝,對生活充滿熱情,對純潔的愛情充滿渴望。但同時也駒子是一個悲情的人物,她一心一意愛着島村,但島村的心卻爲葉子“無法形容的美”所傾倒;另一方面,駒子全心愛着的島村卻認爲她對他的愛情,她爲生活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是徒勞的,是的,小說裏,駒子的追求都一樣一樣落空了:爲報師恩,甘當藝妓,但行男還是死去了,不願看到有人離開,然而師傅也去世了;爲葉子能幸福生活創造條件,葉子也離去了。

駒子這個人物形象實際上是有些扭曲的,由於生活的艱辛、追求的落空,她形成了複雜畸形的性格:既天真又媚俗,她清醒時會痛恨自己的卑賤生活,喝醉了又縱情不羈,不過也正因爲這樣,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飽滿動人。即使駒子有着這樣對立的性格,我還是認爲她的身上有着可貴的單純,她不會像島村那樣,思索着所做的一切究竟會產生什麼價值,是不是徒勞,她是認定了就會努力不放棄,即使是徒勞,也是“美的徒勞”。

而另一種“美的徒勞”是小說中另外一個人物——葉子,有關葉子的文字不多,但足以讓我們勾畫出這樣一個女性形象:簡單、純淨、清新。爲何會吸引島村呢,大概是因爲她代表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完美形象,她心地善良、潔身自好,同時她的存在是夢幻的,潔淨的,因而無法在污濁的社會環境中生存,結局安排了一場大火作爲她宿命的終結,或許就是因爲她所代表的就是空靈、虛幻。

葉子和駒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駒子是真實的,代表“肉”,葉子是虛幻的,代表“靈”,兩個形象的疊加,完美是虛無,不完美是存在,給人一種縹緲、唯美、哀傷、安寧的感覺。營造出具有日本古典文學的“餘情美”的意境。

讀到最後,葉子死了,“駒子彷彿抱着自己的犧牲和罪孽一樣。”我很奇怪這一段話,後來無意中看到關於物哀的美學理念才理解了一些,駒子和葉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既對立又相似,是一體的,慾望活着,代表靈的葉子卻死了。島村將要離開,駒子要走向新的生活,而葉子死了,駒子所依靠着的靈,充滿希望的靈不在了,那種哀傷如何言明。就像是本我打敗了超我,所謂物哀,大致就是這樣吧。

小說的語言、意境平淡中透着唯美,具有無窮的象徵意味,在那個戰爭年代,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並沒有迎合或者反對態度,他更多的是漠然和超然,從而他的作品體現的是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洋溢着悲哀唯美的情調,這就是《雪國》。

《雪國》讀後感 篇18

雪國的夜,總是起於無聲,終於寂寞。

火爐上騰起的水霧,無依無靠地在室內徘徊。女子雪白的臉龐,在一片朦朧中透出嬌豔的紅色來。沙沙的,不是衣裙在地板上拖曳的聲音,而是來自窗外落雪的呢喃。倘若不懼寒冷,打開窗戶,一時間卻是什麼也看不見的黑暗,呼出的熱氣迅速地消散了。漸漸,才能分辨出遠遠的山巒的輪廓,在深藍天宇的映襯下顯得尤爲漆黑,像是蹲伏的巨獸,在無聲地怒吼。幾處人家的燈火目送着電車的鳴笛在漫天繁星下漸行漸遠。冷風呼呼地吹着,在林間引起雪與枯葉的漫舞,無羈無絆,自在飄搖。滿面微涼的空氣裏,都是雪的氣息,雪的孤獨,雪的冷寂。

川端所見的,可是雪國這樣的夜?

《雪國》真的是一部不一樣的小說。它的語言不晦澀,但是沒有心靈的寧靜與相同纖弱的情感,你是讀不了它的。《雪國》像是一幅畫,巴比鬆式美麗且朦朧的畫。它沒有反映黑暗與鬥爭,它僅僅呈現美,純粹的美,這種美感,來自自然,源於人性。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站着欣賞便好了,不必做過多不必要的解讀。

在《雪國》這幅畫裏,縈繞的是美的憂愁,彷彿記不住,但是忘不了。

忘不了葉子的眼睛投映在車窗上,與流動的黃昏景緻相重合,如同在夕陽餘暉裏飛舞的妖豔美麗的夜光蟲;忘不了雨後春來的碧綠的縣界羣山,漫山飄蕩的,不是花瓣,便是蝴蝶,灑落了一徑又一徑的馨香;忘不了那失火之夜的銀河,羣星流轉、閃爍,斗然嘩啦一聲傾瀉入人的心坎;忘不了勝季的雪國,冬日的積雪沒到膝蓋深,明媚的少女談笑着靠在客棧的門廊上,看着山上旅客穿着滑雪板一個接一個向下跳躍……

看了《雪國》,纔想起現實之外還有夢境。有時候你爲工作而忙忙碌碌,不曾想起過它;有時候你會失盡信心,不相信它的存在;有時候你會以爲它太美,美得不真實,太虛幻,虛幻得太遙遠。但實際上,它一直都停留在人們心中的一個角落,我們因而會牽掛,會思戀,會爲似曾相識的人與事感嘆,會爲令人心痛的美流下本不該有的淚。

《雪國》讀後感 篇19

“穿過界限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是島村第二次來到這白色的世界,同時,這也是我的靈魂在島村的牽引下第一次穿過界限長長的隧道,來到另一個過度。真實而又虛幻,爛漫又有悽美。

當那清澈得近乎悲慼的優美的聲音響起,我的心也隨着島村的心開始顫動。她的一舉一動,與站長先生的對話,照顧病人的姿態,就連那面窗上映着黃昏景緻的妖豔而美麗的眼睛,我們都看在眼裏。

我以爲,《雪國》的故事是從葉子開始,因爲她的音,她的眼……

可是,在島村即將下車的那一刻,我仍然疑惑不解,他爲何選擇在年終歲末,來到這寒冷的地方。是雪國的潔白寫下的詩意,還是百無聊賴的消遣?直到另一個女子出現,我纔有些緩過神來,島村之所以奔赴這一場旅行,是因爲一年前結下的素緣。

是駒子。一個從東京來,卻因歲月所迫而淪爲藝妓的女子。

島村愛她麼?不,至少我看不出來。這蒼茫雪國的過客,註定短暫相遇,長久分離。他有家有室,且太過冷靜清醒。從開始到終結,我發現他心裏總說着女子的美麗,女子的潔淨,因此,我懷着期待的眼神想從中讀出一個愛字,可是,至始至終都不曾出現。

我開始同情駒子。命途多舛,身世淒涼;風月場上,忍盡不幸,痛苦難當。她那麼努力地活着,以爲寫日記、閱讀、練三絃琴就可以通往美好的未來,可這只是一場夢,一場天真的夢。彷彿一切都驗證了島村的話“完全是一種徒勞”,連同愛情一起。

我不敢相信作爲西方舞蹈的研究者,從沒有看過別人跳舞。而島村就恰恰如此。

或許島村的感情同他的工作一樣。駒子是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體,而葉子則是自己空想出來的舞蹈幻影。一虛一實,一熱烈一靜美。

當葉子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後即將離去時墜身於火海之中,駒子含着着淚抱着葉子,彷彿抱着自己的犧牲和罪孽。

那一刻,我分不清到底哪個是駒子,哪個是葉子。

或許她們本身就是一個人。

葉子是駒子的化身,是作者對駒子這類人心生憐憫,而幻化出如雪花般潔白的美好的象徵。

《雪國》讀後感 篇20

第一次拿到《雪國》這本書大概是在一年前吧,寫過了全書的書評並且對全書劇情有了初步的瞭解。當然,最讓我不解的也是小說中的那種似有似無的如同飄雪般既美麗又不太真實的幻——一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代表它——類似於虛幻,幻覺的感覺,卻又不同於虛幻,幻覺的實際意義,當然我認爲illusion這個單詞從某種意義上與其有相同的感覺。開學時同學們說因爲看不太懂這本書而沒有選擇用它寫書評,而我恰好是因爲看不太懂這本書中各種幻的疊加而選擇閱讀它。那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幻剛好是其最大魅力點所在,也將書中人物最好地呈現了出來。

首先,主角男子島村,是一位將虛無與真實融爲一體的人。他本身作爲一位虛無主義者,卻又追求真實,在這同時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各種虛無所吸引。他認爲一切都是虛無的,包括生命,都是無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體現,但是辯證地去理解分析,又何不是一種境界上的完美。資料表明,他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知識分子階層的消極的人生態度的一種象徵。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這種假象中的美好的經歷,而他們大多又享受於其,儘管他們知道這種美好不能持續下去,或者說只是一種假象。想象一下當一個人在午夜之時站在雪山懸崖處,向下俯視可以看到一座安靜祥和,燈火併非十分通明的歐式小鎮,擡頭則是震撼人心華美炫爛緩緩閃爍着迷離光影的北極光,身後是落滿了白色雪花的植被,耳機裏是迷幻而又充滿了意境的純音樂。在這樣一種白色童話般的意境中,任何一個人都願意讓時間停下,進入這個仙境並且永遠留在其中。而他們卻瞭解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生活在現實中,儘管流連忘返,也只能在觀賞美景後離開他們所想象出的意境。這與島村有一點點相似,唯一差別在人們傾向於回到現實儘管他們十分留念那種意境,而島村似乎傾向於留在意境中儘管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駒子是位真實的人,她既是純潔的,也是風塵的,她的孤獨也直接從行文中體現出來。她是位藝伎,這種爲了生存而做的職業,恰恰也映襯了她的真實,而此時她已經喪失了她純粹的美。在變得越來越真實的同時,那種幻覺的美也在漸漸消逝。駒子也在追求這種幻美,無論是她在嘗試追求島村這種沒有可能成功的事情,還是與葉子之間那種不可分割的感覺連接,都可以體現出來。

“駒子和葉子不應該以時間爲節點割裂地看,她們本身就是一體的,葉子自始至終作爲駒子精神的內核,或者說駒子的心而存在,葉子是她純粹美的自留地。葉子的行爲反映了駒子心裏的真實想法,葉子做的事是駒子真心想做的事,葉子說的話是駒子真心想說的話,葉子爲行男守墓是駒子真心想爲行男守墓,葉子求島村帶她去北京,是駒子想要把她的真心帶去北京。甚至葉子與駒子之間的嫉妒,也是駒子自己心裏的糾結與矛盾。”

那麼葉子這個形象,是虛無的,是完美的,因此是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最後她也離開了這個現實世界。她與島村幻想中的完美是完全重合的,從出場的迷離,到退場的奇幻(意思是她離世的原因過於蹊蹺,一看就是虛構的),她整個人都是虛無的。她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小說中可以算是陪襯作用,又或者說,是個隱藏線索。我認爲將葉子道如一個人其實不太準確,現實中的她,倒不如說是一條完美的靈魂。

因此也不難推測出來,駒子和葉子更像是共處於兩個互相平行的時空中的同一靈魂。雪國的一切,終究也只是島村的夢境。小說在一種悽美的夢境中漸漸地消散,悄悄地結束。

《雪國》讀後感 篇21

雪國這本書並不像那些名著一樣那麼厚,溥溥的一沓紙裏散發着芬芳的書香,連着幾個晚上,我都像品味一壺珍茶一樣式,幾張幾張的細看。困了要小心易易的把書放好,然後帶着濃濃的疲憊入睡。儘管如此,我卻感到了困惑,那就感覺就像一個看不懂線譜和樂理的人聽到一首好曲子時一樣,有心靈的陶醉,也有悅耳的感受,卻不知道好到底好在哪裏。《雪國》就是首這樣的樂曲。雖然我不知道它好在哪裏,但我依然願意貫注我的全心去傾聽。

書的內容講的是一個遙遠的島國小鎮,那裏有溫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莫名前來的遊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然而又給人很怪感覺的人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如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繼而過渡到描寫島村與駒子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爲歌妓的女子。本來定有未婚夫,但未婚夫患上絕症——幾乎是剝奪了她婚姻的權利。只有委身爲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而她與別的歌妓卻是不同的,她嚮往自由的生活,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爲此,她小心而細膩的呵護着,呵護着自己也呵護着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遊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裏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其實駒子也知道事情理性的發展狀態會是怎麼樣,但她拋開了一切世俗觀,溫柔的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欣賞這樣的性格和這種對愛情的追求與執着,但似乎這一些都被凍結在了這個偏遠的雪國裏,怎麼樣也無法觸及。相比起來,葉子的性格具有一種純粹的善良,她照顧着駒子的未婚夫,關心駒子的生活。我看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不禁也和作者一樣的疑問:這個弱弱的姑娘,她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麼呢?難道就沒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嗎?

雪國的風景是美的。同樣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卻像生來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當自己並不愛着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時候爲其賣身治病,在自己心愛的男人面前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她們內心所貧貶的愛撫。我想,這樣的情感,這樣的故事,也許就像雪國的夕陽,會很快的消失在遠山的盡頭罷!而做爲見證整個事情發展的島村,只是像一個過路人偶遇了這一切。見證了一個完整故事的開始與結束。我很懷疑島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經歷的寫照。曾在某個遙遠的地方,有個曾經深愛的女子,當自己慢慢變老時,記憶變得日漸清晰,於是面對記憶,寫下了這篇文章,當作悼念。

我承認,我看了這麼多遍,依舊沒有看懂《雪國》,至少是沒有完全懂,這與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關係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索的禮節和對理想的孜孜不倦裏,這大概也是爲什麼日本社會那麼井然有序的一個原因,更也是它們發展的一種民族動力。作者川端康成截取許多往事中的這樣一個雪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那片神聖領地時,似乎透露了某種積極上進的光芒,遺憾的是我看不清楚這神聖所發出來的光芒,只是朦朧的在眼前有幾個穿着和服的女子,踏着木鞋,帶着微笑走過。這種距離是最遙遠的。

本來這篇讀後感想寫名爲《唯美的雪國》但葉子的死讓我耿耿於懷。太荒。唐和突然的結局像這荒。唐的愛情突然的消逝一樣,令人難以釋懷。葉子被火燒死了,確實點的說她是爲了救別人而耽誤了自己的生命。駒子瘋了,她所有的情感、傷懷也許在傾刻間全部迸發,讓頭腦正常工作的系統一下崩潰了。安排這樣的一個結局不能說作者破壞了這種唯美的氣氛,相反,這樣的結果讓一些痛苦的生靈得到了精神的安息。

世間上本來就少有完美的事情,缺少的東西總是能襯托出這種完美的稀有性。讓人懂得去懷念和追求。我想這雪國是最後的雪國,它也許會永遠的消失在島村的生活裏,但這雪國同樣是永遠的雪國,因爲它給別人留下的深刻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雪國的人們會是怎樣的生活呢?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我知道過去了的雪國——它像一幅畫卷,呈現在我的腦海裏,隔着遠遠的距離。

看完雪國,馬上想到的是著名作家鐵凝成名作:《哦,香雪》,這也是一部給人以美美感受的作品,但它的這種美與《雪國》中的美是不同的。它更貼近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意。而雪國的美卻是那樣的冷豔,似乎與我們相隔了太長的時間,我們只能遠遠的觀看,帶點陌生的距離感。

《雪國》讀後感 篇22

一片白茫茫的雪國,連綿起伏的山巒,火車向前行駛着。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麗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構成虛無縹緲的夢。她叫葉子,彷彿人如其名終究要飄落。他沒有抗爭,她認命,在一場大火中從高樓向下緩緩的寂靜的向人間道別。她像是黛玉還完淚後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師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無牽掛。她的最終離去彷彿是要告訴你:在人間,一切都是徒勞的。

如果葉子代表着精神上的美,空幻迷離的美,那麼駒子便是真實的美,一種像春天像小草生機勃發的美。與現實對抗,與生命抗爭。她十六歲開始閱讀小說並做了簡單的筆記,可在島村眼裏她並無深刻的理解。

島村心想:要是見到駒子,就劈頭給她一句“徒勞”。然而,對島村來說,恰恰相反,他總覺得她的存在非常純真。

她未婚夫行男臥牀不起,師傅中風,她爲了醫藥費爲了生存去做藝伎,而在島村看來又是徒勞的,關於書中第二次提到徒勞:

他明知對於這女子來說不會是徒勞的,卻劈頭給她一句“徒勞”。這樣說過之後,反而覺得她的存在變得更加純真了。

駒子彈着三絃琴,以山谷大自然爲知音,美妙的琴聲裏滿滿是對生活的熱烈與迷茫。可在島村看來:

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

生命是一場徒勞又怎樣,我喜歡着我的喜歡,熱愛着我的熱愛,我身心沉浸着我就覺得有意義。駒子始終懷着一份純真與真摯,而這正是島村所憐憫與嘆惋的東西

她深深的愛着那個來自異鄉的島村,可同時又覺得不可能,因爲島村是有妻子的。他對她也只是愛憐,是對美的一種疼惜。在他眼裏,駒子不過是:

一個在鄉村水果店裏的奇怪的水果,獨自被遺棄在煤煙燻黑了的玻璃箱內似的。

在最後,天上出現一望無際的銀河,而地上是一場熊熊的大火。火勢向天噴去,銀河傾斜下來。葉子的死無疑是對美的致敬,美的詮釋。而駒子瘋了,或許葉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說到此結束,詩一般的收了尾。

《雪國》讀後感 篇23

翻開《雪國》,有些不習慣,因爲這書開頭沒有我國書籍中的“序”之類的導讀介紹。只有簡單的作者介紹: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於大阪。1968年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實質”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國》讓我讀出了蕭條、蒼涼、寒冷、悽婉、唯美。

《雪國》開篇,美麗的葉子進入了男主島村的視線。作者用細膩地筆觸描寫了深深吸引男主島村的葉子姑娘的外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例如“黃昏的景色在鏡後移動着。也就是說,鏡面映現的虛像與鏡後的實物在晃動,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繫。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觸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徵世界。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爲之顫動。”“這是一束從這方投來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圍。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象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夜光蟲,妖豔而美麗。”諸如這樣的細膩描寫很多,以致於我後來不再劃線了。不僅是對葉子,對女主駒子也有許多,還有景物描寫也是極其的細膩的。

由此可見,作者精於觀察,在寫作上極其有耐心。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寫作時總是想盡快地把事情表達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寫只是點綴於文章中。讀川端康成的作品,每個人物都像是從散文詩中走出。

每個國度風土人情不同,每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島村明裏戀着駒子,心裏滿滿的中意的是葉子,家裏還有太太孩子,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駒子爲救老師的兒子當藝妓,文章的結尾,葉子葬身於火海,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麼的悲慼和無奈。

雪國是寒冷的,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無助無奈,身不由己地掙扎。《雪國》留給讀者的都是細膩、悽婉、寒冷而唯美的畫面。

我讀完整本書,被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敘述,耐心地描寫人物和世間百態的功力折服。

《雪國》讀後感 篇24

《雪國》:極致的美,極致的悲哀,極致的虛無。

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因爲它曾在196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可以說是我與這本書邂逅的真實寫照。匆匆讀罷,所有的感受只不過是惋惜於島川與駒子那段可悲的戀情而已。我想,初次閱讀這本書的讀者至此大都是一頭霧水,對待優秀的作品,只有反覆咀嚼才能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我決定再一次認真地閱讀這本著作。

想要了解一本書,就要了解創作背景。在維基百科的《雪國》詞條中,故事中的“雪國”實際上是一個名叫湯澤町的地方,川端先生在創作《雪國》期間多次去那裏旅遊。故事女主角駒子也是有原型的,是一位名叫鬆榮的藝妓。如果說文學作品取自生活,我們也可以略微窺見川端先生與這位女子之間的緣份。另外,葉子是否也有人物原型呢?我認爲是沒有的,也許就如同雪國那個美麗的夢境一樣,那個潔淨到極點的人物也多半出於虛構,就像“雪國”這個再普通不過的溫泉村在作者筆下也帶上了虛構的夢幻色彩。首先開篇第一句話便是:“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許多深意。要到達“雪國”就要穿過長長的隧道,彷彿要將“雪國”與世隔絕一般,可望而不可即。正如李安導演那句經典的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每個喜愛川端先生筆下文字的人,想必心中也都有一座雪國吧!那個雪國是從沒有人到達,從不爲人所知,只屬於你,只存在於我們心中的遙遠國度。雪國,本質上其實就像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到達的溫柔鄉,是主人公島村心中的夢境,也是川端先生心中的夢境。

接着來看劇情,本作的主線劇情便是駒子和島村的情感糾葛。駒子是一個出身貧寒、舉目無親而淪爲歌妓的女子。島村到了雪國後愛上了駒子,並稱贊她“每個腳趾彎處都是乾淨的”。駒子本來定有未婚夫,(未婚夫是師傅的兒子,應該是爲了報答師傅的恩情而一直照顧他)但未婚夫患上絕症,爲了掙錢她只有委身爲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她與別的歌妓是不同的,她嚮往自由的生活,想要追求幸福,但她的努力在那個尷尬的時代是那麼的無力、渺小,而且竟顯得有些可笑。駒子熱愛生活,堅持寫日記,不論什麼都不加隱瞞地如實記載下來。

“日記?你記日記?”

“嗯。翻閱舊日記是我的樂趣啊。”……

“把感想都寫下來了嗎?”

“我寫不了什麼感想,只是記記標題、作者和書中人物,以及這些人物之間的關係。”

“光記這些有什麼意思呢?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從這一節中島村的性格便可見一斑。島村是個虛無主義者,他沒有正當的職業,靠祖輩留下的財產過着悠閒慵懶的日子,精神極度空虛,沒什麼追求和人生目標。他研究西洋舞蹈,蒐集西洋舞蹈方面的書籍和照片,想方設法從國外搜求海報和節目單,但他研究西洋舞蹈卻從來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也從來不看日本人表演的西洋舞,“他所欣賞的,並不是舞蹈家靈活的肉體所表演的舞蹈藝術,而是根據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虛幻出來的舞蹈,就如同迷戀一位不曾見過面的女人一樣。”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爲,正因爲他內心認爲做什麼事情都是徒勞的、虛無的,所以纔對虛幻的、非真實的舞蹈感興趣。不僅如此,他甚至覺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勞的、虛無的、毫無意義的(摘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才認爲駒子是那麼的純潔,即使知道一切都是徒勞,卻依然熱愛生活。他把駒子當做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異性朋友,不敢與她發生朋友以上的情感。駒子早已知曉他們的結局,但她仍然陪在島村身邊,與他一起散步,爲他彈琴,小心而細膩地呵護着這份感情。她知道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遊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裏渡假的過客,她也知道島村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自己一樣對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就是這種永遠也無法有結局卻盡力維繫的感情更使人感到悲哀。讓我感觸最深的一節是:島村待在雪國的最後一天,馬上就要坐上火車離去,駒子正在爲島村送行,這時葉子匆匆找到駒子說行男(駒子的未婚夫)快不行了,希望駒子回去見最後一面,但是駒子拒絕了。一開始我認爲這是駒子無情,後來我認爲這種想法是錯的,這正是她愛的深沉的體現,別人生死關她何事?她只是想要多看一眼心裏的那個男人!

本作除了着重描寫島村和駒子的情感之外,還刻畫了葉子這個人物。川端康成先生並未對葉子的面貌進行太多的細節刻畫,但在行文中讀者可以隱約地感受到葉子那種若有若無的遊離美感。文章以葉子爲開頭,又以葉子的死爲結尾,彷彿一切都是虛無。

情情愛愛究竟是什麼沒人說得清,但我相信讀過《雪國》以後的你會更加冷靜,透過虛無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愛情。

《雪國》讀後感 篇25

在開往雪國的列車上,島村聽到葉子那悲美的聲音,觀察到葉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樣子,被映在火車車窗上的葉子,深深吸引了。

島村此行是爲了看望駒子。

駒子是一名藝伎,很潔淨,髒衣簍裏是疊好的髒衣服。她還會談三絃琴,家裏擺放着二十多本杵家彌七的三絃琴譜,會在雪國的冬天,對着白茫茫的遠山,彈奏出清冽的樂曲。

駒子很愛島村。爲了跟島村見面,駒子每天要換一套新衣服。駒子營業中,偷空就跑到島村的房間裏聊天。駒子島村提醒駒子,倘若被壞了名聲,將不能繼續在雪國營生了。駒子不在乎。她說,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營業。

島村想跟駒子做朋友,靈魂伴侶,不想有身體上的親密關係。島村在雪國療養時,想找藝伎解悶兒,央求駒子幫忙挑選。駒子不情願地幫忙了。島村心裏想要的是駒子,發乎情止乎禮,把駒子當成了紅顏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駒子,照顧駒子生意,止於此。

島村喜歡葉子。他總喜歡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兒。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落到葉子身上。心神總是被葉子悽美的聲音吸引。

行男死後,葉子不知去哪兒,迷茫之際,找到島村,希望島村將她帶到東京去。島村拒絕了葉子。甚至認爲葉子這一舉動簡直是瘋掉了。島村憐愛葉子,由同情生出了愛戀,沒有昇華到責任,止於精神愛戀。

葉子被大火燒死後,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從二樓墜落的時間裏,島村直勾勾地盯着葉子僵直的身體,渾身痙攣,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還有一絲絲僥倖心,希望墜落的不是葉子,是自己看錯了。

葉子死後,島村離開了雪國,並永遠不再來了。

駒子和葉子留在了島村心裏。好像小時候看過的風景,悽美的,虛無的,潔淨的風景,離開後,成了記憶。每次憶起時,淡淡的淒涼,卻不想再見。

島村回到了妻子身邊。島村愛的是他的細君(妻子的通稱)。他一個人在雪國遊玩兒的時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帶妻子一起過來,跟駒子學學三絃琴,聊聊天兒,解解悶兒。島村在來雪國前,妻子叮囑他,正是飛蛾產卵的季節,別把衣服掛在衣櫃或牆上,會落上飛蛾。島村每年去一次雪國,給單調的生活加點兒調味料。同時,他希望能帶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樂。

平淡夫妻間的相濡以沫,沒有激情,沒想過未來要去向哪兒,倆人都希望給對方一個幸福的當下。

《雪國》讀後感 篇26

她是藝伎,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癡情地愛着有妻室兒女、坐食祖產的島村,她大度,冰雪聰明,儘管她多麼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紗,被島村明媒正娶,但她還是隱忍着說:“下一次,帶您太太也來溫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歡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蓋下激烈地竄着火苗,她爲報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兒子行男去當藝伎,她讀各式各樣的外國文學,記了厚厚的日記,努力學習三絃琴,她一直、一直在掙脫現實的生活,當島村搖頭看着她的日記說:“都是徒勞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呢。”

她敢愛、敢舍,卻彷彿永遠得不到幸福,島村懦弱、空虛,正是她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癡癡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卻終究讓人給負了。

她是天上的銀河,是銀河中的星星,有島村難以企及的美麗,她將自己一切最純粹的東西展現給島村,她深沉地愛,不求回報,甚至,在島村偷偷準備離別時,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上,臉貼着冰冷的窗戶,喊:“喂!你去哪兒?”

也許,這就是兩個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兩個人對待生命,對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態度。

假如有一天,島村不再是書中的島村,駒子不再是當藝伎的駒子。他們的愛情會繼續嗎?

我想不會,島村依舊那麼索然無味,而駒子,依舊熱情似火。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兩個不一樣的雪國,一個活成的枯樹,一個活成了明燈。

《雪國》讀後感 篇27

初讀《雪國》,覺得《雪國》裏面的文字挺優美的,但奈何自己閱讀能力有限,並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幾個月過去再重讀一遍後,才發現川端筆下細膩的純潔之美,而且駒子這個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嘆到身邊缺少的正是駒子心中的那如雪國一般的純潔。

即使對《雪國》略有感悟,但是書中的人物情節描繪也是看得半知半懂。時至今日,經歷諸多事世人情變故之後,再重讀雪國,明白川端爲什麼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哀傷與徒勞,呵,人生還真是一場徒勞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場徒勞。

《雪國》確實是本經典好書,要讀的朋友們我建議最好多讀幾遍,我想《雪國》真正的魅力在細讀之後自然不言而喻吧。

《雪國》讀後感 篇28

川端康成的文字,極致細膩曖昧,值得慢慢琢磨參詳。

他必定是從靈魂深處細細端詳過女子,才寫的出這樣的文字:女子給人的印象潔淨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

星河當空,雪色當前,美人在旁。

雪國的美,雪夜的寒,都與美人緊密相連,彷彿雪國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國,二者在意向中合而爲一。男人所眷戀的,是雪色還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國極致的寒意襯托之下,女子熱烈的愛情愈發地珍貴溫暖。年輕的藝伎對外鄉已婚遊客的愛戀難以自持,以至於不顧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勞,也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這一份真切的深情。

讀到後段才知道,女子每夜堅持天亮之前離去,原來是因爲費用是根據時間來計算:早上五點前離去按五點算,五點後離去按十二點算。深情至此,實在是問不出口那一句:值得麼?

與女子熱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貼近雪國的寒。

女生主動有錯嗎?沒錯的,更不如說主動尋愛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寵愛珍惜。因爲她們懂得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哪怕明知徒勞,也要用淒涼曼妙的聲音發出求愛的呼喚。這便是她們一生所求,哪怕最終一無所得,這份純真潔淨地呼喚也是她們存在的證明。

也許我偏題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讀書,本就是讀自己這一生啊。

《雪國》讀後感 篇29

許多書,尤其是經典的書,你肯定不能只讀一遍,因爲只讀一遍是絕對不能完全體會其中意味的。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湖》都是這樣,起碼對於我是如此。川端康成告訴我,不光是有情節就能夠叫小說,雖然《湖》絕對不缺少情節。

不知道其他日本作家是否也是這種風格,比如我早就聽說的夏目漱石。我清楚,川端康城這種寫法,是我無法駕馭的。無論《雪國》還是《湖》,都有一種清冷清冷的感覺,讓我頭腦裏不斷出現冰雪覆蓋的富士山,請原諒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知之甚少。

一開始接觸到銀平這個人物,以爲他真的是個逃犯,而且是個有些變態心理的逃犯。不過,這只是受作者亦真亦幻寫法的誤導,這種寫法在後來描寫銀平心理時,多次出現。我不喜歡銀平,雖然我曾跟隨作者的敘述試圖理解他,卻只是同情,而且很短暫。我想,作者如果知曉,怕是難免失望吧。銀平投入過愛戀的女人,彌生、久子、宮子(只是跟蹤過一次,算是愛戀過嗎?)和後來的町枝,都只能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他只能意淫、只能跟蹤。從這一點上來說,銀平是悲哀的,也是卑賤的。這幾個女人中,久子是愛過他的,正是因爲這樣,我才愈發地覺得銀平猥瑣。如果銀平和久子的感情被我知道,相信同久子的好朋友恩子一樣,我會極力勸阻的。我不一定會告發,但一定會死諫,一定很想保護久子。後來才知道,恩子在久子的問題上表現得這麼強烈,是有自己的目的。恩子的家境不怎麼樣,希望得到久子家的資助。但是我,僅僅是不希望這種感情的發生。內心裏,我也不是接收不了師生戀啊,就是覺得銀平和久子的感情很畸形。因爲久子是豪門小姐,銀平只是個高中國語老師?似乎不是的。也許因爲久子家境優越,真真是純潔善良,愛的時候認認真真毫無保留,可是銀平是個有不堪過往的人(當時我並不知道,只是一種感覺,後來的確是印證了,他和娼妓有私生子,卻很隨意地拋棄了。),那樣的銀平配不上這樣的久子的感情。

還有一段感情,我也覺得不堪,自然是宮子和野田先生的。相差很多歲數的老少配,的確在我的接受能力之外。但是,康成爲什麼要把野田對年輕女人和年輕女人的身體的依戀描寫得那麼仔細呢?看得我真的覺得噁心無比。老男人真的是可恨,可是年輕的女人能夠容忍的原因是什麼?真的僅僅是錢嗎?

我不得不說,川端康成其實是講故事的高手,哪怕《湖》並不需要以故事取勝。整篇小說,圍繞着銀平展開,但是其中銀平和彌生、銀平和宮子、銀平和久子、宮子和野田、水野和町枝、銀平和町枝…這麼多條線有平行有相交,川端康成處理的遊刃有餘。我很害怕去閱讀線太多的小說,《湖》讀下來,一點兒都不覺得雜亂。作者真是高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你以爲只是這兩個人的故事,其實竟然還有別人的故事在裏面,讓你不得不感嘆,原來這個世界真的很小!而當你以爲誰和誰還有故事、還有交叉時,其實是你想多了,這個世界雖然小,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終其一生,很少能踏出這個圈子。

《雪國》讀後感 篇30

我之前想着《雪國》也許很長,也許像那本字母密密麻麻的“The HungerGames”,也許像我仍然沒有勇氣翻開的《百年孤獨》,可是它只是一百二十一頁的中篇,也許只能算作短篇,顯得小而且可憐。

它的名頭我都忘卻了,漂亮的封皮在兩週前扔進了紙簍。我知道川端康成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只是人都崇洋媚外,日本作家的名字好像很難從大腦皮層剔除。

我看到很多人講它如何淺薄、如何無味、如何零碎得像一篇讀書筆記。午後或者夜晚,我總是忍不住一點一點地讀翻譯過來仍然帶着一種溫柔的氣息的字,想着川端在寫這樣的句子的時候,會否露出柔軟的笑。

這一年幾乎都在念小說,美國人寫的永遠最好看,讀下來好像吃了一大盤加了好多洋蔥炒的小龍蝦,又辣又在手指尖上盤旋很久。比起來,日本人寫的東西總是淡,即使是那個在我的書櫃裏佔了一大塊的東野圭吾,講死人的時候也像白開水一樣,寡淡而透明。可是他們永遠最柔軟,也最能在一個人的時候打到心底去。

川端康成是個很典型的日本作家,我想。

不知道什麼時候,也習慣了在零碎的思緒裏感知某些與我的想法相通的東西。我覺得很好啊,像讀塞爾努達的詩一樣。

《雪國》是我至今念過的最美的小說。啊,也許紅樓夢也是吧,可是它好長,我沒有勇氣看完。

《雪國》讀後感 篇31

暑假到了,我們終於能好好修息了,在這個暑假中,我看了一本我夢寐以求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雪國狼王》。

這本書是被譽爲"中國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如:雪國狼王,梅里山鷹,阿黑的密祕。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愛的便是雪國狼王。讓我帶領大家進去故事吧!

這個故事分爲7段,讓我爲大家從頭說起吧:1923年,一隻叫尤肯的頭犬帶領着一隊挽犬,拉着雪橇去城鎮換回生活的必須品後迴歸部落。可在迴歸部落的第10天,他們碰上了狼羣。餓極了的狼羣把他們撕成了碎片。只有頭犬活了下來,因爲狼王要把她做爲自己的妻子。第2年尤肯就生了只小狼。因爲小狼是在暴風雪中出生的,所以這隻小狼叫"暴風雪"。

在15只小狼中已經初步排列了名次。最歷害的便是"黑毛"。黑毛曾在攻擊麋鹿時被麋鹿的大角扎傷了右眼,所以,大家都認爲黑毛會成爲狼王。過了幾年,狼王便走了。在狼羣中,分成了2派。一派的頭頭是黑毛,另一派的頭頭是暴風雪。一次尤肯的主人的朋友到狼羣裏來獵食物。這一次,暴風雪與黑毛開始爭奪王位,最終暴風雪贏了。因尤肯回到了人類中,暴風雪也尾隨媽媽進到了人類中。成爲了一隻出類拔羣的雪犬。它憑藉卓越的智慧與勇氣,贏得了一個國家的讚許。

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原來狼也會歸順人類,在此,我要對大家說:''不要讓狼滅絕!‘'人類因用動物的立場去想動物

《雪國》讀後感 篇32

其實一向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說。可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後我明白了他的小說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爲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爲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蘊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必須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後,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我問自我,看完後自我有何感覺,我告訴自我,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後,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異常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可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緻的景物描述。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那裏邊有很多關於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述。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於那個陰鬱的陰天的描述,低矮的舊式城堡,有着陰霾的天,自我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後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境完全融合在一齊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着豐富的寓意和象徵。作品中作者着力描述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主角,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術般地襯托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徵,而“雪國”則是川端爲其營造的最終一塊棲身的淨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徵着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徵着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那裏體現爲日本傳統。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着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着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徵着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爲西方禮貌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感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彷彿置身於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徵着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着雙重的身份,象徵着應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理解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複雜的心境。

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境是安靜的。因爲沒有異常大的人物矛盾衝突,所以沒有了心境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着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必須是一個有着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於駒子。他描述了很多,可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可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麼,最終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能夠用悽美來形容,可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雪國》讀後感 篇33

初見川端康成的《雪國》,不禁爲這個充滿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動,過往曾耳聞的童話不由浮上心頭。“在雪花飄落最紛密的地方,會有一個僅有有心人才能見到的國度。對這雪虔誠地許願,當雪止之時,願望便會實現。”藉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這大概是一部與愛相關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願總與愛相連,不是麼?但當我讀至最終時,卻分明感覺一頭霧水。直至第二遍讀畢,我認爲這是一部與愛無關的作品,它的其中僅有清冷的交流與疏離的淡漠。讀罷三遍,我又忽覺其中字字句句,皆滿懷愛意。那是種獨樹一幟的愛,是建立在皚皚雪原之上,冰冷蒼茫,但又如鮮活跳躍的心臟一般,豔麗、熾熱、充滿力量的愛。而作品又有一種與《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國》便也造就了頃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題而生,悽愴動人。

來自東京的青年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邂逅女子葉子。他用結霜的玻璃擦淨借反光觀察葉子的片段,在我看來是全書最爲精彩的部分。島村欣賞一瞬而逝的光照在葉子臉上的時候,在感嘆同時,又有一種哀傷的情質,刻畫細膩動人。

全文的主線牽引卻是始終圍繞島村與藝伎駒子。兩人情感不類男女之愛,但又高於朋友之間。其間在過程中,表現出生動的矛盾,彷彿兩人都是在猶豫着試探。駒子無疑有顆善良之心,爲了前未婚夫的病成爲藝伎。,藝伎、舞女,日文寫做“踊子”,由名便可見。出賣舞姿的人,無疑地位低下。而駒子卻有自我的矜持與原則,外表柔弱,內心堅強。

作者在本書中,着很多筆墨粉飾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並不僅僅限於“哀”,而是以“哀”爲本,衍生至多樣的情感。性質與“睹物思情”“觸景生情”相類。物哀一詞廣泛用於日本文學概述,體現出一種對易逝美景的異常喜愛。如日本人愛櫻花,不僅僅是因爲櫻花開時美麗絢爛,也因爲其花期短暫,頃刻間便凋謝,帶着壯麗、決絕的美感。在日本還有種說法,叫做“一期一會”,指的便是“一生僅有一次的緣分”這種帶有少許瘋狂意味的觀點,生動表現出了日本人對於完美事物的態度。日本地理景緻優美,雪原、海灘、林海、火山、溫泉,迥異的好風光緻密集中在一片狹窄國土上。可日本又偏偏處於版塊交界處,自然災害的頻發,在自豪於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完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極必衰”,太宰治,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人間失格》《金閣寺》《羅生門》等均爲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卻都在頂峯階段走上自決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獲諾獎兩年後自殺。裏面主客觀緣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證罷。

在“雪國”中,帶有此類語句:“……並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齊,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徵世界……她的與燈光重疊的一瞬間,就像在夕陽中飛舞的夜光蟲,妖豔而美麗。”而在全文最終,村子發生火災,使一切事物都化爲烏有,包括葉子的生命。島村卻並未過多涉於悲痛,而是被頭頂的銀河所深深打動,攝住神魄。

整部作品語言優美,在清寒的雪的國度,仿若僅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發生一幕幕平淡無奇的人生短劇,無聲無息,虛空飄浮,最終,全部被通紅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乾乾淨淨。泯滅一切的火焰彷彿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異又是爲了抹殺而存在的。全文讀畢,心中情緒複雜,悲而不傷。毫不激烈澎湃,深層的脈動卻猶清晰可辨,更富於張力與衝擊力。極盛生命的燃燒,便只能用憂傷的美麗來形容。

藝伎駒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島村的未來也被紮上細微的芒刺在心尖。葉子的將來早已不復存在。三個人的命運偏軌,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將三個人的毀滅盛盤置於我們面前,清醒之時也已無從尚饗。三個小人物,一出默劇,演畢各奔東西,湮於人世洪流。芸芸衆生,蒼蒼白骨,覓不見影蹤,庸庸碌碌。如開頭,實現願望的雪國,終歸恍生一夢。物哀精魂滲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國度,在一個幻滅通往下一個幻滅的迷途中昇華爲所謂永恆。我不得不稱之爲是偉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