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海上靈光讀後感(通用12篇)

海上靈光讀後感(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上靈光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上靈光讀後感(通用12篇)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1

在地中海之東,愛琴海之西,海的彼岸有一片肥沃的土壤。

在人類文明的伊始時期,它是美好的搖籃;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時期,它是頂峯的象徵。問世界文明有沒有,它是最有發言權的老者;問世界文明怎麼有,它又是最博學的學者。

一切都要從愛琴海上的靈光一閃開始說起。

說到希臘,大多數人直接想到的就是愛琴海,或是聖托裏尼,一聽一看一想就是浪漫之至的地方。可惜,這就像你不想洗滌心靈就不要去尼泊爾擾人清靜一樣,你若不朝聖,不要輕易踏上這片充滿智慧和藝術的土地。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希臘這片沃土而言,她養育的都是人類思想的啓蒙者,衆所周知,對於全人類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哲學家除了蘇格拉底,還有普羅泰戈拉、亞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泰勒斯、柏拉圖……相比之下,在希臘之外,中國的孔子、印度的釋伽牟尼,同一個時代的智者寥寥不過兩人,更讓人對希臘這片土地的靈性深信不疑。

站在雅典街頭,輕易可以看見教堂,這大概是有信仰的民族與無信仰民族的區別,就像中國的東部和西部——一邊是高樓大廈,另一邊則是布達拉宮。遙想當時,蘇格拉底就是在這樣的街頭巷尾和雅典市民即興辯論哲學與政治。如今在這依然遍佈慵懶藝術氣質的土地上,蘇格拉底還在希臘國家科學院門前沉思。

公元前幾百世紀的人篤信,德爾斐是整個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於是有塊石頭,稱作世界的肚臍——這倒不失爲信仰的又一承載物。

似乎一說到信仰,心中總有要些敬畏才配得上這個發音。對於希臘來說,最信仰不過宙斯與其衆神——文人可求繆斯女神,勞動者可求帕特農神,成功者可求阿波羅神,最起碼,你總得爲雅典娜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也許所有信仰的起源,就是閒適的心態。希臘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年年增長的GDP,沒有的各種攀比奢侈品,但同時,希臘民衆沒有環境污染的難題,也沒有讓人焦慮的金錢權力。他們可以在街頭停下腳步,等待賴在馬路中間的小狗起身離開再發動車子,他們可以兩三點就下班,三兩個人一聚就喝兩三個鐘頭的下午茶,他們足夠閒適,所以每個微笑都代表着和平——就像雅典娜手上的橄欖枝一般。換成中國街頭,大概是小狗都不願賴在馬路中間的,因爲中國人根本停不下來,小狗還很熱愛生命。

我們缺少的只是一份信仰,信仰缺少的則是一份閒適。我們追求GDP,追求數碼時代的高速生活,追求每一分鐘背後的金錢權力,“信仰”已然和童話一樣,只留給了小孩子。

顧此失彼,悲劇不過如此。

夢迴希臘,夢迴和平與閒適,我夢見下了一陣微雨,但沒有人打傘。伊亞小鎮的石板路上,每個步伐都踏得人心地清涼。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2

近日,我拜讀了歌手許嵩的遊記《海上靈光》,深深折服於他文字中透散的哲思。

有人說,歌手只會唱歌,綜藝,其實不然。在大多數歌手都步入娛樂圈,頭頂衆生仰慕的光環時,許嵩,一直默默無聞。

沒有人知道他在乎什麼。

或許,他天生不只是爲歌手這簡單的身份而存活。

在喧鬧的塵世,當他飽受猜疑和妒忌,當他的歌手生涯幾近步步爲營的地步,他選擇放下,選擇與世無爭,選擇從容淡定,選擇寄情山水,歸隱刀劍。

曾經一度,他背離燈火輝煌,踏進深山,這片人跡罕至的淨土,滋潤了心靈,重拾過往。

而這次,他來到了美麗的希臘愛琴海,人類文明的誕生地之一,去看看先賢顯現,真覺得不虛此行。

許嵩筆下的希臘,有着無比的豔麗,而不同於凡世的聒噪。靜養心靈,他望見了一片聖潔。黃昏驟雨過後,韉乃邊,有藍色的蝴蝶,畫翩翩的弧線,水光交融,天地恍若一個整體,仰觀穹廬浩淼,俯察萬物安然。此情此景,雖是花光了所有運氣也未必能夠捧入心田的。

步移景換,跟隨許嵩的腳步,來到了當地的一座教堂。樸素的教堂少有佛廟的金光燦燦,卻增添了幾分肅穆莊重。這是真正的宗教聖地。虔誠的信徒,恪守着神靈的教誨,萬事於心,萬事盡心。在教堂門口,靜坐着一位老婦人,沒有任何的話語,她只是微眯着眼睛,思索着什麼。許嵩感慨:人生天地,何曾沒有做過些許見不得人的事,隨着年齡一步步增長,離死亡越來越近,心中的罪惡感會越來越深,常常在半夜醒來,像孩子般受到驚嚇。除非你年輕時坦蕩的足夠徹底,要麼此刻的懺悔足夠虔誠。

是啊,誰沒有過愧疚呢,君子也未必就坦蕩的一乾二淨。我不禁遙想到當即的社會,人情沒落,世態炎涼的局面越發警醒。自私已成一種風俗,別人的傷痛與自己毫無關聯,在別人苦不堪言的歲月,你留給他的只是一種嘲諷和薄情的姿態。人便是這樣一種動物,越是有錢有勢,便越是虛僞和狡詐,便越急迫的想掩飾自己丑惡的行徑,望蒼生矚目自己,驚羨自己的雍容華貴和璀璨奪目。何必呢?虛僞到頭來,你真就安心?

歲月依舊流逝,荏苒光陰,我們又能抓得住什麼?

何不多一點點微笑,生命也會多一點點美好。

冷酷寂寥招致的只是孤獨和頹敗。名利雙收固然誘人,可意義於社會何在?

如若,看透一生淵源,拈花一朵,感悟自然,感悟心聲,看透自我,看透本性,存活在真實的自我中,不困囿於人性的冰封結界,以火一般的純情,擁抱火一般的美好。

夕陽如血,彼岸花開的妖豔,當美景都重疊,視線丟了焦點。書中我摯愛的兩句。彼岸花是佛教中遍開於黃泉大道兩側的嬌紅似火的生命之花,寓意新老的更替,生死的輪迴。在這裏並非是完全的實景,更有深層次的內涵,拋棄過往的惡怨,往事悽豔,用情淺,兩手緣,迎接未來的美好,忠實信念,不悔初心,跡晦光韜,是一種謙遜的態度,但不代表豪情已折耗。美景重疊心中,天地萬物皆映於杯酒之中,清酒入肚,宇宙在我心,視線也丟卻焦點,被迷濛的滄海桑田的變遷而薰染,深醉。

想想許嵩這幾年的努力,歌迷們有目共睹,我雖是他的歌迷,可我也會客觀的評價他,他做的確實很高了,高於大部分深居娛樂圈,被污濁得失去自我的歌手,雖說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卻不妖,可這實在少數,獨釣寒江上,又豈會沾染一絲一毫的血腥?許嵩的唱功並非很強,更談不上有着卓越的天賦,他本是從醫出身,音樂資歷不深,可他兼懷一顆誠心,踏踏實實的,很自在。我想,我並非爲他的唱法而動,更多的是歌曲中的情境。有些歌曲我們聽來很是貼切,這些歌曲都深深烙上社會背景和風氣,許嵩的批駁十分有力,他已然不是一位簡單的歌手了,他看穿人性,洞察人心,可謂音樂詩人

因爲5.12汶川大地震,死難了無數無辜可愛的孩子,他飽含同情和憐憫創作了《天使》,同時讚揚了救災的戰士捨身取義,肝膽忠誠的豪氣;因爲社會執法機關過於猖獗,目無羣衆,草菅人命,他滿含悲憤和刻骨之痛創作了《違章動物》,暗諷時代之詬病,剖析生命之痛,那濃烈的憎惡之情撲面而來,昔日慘痛畫面歷歷在目,震撼人心;得道後,被媒體廣泛稱頌的他爲警戒自我,清醒自我,創作一曲《雅俗共賞》,從更深層次面壁自己的得失過錯,一番辛辣的自嘲,並不做作卻更顯直白鮮明。太多太多的過往,皆是他一字一句用心堆砌的成果,我只能歎服,不語。

品讀他的作品是品讀一份心境,海上泛起波濤,那是思緒的靈光,永恆的激盪……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3

正是春意紛飛的時候,海那邊的客人落地。他望向四周期待已久的景物,在這個文明瞭千百年的國度,駐足了。

十二日的行程,他在希臘行走。它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慵懶詩意的現代生活,讓整個國度彷彿靈光籠罩般神祕而浪漫。他用相機和筆記下那十二天,而那些陪同畫面的文字,筆隨心走,無甚拘束。

隨手就翻見一幅有愛的圖。在公路上,一隻小黑狗就橫臥在巴士前,而那沒有喇叭,沒有催趕,一車人傻等着它走開。看到這兒,我不禁莞爾,這樣的“車狗僵持”是多麼可愛的場面啊!而希臘人們的骨子裏要多麼閒適,才能如此有愛呢?

隔頁是另一幅觸動心絃的圖。一位乞丐,大概是蹲在哪個街邊,他伸出雙手乞求人們的恩賜,臉卻深深埋在臂彎。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不想讓你看見我的臉,除非你給我錢的同時也能給我尊嚴”。我似乎懂了些什麼,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傍晚的夕陽已經隱沒了大半,地平線上那僅存的餘輝撒在海面,遠遠地,碼頭上坐着三個人,一家三口,那小女兒正在爸爸媽媽中間跳着,鬧着,笑着,淡淡的影子和着那幾艘船,似乎整個世界都爲之沉浸了,靜謐,和諧。是那城市的節奏吧。

海那邊是山,海這邊是城,茶屋建在毗鄰海邊的地方。下午三點,三三兩兩的人坐在茶屋裏喝茶、交談。“交談”對於希臘人的生活來說不可或缺。生活節奏的緩慢讓他們有時間去思考生活本身。也許正因世代皆此,希臘纔有機會成爲西方哲學與思辨的發源地。

略略翻完了整本書,十二日的遊記心情順延那一張張紙溢出,而那些圖文早已呈現出的形態,那種何時何地都自由慵懶着的日子同樣令我向往不已。其實有時候,日子是越平淡越有滋味的。當一個人變得野心勃勃,自以爲那叫有夢想了,其實不過是完全臣服於這個社會的功利型競爭模式了。中國古語道,“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前半句固然沒錯,可又何必要做人上人呢?站得比別人高很誘人麼?人被仰視多了偶爾仰視一下這個世界也是不錯的。對成功的崇拜,只會慫恿人的野心。“人們過分專一地投身於勞作,其結果會使我們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心靈”。況且,即便成爲了“人上人”,與幸福之間的距離,並不會因此而拉得更近。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4

古言曰:“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心,相擊乃成靈光。”正如玉器的雕琢,鋼鐵的冶煉。人生便是這般,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才能在人生的長卷上熠熠生輝。

若沒有臥薪嚐膽,勾踐又怎能“三千越甲可吞吳”?若不是匈奴進犯,霍大將軍何言“令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若少了繩牀瓦竈,曹雪芹何以勾畫紅樓一夢?或許他們本有超世之才,可若沒有苦難的歷練,又有誰知道他們是否也只能和李煜一樣,在深院中獨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玉不琢,不成器”。在無數次打磨之後才能得到圓潤晶瑩的玉。在一次次的失敗後,仍能“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纔是真的勇士。孫幼悅,一個雙腿殘疾的作家,卻用他靈巧的雙手寫下一個個雋秀的文字,匯成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經歷了苦難的考驗,承受了痛苦的侵襲,才能在人生的畫卷上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蘇格拉底所言:“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在承受了一次次苦難的洗禮下,孫幼悅得到了心靈的昇華。

而那些有着超世之才卻混沌終日的人呢?當時光洗去他們的不羈,他們單單留下白紙一張。正如山石與卵石的不同,一個生性粗狂缺乏雕琢,一個水蝕沙磨,肌體瑩潤,在人們的聲聲驚歎中散發出自己的光芒。一輩子碌碌無爲的人只得在“天妒英才”的苦嘆中不得終日,而只有在一次次“重頭收拾舊河山”的和血吞牙的勇氣中,才能不斷磨礪自身,成爲那一顆獨一無二的卵石。

我們在逐步的成長,在挫折和苦難中收穫“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力量。每一次咬緊牙關,讓淚水流回心底,去澆灌夢想開出奇蹟。我們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所以我們不怕,我們會在成長的路上且唱且徐行,在六月破繭成蝶,用最美的姿態綻放。

石成靈光必相擊,如此這般,才能在聽過雨打芭蕉後感受柳暗花明,在見過彎月掛柳梢後收穫圓月的美好。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5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着“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於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是憑藉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願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但是,我們幼稚的心能夠排除感情的絞絆,愛的糾紛嗎?於是我獨自躺在那一方蘆葦地裏去傾聽先人的諄諄教誨——孔夫子一襲長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諸葛斬馬謖,忍痛割愛,那是諾言,是軍紀,是理性啊!

海明威獨守大海般的憂傷,梵高獨具向日葵般的孤單,冉·阿讓受折磨一生,最終顧全大局,爲保全機密殺死情人。 我們澄清的眼睛裏無法寫滿滄桑與事變,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爲了後事之鑑,我們從古典、實錄、現實中,可以有所感悟,尋求方向。從司湯達的《紅與黑》,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鮮活的心靈觸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倫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惱,從中可以折射出現實生活的影子。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殺人放火者也許是執著於對某個親人的不平或保護,同樣的一句話,兒子說出來就是聰明,鄰居說就是佈下暗室。人就是這麼一種奇怪的動物,但是我們應該看準方向,學着成熟,試着長大,流年似水,不應該只將淚光鐫刻;風雨如晦,總應該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姜樹椿會重新走上手術檯?葉欣會成爲又一個南丁格爾節的持燈護士?何大一會放棄“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研究,不遠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葉,是潤滑劑,感情的親疏遠近不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正確的認識,理性永遠是主幹和主流,要不然,當代“孔繁森”鄭培民怎麼會永遠牢記“不要闖紅燈”,伏明霞追求那駭世的弧線,張健告別年邁父母,橫渡渤海海峽…… 寵辱皆忘,看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望庭前花開花落。向太陽揮一揮手,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6

夕陽躲到了山的背後,月色漸濃,我,獨自行走在幽黑的人行道上。

我走在路中央,周圍空無一人,只有車來車往發出的噪音一路隨我而行。月空中,殘缺的月佔據了夜,月光微弱,若有若無,不知怎的,今晚的月亮有點心情不悅,不肯散發出月光,弄得緊張兮兮。

我正踏着月光,似隨風飄揚的絮,走走停停。

漸漸,車的聲音遠去,後方傳來一陣吱嘎的聲響,十分刺耳。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搖搖晃晃前行,一輛轎車緊隨其後,讓人覺得怪怪的。

轎車開着燈,只是緩慢的跟着這兩破舊不堪的自行車,強烈的燈光照亮了自行車前行的路……

騎車的是一位老大爺,揹着一件掉色的藍布袋,穿着一身看上去不保暖的衣服,蓬鬆的頭髮顯出他的地位與生活。車把手上還掛了兩個大油瓶,噼裏啪啦的,很是讓人不悅。車燈與老人如影隨行,車和老人總保持着合適的距離,既不超他,也不落下。老人好似也領會了司機的意圖,時不時降低速度看上兩眼,目光中,飽含了對司機的尊重,敬佩與感激。

再向車中一看,車後隱約坐着一個小孩,望向別處的風景,似乎對爸爸的行爲不解,但卻沒有抱怨,只是,靜靜的坐着,我想,這樣的家長,孩子一定也是善良的吧!

車速緩慢,我卻加快了步伐。

自行車停了下來,老大爺從車上一步跨下,原本已彎曲的身子,深深地對着轎車裏的人鞠了一躬,他的樣子是那樣滑稽可笑,卻有那麼溫暖。

隨後,轎車加大了馬力,一會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善良的司機,在這漆黑的夜晚,用燈光,散發出了溫暖。那束光,是美麗的靈光,照亮了老人前進的路,也照進了老人家的心裏。不僅如此,也成爲我心裏的一束靈光,溫暖着我。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7

我應該如何描寫我的護校的那一天?

如果我是畫師,我就用我手中的畫筆,勾勒出我們辛勤勞動的情景。

如果我是詩人,我就用我飽含詩意的文字,記載下我們嫺熟的動作。

如果我是作曲家,我就用我激昂的樂符,譜寫我們充實而快樂的一天。

然而,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學生而已,我只能用我貧乏的文字來描繪,來讚美我心中的那一天。

我們懷着企盼的心情迎來了這充實又愉快的一天,開始護校了,雖然我們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打掃罷了,沒有發出一點兒聲音。

但是:

看——

每一片玻璃進過我我們手中的抹布抹過後,都顯得晶瑩剔透。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射入校園,燦燦的金色灑得我一身一臉。我們顯得十分默契,我們在沒有任何交流的情況下,依然能伸出手來抹窗戶,而且速度十分快,都快趕上神州火箭了。突然響起了下課的鈴聲,我們隨着音樂翩翩起舞,我們的手時而伸出,好像綻放的鮮花,我的手時而收攏,好像含羞的含羞草,我們的步子有進有退,好像白鶴亮翅。

多麼充實而愉快的一天啊

使人想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使人想起——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使人想起——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那優美嫺熟的動作把校園打理得乾乾淨淨。我們拾起垃圾,讓校園內的樹木爲變綠,讓花朵更加鮮豔了。

天上的浮雲優哉遊哉的漂浮着,小鳥不停地嘰嘰喳喳地歡快的唱着歌,風輕輕地吹動了樹木的葉子,發出颯颯的響聲。

多麼充實而愉快的一天啊!

護校一會兒就結束了,但我還沉浸在這勞動的喜悅中,不願結束。

但我們還是依依不捨得結束了我們的護校勞動。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8

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題記

如果智慧是一朵蓮花,那蓮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點亮的蠟。熒熒的那一剪光雖微弱曖昧,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閃光就彷彿是微風漾起的一道道漣漪;萬紫千紅,智慧的閃光就好像是那偶爾飛來嗅聞芬芳的彩蝶;晴空萬里,智慧的閃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嘯唳長鳴的雲鶴。

殘酷的揚起漫天黃沙,將一個個或悲壯或悠然的身影埋沒於九尺黃泉,然而,這又怎能湮沒在黑暗中閃動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葉,萬事萬物,都在不停地撩撥着我們的情思。情思,是靈感的觸發器。靈感,是和我們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爲一縷青煙無影無蹤。凡人需要靈感,文人更需要靈感。後者比之於前者,其可貴之處正在於他們多半會緊緊抓住這黑暗中的那一道閃電。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發出陶潛靈感嗎?一篇《蘭亭集序》,唱出了“齊彭殤爲妄作,一死生爲虛誕”的感慨。還有赤壁古戰場,不只有多少人去憑弔過。蘇東坡、辛棄疾,後來者更是不計其數。赤壁在他們的頭頂上架起一道的彩虹,在文壇豎起了一道亮麗的線。

我們生而,可是我們依然對心靈上閃過的微光視而不見,更不用說伸出手抓住它了。一個落地的蘋果成就了牛頓在科學界的豐功偉績,一隻飛翔的鳥兒爲萊特兄弟展開了翱翔天穹的機翼。“靈感是一個不拜訪懶漢的客人,”車爾尼雪夫斯基如是說。我們無意中丟棄了屬於自己的,不正是由於我們的懶惰嗎?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9

流星劃破夜空的那一瞬,讓人浮想翩翩;雨點落地的那一瞬,讓人心中盪開清波;與人微笑的那一瞬,讓人心懷暖意;魚兒跳出水面的那一瞬,讓人感到生命的跳動……

世間再也沒有比一瞬所看到的更精彩更迷人也更完美了。

在她的腦海中,那一瞬卻如此清晰,以至於成爲她向前奮進的動力。

她的父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普通到一走進人羣就再也認不出他來了。父親老了,歲月無情地在他臉上刻下深淺不一的溝壑。爲了這個家,他起早摸黑沒日沒夜地幹,就爲了給這個家溫暖。對自己的子女,他是那麼大方而對自己又過分地節簡。而她對於這些卻全然不知,直到……

一次寒風呼嘯的早晨,她的父親拉着一車東西送她上學。車子不大,東西卻很沉,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她跟父親身後,凍得雙手打顫。北風呼呼,迎面吹來,如刀割一般,路上已沒有行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寂靜,偶爾傳來父親的喘息聲。

風越來越大,父親的腳步也越來越艱難了,她拼盡全力才使車走了不遠路,突然,車停了她的父親從口袋裏摸出一枚懷着體溫的硬幣塞到她手裏,叫她先搭車去學校。她知道拗不過父親,只好噙着淚望着父親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寒風中。

過了十多分鐘,她搭上了車。在車子追上父親並超過的那一瞬,她什麼都懂了。只見父親身子微微向前傾,使勁全身力氣向前邁,背上隆起一根根筋骨,她彷彿看到了父親乾裂的嘴脣,凍壞的手指,彷彿聽到父親粗糙的喘氣聲。她手裏着那一塊懷有餘溫的硬幣,眼淚不禁落下,滴落在手上,蕩起一層層波紋。父親漸漸遠去。這一刻,她才知道朱自清《背影》所含的蘊意……

她就是我,那個粗心的我,現在我真想對父親說:“您的心,我懂!”是的,我什麼都懂了。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10

在森林的一頭,有着一個王國,叫天使國。那裏,人們都擁有一雙美麗的翅膀,生活一直很平靜,天使國的皇后順利地生了一個女兒,她不僅有着一雙與衆不同的翅膀,還全身發着光芒,所以,國王給她起名爲靈光公主。

可是,好景不長,皇后因病去世了。後來國王又娶了一個美麗矯健的女人爲皇后,靈光的後媽對她十分友好。然而,她的一個女兒卻恰恰相反,她整天就知道欺負靈光,自己享福。

一天,一位王子在森林裏看見草叢裏有着什麼光芒,他走過去,想看個究竟。一看,靈光公主正在草叢裏摘鮮花,王子一見她,就愛上了她。靈光看着王子那溫柔的眼神,竟害羞起來了。她回到家裏,看見那位王子正上門提親,她看自己也喜歡他,就答應了。皇后的女兒得知這件事,滿腦子氣。爲什麼她會得到幸福,而我卻孤零零的,不公平。於是,結婚那天,皇后的女兒特意讓王子喝下一杯飲料,這樣,她就會得到他。晚上,皇后的女兒偷偷進入他們的房間,睡在牀上,王子走進來,以爲她是靈光,可是皇后的女兒並沒有想到,靈光全身發着光芒,而她呢,卻一點都沒有光芒。一下子就被王子識破了,他舉着劍,對着她,讓她馬上走。她慌張地離開了,之後,王子和靈光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11

在我遊覽過的衆多美麗景點中,靈光寺是最令我難忘的一個景點,它的美麗神奇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靈光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粵東古剎名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陰那山自然保護區西麓。

我們隨着盤山公路盤曲而上,來到了陰那山自然保護區西麓的靈光寺。我們沿着景區路線向靈光寺走去,只見周圍綠樹成蔭,風景秀麗,四周還有清澈的小溪圍着綠樹淙淙地細流。真是山清水秀!我們走到靈光寺前,看到靈光第一絕生死樹,看上去這兩棵千年古柏,一枯一榮,劍指蒼天。榮者枝繁葉茂,枯者枝幹蒼勁,生死相伴,蔚然奇觀,令多少遊人爲之讚歎。

走進寺內,只見寺內供奉者諸多神像,栩栩如生。大雄寶殿爲重檐歇山式。殿後綠樹成蔭,但殿頂從無落葉,如此現象,至今還是個迷。難道其中有神奇的力量,在此蒙上了一道神妙的面紗。此爲第二絕。走人大雄寶殿內,殿內香火鼎盛卻不燻人,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殿頂的堪稱鬼斧神工的寺廟建築藝術傑作——鬥八藻井起了通風換氣的奇妙作用。因形似菠蘿,俗稱菠蘿頂。此爲靈光第三絕。

靈光寺的美麗與神奇讓我深深陶醉在其中,令人流連忘返。

海上靈光讀後感 篇12

13歲的費魯喬由於在壞孩子的帶領下打架,賭博,而在受祖母地痛斥。這時強盜進來將家裏洗劫一空,當強盜莫左尼被祖母認出後,爲了殺人滅口向祖母揮刀的一剎那,費魯喬衝過去護住了祖母而“他那勇敢而高尚的小小靈魂”卻漸漸遠去……

是的,他是勇敢的,因爲他和我們一樣,還僅僅是孩子,強盜多可怕!刀刺在身上多疼!可費魯喬卻能勇敢地擋在了刺向祖母的刀前。如果是我,我能嗎?我震撼、感動、一直在想。

他還是高貴的,那是靈魂深處高貴的東西,儘管他也打架、也賭博,犯一些孩子常犯的錯誤,可是他內心是知道悔改的!他會捨生忘死護住祖母,因爲他愛祖母。心中始終充滿愛。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孩子?

“媽媽,我能向費魯喬那樣勇敢嗎?”我忍不住去問媽媽。

媽媽說:“費魯喬讓我們知道:因爲有愛,人才變得勇敢無畏;因爲有愛,心靈才變得聖潔高貴;因爲有愛,我們的心靈才變得溫暖光明。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我們心中充滿着愛。我們、你就能做到。”

我心中無時無刻不充滿愛,我愛爸爸、媽媽、老師、同學、朋友所以我也會變得勇敢無畏、聖潔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