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1

花美心美人美。這就構成了一個德國。不但大街上的花美,人也美,人們那默默奉獻的心靈也美。德國,好一個美麗的國家!

這是我讀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感受。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季老先生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了作者再一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衆不同風俗習慣的讚美之情。

我讀完這篇課文,掩卷沉思,就彷彿置身於德國。我走在街上,看到了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開滿了鮮花,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美麗極了。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花的綵帶,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享受,真香真美。主人們正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成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許多蝴蝶圍繞着翩翩起舞。那窗臺上的花就彷彿是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風一吹,就向我們頻頻點頭。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倘若你親自到了德國,肯定會流連忘返。看了樓上,還想看樓下;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盛開的,還想看含苞待放的。看得你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人們自己種的花,卻是要讓別人看得,這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民看來,卻是那麼的平凡。

德國,真是一個美麗的國家!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2

愛是相互的,此言不虛。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就有一篇課文爲這句話做出了一個鮮活的例子,只不過,這是一種特殊的愛!

這篇文章就是《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作者是季羨林爺爺。這篇文章寫出了德國人與中國人愛花的不同:德國人民的花是種在臨街的窗子上,而中國人的.花是種在自己的屋子裏;德國人的花往外開,大家可以看到完整的花,而自己卻只能看到花的莖部,而中國人的話卻在屋內,自己可以輕鬆的看到花的每個角落。德國人都這麼養花,所以走在德國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四周都是花的“海洋”。那種感覺很溫馨很美好。

而在四五十年後,作者又回到德國,這裏依然那樣美麗,因爲這裏和幾十年前一樣依然散發着“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愛是相互的”美好精神。

學過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不僅懂得了愛是相互的,還懂得了只有做到“我爲人人”,纔會實現“人人爲我”的美好境界,就像是在公交車上大家相互讓座,小的時候,大人們爲小小的我讓座,我現在長大了,就爲回報大家,爲老人、殘疾人、婦女和小孩讓座;我想只有大家的心都是爲對方着想,大家團結一致就一定能真正的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加的和諧美好。

總之,我覺得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我爲人人,人人爲我”也是一直境界。那麼就讓我們伸出我的雙手,行動起來吧,相信有大家的付出,有你、有我的努力,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美麗!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3

今天老師帶我們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者是季羨林,其中“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這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到底是什麼事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呢?這件事其實發生在季羨林自己身上:早年在德國留學的時候,作者就親身感受到了德國人非常喜歡養花,但他們養花不像中國人,養在自己家裏留給自己看,德國人卻養在外面給別人看。季羨林通過和女房東的對話明白了德國人具有“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精神品質。

讀了課文,我懂得了“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其實就是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品質,我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我想:如果在家裏這樣做的話,那麼我們的家庭就會幸福和美滿;如果在社會上這樣做,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

當然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樂於助人的現象存在。在公交車上,有一位年輕人坐在那裏,可是他的旁邊站着一個老人,那個年輕人沒有擡頭望向老人,更別提讓座位了。在拐彎時,老人沒站穩,不小心碰到了年輕人,年輕人就開始火冒三丈,說:“你不長眼啊,離我遠點!”聽到這句話,我真想上去狠狠地斥責他一頓,那個老人年紀都這麼大了,你一個年輕人難道就不應該讓一下座位嗎?這個年輕人真是自私自利,他只考慮着自己的感受,一點都沒有“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這種精神!

他那麼享受得坐在那個座位上,難道他感受不到心靈深處的慚愧嗎?應該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啊!

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要自私,要擁有“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這種精神,這樣,我們才能更加自豪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4

一天,我碰巧看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話題讓我好奇:讓別人看看?你在外面種花了嗎?所以,我繼續學習。

這篇文章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主要是因爲當“我”在德國學習的時候,我發現德國人喜歡花,花種在外面,花都向外開放。在房子裏,一個人自己的花展示給別人看,在房子外面,一個人再看別人的花,這反映了德國人的“每個人爲了我,我爲了每個人”的精神。

更吸引我的是德國花的位置。你知道,我們的花是爲了你自己的享受而種在室內的。但是德國人把花種在外面讓別人看,這讓我很困惑。經過思考,我明白了——。這是否正好反映了“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精神呢?

我想如果每個人都幫助別人,那就是“我支持每個人”;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那就是“每個人都是我的`”。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例如,當學生們輪流打掃教室並給別人帶來一個乾淨的環境時,其他人也在幫助你。在班級的書角,如果每個人都帶一本書,那麼每個人都可以看幾十本書……但是不可能有“每個人都是爲了我,我是爲了每個人”。現在,中國,一個尊重老人、熱愛年輕人的古老國家,也會有自私和冷漠的人。每個人都必須知道這一點:一輛水果車在一個村莊附近翻倒了。當村民們知道這件事時,他們帶着他們的家人衝去摘水果。他們採摘的水果是他們自己的。很難相信這發生在我們國家,但它確實發生在我們國家。

德國人的精神“每個人爲了我,我爲了每個人”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德國。如果我們都能做到“每個人爲了我,我爲了每個人”,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好。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5

今天,我讀到了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文中所說的“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思想品質令我震撼。

課文中講述了德國是愛花的民族。德國人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從不像中國人那樣總是把花種在自己的房間裏,他們是把自己種的花養在臨街窗戶上,他們在房間裏的時候,自己只可以看到花的脊樑,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看別人種的花,這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體會到了德國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做到我爲人人,也就會達到人人爲我的局面,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麗的。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事例,都體現了“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這種高尚的品質。例如同學們積極捐書給班裏的一個圖書角;每天值日小組認真打掃教室的衛生;圖書館中辛勤工作的管理員;馬路上風雨無阻,堅守崗位的交警叔叔;不怕犧牲的消防員叔叔;堅守在邊疆保衛國家的解放軍叔叔……他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默默爲別人奉獻着,向我們詮釋着“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崇高精神。

在這裏,我要呼籲大家:讓我們一起學習德國人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高尚的品質和精神,努力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6

我學的課文有很多,但最令我欣賞的是這一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文中體現德國人的愛花之真切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

這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當年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在那裏所觀察到一種奇特的景象,因爲他們的花都是種在陽臺上,並向外開的,所以這引起作者的好奇。德國人愛花、愛美,以及高尚的品質是作者想讚美的,這種境界是作者所向往的。

幾十年過去了,作者又回到德國,那裏的一切幾乎都變了,可唯一沒變的還是那奼紫嫣紅,花團錦簇的.景象。德國人能夠做到“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稱讚的。

我們當今的社會裏,也有許多爲他人着想的現象。比如在公交車上,有很多的年輕人爲老人讓座;學校裏值日的時候,同學們都在辛苦地打掃衛生,積極地爲同學創造一個潔淨的學習環境,這不正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具體體現嗎?

我的心裏也是有別人的,比如,一到晚上,我家附近沒有路燈,一片漆黑,我總會把我家大門外的燈打開,讓走夜路的人避免摔倒。

這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思想境界使我想起了一句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從這篇文章中我受到很大的教育。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都能做到“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必將是強大的!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7

今天我讀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篇課文,非常感動,也受益匪淺。

課文講述了作者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發現德國人非常愛花,家家戶戶都在陽臺上種着花,只是花是向外開的,在家裏只能看見花的脊樑。人走在大街上擡頭一看,五顏六色的花在家家戶戶的陽臺上盛開,美麗極了,匯成花的.海洋。

作者問過他的女房東:“這些花是給別人看的嗎?”女房東很平靜地說:“確實這樣!”表現地很平常。

很多年後,作者再次來到德國,來迎接他的人問他:“你看這裏有什麼變化嗎?”作者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沒有變。”這說明愛與文明已經成了德國人的一種習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我們中國原來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現在國外很多景點上的警示語卻用中文寫的,如“請不要隨地扔垃圾”,“請不要隨地吐痰”,“不要在文物上亂刻畫”這些都說明外國人覺得中國遊客是很不文明的。我們要重新樹立文明形象,要具有德國人的這一種精神境界。

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爲別人着想,要做到“我爲人人”。有一次,我在等公交車,終於來了一輛車,和我一起上車的還有一位老奶奶。她一上車,車裏就站起了一位青年,把老奶奶扶到他的位子上,老奶奶下車的時候,這位青年又把這位老奶奶扶下車,老奶奶滿口答謝。等這位青年上了車,全車人都用讚許的目光看着他,這位年輕人也很開心,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當一個人隨手丟垃圾時,所有人都會扔垃圾,當一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時,所有的人都會跟着效仿。所以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做其他人的榜樣,倡導社會好風氣,傳播正能量。我們要學習德國人這種爲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質,使社會美好和諧。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8

這個星期,黃老師帶我們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讓我感觸很深。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人家家戶戶、臨街窗外都種滿了花,他們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多年後“我”再回到德國,發現變化很大的德國,“美麗”卻依舊如昔。由此“我”體會到“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崇高境界。

從這篇課文中,我感受到了德國人互相幫助的崇高境界,這能使鄰居和鄰居之間的感情更好,不會因爲小事而發生爭吵,我更感覺到了比花兒更“美麗”的`東西——那就是德國人民高尚的思想品德。

而這種品德不就是我們某些人正缺少的嗎?那些清潔工人好不容易纔把地上掃得乾乾淨淨的,可是就有一些人想去破壞,在隨地吐痰,亂丟紙屑,他們一點兒也不珍惜清潔工人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可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爲。小學生們可以在走廊上粘一些畫,讓走過的小朋友會覺得很漂亮,也會在他們的走廊上粘些美麗的畫,這樣可把學校打扮得更美麗,還可以做美術課的參考呢!大家只要一起努力,我們最終會把我們的品德變得更“美麗”!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9

俗話說得好:“給予比接受更加快樂。”有了給予,就會有回報。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講述了在德國家家戶戶臨街的窗戶前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德國奇麗的風景和民族的讚美。

課文裏,“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在德國隨處可見,比如,每一家把花種在臨街的窗子外,是每一位經過的人都能欣賞到;但是別人又把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又能給在這裏經過的每一位人都能欣賞到花。

這時,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次,老師在班上說:“明天每一位同學都帶了一本書回來,放在班級上的書櫃裏,就能給每一位同學看。”我們都很贊成老師的說法。因爲這樣我方了一本書放在書櫃裏,同學們就能看我的書,就在這裏他們就能在我帶來的書籍裏學到更多東西;而且我有、又能看到56本書,從哪些書籍裏學到更多知識。這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雖然我沒有去過德國,也不知道那裏怎麼樣的。不過我還能從季羨林爺爺的文章中知道了德國人“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美好品質,覺得德國是個了不起的國家。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後感 10

學習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感覺到了德國旖旎的風景和獨特的風俗。但是我更多的還感覺到了德國人,爲他人着想的崇高品格。

德國人家家戶戶都養花,中國人也養花,可養花的.習慣卻大不相同。德國人把花樣在臨街的地方,讓每一個過路人都看到;中國人卻把花養在家裏,自己的花自己看。德國人走在街上,就彷彿進入了花的世界裏,滿眼都是鮮花,你欣賞我的花,我欣賞你的花,你爲我帶來好心情,我爲你送去滿心的愉悅。德國人這種“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境界應該讓我們好好學習學習。中國人的自私隨處可見,你瞧吧:公交車上搶座位,隨手扔垃圾,公共場合大聲喧譁……許多人就是這樣,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的死活。

從這篇文章中我得到了啓發:只要我們人人努力,從自身做起,我們中華民族也一定會達到“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種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