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通用)《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大家肯定看過許多書,比如狼蝙蝠,小河男孩,狼王夢,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等等。不過我最喜愛的書是三國演義,其中最喜愛的是董卓疲帝興風雲這個故事。

主要內容是董卓掌握了朝中後,想廢了劉辯,於是收買了呂布,後來呂布去了丁原的房間,一下子砍下了丁原的頭,然後又廢劉辯,有一位叫袁紹的熱逃到了翼州。袁紹到了海渤後,立即跟朝中反對袁紹,王允接到袁紹的.信後決定和他一起對抗董卓,在交戰時袁紹上前殺敵,對抗幾回合後袁紹逃回軍中。

袁紹和軍隊逃向了一個谷,呂布的手下帶兵追殺,突然王允的軍隊殺出。包圍了呂布的軍隊,後來呂布的軍隊全軍覆沒。

我的感受是,有時做事一定要想一想後果或者做多手打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這幾年,學校開展“讀書養心”活動,我拜讀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讀完之後,掩卷沉思,不覺感慨萬千。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從東漢桓、靈二帝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一百多年,雖逢亂世,但經天緯地之才輩出。“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當陽誰敢與爭鋒”的趙子龍,“忠義千秋在”的關雲長,雄姿英發的周瑜,敬賢愛士的曹操……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劉備。劉備的寬厚仁德、禮賢下士、重情重義,是一代明君之典範,然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劉備。

劉備,字玄德,原是山中靖王之後,從小以買草鞋爲生,後來聚賢納士,逐步壯大勢力,經歷千辛萬苦,建立蜀漢大權。一路走來,他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功不可沒,他也十分看重三人的兄弟情誼。二弟關羽驕傲自大,敗走麥城,慘遭殺害,劉備悲痛欲絕,怒火中燒。他親率七十萬大軍伐吳,誓爲二弟報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力勸,一意孤行,自以爲是,也不作完全之策,草率出兵。結局可想而知,最終大敗而歸。丟了性命是小事,差點斷送蜀國基業是大事。

看到這樣的劉備,我不禁唏噓。聯想到我上四年級的那次期末考試,考試前,媽媽特意告誡我:“兒子,考試的時候,一定審清題意喲!”,我充耳不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考試時,粗略看了看題目,就提筆作答。心想,有什麼難的,都是我平時會的題,自以爲不是滿分,至少98分。成績出來了,90分!一盆冷水澆注全身。我拿着試卷仔細檢查,才發現被扣分的全是因審題不清造成的。哎呀!我的自以爲是、不聽別人的意見,自食其果了吧,我犯了與劉備一樣的錯誤。

《三國演義》是厚重的,我們不但讀出了故事,更要讀出哲理。所謂讀史明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是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義薄雲天的關羽形象。在作品中,關羽是義的象徵。雖然曹操送給他金銀和美女,天天以酒宴款待,但是他卻不爲所動。之後明白劉備在袁紹那裏,毅然放下了曹操給他的`優厚的待遇,過五關斬六將前去投奔劉備,他這種義氣讓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和重義氣的關羽比,呂布能夠稱之爲小人了。他本來是丁原的義子,但董卓送了他赤兔馬等物,他便動了心,殺了自己的義父,棄明投暗。在呂布眼中,這些寶物比什麼都重要。

此刻的人,都把義看的很輕,而看重利益。哎,我忠心期望大家都能像關羽一樣講義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今天我在家裏讀了一本關於歷史的書,書名是人人皆知的《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只止這百餘年間發生的事件,中間着重描寫了歷時約半個世紀的魏、蜀、吳國的興衰過程

據說《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着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它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筆法變化波瀾多姿;結構宏偉,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衆多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呼後應,層層推進。它塑造人物,略貌取神。有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張飛的.心直口快、關羽的驍勇善戰、魯肅的忠厚,還有曹操、劉備、周瑜等等,一個個形象栩栩如生。它對中國的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我讀了這本書,知道了我們人人都要像諸葛亮一樣,要有足智多謀的策略,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電視播了《新三國》,我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三國。

義---三國的標籤,《三國》義嗎?看了電視劇《三國》以後,我不敢苟同這個觀點。

每一次逃跑的時候,劉備總跑在第一個,不顧兩個結拜兄弟,自己先逃。這就是義?呂布乃武藝高超之豪傑,卻爲了美女貂蟬,讓父親死在自己的刀下。這就是義?司馬懿搶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詐。這就是義?

很顯然,我的認爲是膚淺的。於是我又打開了書本《三國演義》,細細品讀。

說到義,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紅臉關羽關雲長,他武藝過人,人生最重一個“義”字。當年曹操在俘虜雲長時,不忍心殺這位當代名將,還送了他一匹寶馬---赤兔。而赤壁打敗曹操後,曹操被關雲長抓住,曹操已無力迴天,但重義氣的'關羽卻沒有殺他,因爲曹操也對他有不殺之恩,所以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這就是義。

蜀五虎中另外兩元忠將趙雲及黃忠,誓爲保護祖國。每當衝鋒時,趙雲總是做先鋒;每當回營時,趙雲總是斷後殺敵。而單騎殺千軍救阿斗更是令人驚歎。黃忠就更不用說了,爲了殺敵,這位忠臣爲了蜀國,他拖着70多歲的身子骨征戰,爲國家獻出了生命。這就是義。

而蜀軍師諸葛孔明,不僅才華出衆,學富五車,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三顧茅廬,令他感激不盡,誓爲蜀國效勞一生。他的才華,展現在他的功績上: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借東風……當他已無力迴天時,他還讓士兵用木頭做成他的樣子,放在馬車裏,讓人們以爲諸葛亮身體還好,讓敵人膽寒,放棄攻打蜀國。他一次又一次地將蜀國從滅亡的邊緣拉上來。這就是義。

《三國》中英雄無數,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演繹、展示“義”。作爲一名現代小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生活,團結互助,活出自我,以現代人的方式詮釋“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有各個朝代和各個時期。三國時期,只是中華文明中短暫的一瞬。而這一瞬,卻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數無限的幻想。

在《三國演義》中,人物衆多,故事精彩,如:智慧的諸葛亮,龐統;勇敢的關羽,張飛;奸詐的曹操,袁紹等等。關於他們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赤壁之戰,官渡之戰,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他們爲我們留下戰爭得智慧,戰爭中的'理論,也正是他們,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個名垂千古的故事。

我看《三國演義》以後,我知道里麪人物的特點:張飛勇猛無比,關羽有勇有謀,諸葛亮足智多謀……,還有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故事流傳至今,從桃園三結義一起到三國歸晉,中間的故事都精彩無比。

這本書,也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名著,和所看得人,然我隱隱約約感到:古今多少事,都赴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扣人心絃的戰爭,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曹操、孫權、周瑜…苦肉計、空城計、桃園三結義、刮骨療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我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我既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又爲那一鞭的抽打而忍不住心痛,明知是假,卻由不得同情黃蓋。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因爲諸葛亮很聰明,用自己的辦法就拿到了周瑜要求的十萬只箭。

三國的事說也說不完就讓大家和我一起去探索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一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使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是一部我國古代的長篇小說,被譽爲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兄弟親情深的張飛,求賢若渴的劉備,智勇超羣的馬超,忠貞不渝的關羽,渾身是膽的趙雲,詭計多端的曹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劉備,因爲劉備爲了自己達到統一中國的大業,不惜一切代價,三番五次地去拜訪諸葛亮,終於在第三次的時候拜訪到了諸葛亮,與他共商大計。令我敬佩的是他那不厭其煩的態度。

通過以上的閱讀,我懂得了許多知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雲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爲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着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揹負着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着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的。因爲,我們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裏,還要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着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爲王,我卻一直在心裏稱他爲“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爲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迴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

英雄無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在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特別是當我最後讀到“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時,讓我感觸頗深,深深體會到了驕傲原來是這麼可怕。

長輩們常說驕兵必敗,但我之前卻不以爲然。就以我這次體育期末考試爲例吧。我本來跑步速度比較快,考優沒有問題,但是我在考試時驕傲自滿,以爲隨便跑跑也能跑出個好成績,最後該衝刺的時候也沒有用全力,還爲打敗了對手而暗自竊喜。可沒想到,等考試成績發下來一看,只有“合格”,就傻眼了,後悔莫及,但人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啊!

馬謖的驕傲,導致了街亭失守,諸葛亮北伐失敗,蜀國滅亡,將整個歷史改寫。而我如果不引以爲戒,稍微取得一點點小的成績就驕傲自滿的話,最終也會像馬謖那樣,使我的.人生軌跡偏離正常軌道。

我要時時提醒自己,以馬謖爲戒,不做驕傲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些課外書,我最感愛好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講中國古代的某一時期中國分爲了魏蜀吳三國。這三個國家裏本來的.是蜀國,因爲蜀國裏大將最多。可是後來蜀國裏的大將都老了,不能戰鬥了,而且他們的皇帝劉備也病死了,把蜀國留給了他的兒子劉禪去管理。可是劉禪管理不好國家,所以就被魏國消滅了。後來劉禪到了魏國,被曹丕養着,而且忘了他的家鄉蜀國。過了幾年,魏國又把東吳給消滅了。這樣三國就成了一個國家。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像劉禪那樣貪圖享樂,不管理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暑假裏,我有幸讀到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劉備本來是一位賣草鞋爲生的人,因爲聽說幽州太守劉焉招兵,於是就去投奔劉焉。在路上與張飛、關羽相遇並結爲兄弟,他們三人一起投奔劉焉去了。劉焉死了以後劉備也招了點人馬,駐紮在了新野,開始自己的事業。他們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來當軍師,幫助出謀劃策。開始關羽和張飛不服諸葛亮,直到諸葛亮打了一場大勝仗,他倆才心服口服。之後,通過劉、關、張三人的努力,他們與曹操、孫權一起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國號爲蜀,曹操國號爲魏,孫權國號爲吳。後來,關羽因爲太過於驕傲了,就把他把守的荊州給丟了,還被捉到吳王孫權的`手裏,被殺了。張飛因爲和關羽結爲了兄弟,所以想報仇,可是卻被手下給害死了。劉備看到兩個兄弟都因爲吳國而死了,就不顧諸葛亮的苦苦勸告,發動一百萬軍馬去打吳國,最後被打敗了,劉備也因此得了病去世了。太子劉禪繼承了父親的霸業。可他樂不思蜀,整天和姦臣一起吃喝玩樂,蜀國只好由諸葛亮來管理,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也因爲身體不好病死了。劉禪因爲沒有能力,就被抓到曹操那裏去了,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這樣完了……

在這個歷史故事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對蜀漢忠心耿耿,自己死也想着蜀漢,這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種體現。諸葛亮非常聰明,打仗時不靠武力,靠智謀,也打了很多勝仗。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死記硬背,要用一種好方法來記,這樣才能記得快。

在這個歷史故事裏,劉備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關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驕傲,否則就會象關羽一樣,丟了荊州又丟了性命。張飛告訴我們不要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茫茫宇宙,千萬顆星星,細心尋找,便能找到閃亮一顆;五彩花圃,有無數鮮花,細細聞聞,就能發現清香一株。我已讀過許多名著,在腦海中仔細搜尋,讓我最難以忘懷的還是要數《三國演義》。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我就已初讀《三國演義》,不過那時還很小,總搞不明白爲什麼老是要打打殺殺,要麼戰勝就仰天長笑,要麼戰敗就跪地哭泣,這對於我一個小小女孩來說,未免太過於血腥、太過於恐怖。

但自從五年級我們學了《草船借箭》,就被諸葛亮的聰明睿智、魯肅的忠誠老實、周瑜的奸詐狡猾所吸引,所折服。於是,我又再次捧起了《三國演義》,從中讀到了正義、奸邪、忠誠、睿智、狡詐……讀到了從未有過的感受和意義。

寬厚仁德、謙虛謹慎的蜀國之主劉備;聲似巨雷、勢若奔馬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挾天子而令諸侯”,奸詐狡猾的曹操;矯勇善戰、有勇無謀的呂布;心胸狹窄、生性多疑的周瑜;內忌而外寬、猜忌而多變的司馬懿;智勇雙全、寧死不屈的姜維……

三國中,那無休止的戰爭無時不在進行着,長矛揮動、亂箭飛舞,時刻都要精心防備,時刻都要竭力進攻,時刻都要變幻戰略,戰火硝煙,無處不在,不管高山、平地、江邊、城外,不論是將領、軍師、士兵,都在浴血拼搏、奮鬥之中。那一派戰前擂鼓聲勢浩大,戰中怒吼氣壯山河,戰後場面蕭條破敗的景象,永遠都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一統山河大地”,這簡單的六個字,道來雖似容易,但其中之理,又有誰能真正知曉?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生活在戰亂紛飛的時代中;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付出了血的代價;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將冰冷的淚水灑在具具戰死的屍體上……

三國中,無數英雄盡顯英勇才智,風騷軒昂,讓其後無數英雄競折腰。《三國演義》,真是壯志豪情,氣吞山河的千古絕作。

其實,讀過《三國演義》,讓我更多的懂得了正義、忠誠、睿智,讓我更多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的每個角色刻畫的都栩栩如生,一場場動魄的戰爭,讓我手不釋卷。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也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故事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再現了以劉備、曹操、孫權爲代表的,“魏、蜀、吳”三國羣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許多英雄人物讓我敬佩不已,劉備爲了成就大業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重情重義,俠肝義膽:諸葛亮巧用“空城計”足智多謀。"桃園結義"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經典故事一直讓我回味。

《三國演義》也讓我變得更加勇敢堅強,那是一個暑假,媽媽爸爸帶我們去爬山,爬到一個景區的時候,我弟弟提議去走吊橋,我滿臉“寫”着不想去。可是走過了吊橋就到下一個景點了,所以不得不去,工作人員幫我們弄好安全繩後,我就走上了橋,剛開始走的時候並不害怕,但是走到橋中間時橋開始晃動了,我就不敢向前走了,看着媽媽爸爸和弟弟都順利地過了橋,我的'心裏就開始忐忑不安了,但我想起《三國演義》裏勇敢的英雄後,我就想我不能敗在一座橋下,於是我一鼓作氣走到了橋對面。這對我來說,是成長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戰。

書好像一盞指路的明燈,讀《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華,開闊了眼界和胸襟,變得更博學,更智慧、更自信、更勇取,我們要像英雄們那樣,敢於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強者。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這樣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N次了。

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鬥爭進行描寫,隨着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雲;曹操憑藉着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讚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爲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着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餘,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啓示,曹操是一個奸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爲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爲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奸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爲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捨不得,但是也爲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臥龍鳳雛”。我學到了爲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爲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