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集合12篇)

紅樓夢讀後感(集合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集合12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也是最奇特的一部小說。

我讀紅樓,感悟最深的大致可分爲兩點。

第一,有感於《紅樓夢》的藝術魅力。《紅樓夢》之因此能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首,並不僅僅僅正因它在資料上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更重要的因素還取決於它巨大的藝術魅力。從小說的人物看,它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近五百人,而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數十人,例如林黛玉的尖酸刻薄,薛寶釵的溫柔敦厚,賈寶玉的如傻似狂,王熙鳳的詼諧幽默等,這些典型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獨特而又鮮明的個性特徵,早已成爲人類藝術畫廊中千古不朽的藝術典型,在銀屏上盛演不衰。從小說的情節結構上看,《紅樓夢》改變了以往長篇小說情節和人物故事單線條發展的單調模式,創造了一個完整宏大而又渾然天成的網狀藝術結構,四大家族及衆多人物,情節結構安排巧妙,雖然多條線索齊頭並進,互相聯結,卻又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從小說的語言上看《紅樓夢》,曹雪芹是公認的語言大師,他在繼承中國古典文學語言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加以豐富的發展,使小說的敘述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準確洗練,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堪稱經典,作者往往只用三言兩語就能傳神地勾畫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林黛玉進賈府那段,王熙鳳說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纔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似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裏心裏放不下。只可憐我這妹妹這麼命苦,怎樣姑媽偏就去世了!她這幾句話,不僅僅誇獎了林黛玉,而且讚揚了探春姐妹們,還博得了賈母的歡心,充分顯示了王熙鳳圓滑世故的特點。

除此之外,小說中的超多詩詞歌曲根據人物的不一樣性格而作,更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第二,有感於《紅樓夢》的主題,《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關於它的主題,歷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誠如魯迅所說的那樣:“道學家看見淫,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但我們細讀原著,就會發現,作者所要展示的主題,其實就是人生有限,天地無情的痛苦和無奈,是留戀完美的人生而又對人生美中不足的哀惋與感嘆:人生爲何要生老病死、離合悲歡?

小說中透過不一樣人物之口,反覆吟唱的這一旋律,正是作者歷經世間榮辱後的人生感悟,也是《紅樓夢》乃至歷代文人所極力探索的.永恆主題之一,例如,元春貴爲皇妃,但卻覺生活“終無意趣”;迎春誤嫁中山狼,不久便被折磨至死;探春雖然“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卻“生於末世運偏消”,爲了家族的利益被迫遠嫁異域;惜春看破紅塵,出家爲尼,“獨臥青燈古佛旁”史湘雲雖然“英豪闊大寬宏量”,但最終卻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玉帶髮修行,結果“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其他諸如香菱、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等等,乃至大觀園“女兒國”中所有的女兒們,都無一不是以背劇結局而告終的,但是,曹雪芹的這種人生感悟是用心而非頹廢的,他對人生乃至世間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當人生與世間的真善美被無情地毀滅時,他纔在憐惜悲憫中發出了無奈的感嘆,綜觀全書,《紅樓夢》主要在“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這一既詩化又真實的理想世界中展開故事情節,以“無故尋愁覓恨”的賈寶玉爲主人公,透過他的獨特視角和親身經歷來感悟人生,探索自然,充分展示了青春少女及世間之美被毀滅的無情和無奈。

以上就是我對《紅樓夢》的淺談,自《紅樓夢》誕生以來,就受到了普遍的讚賞和喜愛,紅學各派各持己見,然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紅樓夢》巨大影響和無窮的藝術魅力!,然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紅樓夢》巨大影響和無窮的藝術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夕陽的餘暉散落在碎金地上,我獨自走在深深的小巷裏,在朦朧的細雨中,我想起了那個呼吸着紫丁香的女人。細膩的影子在輕盈優雅的油紙傘下略帶憂鬱,而盤繞的旋律則略帶淺薄憂傷的美感。坐在院子裏,讀着一卷書,吟誦着一個悲傷的詞,想着一段過去。淡淡的茶香融化在脣齒間,苦澀帶甜背。輕輕地用一點墨水打開書——《紅樓夢》。

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一個美麗的故事,一羣美麗的人。紅樓夢,一場紫煙紫雨的夢,會隨着流水清幽。華麗的背景,美麗的情節,最終碎裂成碎片,留下一個悲壯而深刻的結局。也許曹雪芹的寫作淺薄,但卻蘊含着難以言喻的情感。只有真正瞭解《紅樓夢》的人才能理解。感覺,品味,理解她,是一種享受。

也許他們的愛情以一個悲傷的結局結束,紅坐冷漠,心碎,夢幻般的飛翔。我還記得賈寶玉和林黛玉在黃紙上讀《紅樓夢》的那一幕。現在是仲春,桃花映紅了人們的心。他們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蘭園奇葩,一塊美玉”,專注於手中的書。這時,幾片薄薄而完整的桃花瓣像蝴蝶一樣落在書頁上。黛玉笑着看着寶玉。他們面帶微笑地看着對方。唯美主義的背後是一對苦澀的戀人。也許這足以讓我們默默地看着對方。”風一吹,樹葉就掉下來。誰知道我的心?我回首往事,沉默了數千次。我只是爲過去的煙消雲散而嘆息。”我輕輕地寫下這句話,送給他們,以紀念這段悲傷而美麗的愛情。人生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有完美,但只有不完整才值得記住。

在冰冷的窗前,我獨自一人在月色漸暗的時候,不經意間,我心中又多了幾份“斷斷續續,亂七八糟”的惆悵之情久久縈繞。在宣紙上,青城獨特的笑容似乎講述了許多不尋常的故事。金陵十二釵各具魅力。是黛玉的“兩彎似銅非銅我煙眉,一對似哭不含淚”,還是王熙鳳的“一對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垂頂眉”,曹老作品中的十二個髮夾,像花水的浮影,卻不如人美。它們與衆不同而且美麗。或淡泊寥寥,或淡雅,或博學,或活潑可愛。紙扇後面凝結的粉末的出現等着我去尋找。夢迴千轉,回首往事,只抓住“簡家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邊”

在閱讀的過程中,品味文本的境界。裏面有許多聰明漂亮的女僕。如西仁、鴛鴦、晴雯等,但畢竟出身卑微,出身女傭生活。以晴雯爲例,一個對主忠貞的姑娘,終究沒有死。他們沒有自由,沒有自尊,甚至被虐待和遺忘。如果他們像寶釵一樣,就不會“慘不忍睹”。這是封建社會所謂的權貴和奴隸,但他們試圖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在樸素的紫檀樓裏,倚在窗簾上的女子在杏雨下默默撫摸着古琴。她的氣質像藍色,她的思緒揮之不去。流沙般的時光終將變老。長時間的凝結嗆住了這些美麗而聰明的人。在櫻花散落的季節,撫摸着粉紅色的花瓣,感嘆“生命如夢,一瓶它仍是u河的月亮”。

我的夢散落在江南的雨巷裏。就像一艘船,唱着一首歌詩,伴着長笛聲。我喜歡“美人燈”林黛玉,她像玉一樣清澈,有兩個酒窩和一個完整的身體。她是曹老苗作品中一個輕視世俗的充滿激情和自豪的女性。只有當桃花像煙一樣散落的時候,誰會在花開花落的'土地上擁有她樸素的白裙和淚水?她感嘆花的命運是“你今天埋了花,你知道它們是誰”。但她不知道她在埋葬他們。我欣賞她的身高,她的驕傲,她的優雅。這樣的女人,在茫茫人海中又如何尋找。

除了黛玉,書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劉奶奶是土生土長的,當她走進大觀園的時候,她沒有穿衣服。賈寶玉,依舊激情似水,依然迷戀着林黛玉。是王熙鳳一絲不苟的聰明伶俐,還是學識淵博、彬彬有禮的薛寶釵的優雅大方。賈府的興衰,反映了當時的封建主義和腐敗。但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此,還需要深入理解。也許《紅樓夢》是塵封的神祕夢。它將永遠吸引我們。

最後,用複雜的心情輕輕地合上書。在這個時候,我學到了很多。當悠揚的笛聲再次響起,我如釋重負。讀一本好書,品味生活。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紅樓夢,一部從從小便耳濡目染的名著。兒時,不願品兒女情長,懶得念胭脂紅霜,導致最後只記得雍容華貴的服飾,精緻奢侈的屋舍,還有寶玉黛玉等幾個名字。學時,只粗粗瞭解個別內容,無耐性、心思品讀原著甚至影視劇,自然無法從旁物表象中觸及到那種憐惜讚賞、感嘆哀傷,所以渾渾噩噩學了半生,依然不知作者何以癡,癡所何,更談不上解其中滋味。

第一次知道紅樓是四大名著之首時,心中猶豫片刻——不解其有何資質能被稱首,但也沒有任何質疑之念頭。紅樓似一深不見底之潭水,人人可見,人人可品,至於瞭解之深淺,所見之奧祕,因人而異。

如今,我算是粗略瞭解了完整了故事情節,人物關係。小說前半部分除了黛玉及甄家的悲慘遭遇外,其餘皆是洋洋灑灑的權勢之便及尊貴和諧。後半部分讀到探春出嫁那一節時,我便管不住自己的眼淚了。“原應嘆息”中,看似高貴無比的元春揹負着家族的興衰使命,忍受着與親友分離的孤寂,身處的是不得不獨自面對權勢紛爭的險惡情境。迎春安分守己,與世無爭,最後卻落得個替父還債,委身嫁人的下場,這樣一朵恬靜的春花被殘忍折枝,卻也無處伸張,只能在無盡的苦痛中鬱鬱而終。探春聰慧能幹,純真率直,在王熙鳳因病放權時積極改革,欲使賈府如活水般運轉起來,可在那個男兒無能的環境中,她哪有時間哪有機會一展身手呢,最後還不是被權勢利用,就那樣被隨便拿來贈予強兵以求和解,不知等待她的是多少悲苦與折磨。探春遠嫁當日,只有平時咋咋呼呼的生母趙姨娘淚流滿面,這或許就是作爲探春生母的小人趙姨娘的唯一善意,也是探春命途中該有的.唯一牽掛吧。惜春,不問世事,一心只求清淨,想要逃避那個紛繁雜亂的環境,但生於其中,長於其中,難以獲得真正的清淨,最後賈家衰敗,惜春流落街頭,以化緣爲生,算是完全解脫了,可能偶爾想起賈府的種種,但落葉飄零,風過無痕,靜靜地平凡地活着,所到之處未嘗不是片淨土。

四春及紅樓中的其他的女子都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一朵朵嬌豔美麗的鮮花,被上天賦予生動美妙的靈魂來到世上,但無論當權者,還是小姐、丫鬟,命運皆由不得自己,她們堅強悲壯地開滿“大地”,任憑風吹雨打,除寶玉外無人憐惜,最終無奈凋零,鮮嫩的殘瓣隨泥淖深陷渠溝。“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黛玉的映射晴雯是芙蓉花仙,清純明媚,而前世爲絳珠仙子的黛玉似能掌管萬花或爲萬花之命嘆息,所以纔有“葬花”一舉。之前黛玉因無法確定寶玉是否爲知己而以淚洗面,後面寶玉受命在外,衆花漸漸凋零,黛玉哭的是心疼,是牽掛,是悲傷,是無奈,是惋惜,是無助......

衆女子中,除了機敏聰慧、純真善良、主動追求幸福的小紅,也只有寶釵和襲人似乎有一個好一些的結局,但仔細一想,名利爲重、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的她們,在那萬物皆散的時候,素來憐惜女子的寶玉都沒能深情地望她們一眼,這其實是再寒心不過的了,她們屬於塵世,也能存活於塵世,無關清潔。

湘雲,黛玉的反面。對於不盡人意的世事,我們要麼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要麼委曲求全,以樂觀求一生機,電視劇版湘雲的結局剛好證明了這一點,家族衰敗,她不得不用僅有的樂觀委身於錢權風月之地,此時的湘雲肉身雖在,但靈魂卻不復當初,空持一具軀殼在塵世中摸爬滾打,人靜時再默默拭淚。這何嘗不是映射着我們?想跟愛的人平淡清淨地生活,想以琴棋書畫爲伴,卻不得不追求錢財物質,權利名譽,攀比、心機、虛榮滲透了生活,這是樂觀?!

對於小說中的男人,我實在不願爲它們任何一人敲寫一字,人類所有的惡習,人性所有的弱點都在它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現實中紅消香斷無人憐,但在理想世界中,我們可以努力一點,賞習黛玉的才華,憐惜善良可愛的人,待到飄零那日,做到無所謂風向,不嘆息過往,足矣。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還是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作爲一個女孩,我覺得應該是嫉妒和惋惜吧。

羨慕寶黛的才情,惋惜她們的命運。

林黛玉一首<<葬花辭>>,就彰顯了她的才情,同時也表明了她的命運。“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着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就是林黛玉,不拘於禮教的反骨女子的傲骨。然作爲挑戰那個時代的反骨,黛玉的命運自然是“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了。

我欣賞黛玉的傲骨,但不喜她的多愁善感,雖說是寄人籬下,好似無根浮萍,但史湘雲與她身世相似,卻能肆意的生活,這是黛玉的不足之處。我欣賞黛玉的才情,“冷月葬花魂”是她自身的寫照,卻不太喜她的悲涼。世人都說寶黛的'愛情悲劇是時代的產物,但是黛玉身子弱神經纖細何嘗不是一個原因呢。

再觀薛寶釵,則是是封建社會中一位典型的標準的淑女,她端莊穩重,精於世故,深得賈府衆人的喜愛,最終成爲寶二奶奶。以花比

之,她就是豔絕天下的牡丹,被人們譽爲”任是無情也動人”。牡丹在《愛蓮說》中是世人最愛,爲什麼呢。因爲她迎合了當朝統治者的喜好,在這點上可以說,寶釵是適應了封建社會的女子。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是薛寶釵爲人處世的寫照,她從不會沒目的的幫助人,她在大觀園中對丫鬟們施與小恩小惠,是爲了得人心;探望病中的黛玉,關心生活起居,又何嘗不是在作秀呢,雖說我的想法有點偏激,但寶釵的裝憨,給人的感覺實在不是一個憨厚的人。

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上的畫是兩株枯木,木上懸着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而判詞內容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兩株枯木是林字,懸着玉帶,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詠絮之才。詠絮才,用的是晉代謝道韞典故。謝安雪天吟詩:白雪紛紛何所似?其侄謝郎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其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這般才女結果怎樣?玉帶林中掛而已。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釵,分明便是薛寶釵。寶釵有停機之德。停機德,是漢代樂羊子的妻子,在樂羊子中斷學業回家時,她停機斷布,以厲丈夫繼續求學。寶釵有這樣的德行,結果如何?金釵雪裏埋而已。而"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則暗示雖然最終寶玉會和寶釵成婚,但心卻永遠留在了黛玉那裏,而寶釵則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

“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

意難平。”寶黛與寶釵三人的愛情糾纏不清,結局是一死一出家一守寡,這究竟是誰的錯,又該怨誰,誰是誰非誰又說得清呢。

附《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爲奴底事倍傷神,半爲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情慾認識與階級差別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紅樓夢》第六回,回目是: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如果說《紅樓夢》描述了生命的“情和欲”,那麼第六回主要是講述了生命在現實環境、等級差異下不同的生存狀態,有高貴,有卑微,有勢利,有施捨。

本回的故事分爲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賈寶玉初試雲雨情”,是前一回“情和欲”主題的延續,雖僅寫了一小段,但意義重大。從此之後,賈寶玉從頑童步入成年。在程朱理學文化中,天理和人慾是衝突的,要成聖賢,必須要儘可能的壓制生理慾望。但作者卻對此並不認同,而是將生命視爲一個整體,情、欲、性不可分割,上回便借警幻之口說出:“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確實如此,歷來有人認爲《紅樓夢》描繪了不少情愛故事,寶玉與許多人有着噯昧關係,但作者更注重在精神層面的情與愛。在這部分中,作者也有意突出,這在當時的社會關係中是被默認的,並未超越基本的道德底線。“襲人自知賈母將她給了寶玉,也是無可推脫的”“自此寶玉視襲人更自不同,襲人待寶玉也越發盡職了”。用一縷溫情的色彩顯示這段情愛與賈珍、賈璉等人的欺男霸女、雞鳴狗盜性質不同。

故事的第二部分,一進榮國府。作者對草根階層的描寫,同樣得心應手、神形俱備。生命在現實中被劃分了等級貴賤,彼此間的生活狀態有天壤之別。底層人在生活的重壓下艱難求生,他們得不到文化藝術的薰陶,也極少能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被動地聽從命運的安排,但即便是在這樣的階層,生命的力量也是頑強、生生不息的,也會有英雄豪傑,也會有女中丈夫。

作者安排了這樣一個視角。描寫貴族生活的顯赫,如果只是以貴族的眼睛去看,是不會覺得有任何特別的地方。對寶玉等人來說,一切珠光寶氣、錦衣玉食在生活中都顯得如此平常,只能藉助平民的身份才能進入其中,才能察覺到無法形容的巨大差異。“只聞一陣香撲了臉來,竟不知是何氣味,身子像在雲端裏一般,滿屋子裏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使人頭暈目眩”,接下來種種細節的描繪,貴族家的豪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裏寫了鳳姐的高貴,就像生殺予奪的女王,高高在上,決定着下人的命運。鳳姐準備吃飯時,“之間小丫頭們一起亂跑,說,奶奶下來了”,是何等的威嚴。賈蓉來借玻璃炕屏時,鳳姐的一段調笑假罵,盡顯霸道女總裁的個性。也寫出了小人物的卑微。生命本應該是平等的,可等級社會裏,在上者佔據擁有絕對勢力的權力金錢資源,底層者艱難求生,依附於上層,還經常要乞求對方的`施捨,自然無法保持獨立自由的人格與自尊。劉姥姥本是質樸耿直的農家婦女,甚至是一家的精神支柱,但爲了生活,有求於人,也就只能處處低聲下氣,說盡好話,察言觀色。作者對劉姥姥卑躬屈膝的刻畫,很真實,我們卻並不反感,只有同情。底層人物生活環境的無奈,求人辦事的卑微心理,直到現代,我們依然不陌生。

這裏也寫出了人眼勢利。榮國府看門的,同樣身份低微,在鄉下來的劉姥姥面前,確是鼻孔朝天,對她打量一會兒後,都不理她,半日方說道:“你遠遠的在那牆角等着。”低微之人,受慣了別人的氣,見到自己可以展示優越感,可以撒氣的人,多數是不會錯過機會的。被傷害被欺壓的人,一旦有機會,傷害欺壓別人也毫不手軟,甚至變本加厲。我們甚至可以總中讀到人類的歷史。至於周瑞家的,在劉姥姥面前,雖也居高臨下,要顯弄自己的體面,卻道是真心幫忙,不必苛責。

最後,作者也深爲感慨,在曲子中寫道: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狼舅奸兄!正是懲處加減,上有蒼穹。

謝謝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作爲四大名著,紅樓的爭議一直是最大的,爲了研究它,大家甚至成立了紅學會,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吸引了大家,什麼使得大家有了這種熱情只爲了研究一本書。但是看完了全書以後,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這種書,讓人慾罷不能啊!

其實書中寫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愛情故事,我喜歡的不能娶,娶了的我不喜歡。但就是這樣平常的故事,曹雪芹硬是寫的這樣非凡。小說裏那麼多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自己的個性,那麼多人裏竟沒有一個重複的。就衝這點他就值得被人這樣的追捧。小說裏我喜歡的人物太多了,喜歡的情節也太多了,多到自己都說不過來了,比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子,寶玉捱打等等,每個場景就好像真的發生在我眼前一樣,既真實又讓人難忘。真的很喜歡曹雪芹的文筆。一直都在遺憾爲什麼後四十回的紅樓夢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太喜歡高鶚續寫的那個,那不是最初最美的紅樓,不是完整的。

在曹的筆下,寶黛註定是個悲劇,這在前八十回有着很多暗示,其實黛玉本就不是最適合寶玉的人,不管她怎樣懂得寶玉的想法,不管他們怎麼相愛,他們永遠不會在一起,這不只是因爲家族的反對,更多的是性格使然,因爲他們的性格最終一定會走到這一步,黛玉太脆弱,太敏感,她太容易因爲寶玉而生氣,但是寶玉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和那些小姐丫鬟逗樂啊,說笑啊,這樣的.她也許寶玉一時可以接受,可是時間長了,試問哪個男人可以容忍呢?所以他們註定了一定會分開。其實分開也沒有那麼不好,最起碼黛玉活着的時候,他們是相愛的,她也還了欠他的眼淚,可以沒有遺憾了。而在高鶚的筆下,黛玉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太不像我們認識的那個孤芳自賞的她,自卑到了極點的她。所以我說高鶚寫的紅樓沒有表達出曹雪芹真正的意思。 再來說說寶釵吧,這個我不得不佩服的女人,試想一下在那個年代得有多大的氣度才能容忍自己的未婚夫那樣爲了別人付出一切,而且還不嫉妒?最後竟然還會嫁給他。

這就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更難得的是,她還能做到連情敵都說她的好話,這份心計就不是一般人有的。一個人能做到讓一個人滿意很簡單,但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就難了。可是她卻做到了,還做得津津有味,就憑這她也應該得到她想要的。這樣一個奇女子也有遺憾的地方啊,因爲她就算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卻始終沒有贏得寶玉的愛,不管後來寶玉有沒有娶她,她還是有遺憾的啊,林妹妹永遠是他們倆之間的障礙啊!一個女人一生所求不過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罷了,可是她卻沒有得到最該得到的那個人的心,這樣的她即使有了寶二奶奶的名稱又如何呢? 讀完全書,自己一直在想的就是這個問題,到底愛情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到底該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在一起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相同吧,不然不會這麼多年了,這還是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啊。如果是我呢?我會怎麼辦?我不停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愛情本就是有些虛無飄渺的東西,而且走到最後都會變成親情,都會變成一種習慣,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找到那個想攜手走一輩子的人,我覺得最美的情詩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那樣的纔是真正的愛情,不管那個人是你愛的還是適合你的,只要你們可以走下去,一直走,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你是幸福的,只要你是開心的,這不就夠了嗎?有些事情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弄的那麼清楚。人要學着讓自己解脫一點,要學着活的瀟灑一點。寶玉要是能想明白這件事也許就不會出家了吧?但這也是假設罷了。遺憾是無法彌補的,就像我們再也看不到曹雪芹的真正版本的紅樓夢一樣,寶玉,黛玉,寶釵也只能這樣遺憾下去了吧?但誰又能說遺憾不是美呢?難道這不是最適合他們的結局嗎?只要我們讀懂了曹雪芹,就會發現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最好的了,也是唯一的了。

這樣的紅樓纔是最美的!才值得我們這樣去愛它!就如一場夢一樣的紅樓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我想它會在我的記憶裏停留很久很久。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寶釵一向都是封建社會裏的完美人物,她識大體又不似熙鳳般狠辣,有才氣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訥,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極端。寶釵,能夠用完美來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脫俗,恍若仙子般傾城;熙鳳的美是傲,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傲瞰人間,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雲的美是憨,是芍藥花下的天真爛漫;而寶釵,則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傾國,默默獨居一隅,卻不知早已驚豔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一向在想,寶釵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妙齡少女,黛玉有她的風露清愁,熙鳳有她的機關聰明,而寶釵,似是無慾無求,真真“淡極”,卻顯得“更豔”。

寶釵是封建主義絕對的擁護者,她從來不喜像黛玉那樣的傷春悲秋,從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賈寶玉就說過,寶釵並不喜作閨怨詩,也不許寶琴作,可見她對閨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會去望着“花謝花飛飛滿天”悲慼,更不會嘆“紅消香斷有誰憐”,她心裏的女子,或者說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和林黛玉一樣擁有傾世芳姿,卻不像林黛玉一樣想將來將何去何從,只想如何過好此刻,這是她“淡極”,更是她對封建制度的崇尚。

寶釵的“淡極”也與她的生平遭遇有關,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用,雖是女兒卻也要持家掌事,寶釵早早便接觸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這個封建的社會,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正因她要過得好而被修整過的。黛玉能明白現實的殘酷,而寶釵卻知道怎樣去應對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說,寶釵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正因此,她的“淡極”並非她無慾無求,是她已經有了潛質和氣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間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正因她已經融入了現實,已經能讓自己在現實裏過得很好,甚至讓自己完美無暇,淡極更豔。

寶釵“淡極”,但並非“無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適應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寶釵的“德”是讓人讚歎的,可也是爲她自己悲嘆的,寶釵一心想讓寶玉早日步入仕途,爲他謀一光明前程而費盡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會成爲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寶釵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於對寶玉的`真情上的,正因她明白封建社會的定理,正因她遵循並信奉着封建社會的規則,她便把自己認爲最好的道路告訴寶玉,於理,寶釵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實令人讚歎。但是於情,這偏偏不是適合寶玉的路,寶釵有“停機德”,可寶玉卻沒有“懸樑悟”,寶釵的良苦用心也就適得其反,讓寶玉心生厭倦。寶釵是理性的,她知道這樣對寶玉有益無害,誰叫寶玉卻如此輕視功名還罵其“祿蠹”,寶釵之德,也只能付諸東流了。

而對於黛玉,寶釵一向都是友善的,儘管剛進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諷,她也沒有多說一句,在聽到黛玉用《牡丹亭》裏的句子作酒令時,寶釵反而句句真誠地勸了一番,連向來對他人言語極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寶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專程遣人送燕窩來;之後搬出大觀園又獨獨寫了四賦贈與黛玉。對於同爲才女佳人的黛玉,寶釵是惺惺相惜的,但她們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與寶釵的遵從和信奉水火不容,她們無法成爲同道中人,卻能做彼此憐惜的姐妹,是正因寶釵始終如一的友善和情誼。

正如湘雲笑說的,縱是黛玉,也挑不出寶釵的一點短來。寶釵在這個波濤暗涌的封建社會裏已經學會了如何處事應變,在榮國府裏博得了衆人的喜愛,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寶玉,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無法擺脫命運,也無法爭取自己的幸福。寶釵的悲哀,是她從來不知道她的堅持一向就是錯誤的,她爭取的東西並不是屬於她的,只但是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變什麼。

嘆只嘆,如果寶釵遇到的不是寶玉,她必須能在屬於她的社會裏綻放她獨有的風雅,一如傾國的牡丹,融了滿院淡淡的香,詮釋着她的完美。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寶釵一向都是封建社會裏的完美人物,她識大體又不似熙鳳般狠辣,有才氣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訥,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極端。寶釵,能夠用完美來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脫俗,恍若仙子般傾城;熙鳳的美是傲,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傲瞰人間,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雲的美是憨,是芍藥花下的天真爛漫;而寶釵,則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傾國,默默獨居一隅,卻不知早已驚豔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一向在想,寶釵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妙齡少女,黛玉有她的風露清愁,熙鳳有她的機關聰明,而寶釵,似是無慾無求,真真“淡極”,卻顯得“更豔”。

寶釵是封建主義絕對的擁護者,她從來不喜像黛玉那樣的傷春悲秋,從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賈寶玉就說過,寶釵並不喜作閨怨詩,也不許寶琴作,可見她對閨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會去望着“花謝花飛飛滿天”悲慼,更不會嘆“紅消香斷有誰憐”,她心裏的女子,或者說就是她自我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和林黛玉一樣擁有傾世芳姿,卻不像林黛玉一樣想將來將何去何從,只想如何過好此刻,這是她“淡極”,更是她對封建制度的崇尚。

寶釵的“淡極”也與她的生平遭遇有關,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用,雖是女兒卻也要持家掌事,寶釵早早便接觸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這個封建的社會,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爲她要過得好而被修整過的。黛玉能明白現實的殘酷,而寶釵卻明白怎樣去應對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說,寶釵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爲此,她的'“淡極”並非她無慾無求,是她已經有了本事和氣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間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爲她已經融入了現實,已經能讓自我在現實裏過得很好,甚至讓自我完美無暇,淡極更豔。

寶釵“淡極”,但並非“無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適應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我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寶釵的“德”是讓人讚歎的,可也是爲她自我悲嘆的,寶釵一心想讓寶玉早日步入仕途,爲他謀一光明前程而費盡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明白自我會成爲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寶釵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於對寶玉的真情上的,因爲她明白封建社會的定理,因爲她遵循並信奉着封建社會的規則,她便把自我認爲最好的道路告訴寶玉,於理,寶釵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實令人讚歎。可是於情,這偏偏不是適合寶玉的路,寶釵有“停機德”,可寶玉卻沒有“懸樑悟”,寶釵的良苦用心也就適得其反,讓寶玉心生厭倦。寶釵是理性的,她明白這樣對寶玉有益無害,誰叫寶玉卻如此輕視功名還罵其“祿蠹”,寶釵之德,也只能付諸東流了。

而對於黛玉,寶釵一向都是友善的,儘管剛進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諷,她也沒有多說一句,在聽到黛玉用《牡丹亭》裏的句子作酒令時,寶釵反而句句真誠地勸了一番,連向來對他人言語極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寶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專程遣人送燕窩來;之後搬出大觀園又獨獨寫了四賦贈與黛玉。對於同爲才女佳人的黛玉,寶釵是惺惺相惜的,但她們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與寶釵的遵從和信奉水火不容,她們無法成爲同道中人,卻能做彼此憐惜的姐妹,是因爲寶釵始終如一的友善和情誼。

正如湘雲笑說的,縱是黛玉,也挑不出寶釵的一點短來。寶釵在這個波濤暗涌的封建社會裏已經學會了如何處事應變,在榮國府裏博得了衆人的喜愛,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寶玉,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無法擺脫命運,也無法爭取自我的幸福。寶釵的悲哀,是她從來不明白她的堅持一向就是錯誤的,她爭取的東西並不是屬於她的,只可是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變什麼。

嘆只嘆,如果寶釵遇到的不是寶玉,她必須能在屬於她的社會裏綻放她獨有的風雅,一如傾國的牡丹,融了滿院淡淡的香,詮釋着她的完美。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如果說有一本小說能夠常看常新,永不覺枯燥的,現代文學裏大概只有《白鹿原》,古典小說裏有不少,四大名著都算,但只有《紅樓夢》,每過一段時間閱讀,感受都會不同。

我很小就看此書,幼年懵懂閱讀只重情節,少年時多探究人物性格和命運,現在研讀更重視小說的內涵感受。好的小說,其思想內涵和意識形態也是深邃博大、自成一體的,而《紅樓夢》,更融入了哲學、美學、政治、社會、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現象,吸納了詩詞、歌賦、建築、園林、繪畫、美食等藝術形式,它構築了一個迷宮一樣的世界,寫出了社會最真實的人情世故,也碰觸着每個閱讀者心靈最隱祕的情感角落。它是一塊磁石,走進去都會不自覺地被深深吸引。因此,愛好者衆多,研究者更多,從書成之日起就造就了名家輩出的“紅學”,有人感嘆道:“《紅樓夢》一書,養活了多少紅學家!”

《紅樓夢》描寫人物是小說中最多的。曾有人做過統計,《紅樓夢》中一共寫了975個人物,其中有姓名稱謂的就有732人,無姓名稱謂的有243人,而這些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生動分明,不僅有着人物形象的主導性格,各種性格還表現出了多維性、複雜性和立體感。特別是主要的幾十個人物,如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等,鮮活的似乎可以從紙上走下來。

曹公對人物的勾勒,是非常獨到的。一種是對獨特性分明的人物,通過對比凸顯性格,如寫林黛玉,運用寫意手法:“兩彎似蹙非蹙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詩意的語言,非常傳神地寫出了黛玉的靈秀、病弱、美麗、善感,寫寶釵則純是白描:“肌骨瑩潤,舉止嫺雅”,寥寥幾句,一個健康美麗、教養良好的大家閨秀就呼之欲出了。另一種是從其他人的眼中的形象來對比,寫在衆人眼中的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又寫薛蟠“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裏”,點出黛玉的美,是那種風流嫋娜、配得上芙蓉花“風露清愁”的美;寫薛寶釵則有寶玉忘情那段:“再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同水杏,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明豔無儔的美人“豔冠羣芳”,呼應了寶釵的花籤牡丹花。

曹公對林薛的塑造,成就了文學史上最鮮明的對照,可以說在1000箇中國人的心中,就有着1000個林黛玉、薛寶釵的形象。不管《紅樓夢》改編成什麼藝術形式,電影電視劇也好,繪畫、歌舞或者戲劇也好,每個中國人都能毫無懸念地一下子把這兩位“環肥燕瘦”的女子區分開來。還記得李少紅導演的電視劇《新紅樓夢》出來後,評論界一片噓聲,批判聲最大的就是劇中林黛玉看起來居然比薛寶釵還要“珠圓玉潤”!

曹公對人物描寫,還注重於相似性格的人物不同之處的對比。如紫鵑和襲人同樣屬於溫柔和氣的類型,紫鵑情辭試寶玉,聰明勇敢、俠骨柔腸躍然紙上,其忠誠無私可欽可敬;襲人進言王夫人,性格中的世故圓滑、穩重馴順暴露無遺,其隱忍善謀足令人側目。黛玉、妙玉同樣清高自詡,黛玉的清高中含着溫暖的少女的天真和熱情,她會認真細緻地指導香菱學作詩,對寶玉的愛情深深執着;妙玉則多了一分冷漠矯揉,以“檻外人”自居,對紅塵俗世人物存有深深鄙視。

爲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曹公還採用了類似烘托的手法,稱爲其獨創的.“影子”寫法。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設定,實際上是各種人物在不同社會階層上的影射,襲人爲寶釵的影子,兩人在爲人處世、性格特點直至價值取向上頗多一致;晴雯爲黛玉的影子,晴雯的悲慘遭遇是黛玉不幸命運的“彩排”;“襲爲釵影,晴爲黛影”,這樣的寫法,於人物的性格命運上的互補、互似、互襯,更是顯得意味深長。

張愛玲說人生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魯迅先生更是感嘆,“自從《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這些話,都點出了《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步千古的地位,更牽引承載着一代代讀者的思索和感嘆。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一個女人,一生的眼淚,卻換來一段殘缺而又不完整的感情;一個男人,一生的呵護,卻終究敵不過金玉良緣的流言蜚語。她,林黛玉,那個傾國傾城的貌;他,賈寶玉,那個多愁多病的身。這部文學作品,堪稱文學史上的經典,也許正是因爲這經典,將我這個愛文學的女孩子牢牢地鎖住。說實話,我從五年級就喜歡《紅樓夢》,可能那時候我年紀小,而這本書多講的愛情故事,家裏人不大同意我看它,但我覺得這沒什麼,每個人都會有這個過程或說都會有愛情這段經歷。當傾國傾城遇上多愁多病之後,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林黛玉雖然在愛情中是一個失敗者,但在言行一語雙關方面,卻不得不令我佩服。“也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些!”含蓄又不減妙力的話,被她說的如此完美無瑕,不得不說,林黛玉對於文字也是別有一番研究。“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她的詩中總帶着一種別緻的美感,但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在裏面。《葬花吟》中“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她的孤寂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沒想到,她的命運與這首詞是如此的相似。只有寶玉一個知己,除了他,在這慌繆的現實生活中,還有誰能給這個潔尚的姑娘幸福呢?這一切,又豈能是她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呢?所以,她終究被這黑暗的世界所吞沒!可悲!可嘆啊!

林黛玉在文學史上算是一個成功的女性,但不免會有些弦外之音,有人說林黛玉尖酸,刻薄,會使性子,有心計,不僅如此,我們更要注意的她的出生,她的背景,自從來到榮國府,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唯一的一個卻承受不了封建社會的壓力。我覺得,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不亞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當然,每個都有每個自己的優點。

當我再次翻開這本《紅樓夢》時,每個主人公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悟,但唯一不變的是那個傾國傾城的林黛玉和多愁多病的賈寶玉......《紅樓夢》讀後感13

那個時代的女子,悲哀在沒有話語權,不能做自己的主,都是男子做主,只有男子才能拿主意。未出嫁時靠父親,兄弟,叔父,你的嫁娶是他們挑選,他們說了算。遇到個好的,自會替你謀劃,挑選,像探春,如果不好的呢,只爲錢財或爲別的,鴛鴦的兄長,迎春的父親,就連巧姐差點被賣,也是舅舅,賈芸等在攛掇邢夫人,邢夫人也不知底細。

雖然薛蟠胡鬧,但起碼還是男子,不至於讓薛姨媽,寶釵等讓人覺得無可依靠,後又有薛蝌料理。就如鳳姐如此能幹,還只是打理家裏邊,家外邊都是賈璉去走動。湘雲如此豪爽的人,也只是只能由叔叔做主自己的嫁娶。湘雲把寶玉叫到跟前說:如果老太太忘了,你要記得時常找人來接我。

從這裏開始喜歡她,喜歡她的勇敢,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有點示弱撒嬌的感覺,但又不是)直接就說我需要你時常來接我。而黛玉和寶玉,每每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一個怕多心惹惱,一個怕情理不容。寶玉病了,寶玉的丫鬟讓黛玉去勸勸,黛玉不去,覺得現在不是以前小時候了,該避避了。而黛玉的心思,上無母親可做主,下的丫鬟也說不上話,就是鳳姐薛姨媽開玩笑也不是當真,也不會去攬。

同樣無父母,湘雲豪爽,在賈母面前大笑大說,會說出:“如果老太太忘了,你要記得時常來接我”就是老太太忘了,她也諒解,也不猜疑,然後讓寶玉記得。不知是不是因爲唯獨黛玉的是愛情,才這樣吃醋,敏感,使性子,容不得別人,除了黛玉,也沒有寫哪一個女子的愛情。尤三姐愛而不得都剛硬自殺了,黛玉兩次病重都是因爲聽說了寶玉娶親,還都是自己故意尋死,第一次發現是誤會的時候,馬上就好了。

如果黛玉和寶玉成親,黛玉是不是就會愛惜自己多一點也不可知?但那就不會是絳珠草還淚,不會是悲劇,不會是薄命司。寶釵會想不到她與寶玉的親事會要了黛玉的命嗎?還是她終究只聽哥哥母親安排,可她平時也是個替母親哥哥拿主意的人呀。賈母爲何會說我也沒心腸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有一部分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含笑的悲劇,說實在話,我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作爲一個剛入道的紅迷,我對於《紅樓夢》的認識還過於膚淺,只是用自己有限的領悟能力去領悟《紅樓夢》無限的韻味,筆墨遊戲,沒有真正的輸贏,只是適當發表自己的意見罷了。十二金釵中有兩個可謂是天上少有,地下無雙,她們的判詞是: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不難猜到,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她們是《紅樓夢》裏的主角,有許多過人之處,但也許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她們終逃不過悲慘的結局。

林黛玉,多愁善感,與賈寶玉初次見面就似曾相識,曾經山盟海誓,終落得“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根入夢遙”。她本是太虛幻境的一棵絳珠草,到人間歷劫,卻墮入紅塵,無法自拔。她那副病西施楚楚動人的樣子,終究被泥土掩埋。她與賈寶玉生活在封建社會,卻偏要衝破封建禮教,她一生追求自由與潔淨,就像她《葬花吟》中的詩句:“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堆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到最後,淚水哭幹了,便魂歸離恨天。可以說,她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她不希望賈寶玉墮入名利場,發生本質的改變,她不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偏要大展奇才,她愛刻薄人,愛使小性兒,因此,她並不受到大家的歡迎,不受下人的擁護,即使是賈母,也不過是對她十分疼愛,但內心深處並不看好她,並不欣賞她,只是看在她母親賈敏的份上,讓她不受欺負,況且又有金玉之論,在寶玉的婚事上,賈母便更不考慮她了。鳳姐一計將寶釵與了寶玉,而她,則在他們成親的時辰淚乾氣絕。病時無人探望,死後無人理會,她也算得上是可悲了吧。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好容易有一個寶玉這麼個知己,卻硬生生被長輩們拆開,悲慘的死去,而她一生所追求的自由與潔淨也自然隨之逝去。可嘆她“閒靜時如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卻落得如此悲慘。她的.死也與她所追求的自由與潔淨有關,可惜她到死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薛寶釵,另一個絕色人物,她不像林黛玉那麼小性兒,相反的,她就是個封建禮數的代言人,她從不越禮,處事小心謹慎,如鳳姐所說“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做人做事幾乎沒有一點漏洞,深得衆人心,人又圓滑,從不惹禍上身,因此人緣又是極好的,比黛玉的賈母喜愛。但是,她有些過分謹慎,過分做作,甚至連脾氣也不敢發,生怕影響了她在衆人心中的形象。就那寶玉比她楊貴妃的事來說吧,寶玉那她比作楊貴妃,她雖惱,卻也只是話裏有話得說了一句。她一味地遵守禮教,沒有自己的性格,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最大的缺點。她的母親曾和賈母王夫人提到過“金玉良緣”,她有金鎖,寶玉有寶玉,也就是暗指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爲此,他故意疏遠了寶玉,怕遭人非議。她剋制了自己。由於她的剋制,她成功地登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但那又如何呢?最終,寶玉出家,恢復了自己在太虛幻境神瑛使者的身份,斷絕紅塵,也就意味着她出閣不久就要向自己的嫂子李紈一樣獨守空房,消磨青春。比黛玉更爲悲慘。可嘆她“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銀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守時,自雲守拙”同樣也落得如此下場。

作爲金陵十二釵的她們,都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爲誰妍”。她們都有着沉魚落雁,避月羞花之貌,但最終一個悲慘的死去,一個獨守空房,她們都是時代的悲劇,時代的犧牲品。有很多人議論她們究竟誰更悲慘,我覺得,其實這都我所謂了,曹雪芹先生的初衷並不是寫幾個與衆不同的人和事,他只是想透過他們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至於他筆下的人,只給他情感的一種詮釋,當然這種詮釋,後人會有很多種解釋,這些,就是曹雪芹先生留給後人的謎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嗨,真像《好了歌》裏說的那樣: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 .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紅樓夢是一部超越時空的鉅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一個豪門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個耐人尋味,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寶玉、黛玉的真摯愛情更令人唏噓不斷,不敢妄作評論,只願說說我讀後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覺得除了寫一個大家族的興衰,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最主要的是寫女人,一個個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腦海,不禁浮想聯翩。在這部小說裏我最喜歡的是晴雯,她才貌出衆,敢愛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惡如仇,真乃一女中豪傑,但卻因此引起賈府主子的不滿、惱恨,最後被逐出大觀園,病死家中,不禁讓人黯然淚下。金陵十二釵,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慘故事,尤三姐爲了愛情,情願獻出寶貴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貪慕虛榮嫁與賈璉做王熙鳳的狡猾奸詐,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連死都沒有個墓碑。迎春大丫環思棋與潘右安從下就相互愛戀,最後卻都爲了愛情獻出寶貴的生命。讓人不禁爲他們的命運慨嘆唏噓。黛玉葬花的柔情幾人知?黛玉與寶玉真心相愛卻因爲封建禮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後導致了這場悲壯的愛情悲劇,有情人終不成眷屬。曲折的故事情節,性格分明的人物,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情是不分貧富貴賤的。不能讓世俗影響純潔的愛情,雖然現在社會的拜金主義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拋出“沒房、沒車,就不結婚的言論。”在婚姻上更講究門當湖對,我不禁慨嘆古人的愛情,他們爲了敢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爲了愛敢於拋棄自己的一切,爲什麼我們反而不成了呢?難道真的是沒有錢就沒有愛情嗎?願世俗少一些煩擾,願愛情少一些悲劇,願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