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合集)《呼嘯山莊》讀後感14篇

(合集)《呼嘯山莊》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呼嘯山莊》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呼嘯山莊》讀後感14篇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

親愛的迪恩太太:

您的身體可還好?上一年的冬天太過寒冷,希望沒給您帶來什麼困擾。那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以及那片長滿石楠的荒原,一定是白茫茫一片,只剩下綽綽的輪廓,我想象着這些建築在黑夜、寒風中的影像,就像在它們之中發生的故事,那些人與事,都沉默着、寂靜着,憂愁地沉思着。

春天到了,沉睡的吉默頓從黑暗中甦醒,荒原上的植物都生長起來。迪恩太太,我想您應該去看看,在那青草的斜坡上,在那溫和寬廣的天幕下,三塊墓碑安靜地立着,長眠者安謐寧靜地沉睡,柔軟的吹來的風,吟唱着那些愛與恨哀歌。

您以一個管家的身份向新來的`洛克伍德先生講述這個故事,我也在一旁默默聽着。這不過是一個關於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往事恩肖家族和林頓家族因爲這個往事而羈絆了兩代人,凱瑟琳恩肖與希斯克利夫,是小姐與家僕,是敵人又是情人,一切的根源,就是從他們之間引發。然而凱瑟琳有她的夫,埃德加林頓,希斯克利夫亦有他的妻,伊莎貝拉林頓,凱瑟琳之於希斯克利夫,是蜜餞,是毒藥,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在凱瑟琳因憤悲交加而病死後,希斯克利夫成了一個徹底的復仇者,他將自身的不幸強加到別人身上,爲了復仇,不惜利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只會讓宿敵埃德加遭受痛苦,因而造成埃德加之女小凱茜與小希斯克利夫之間婚姻的不幸,同時也毀了小哈頓的人生,只因爲他的父親曾是暴戾地對待過自己。

但是,迪恩太太,我並不怨恨希斯克利夫,我對他只有深深的憐憫與痛惜。他在凱瑟琳生前曾粗暴地對待她,冷漠地回絕她的熱情,卻在她死後的十八年裏沒有一刻地不思念她,渴求她的靈魂回來糾纏他,所到之處全是她的身影,所見之人全是她的樣貌,他復仇,不過是糾纏和她有關的人和事,希斯克利夫是粗魯、兇狠、殘暴的,但他真實地愛着凱瑟琳,他曾午夜夢迴:“我夢見我躺在那個長眠的人身邊,也終於長眠在那兒了,我的心停止了跳動,我的臉和她的凝凍在一起。”

他們的戀情,與荒原上盛開紫花的石楠共生,渾然天成,粗礦奔放。凱瑟琳曾說過:“我愛他(指希斯克利夫)並不是因爲他長得漂亮,而是因爲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他們同爲荒原之子,他們野性十足,保持了原始的人性與感情,他們因封建禮制和世俗的羈絆未能在一起,但他們的靈魂是相依的,共同遨遊在荒原之上。

迪恩太太,你看那墓碑之下,靈魂在安息。

祝,

健康。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2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複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複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餘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爲最後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於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並不是作爲一種樂趣,而是作爲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

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獄裏。”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裏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爲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

並且飽含着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於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於他們之間那場因爲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裏,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裏掙扎於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裏掙扎於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餘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後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倖存於復仇的火焰裏並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後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裏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後,真正爲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着石楠的荒原上,萌生着、鋪陳着、燃燒着、呼嘯着,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3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複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複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餘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爲最後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於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並不是作爲一種樂趣,而是作爲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獄裏。”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裏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爲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並且飽含着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於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於他們之間那場因爲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裏,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裏掙扎於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裏掙扎於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餘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後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倖存於復仇的火焰裏並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後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裏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後,真正爲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着石楠的荒原上,萌生着、鋪陳着、燃燒着、呼嘯着,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4

這篇名爲《呼嘯山莊》的小說出自著名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之手,講述了一段略帶傷感的愛情故事,讀來委婉動人,彷彿能感受到來自呼嘯山莊的陣陣冷風。

故事以洛克伍德的經歷爲線索,通過艾倫迪恩之口,道出了西斯克利夫、凱瑟琳歐肖和艾加林頓之間的感情糾葛。儘管最終他們的後代走到了一起,但故事中的幾個愛情悲劇卻令我在同情之餘,不由思考起悲劇的禍端從何而來。

首先不能忽略書中主人公所處的社會背景,一種深厚的等級觀念毒害着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文中的歐肖和林頓兩家對於希斯克利夫這樣一個深色皮膚、黑色頭髮的吉卜賽人自然是分外的瞧不起,加上他又深受亨德雷歐肖父親的寵愛,使得亨德雷對希斯克利夫不單單是蔑視、厭惡,幾乎可以算作恨之入骨,成爲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愛情的一大阻撓,並且亨德雷爲了報復希斯克利夫,把他變成了一個性格怪異、粗暴無禮的僕人。這又拉開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

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相愛雙方不能不放棄。可此時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內心出現了變化。凱瑟琳雖然深愛着希斯克利夫,可是由於自己的高傲自大、自私任性,沒有理會希斯克利夫的感受,對他說了一些傷害他自尊心的話。並且凱瑟琳也並不喜歡希斯克利夫的窮困和枯燥乏味,成天髒兮兮地不注重儀表。而林頓正好與之相反。

另一方面,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在作怪,他不願受衆人的奚落,尤其不願凱瑟琳和自己格外親近。也許是害怕她知道自己的弱點,覺得自己和她在一起很自卑,而倘若凱瑟琳和自己在一起,自己亦不能給予那種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於是,這種種原因導致了這場愛情悲劇的發生。而仔細咀嚼本文又不難讀出作者對那種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的嚮往以及對當時社會等級觀和世俗觀的不滿,同時還希望所有相愛的年輕人能衝破一切阻撓,真正得到幸福。

而在現實生活中,那種等級觀念仍普遍存在着,由此被拆散的戀人並非沒有。然而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了“人人平等”的觀點,使人與人之間少了一份鬥爭,多了一份和諧,使更多戀人得到了幸福。話又說回來,如今的年輕人和前人相比,更爲理智,更爲現實,懂得幸福要自己去爭取。

想到這裏,我再也不覺傷感,更明白了成功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不是嗎?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5

一本散發着油墨香的《呼嘯山莊》很快就讀完了。看着它靜靜地躺在我面前,竟欲罷不能。再重讀,卻又是滿懷遺憾地合上了書本,不論我再讀多少遍,卻都是同樣遺憾地合上書本,恨不得自己爲主人公鋪設一條完美的幸福之路。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是起於平淡之中,又在瘋狂中謝幕。可是,一曲終了,站在一旁謝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個。當舞臺上顯示全劇終的時侯,希斯克利夫在縈繞着凱瑟琳氣息的環境中合上了他的雙眼,而一對小的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愛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許,只是在狂風暴雨中的愛情纔夠激烈,才真正令人難以忘懷,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嘗不夾雜着淡淡的哀愁與彷徨?身份的懸殊,主人的阻撓,希斯克利夫難以與自己相愛的人過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如果不是變故,如果不是愛情的挫傷,如果不是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麼會生長到這般強大?

也許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讓這對熱戀中的情侶因誤會而分開,卻又在近似癡狂的愛與恨中艱難地找尋着對方愛的痕跡。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愛毀了凱瑟琳,毀了自己至愛的尤物,也毀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尋的愛的足跡,毀了他用愛構築起的仇恨而堅定的信念。他想向凱瑟琳復仇,但是,當凱瑟琳的軀體漸漸冰冷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是寧願她痛苦地醒來。他驀然回首,愛人已悄然遠去,儘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爲她已是別人的妻子,但卻遠比天人永隔來的更好些。活着的時候,像刺蝟一樣豎起了全身的刺想要傷害對方,卻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剎那選擇原諒。對將死的人來說,死是一種多麼大的解脫,死了,所有的愛和誤會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沒有想過,死是對對方的一種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後,沒有頑強的抗擊,永遠只能寂寞地品嚐着相思的味道,卻永遠無法觸到自己的愛人。

這愛情啊,究竟是誰犯了錯,當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時候,又不敢相信,這纔是真正的愛情的結局。愛像狂風來襲,涌入心底;恨卻像驟雨,把夢擊碎了一地。愛情,不在乎誰是誰非,誰對誰錯,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強烈的抗擊也無法撼動既定的事實,歲月是最好的磨合劑,能夠漸漸撫平人內心的憂傷,癒合傷口,但卻永遠消不了心中的那塊疤,到恰當的時候,它還是會慢慢地裂開,給人以徹骨的痛。

可是,這都是爲愛情所受的傷。儘管受傷,希斯克利夫還是不能放下對凱瑟琳的愛,可能這就是沉醉入迷的愛吧,唯有真愛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說,爲愛情所受的傷都是甜蜜而難以忘卻的,可能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斷想着凱瑟琳,尋找着凱瑟琳,深受着它的折磨卻始終不肯也不捨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嘯中,愛與恨交織,卻,緊拉着不肯放手。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6

黑色風灌滿了整個山丘,暗色雨擊打着脆弱土地,吞噬了一切光明與美好,吱呀作響木質地板,空空蕩蕩房間,希斯克利夫獨掌燭臺,眼神遊移於窗外無邊無垠黑暗,黯然絕望空洞,似一隻無底黑洞,忘記了守望理由……看《呼嘯山莊》,始終是很壓抑,那個山莊,那些遙遠愛恨情仇,猶如一陣陰雲在我心頭不時下着苦雨。

看了書,也看了電影,雖然電影沒有書中那樣細膩深刻傳情與控訴,但很真實,特別是那種獨特眼神,一經觸碰就似乎扎進了心裏永遠揮之不去。那是由於瘋狂愛侵蝕,卻更是由於受了愛背叛而生恨綿綿無期折磨而造成,總是生活在回憶愛裏,卻用復仇來面對現實,從此這恨再無絕期。

“我愛他腳下土地,他頭上天空,我愛他碰過一切東西,他說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表情,他一舉一動,愛他整個人,愛他一切。”

這段話是當凱瑟琳。肖恩被丁太太問及爲什麼要答應埃德加。林敦求婚時表白,這看似感人誓言卻蘊含着所有罪惡源泉,凱瑟琳無法克服虛榮心使她自己得到了報應也害得身邊無數無辜者倍受煎熬。這便是她可憐可恨之處了。

“我活着最大目,就是他。即使別一切全部消亡了,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一切都留下來,只要他給毀滅了,那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極其陌生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一部分了。我對林敦愛,就像林中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刺克利夫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岩石,它雖然給你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這是凱瑟琳對丁恩太太說她對希思克利夫愛時表述,這一次我們可以相信她話,這確是她真實想法,但爲了物質上虛榮她放棄了背叛了,那麼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苦網中掙扎着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憤責備她:“你爲什麼欺騙你自己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於你自己心意,這樣做了。”又說:“我愛害了我人―――可是害了你人呢?我又怎麼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了他悲劇發生,只怪他癡情與執着,他愛錯了人,他開始承擔自己失誤所帶來代價,又把它轉嫁到別人頭上,他是可憐,也是可恨。命運弄人,他爲了他愛情經歷了人生百難,換來只是孤獨靈魂和在那曠野上一口無人會去祭奠苦墳而已。

只有荒野,田莊,嶙峋石,在曠野上飛奔愛,撲朔迷離眷戀,交雜無續恨。《呼嘯山莊》,是那埋葬愛與恨地方。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7

“他比我更像自我,我之所以活着就是爲希斯克利夫,我就是希斯克利夫……”難道有比這更經典的感情宣言嗎?一切感情宣言在此都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呼嘯山莊》的情感的濃縮。

初讀《呼嘯山莊》時,我讀得艱難而晦澀,我無法理解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再讀《呼嘯山莊》,我的理解加深了一層。凱瑟琳內心裏愛着希斯克利夫,但爲了地位和身份,她喜歡畫眉山莊的林頓,而最終,她也嫁給了林頓。

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感情是永恆的。當年,他在家偷聽到凱瑟琳和女傭的談話,生氣地離開了呼嘯山莊,他在外面的世界拼搏,最終成爲了一個富有的人。他帶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呼嘯山莊。爲了奪回他心愛的凱瑟琳,他不僅僅娶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還機關算盡地讓自我的兒子娶了凱瑟琳和林頓的女兒,然後得到林頓家的財產。他和凱瑟琳的哥哥打賭,贏了他全部的財產再逼死他,然後讓他兒子變成一個不懂禮節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凱瑟琳哥哥怎樣對待他的,他都雙倍地讓他償還。最終,凱瑟琳在神志不清的昏迷中結束了生命。在希斯克利夫得知凱瑟琳的死訊後,他如同野獸一般把頭往樹上撞。他整夜整夜地,不知疲倦地爲凱瑟琳守靈,連晚飯也不吃。回到呼嘯山莊,他又爲凱瑟琳祈禱。他始終相信凱瑟琳會回到呼嘯山莊。

其實,凱瑟琳當年在希斯克利夫離家出走的時候就受到了刺激,之後希斯克利夫重新去畫眉山莊拜訪凱瑟琳,更是對凱瑟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最終導致凱瑟琳神志不清。幸運的是,凱瑟琳神志不清時,竟然還認出希斯克利夫。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愛是殘缺的;有情人,最終只是在地下成了眷屬,但他們的愛是永恆的。

就是這樣一部感動人的著作,竟是由一位三十多歲便辭世且終生未婚的女子寫的。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她寫的這本書久久不能被英國社會所理解。直到她死後,這本書纔出版。這位偉大的作家表面上沉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她在當時黑暗動盪的社會裏,十分關心政治,又同情手工業工人的反抗和鬥爭。就是在這些條件下,她完成了《呼嘯山莊》。這本書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她不曾結婚,卻能夠把各種情感寫得淋漓盡致。

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感情是殘缺的,是不完美的感情,卻是永恆的感情。他們爲了對方痛苦一生,最終剩下的,依舊是無言的狂野和西風。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8

愛與恨永遠是相互對立的,但有時候他們又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它們之中一個是人性最美好、最令人憧憬的事物,一個是人性中最扭曲、最墮落的產物,但是,有一點我們永遠都相信,那就是,愛比恨長久!

《呼嘯山莊》講述的就是一個愛與恨較量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希斯克厲夫,是一個由愛生恨、並因此對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展開瘋狂報復的人,這種報復給兩戶人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然而,看似永遠無法根除的恨意,最後卻在年輕一代的愛情中煙消雲散了……故事的結局雖然圓滿,但全書卻給人一種很壓抑、很黑暗的基調和感覺,恨充斥着故事的每一段落,特別是對男主角希斯克厲夫的刻畫最爲豐滿和生動。作者對希斯克厲夫的.外貌沒有什麼作詳細的描寫,但對於性格的刻畫卻格外的生動傳神。無論從外景到人物、從語言到心理……通過對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行爲直觀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希斯克厲夫對於報復他人的快感,把一個活生生的被恨和報復主宰了的人物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被扭曲的愛抓住了的奴隸——是的,希斯克厲夫就像一個奴隸,被扭曲失意的愛情奴隸,被恨控制了的奴隸,正是由於愛和理性的喪失,引發了他爲心上人之死而展開的一系列復仇行動。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爲讓愛的人生活得更好而奮鬥,但是在愛的人離開後,他們所採用的方式卻各不相同:有的人只是悲痛,悲痛過後成爲更加善良的人;而有的人則是悲痛產生憤恨,變得更加暴躁、心狠手辣……正是這種不同的反應,導致了他們最終各自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也造就了他們各不相同的性格。但是,無論他們活着的時候做過什麼,無論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糾纏瓜葛,無論恨與愛,他們的結局卻不免都變成一捧黃土,跟隨着死去的人一起安靜的長眠於地下,成爲文章最後的三個墓碑,變成活着的人永遠的回憶。既然如此,爲什麼不給自己留下更美好、更善良的回憶?爲什麼還是在自己痛苦時給他人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所以,儘管書中到處充滿着絕望的迷霧,但作者還是在字裏行間不時能透出幾絲光明,正是那若隱若現的光亮讓我們感受到愛的萌芽,終於,在經歷了恨的長期冰凍之後,愛慢慢甦醒過來。書的名字叫《呼嘯山莊》,這也顯示了作者的頗具深意:《呼嘯山莊》的呼嘯是什麼呢?很顯然,是希斯克厲夫狂風驟雨般的復仇!而山莊正如飽經風霜的愛,儘管經受怎樣的狂風驟雨也永不倒塌,永遠在人類的情感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亙古永存!而這,就是作者想到傳達給人們的東西:恨只會一時,愛卻會天長地久!

《呼嘯山莊》講述了一個愛恨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溫暖的道理:恨也許會凍結人性,但是人性終會在愛的暖流中得到解放、溫暖人生、溫暖世界。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9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複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複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餘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爲最後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於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並不是作爲一種樂趣,而是作爲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死亡和地獄。失去她,活着也在地獄裏。”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裏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爲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並且飽含着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於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於他們之間那場因爲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裏,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裏掙扎於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裏掙扎於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餘味中保存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後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倖存於復仇的火焰裏並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後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裏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後,真正爲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着石楠的荒原上,萌生着、鋪陳着、燃燒着、呼嘯着,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0

“我對埃德加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在冬天變化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變化成葉子;我對希刺克厲夫的愛則像樹下而永恆不變的岩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並不多,可是這點愉快是必需的,永久的。”當我讀艾米莉·勃朗行的《呼嘯山莊》後,深深地被這段話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猛烈的情感,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激盪着的感情

小說描寫的是錯綜複雜的人際矛盾,主要是圍繞棄兒希刺克厲夫報復展開的,而作者是用激越的詩情,獨闢蹊徑的構思來處理這愛情和復仇的題材的。鉅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對不平等的強烈的報復,沒有誰是誰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淚,黑暗和火焰。

希刺克厲夫是書中的主人公,是倍受譴責和爭議的一個人物,歷來褒貶不一,有人稱他爲反抗資產階級社會的'英雄,也有人把他斥爲惡魔。在我看來,他無疑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而非瘋狂報復的惡魔,他是海底深處最堅硬的礁石,忍耐得越久就反抗得越厲害。勿庸置疑,希刺克厲夫所處的那個社會是一個階級對立,冷酷無情的社會。

所有的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鏡去看待周圍的人,這種不平等就像我們所必需的空氣一樣,我們雖然看不見,但它卻時時刻刻地存在着,縱觀希刺克厲夫的一生,他的愛和恨,復仇以及死亡,無不滲透出斑斑血淚,無不犁刻着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的印跡。他是他所生活的那個“文明”社會的受害者,又是自己瘋狂復仇結果的受害者。在他完成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後,希刺克厲夫卻並未感到滿足,反而覺得空虛寂寞。從哈里頓身上,希刺克厲夫望見自己昔日的影子;從哈里頓和小凱蒂的眼神中,他聯想到了凱瑟琳鬼魂的呼喚,這使他終日不得安寧。終於,他離開了人世,去尋找與凱瑟琳鬼魂重逢的歡愉。

《呼嘯山莊》中另一個貫穿全書的關鍵人物就是凱瑟琳。她既是希刺克厲夫受*的非人生活的見證人,也是資本主義虛假文明的受害者。她把粗獷、陰沉的呼嘯山莊和幽美、安謐的畫眉山莊,把自己一代和下一代都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凱瑟琳的一生是悲劇性的,她沒有在暴力面前低頭,卻經不起金錢、門第的引誘,背叛了自己爲之驕傲的愛情。她的反抗、背叛、悔恨和死亡,集中地提示出道貌岸然的資產階級文明道德的殘酷性和虛僞性。

而書中的老恩蕭無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想營造一種平等。他想把自己的愛多給予那些可憐的人。這是一個多麼可愛可敬的人物形象!對於一個撿來的孩子如此關懷,甚至甚於他自己的孩子,他是多麼喜歡希刺克厲夫,不想讓他受到一點點傷害,倡他又能保護他多久呢?他明明知道希刺克厲夫在他死後會受到傷害,可是,他又能怎樣呢?對於這一切的一切,他都無能爲力。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1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愛米莉。勃朗特,主要講述了一個令人十分神傷的故事:一位吉卜賽少年希斯克裏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收養。他與主人的女兒凱瑟琳情意相投,萌生了感情,可是最終因地位懸殊未能如願。於是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而凱瑟琳則嫁給了畫眉山莊的林頓少爺。數年之後,希思克利夫又回到了呼嘯山莊,開始了它的瘋狂的報復和復仇計劃,最終如願以償的做了兩家莊園的主人。可是復仇並沒有帶給他預期的歡樂,他最終精神分裂,鬱鬱而終。

讀《呼嘯山莊》的時候我的感覺很深刻,故事的核心是復仇,故事裏的主人公爲生計而復仇、爲感情而復仇、爲屈辱而復仇、爲死亡而復仇。他似乎是一個爲復仇而活着的.人,而從作者爲他安排的“黑得像魔鬼般的皮膚”和“遭透了的粗口”中也能夠看出。但希思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愛是殘酷的,但總有一種神祕感,我想如果爲這種愛保留一點點空間會更好。

我想《呼嘯山莊》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恐怖感,很陰森,也很嚇人,而與它並存的也彷彿有一種莎士比亞戲劇的憂傷和古希臘神話的神祕的氣息,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雖然是個杯具,卻總有那麼一種神祕感,《呼嘯山莊》也是一樣,感情也是那麼的複雜。

我想作者也許只是經過這樣一種形式,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復仇,是永沒休止的。其實應對那些所謂的“深仇大恨”我們到底需要復仇嗎?復仇後,就能過得安心嗎?看着復仇後的人們,他們的胸前都有一個印記,而他們的臉上,不會有歡樂的表情……。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47年前爆發的那一場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刻骨銘心的戰爭,殺戮、流血、毀滅、血肉橫飛、流離失所……我所能想到的屬於那個時代的形容詞永遠都是那麼的血腥,那麼的殘酷。那麼如果有一天,我們把這種民族間的仇恨上升爲再一次的戰爭,我想我們也就把自我也把人類引上了一條復仇的不歸路。“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

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一個人活着,在這個世界倔強的活着的目的也許僅有一個——和命運挑戰。暴風雨是會有結束的那一刻,退一步真的會海闊天空。所以,我們不能憎恨,因爲仇恨,而讓自我成爲一個間接兇手,更不能爲了復仇而活着,否則,我們也將會墮落,也將會成爲一個精神上的失敗者。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2

黑色的風灌滿整個山丘,暗色的雨擊打着脆弱的土地,吞噬一切光明與美好,吱呀作響的木質地板,空空蕩蕩的房間,希斯克利夫獨掌燭臺,眼神遊移於窗外無邊無垠的黑暗,黯然絕望空洞,似一隻無底的黑洞,忘記守望的理由……看《呼嘯山莊》,始終是很壓抑的,那個山莊,那些遙遠的愛恨情仇,猶如一陣陰雲在我心頭不時下着苦雨。

看書,也看電影,雖然電影沒有書中那樣細膩深刻的傳情與控訴,但很真實,特別是那種獨特的眼神,一經觸碰就似乎扎進心裏永遠揮之不去。那是由於瘋狂的愛的侵蝕,卻更是由於受愛的背叛而生恨的綿綿無期的折磨而造成的,總是生活在回憶的愛裏,卻用復仇來面對現實,從此這恨再無絕期。

“我愛他腳下的土地,他頭上的天空,我愛他碰過的一切東西,他說的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舉一動,愛他的整個人 ,愛他的一切。”

這段話是當凱瑟琳。肖恩被丁太太問及爲什麼要答應埃德加。林敦的求婚時的表白,這看似感人的誓言卻蘊含着所有罪惡的源泉,凱瑟琳無法克服的虛榮心使她自己得到報應也害得身邊無數的無辜者倍受煎熬。這便是她可憐可恨之處。

“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部消亡,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要他給毀滅,那整個世界就成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我對林敦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刺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岩石,它雖然給你的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這是凱瑟琳對丁恩太太說她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時的表述,這一次我們可以相信她的話,這的確是她的真實想法,但爲物質上的虛榮她放棄背叛,那麼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的苦網中掙扎着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憤的責備她:“你爲什麼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你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於你自己的心意,這樣做。”又說:“我愛害我的人―――可是害你的人呢?我又怎麼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他的悲劇的'發生,只怪他的癡情與執着,他愛錯人,他開始承擔自己的失誤所帶來的代價,又把它轉嫁到別人頭上,他是可憐的,也是可恨的。命運弄人,他爲他的愛情經歷人生百難,換來的只是孤獨的靈魂和在那曠野上一口無人會去祭奠的苦墳而已。

只有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呼嘯山莊》,是那埋葬愛與恨的地方。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3

《呼嘯山莊》作爲一部英國古典文學名著,和其它十九世紀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樣,充滿溫文爾雅的貴族氣派,瀰漫着浪漫溫馨的莊園氣息,帶着典雅和小資品位,展示着俊男靚女的談清說愛。這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情趣,傳遞着紳士和淑女理應準循的愛情原則。象奧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覺得有那麼一點乏味。

可是,《呼嘯山莊》卻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說,它不僅超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觀念和欣賞水平,即使在今天,評論家也將它作爲蘊藏着無數謎團,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紀經典。

它完全不同於十九世紀初的大衆文學,在《呼嘯山莊》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陽光、草坪、洋傘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體舉止,也無法領略英國貴族特有的典雅氣質。相反,你只看到狂風肆虐下的荒涼原野,只看到因壓迫和虐待導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墮落和冰凍……。

這就是《呼嘯山莊》,愛和恨極端對立,又統一和諧;這就是《呼嘯山莊》,象一把利劍,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質。

關於這樣一部作品,可以領悟地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譯家所言,許多人在看過第一遍後,就再也沒有勇氣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閱讀,都會害怕深陷激情而無法自拔,害怕被那源於生命、連死亡都無法寬恕的愛燃燒殆盡。

這就是小說最奇特、最神祕、最激動人心的內核——愛與恨的糾纏反覆。克厲夫和凱瑟琳的愛,愛到彼此的靈魂合二爲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歡欣,承擔彼此的靈魂和生命;克厲夫和凱瑟琳的恨,恨到寧願死後也不得安寧,在彼此糾纏、彼此折磨中期待團聚。

很難想象一個十九世紀終身未婚,保守、內向、沉默寡言的女性會寫下如此驚世駭俗的愛情宣言。難怪自小說問世以來就倍受爭議:在女作家活着的時候,惡評如潮、罵聲不絕;在二十世紀中後期,卻被評論界認爲是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說之所以被不斷爭論的關鍵,就在於男主人公克厲夫的角色定位。這是一個內心陰暗狂野,耍盡手段報復世界的魔鬼。

他從出場就是個被歐肖家收養的,沒有來歷的街邊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後受到凱瑟琳兄長亨得利的長期虐待和壓迫,性格扭曲變態,仇視人類,甚至仇視世界。在他得知深愛的凱瑟琳嫌棄他而選擇嫁給富有貴族林頓後,憤然離家出走,三年後重返呼嘯山莊,開始了邪惡的復仇計劃。最終,他用齷齪卑鄙的手段毀滅了兩個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懲罰下一代的生活,在這片野風肆虐的平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話來形容克厲夫的人格最爲貼切:“克厲夫先生他可是個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瘋了?如果不是,他可是個魔鬼?”

《呼嘯山莊》讀後感 篇14

寒假期間,我終於將呼嘯山莊完完整整地讀了一遍,準確的說是兩遍。第一遍像讀一般小說一樣,囫圇吞棗,雲裏霧裏,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纔讀出了其中的滋味。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列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着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着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

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爲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山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爲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卡西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希斯克利夫的愛——恨——復仇——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說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

我認爲在這部小說裏面更能夠體現愛的地方是哈里頓並沒有因爲希斯克利夫對待他與他的家而對他有恨有怨,更不可得的一點失他不願你聽到其他人對希斯克利夫的批評與壞話。

這個故事情節同樣是我們現在社會中所存在的某些情節,其實愛與恨只是一念之隔,人生常存善念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與美麗。

通過讀這部名著,我明白了正是因爲有了挫折人生纔會顯得更加完美,正是因爲有了挫折纔會使我們成長得更快,正因爲有了挫折纔會使我們感到彼此的珍貴,更因爲有了挫折纔會讓我們更加努力地豐富自己,我們不要因爲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棄自己放棄希望,也不要因爲“敵人”的打擊一直活在恨之中,其實人都是在挫折中長大與生存的,正是因爲這些挫折纔會讓我們感到生活有太多的樂趣,在我們心中沒有完全的敵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我們自己。

呼嘯山莊真的是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傑出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