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熱]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熱]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

每讀一本書,都會有所感受,有所感觸,但是魯濱遜給我的感受更是深之又深,讓人看了以後更是愛不釋手。所以這本書又舊又破,但我還是完整的保存。

魯濱遜給我的初始印象是一個愛冒險,愛探索,愛追求,有着自己獨特見解的一個人。但讓我敬佩的是,他那種不想依靠父母給予的“溫牀”獨自一人走着冒險道路。在四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用自己的毅力生存了20多年的精神。

不過看了這本書我的腦海裏無時不刻的充滿着遐想。我要是在這孤島上那該如何,時時想着自己如何才能絕處逢生;又想魯濱遜的家會是由幾十根木柱圍起,有如古代攻城防禦之勢;又想魯濱遜的家裏屋外都設計了機關,與野人對抗,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這本書中,運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讓人讀了之後,回憶起來,魯濱遜的形象還是栩栩如生的刻畫在我腦中。彷彿生臨其境,進入了《魯濱遜漂流記》的世界裏。跟隨魯濱遜乘風破浪來到孤島。每天跟魯濱遜出去打獵,餵食牲口,製作工具,讀《聖經》,收拾莊稼,一起喝着葡萄酒。過着舒服愜意的生活。彷彿世間的歲歲月月都已停留,讓人陶醉其中。

古人云,蘇軾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魯賓遜漂流記》又何嘗不是呢?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經歷”與感受。我也會隨着魯濱遜喜,也會隨着魯濱遜悲。魯濱遜的印象無時不刻的出現在我的腦海裏,讓我不禁想起一首歌“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裏。”魯濱遜這本書雖不是什麼大着作,但也像《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這樣留傳至今的四大名著,在我眼裏也不失爲,天空中閃爍的明星之一。

雖不知其中運用了多少比喻,擬人,誇張。但是看過後從我對魯濱遜產生的印象中可想而知。假如我是一隻小鳥,它就是藍天,任我飛翔;假如我是一株向日葵,它就是太陽,令我更添生機;假如我是一條魚,那她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任我遨遊。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顯然易見,也讓我明白了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其中讓我感受更爲之深刻的是“自制工具”魯濱遜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更讓我知道了一個人的勤奮加上努力等於成功。“絕處逢生”作者深刻細膩刻畫了魯濱遜的憐憫之心,懲惡揚善,富有正義感,有統治分配的能力,更加深刻的讓人記住他。

所以從中我更加深刻的瞭解了魯濱遜是一個頑強不息,敢於拼搏,足智多謀,“身經百戰”的人。

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更多的去遨遊在書的海洋中,纔會像登樓梯一樣步步高昇,步步向前。又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樣一本令人充滿幻想,令人充滿驚險與探索精神的書,世界上又能有幾本呢?

通過作者笛福的寫作和描述彷彿魯濱遜活生生的出現在我的面前。看完魯濱遜在孤島上20多年的生活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阿斯圖里亞斯在《玉米人》中所寫的,“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的深刻含義。也讓我從內心油然而生的一個道理:惟有一個人的堅持不懈,纔會有一個成功者的事蹟;惟有全人類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難,掙脫“痛苦“的枷鎖。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2

最近有人私信問有沒有魯濱遜漂流記的章節概括思維導圖,所以藉此機會又重讀了一遍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深有感觸。魯濱遜出海遇難,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克服了種種的困難最終獲救,這種樂觀的精神和百折不屈的探險精神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先來看一看魯濱遜每一章節都講了哪些內容吧。

整本書可以分爲共7章,也可以分爲9個部分。

第一章:最初的冒險

年輕的魯濱遜曾被家裏要求學法律,但是在當時的大背景下,魯濱遜一心只想跟隨那些他崇拜的偶像們去航海探險,終於被他抓到一次機會,隨船出行,結果第一次航海因爲遇到大風暴而沉沒,魯濱遜從旱路回到了倫敦,第二次出海成功到達了非洲,獲得了不菲的收入,第三次航海被海盜俘虜,但是機智的魯濱遜最後逃了出來,被葡萄牙商船搭救後,到達巴西。

第二章:第四次航行

在巴西,魯濱遜獨自經營着一個種植園,經過魯濱遜的努力之後已經小有收入了,但是魯濱遜不滿足於這樣的賺錢方式,在別人的哄騙下到非洲販運黑奴,結果遇到大風暴,所有人只有魯濱遜一人獨存,漂流到了無名荒島。

第三章:孤島謀生

最初到達荒島,魯濱遜的生存非常簡單,所幸發現了淡水還有發現了破碎的半條船,並且在船上找到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安定下來以後在島上探索發現島上有很多野果樹,還有野山羊後來魯濱遜開始嘗試播種麥子和稻子,並且開始挖地窖儲存淡水等等,積極的`建設荒島,維持自己的生存。

第四章:孤島建設家園

孤獨一人的日子裏,魯濱遜堅持與狗說話,堅持寫日記,並且在這期間,魯濱遜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砍倒了一顆大樹,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以便自己逃離小島使用,結果因爲小船太大沒辦法搬運到海里而放棄。之前種植的大麥小麥也都獲得了收成,還找到了很多葡萄可以曬葡萄乾吃,溫順的山羊也被馴養,可以隨時捕捉食用。

第五章:發現食人族,營救星期五

魯濱遜閒逛的時候發現沙灘上有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光腳腳印,經過尋找,發現是一夥食人生番的活動跡象。在某一天早上,通過望遠鏡發現這伙食人生番綁了土著人要吃掉,魯濱遜及時救下了一個土著,並給這個土著起名爲星期五,通過星期五的敘述,魯濱遜瞭解到了周邊大陸的事情。

第六章:爲結束孤島生涯努力

星期五經過魯濱遜的培養之後,學會了很多東西,並且能夠跟魯濱遜進行簡單的交流,他們一起製作了一艘船,在準備航行的時候發現食人族又帶了好幾個俘虜準備到島上吃掉他們,魯濱遜和星期五用計救下了這些人,發現是星期五的父親以及幾個西班牙人。

第七章:逃離荒島

突然有一天一艘英國船靠近了岸邊,並且有幾個人被驅逐了下來,經過了解才發現原來是船上的幾個水手叛變了,被驅逐的是船長和大副等高級船員,經過謀劃,魯濱遜幫助船長奪回了大船,並且懲罰了帶頭的幾個人,然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大船回到了英國,並且取回了自己的巴西種植園,結婚生子以後,過了幾年,魯濱遜還回到了自己的荒島,之後就沒有哦再遠行了。

以上就是魯濱遜漂流記的主要內容了,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你可以發現我們的人生道路何嘗不像魯濱遜的種種遭遇,各種困難各種挫折,如果我們就此認輸,那麼我們會輸得很慘,但是隻要你堅持着跨過這些坎,那麼迎接你的一定是彩虹。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3

不安分的心活躍在我們的腦海裏,許多冒險家對大海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我望着窗外的雨,或許魯濱遜是在這樣的天氣裏出航的。

魯濱遜天生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傢伙,他不喜歡父親給他安排的生活,他想去海上當個水手。於是他搭上了朋友父親的船。很不幸當天夜裏就遇上了暴風雨,接着船艙又破了個洞,他排去船艙的水。本來就暈船的他被暴怒的大海嚇的更暈了。當他醒來,已經風平浪靜了,望着陽光照耀下的'大海,他把夜裏的慘狀拋之腦後。

在接下來的幾次航行中,他被海盜抓過,也經歷了幾次暴雨。他成爲了一位巴西的種植園主。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嗎?不,怎麼可能,魯濱遜是個愛冒險的傢伙,他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他不會安於平淡的生活。

隨後,他又出航了。暴風雨的夜裏,船又遇難了,只有他活了下來,他真的應該感到幸運。當他醒來後,歡呼着、奔跑着。但接下來,怎麼生存,卻是個難題。他又懊惱了、害怕了、恐懼了。心情無比的複雜,但他要活下來,就這個勇氣,這個信念很讓我佩服。他不斷地安慰自己,隨後他像探寶一樣搜捕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我也爲他分解船隻的魄力與智慧而歎服。

上帝眷顧強者,島上有不少野果樹,島上還有到處亂跑的山羊……因此,他有理由感謝仁慈的上帝,讓他擁有了有用的東西。

我讀到了他成功地製造出了瓦罐,圈養了野山羊,有了羊奶、奶酪。他也可以吃上葡萄乾,他也有了自己的良田。他又造出了自己的小船。他有了一羣狗兒和兩個鸚鵡。他樂觀開朗、勤勞勇敢。他說:我最不值錢的是我的勞動力。我說,他最值錢的就是他的勞動力,是勞動又讓他活了下來。他在島上,過得都是有創造的生活,我深深地癡迷他那樣的生活,他像上帝一樣在創造,像工程師一樣在規劃。他的勞動成果讓我感到震撼,我感覺,生命就該擁有創造的激情。我認爲年輕就該有一個不安分的心。

成功的喜悅往往隱藏着悲傷。他的鸚鵡每天只能給他說:“可憐的魯濱遜。”他寂寞孤單,他想離開這個無人的荒島。當有一天夜裏,他聽到了槍聲,發現了一個失事的船隻,他激動地點燃火堆,不停地叫喊,但暴風雨過後什麼都沒有了。人最怕的就是給他希望,而又讓他看不見希望,又讓他繼續絕望。這一次的絕望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海明威說: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一個人能夠被毀滅掉,但不能被打敗"。這一切彷彿像夢一樣,魯濱遜決定登上那艘船看看有沒有存活下來的人。結果只帶回來一條狗。在尋找物資時,他發現了一堆金幣,他嘲笑它們,彷彿又是在嘲笑自己。在他眼裏金幣還不如一個菸斗好呢,還不如一個乞丐有用呢。他還是要繼續頑強地生活,但是他也孤獨着。一直到他發現了野人的腳印,他害怕極了。又過了兩年,他成功地救回了一個野人,取名叫星期五。他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因爲有了 新的成員。

在最黑暗的夜裏,往往黎明是最美麗。好運降臨到了他的身上,或許是上帝是爲補償這位硬漢,他成功地離開了荒島。我從魯濱遜身上讀到了年輕人該有的勇氣與韌性,他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着實震撼了我。曾經有人說過:強者面前全是路,弱者眼前都是山。這句話鼓舞着我向前走。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年輕,我就要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神賜給衆生同一種能力,有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創造出奇蹟。而有的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爲‘奇蹟’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造,奇蹟就會出現。”我要用我的年輕去創造生命的奇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

很早就買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那時候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感覺很有趣。六年級時終於有時間細細地閱讀、品味。

主人公魯濱遜是英國人,出生於17世紀中葉。從小他就喜歡和嚮往探險的生活,長大以後不顧父母的阻攔,一心去航海冒險,不幸淪爲奴隸。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逃走了,卻流落到沒有人煙的荒島上。

魯濱遜沒有氣餒,靠着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種植糧食,圈養山羊,修造船隻,燒製陶器,用樹條編籮筐。讓自己生存了下來,還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會“星期五”好多文明。

後來魯濱遜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貨船船長他們,從荒島生活了28年的魯濱遜終於回到了家鄉。

我也喜歡航海和冒險,從沒想過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總想着會一帆風順地歸來,受到別人的尊重和羨慕。現在看來真的是紙上談兵,想法過於理想和簡單,甚至是愚蠢。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勇於向困難挑戰,纔會走出困境,開闢新的天地!煥發新的.生機!而我們就是在不斷的挑戰和解決困難中成長起來的。

魯濱遜真的是好偉大!那樣艱難的處境,他都一一克服,創造出生存的奇蹟!相對於我們的學業來說,荒島生存要難的多,難道我們不應該向魯濱遜學習,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取得好的成績嗎?

喜歡魯濱遜的堅強,聰明,和他超人的智慧,還有樂於助人的品質!也喜歡“星期五”的活潑,靈敏和好學。好想看看魯濱遜和“星期五”長什麼樣!呵呵,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有智慧的人的面貌肯定是不同於常人的,你說呢

寒假裏我看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一部世界名著,講述一位遇險的航海商人獨自一人飄流到一座荒島。他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靠頑強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在島上生活了28年,終於遇救返回故鄉。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麼驚人的數字。要是我在這個荒島上生活,恐怕一個小時,我也熬不過去,何況他還在荒島上憑着自己的雙手雙腳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這樣一比較,我是多麼懦弱,而他卻多麼堅強。想到這裏,我就決定要以魯濱遜爲榜樣,要學他那樣堅強,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樣在荒島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學習。例如:做人要堅強不要常常哭,遇到緊急關頭不能懦弱要鎮定的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堅強的表現。

魯濱遜的堅強不僅讓我佩服,他的樂觀精神也很讓我佩服。初到荒島,魯濱遜因爲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看到這裏,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會氣餒,然後就不做了。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我受益匪淺。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5

在正式開始這篇讀後感之前我想說幾句話,爲什麼好書那麼多,我卻偏偏選了魯濱遜漂流記做讀後感,實不相瞞,這本書是我小時候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沒錯,最喜歡讀的,沒有之一,這本書代表了我童年時期的夢想,我想這本書應該影響了很多代人吧?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我讀這本書讀了真的是很多遍,因爲它讓我看見了我以前的天真,因爲它在小時候就教會了我不要放棄。依稀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左右吧,老師推薦了我們這些書,當我現在翻出這些書的時候我一眼發現了它,綠色基調的封面,一個結構不算漂亮的滿臉大鬍子的大叔,一片藍色的海洋,海中還有一個跟大叔頭一樣大的漂流瓶,一顆椰子樹,大叔就坐在椰子樹下面釣魚,這種孩童畫的封面,在現在的名著中已經很少見了,這便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來說說看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吧,我之前已經不怎麼記得太清楚了,拖這麼遲才寫下這篇讀後感是因爲重新翻了一遍這本童年令我難忘的書籍。大致的內容差不多是這樣的:按照現代的詞語來說,魯濱遜在當時是個富二代,他的父母希望他能自己打拼一份事業,而那個時期的英國算算日期剛剛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很流行海上貿易這種經商手段,並且這種經商手段很賺錢,而魯濱遜作爲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自然是要嘗試着去試試看這種特別賺錢的事業,可惜他的幸運值是負的,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海盜,還好他比較機智,逃了出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嘛,他在開了一個莊園之後還不滿足於現狀,又開始了第二次的作死歷程,這個時候他的幸運值還是負的,這次遇上了沉船,鯊魚,終於,老天也看不下去了,把他的幸運值歸正,在所有人死亡的情況下他居然還能逃到孤島上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啊~~這小子在孤島上沒有放棄希望,開始了他的荒野求生,貝爾·格雷爾斯說過,去掉頭都能吃,然而魯濱遜卻早已過度了貝爺這個階段開始了種田畜牧這一階段,不得不說,他是個聰明的人,用了很長時間他已經把孤島改造成了他的.堡壘,過了六年,意外發生,而上帝並沒有收回他的幸運值,他救了一船的人,並且有了一個忠實的奴僕,星期五,看來當時的封建制度還是沒有除乾淨啊~終於這個倒黴的少年變成大叔之後終於回到了家鄉,父母在他“漂流”的這段時間早已不在人世,而意外的是,他第一次航海留下的種植園資產過億讓他成了一個土豪,之後結婚生子,生了三個孩子,故事圓滿結束,這是我看的那本書的結局,後來我去網絡上科普了一下,原來還有後續的,星期五在陪着他最後一次航海的時候被打死了,而他也老了,他決定一個人航海並且再也不回來了,當時,科普到這個結局的我也知道了爲什麼少兒版的魯濱遜沒有這段故事,因爲很容易治“鬱”。

以上,便是我以現代的口吻來描述的魯濱遜的故事,即使是現在的我還是有點不能接受之前百度到的結局,算了,就當這個結局沒有發生吧。

想想小時候的自己,總是喜歡纏着父母買這買那,回頭看看,是這本書讓我有了走出了依賴這一罪惡的勇氣,作者有一句話特別經典,年少無知的我還把這句話用小紙條寫了貼在鉛筆盒裏面:“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恐怖一百倍。”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6

"學會生存"要求我們要增強生存的意識,提高生存的能力,以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主要指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競爭。

珍愛自己與他人生命和生活,關心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和生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讓我們從小培養生存生活意識、基本的生存生活習慣和能力,爲將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爲中華民族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會生存,現在中國許多父母只顧溺愛孩子們,卻使孩子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導致孩子們把勞動和生存技能拋之不顧。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讀高三的學生居然還不會坐公共汽車!這太令人驚訝了;還有些大學生,就連微波爐也不會使用。我們這個社會不需要只有高學歷,而連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都不會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生存,我們要做環境的主人,我們要主宰自己。

這是一個真實事例,一年前冬天的一個雙休日,某校學生鄒某在家休息,中午2時左右,不幸鄰居家失火殃及她家,等她發現火情時,火勢已非常迅猛,慌亂中她未採取任何有效的自救措施,被濃煙嗆倒,最後窒息而死。一個18歲的生命在瞬間就消失了,多麼令人痛惜呀!我不禁想起:假如學校真正實施了生命教育,並進行了相應的生存技能訓練;假如鄒某未受到過度保護,也許是另外一種結局。類似的事例其實並不鮮見,有女大學生在下鋪的蚊帳着火後,竟嚇得坐在上鋪不知所措而導致毀容;有女研究生被人販子拐賣到異地而過着惡夢般的生活;有學生被歹徒追殺卻不知向路人呼喊求救而導致傷害,這一幕幕悲劇都在提醒我

人的一生不僅僅是學習和工作,還要學會生存。當面對危險時,要學會自救學會冷靜,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拯救自己,只有能在困難時拯救自己的人才能在社會上成爲一個正真有作爲的人,成爲這個世界的主人。

有很多人曾因爲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而被社會淘汰。如果不能學會生存就會和那些人一樣,所以學會生存是很重要的。

有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裏的主角極強的生存能力很值得我們學習。

是一個星期四的下午,小紅放學後我高高興興地往家裏走去。當她走到居委會時,看到前面在修路,於是她繞道而行,從另外一條小路走回。

走着,忽然聽見一個聲音:“小妹妹,你放學啦?”小紅擡頭一看,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他的'面前。“嗯,放學了。”她隨口回了一句。“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不認識我了嗎?”陌生人笑眯眯地對我說。小紅擡頭看了看他,心裏在回憶那些她見過的爸爸的同事,“我這有幾粒好吃的糖給你吃。”說完他拉住小紅的手,拿出幾粒糖給我。她心裏在想,這個人我沒見過呀,他是認錯人還是……。小紅靈機一動問道了。小紅對陌生人說:“爸爸回來了,我們過去吧!”“不、不,我有事先走了。”只見他驚慌失措地說道,然後往後面跑去,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我們要向小紅學習,在危險面前毫不畏懼,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直接說他是壞人,而是故意說一些和只有爸爸的同事才知道的話題,我們要學會生存,在困難面前隨機應變才能自我保護。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7

《魯賓遜漂流記》是一本學生必讀的好書。它主要講了:主人公魯濱遜幼年有着航海周遊世界的理想,而父母極力反對。他很固執,就在1651年,魯濱遜19歲的時候,揹着父母,報名做了水手,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着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纔剛剛開始!

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的,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爲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儘量大些,裏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牀。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穀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幹,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鬥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爲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年播種兩次,收穫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獨自漂流在一個荒島上,接着自己探查了這個島,開墾了一片土地,還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一羣野人在吃人肉,魯濱遜決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魯濱遜成功救出了一個人,併爲他取名爲星期五。後來,他終於離開了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這個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英國。主人公魯濱遜正是憑着頑強的毅力,纔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如果魯賓遜沒有離開家,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錢,和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扞衛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向世俗挑戰:離家出走;他勇於和大自然鬥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他勇於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吃掉的時候,捨身去救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戰和磨練。

我認爲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魯濱遜不怕困難,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活下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堅持不能放棄!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動腦子想辦法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要勇於向困難挑戰,打不垮,壓不彎,壓力越大越要堅強,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嶄新的自我。我們一定要學習魯濱遜的創新精神。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8

書,是經過千百年的沉澱而形成的一種智慧的結晶。書,可以使人們進步,使人們開拓視野,使人們增長知識等等。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們進步的階梯。”書,是人們寶貴的財富。

我也讀過很多的書,其中《魯濱遜漂流記》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笛福。十八世紀初,隨着資本主義的初步確立,英國的政治制度相對民主化,經濟狀況大幅改善,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隨着發生了改變,那就是經濟生活中的成敗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重要標準。《魯濱遜漂流記》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的過程中遇到了風暴,船被海浪打翻並摧毀了,所有人都沒有存活下來,除了魯濱遜活了下來,他被海浪捲到了一個鳥無人煙的小島上,在島上生活了整整三十五年他在島上種糧食、訓野獸、救野人等等。一系列的事情,終於,有一天,小島外來了一艘來自西班牙的船,他被救了下來,重回陸地,過起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魯濱遜漂流記》表達了資產階級的進步思潮,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資產階級的競爭和個人要求從封建社會關係中解放出來的精神。小說主人公的冒險精神、實幹精神、財富佔有慾和殖民民主義思想,都是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時代特徵。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資產者。他生長在中下資產階級家庭,本可以安於收成,過小康的生活,不必去冒什麼風險,但他卻不顧父親的反對,執意要去航海經商,到外面去闖蕩,其次,魯濱遜又是一個具有實幹精神的人。他漂流到小島上,並不因絕而坐以待斃。他認爲“一個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他因此一次一次的把破船上有用的東西統統搬到島上,然後開始搭帳篷,設柵欄,爲自己開闢一個家園,他先是捕殺魚蝦和山羊,過起了魚牧的生活,然後,他又開始馴養動物,過起了畜牧的生活。再次,魯濱遜具有極強的佔有慾,他冒險的出發點就是不願墨守成規。魯濱遜作爲資產階級文學中最早的正面形象之一,以堅強的意志,幾級進取的精神壓倒了因循守舊的、萎靡不振的貴族人物。這個形象作爲上升時期的優秀代表,也體現人類的許多優秀品質,如: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積極向上,樂觀自信……

魯濱遜始終都是一個人在冒險,和現代的我們一樣,我們即將步入社會,處出險惡,需要勇敢的向前走,不畏前方的苦難,始終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上天是善良的,同時也是險惡的。成功的機會往往給勇敢的,自信,有準備的人!人生,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會遇到重重的苦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纔會領略到,那些苦難只是磨練人的火焰,只有經歷了這些困難,纔會有機會去獲取成功。正所謂:不禁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和魯濱遜相比,我們平時中的學習困難都是不值一提的,所以我們怎麼可以被這些困難所打倒。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們不可以畏手畏腳,面對難題就直接省略掉是不對的,要勇敢的面對他們,這樣纔會成長,我們纔會成功。我們的未來就會一篇光明,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美好,我們面對困難將會更加的簡單,不再害怕。記住:不禁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9

“我已學會多看看自己的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東西。這種態度是我內心感到由衷安慰。”這是魯濱 孫對待生活的態度,正是因爲這種態度,魯濱孫才能在荒島上待上二十八年。從這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擁有一個好的生活態度是生活的基本!

正是因爲這種態度,當魯濱孫獨自一人流落荒島時,他沒有向命運之神屈服,反而開始一心一意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儘量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正是因爲這種態度,魯濱孫沒有消極下去,反而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荒島逐漸學會了自力更生,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生活經驗,也逐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是魯濱孫,在獨自一人流落荒島時,我一定不會像他那般冷靜,反倒會一直消極下去,直至死亡;如果我是魯濱孫,在面對野人殘忍的殺害自己的同伴時,我 可能會選擇馬上躲起來,不被他們發現;如果我是魯濱孫,在面臨沒有食物的殘酷現實前,我絕不會想到自己去開墾土地,種植糧食。

《魯濱孫漂流記》告訴我們:一個好的生活態度很重要,用微笑去迎接生活,生活也會用微笑對你!

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獲益匪淺。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着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黴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0

《魯濱遜漂流記》是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創作的一部長篇歷險小說,同時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實主義回憶錄式冒險自傳體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出海時遭遇風暴,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獨他一人倖存,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生活。初讀此書時深深地被主人公在荒島上的奇遇所吸引,重拾品讀又有了不一樣的見解,讀出了一種魯濱遜精神。

魯濱遜的冒險精神

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就是魯濱遜的性格。首先他充滿冒險精神,敢於追求自由,探索新的生活,出身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希望他當一名律師,但魯濱遜骨子裏的冒險精神讓他喜歡航海,甚至不惜與父親發生衝突,毅然決然地選擇出海冒險。然而出師不利,第一次航海就遭遇到風暴,這種場面是他從未見過的,魯濱遜甚至因此嚇了過去,但他並沒有因此就害怕大海而從此不再航行,雖然一開始可能是因爲出於羞愧不敢回家,不過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航海還是證明了他的勇敢和冒險精神,雖然這些旅程可能都不是很順利,不僅遇到風暴,還被抓去當奴隸,但這些困難並沒有摧毀他那不安分的冒險精神,他仍舊選擇繼續航行,即使孤身一人在島上也沒有放棄過冒險,他一次次外出察看小島,開始他的環島冒險,這一冒險精神或許就是他這豐富一生的根源吧!

魯濱遜的創造精神

其次魯濱遜具有創造精神並喜愛勞動。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孤島上,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但魯濱遜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開創出了一片嶄新的天地。他建造房子,嘗試打獵,種植水稻和穀子,馴養山羊,燒製陶器,加工麪粉,烘烤麪包。他憑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經過28年的艱苦努力,在荒蕪人煙的島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也正因爲他這種精神,使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人性的光輝

最後,是作者對於人性的描寫。星期五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忠誠、善良、可愛。但同時他也是是尚未開化的野人代表,作爲食人族的他們野蠻、無理,有着最古老的傳統。這種傳統和現代社會是相悖的,這種陋習對於他們來說是無法更改的,魯濱遜也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原始社會的現狀,不過他拯救了星期五,教授他知識,澆灌他上帝的思想,甚至把他帶回了現代的社會,讓他成爲現代人的一部分。魯濱遜成爲了十八世紀英國擴張精神和航海精神的代表,甚至成爲了人性的最佳代表,他身上的精神是永遠不會消滅的。除此之外,他營救船長和最後離開荒島時對犯罪分子的懲罰,也都顯示出了他人性的光輝。

魯濱遜的'精神力量

魯濱遜是人類進步的化身,他的身上濃縮了全人類積極進取奮鬥不息的偉大精神。因此,《魯濱遜漂流記》就是人類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是積極進取、奮鬥不息的人類永恆的精神。在到處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現代社會,尤其近期大熱的“內卷”,大家都被裹挾到了社會焦慮之中,而魯濱遜精神對於我們有着深刻的啓發意義。面對工作中的逆境,我們應該要像魯濱遜那樣,積極樂觀,看清現實,時刻懷着感恩的心,朝着自己的目標,理清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頑強地與困難作鬥爭,在工作中精準定位自我,用自己的行動去超越自我,在崗位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的輝煌。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1

魯濱遜出身在英國的一箇中介級家庭中,他不願享受富裕、安樂的生活,私自離開家去航海冒險.一次在海上遇難,他獨自漂流到一個無人島上.開始很悲觀,後來爲了生存,他從船上找來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島上,他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取得足夠的食物.很多年後,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魯濱遜最忠實的朋友和僕人.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他們搭乘一條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到了英國。

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之後,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迪福在59歲時創作的.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的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沒有人的陪伴,可是他獲救後卻絲毫沒有改變他作爲一個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他不像其他遇難者那樣喪失了語言,喪失了生活習性,甚至喪失了作爲一個人的基本的條件,他不但成功的作爲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明人!爲什麼會這樣呢?只有一個原因——信念!他來到荒島上,當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後,首先做的`,就是去記錄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當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實,好好活!於是他不斷地自己去努力,從船上找來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沒有的也自己想辦法去製造!這也是他沒有喪失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魯濱孫還自己寫日記給自己看!這樣他不至於忘記語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說話,也是爲了可以撫慰 自己孤獨的心靈吧!這是他活下去,作爲一個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說過,"作爲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在海上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爲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爲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孫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毅力以及他的堅強!他是一個戰勝命運的人,堅強可以戰勝世界任何一座高峯,人活着就是要和命運挑戰!從古到今凡成大事者都同魯濱孫一樣,如果當初魯濱孫沒有信心他一定不會活下去,離開荒島.只要有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尋找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唯一倖存者,使自己有信心活下去.嘗試拼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總是美麗的,人生在於奮鬥.無論是誰,都是有過困難的!所以需要有樂觀的精神去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去戰勝困難!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2

一個人的潛力是能夠無限延長的,被生活所逼或自身的精神激勵,或許能使那平庸無常、滄海中的一顆穀子爆發出令人驚歎的能量。這個人可能即使是創造出了這樣的奇蹟,回過頭來也難以置信是自己的所作所爲,但他卻的確做到了,這就是潛能。我們常把有爲青年們比作一隻只潛力股,然而他們僅是已被髮掘的潛力股,事實上每個人都是、都能夠成爲這樣的偉人。

細讀《魯賓遜漂流記》整本書,它講述的是一個平凡人被災難磨礪而成爲一個偉人的故事,也就是說,是自然與冒險把一隻潛力股升值、打造成爲績優股的過程。故事主角“我”,魯賓遜·克魯索,文章開頭就說明他生活在一個平庸而安定、悠然並自適的中間階層的家庭,他雖然有着獨特而驚世駭俗的想法,但由他當時的生活經歷來看,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再正常不過,他是毫不驚人的。

本書的側重點是在漂流,因此作者對前面部分,魯賓遜的早前生活環境描寫一帶而過,毫不累贅,顯得主次分明就沒有了囉嗦之感。在書中交代魯賓遜的家庭時,作者花了幾段話,由“睿智而嚴肅的父親”之口,對魯賓遜的“冥頑不靈”的性格對未來產生的影響作了預言,這在現在很多冒險小說裏並不少見,一則烘托出一種神祕的氣氛,二可以刻畫出人物的性格,也值得借鑑。結尾也十分老練,讀到最後,看到魯賓遜的苦盡甘來,看到他經歷重重磨難由一個衝動魯莽的小夥子成長爲一名穩重的富翁,讀者內心也會感到溫暖。

全書的高潮是魯賓遜在孤島上的生活。這段文字常常作爲激勵人獲得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的工具而出現,雖然小說畢竟是小說,要讓一個人真正獨自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荒島長達二十多年實在有些荒誕,但人們仍會因此對照感受到更多的生活的美好。

拾人牙慧,我也認爲自己在那種艱苦的自然條件、荒涼的境地裏無法生存下來,從而對魯賓遜對生活抱有熱忱,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地讚頌。但這裏我想照應上文,潛力股假若沒有被引導發現自身優點,他連自己也不清楚和信任自己能夠功成名就,有升值的'空間。每一個人對着魯賓遜望洋興嘆的同時也應正視自己,固然在文明社會我們不需要親自建造房屋、打造傢俱,或者以一人之力把種子製成麪包。但是大概也只是在那樣的小島上,魯賓遜處於悠然冷靜的狀態,才能動手把不可能的事變爲現實;反而在文明世界,腳步匆匆的人類社會上,即使原材料一一對應擺在你的面前,你也會因爲沒有經驗而擺手求饒,因爲從來都沒有嘗試過做麪包,怎麼做得成麪包呢?當然,在你獲得學習製作麪包的機會時,你也會列舉出一個在其他事情上與自己水平一致或更高的人,用仰望的、高深莫測的口吻解釋:他也不會做麪包,我又怎麼能學會呢?況且我也沒有時間。

但大家卻也都明白,再成功的人也有過失敗的曾經,偉人兒時也在牀上畫過地圖。績優股的前身是潛力股,潛力股的前身是平凡人,平凡人就是現在的你。這個道理很有道理,只是人們只敢想不敢做罷了。在現在競爭激烈,一個人不比一個人值錢的世界上,有時我們正該再掂量掂量,自己是否還有孤島生存的能力。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3

小學五年級時,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 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爲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啓蒙意識,也體現了英國奴隸制度的黑暗。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也成爲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19歲的青年魯濱遜從小就有一顆冒險的心,不聽勸告出海航行,兩次都差點丟掉性命。在第三次出海航行時,他又遭遇了暴風雨,整艘船上只有他一人活了下來。他被衝上一座孤島,開始了長達28年的冒險之旅,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創作出來一片他自己的天地。

被衝上海灘後,黑暗,飢餓,恐懼,孤獨立即包圍了他,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下去。但他並沒有畏懼困難,開始了理智的思考。他先從船上搬來可用的東西,造出了自己的第一間房子,去捕捉並馴養山羊做肉食來源,靠種植大麥來做主食,還養了只鸚鵡做伴。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野人出沒的痕跡,於是,他修築了房子,使它更隱蔽,小心地過了幾年。有一天,魯濱遜出去打獵,救了一位即將被敵人部落吃掉的野人,那天是星期五,野人的名字便取名爲星期五。之後,魯濱遜在一次外出時,又用槍救下了兩個野人,其中一個野人居然是星期五的爸爸,另一個則是魯濱遜的同鄉西班牙人。最後,魯濱遜和星期五發現了一條大船,幫船長制服了叛徒之後乘船回到了英國,故事就此完結。

他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樂觀的精神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而這樣想道:我要盡全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以一顆堅毅的心,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房子,做了桌子、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要是我,說不定早就放棄了。

我很喜歡魯濱遜,因爲他是一位冒險家、進取者、開拓者、行動者。雖然他沒有助手,工具殘缺不全,缺乏經驗,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努力,煥發新的面貌。經過了辛勤的勞動,魯濱遜開始富有,他變得有船用,有食吃,有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豪華”的住所,還得到了朋友……這些事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成功的。

縱觀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大的困難也不可怕,關鍵是不能放棄,只要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盡最大的力量,全心全意去做,就有扭轉乾坤的可能,做事就能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4

星光燦爛,風兒輕輕。以天爲幕,以地爲席。我就這樣坐在地上,享受着夏夜的清爽,傾聽一池蛙叫、一片蟲鳴。我捧着一杯香茗,杯中的香氣氤氳着,打開《魯濱遜漂流記》,我聽到魯濱遜在說:“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絕不放棄!我要全力以赴。”

我感嘆道:“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生活之路是坎坷的。我們應學習魯濱遜勇敢地面對現實的一切。他告訴我:“我存在乃是所謂生命的一個永久的奇蹟。”我們永不言敗!

我們相信逆境是最好的大學。海涅曾深情地說道:“嚴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會還給你的。”正因這句話,我們奮鬥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在逆境中,有人哭泣,有人放棄。而王昌齡卻高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豪言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蘇軾寫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正因爲勇氣,魯濱遜在挫折面前,勇敢地戰鬥着。

只有勇於搏擊的雄鷹,才能領略藍天和大海之遼闊;只有耐寒的梅花,才能點綴出冬天的生機和氣息;只有激情、勇敢的呼喚,才能喚醒國民的良知與正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相信成功屬於你。回想中國歷史,勇氣成就了多少偉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正因爲勇氣,魯濱遜造就了一個驚人的數字——二十八年。

歲月的長河流寂於時間的泥沙,時光的荏苒蓬鬆了往年的記憶。正因爲信念,魯濱遜在孤島上勇敢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好樣的!蝶在沉默了一冬之後,積蓄了全身的力量,終於把飛的夢想成爲現實;依米花在沉默了五年之後,爆發了自己畢生的心血,終於把花的芬芳吐露出來。

信念是一顆啓明星,讓人們看到希望,是它劃破黎明前的黑暗,爲人們帶來了新的光明世界;信念是一朵花,花開是美好的,花落也是挺美好的`,我將信念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中。

正因爲信念,魯濱遜造就了生命的奇蹟。

夜之黑暗是一隻口袋,盛滿了發出黎明的金光的口袋。正因希望,魯濱遜成功了!生命若是那熊熊燃燒的烈焰,那麼希望便是那烏黑髮亮的煤。爲了希望,沒有任何人敢放鬆。生命的燈因希望而明亮,生命之舟因希望而前進!

正因爲希望,魯濱遜成就了屬於他的成功!

回想自己,我們面對着初三,沉潛厚積或許會使我們自信淡定!初三,是一支單調而又動人的歌曲,你會發現,初三的生活,簡化地剩下“上課——作業——吃飯——睡覺”四件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何其單調;然而,平日裏媽媽細心的呵護,困惑時老師及時的點撥,失意時朋友懇切的鼓勵,會始終環繞着你,溫暖着你的心。

初三,我們會讓初三如畫,濃墨潑灑,淡泊與濃烈交相輝映!我們會讓初三如歌,高低迷離,嘈雜與清脆皆成曲目!我們會讓初三如酒,婉轉悠長,醇厚與平淡均沉醉!

明淨似的圓月,已經被遠方藍藍高山託上天空。月亮,圓圓的,像紡車,紡着她浪漫的遐思,遙望那綴滿星星的天空,我品了口茶,讓香氣留存於脣齒之間。一個人的漂流,一個人的堅強,魯濱遜告訴我們:“對於生活之路,我們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會很辛苦,不過也就是辛苦罷了……”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5

主人公魯濱孫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毅然拋棄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甘願與海浪爲伍,去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他到過倫敦,到過非洲,還到過巴西,途中曾被海盜劫持做過奴隸,但最後還是化險爲夷。一次,他在去往非洲購買奴僕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魯濱孫倖免於難,飄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在蒼涼寂寞的荒島,魯濱孫以他勇於冒險、敢於創造的精神,獨自一人與困難和艱險鬥爭,終於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荒島上,魯濱孫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籬笆,還學會了做衣服、生活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還把山羊、鸚鵡等野生動物圈養起來,用剩餘的一點種子經過反覆播種,吃到了自己的糧食。他還搭救了一名年輕的土人,並給他取名爲“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終於,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自己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孫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的父母都已經亡故,魯濱孫收回了他巴西莊園的全部受益,並把一部分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孫:他是按照現代文明的模式開闢新天地的.創造者,不安於現狀,勇於行動,勇於追求,不畏艱險。很多人都只想滿足於現狀,最好是不經過任何風波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他們卻不懂得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是經不過任何打擊和挑戰的。有些人雖經過了一番考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一旦被他視爲珍寶的東西失去了,他們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了。因爲他們怕再一次爲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大費周折。《誰動了我的奶酪》裏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奶酪後,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穿上鞋子去開始自己新的尋找。這樣,他們的心態和心境纔會更平靜,更從容。因爲他們懂得去追求,所以他們的前途就在不遠處。

的確,魯濱孫也是一樣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家,而是按照他父親的安排只是做一些日常瑣事,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會有金錢,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家園。魯濱孫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了,雖然他一次次地遇到了困難,有一段日子甚至還被當成奴隸。但他勇於向世界挑戰:他離家出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奮鬥。他勇於和大自然抗爭:與巨浪做過殊死搏鬥後,在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去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死了,拼着命去救他,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經歷了大自然的挑戰和重重磨難,但最終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孫這樣,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創造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