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集合)

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集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集合)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國演義》。沒看時我一直很好奇,《三國演義》是什麼故事。打開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那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了“孫劉聯盟”對戰曹操的百萬大軍。兩軍在不斷的消耗中,漸漸的.形成了合圍之勢,龐統使用連環計使曹軍大敗。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劉備趁機向北挺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說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陣、布迷谷、借萬箭、取中原、擒孟獲、入祁山、造牛馬、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只爲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遺憾。

龐統在“落鳳坡”死後,諸葛亮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從那時起,孫曹兩國就開始攻打蜀國,雖然諸葛亮用“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術想緩解緊急的戰況。但是關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死後,只要運用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馬,姜維不能吞曹也可以無損撤退,可是劉備早死,阿斗無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國從此走向滅亡。

也比如說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應該稱他爲奸雄耿爲合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率領百萬大軍本應穩贏,卻因爲自高自大斷送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他如果肯接受華佗的治療,也許就不會死,更不會把已經發展的基業被司馬家族搶走。

在三國中,有很多小勢力司馬家族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遷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吞曹滅蜀一統江山。

這本書看完了,我卻有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總感覺它還沒結束。

但是它的確結束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也結束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哎呀,終於寫完作業啦!”我拿起身旁的《三國演義》趴在牀上看了起來。慢慢地眼前的宇跡模糊起來,我的眼也合上……

恍惚間,一座簡陋的草廬出現在我面前,這是哪?正當我疑感之時,幾聲交談吸引了我的注意。走進草廬,看到一人身長八尺,面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髦。他對另三人說:吾受三顧之恩,不容不出。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他竟是緒葛亮!他看向我,說:“收拾東西,明天去劉備營中拜會。”我不知怎麼的,收拾着東西,身前的場景又變了。

“譁,譁”滾滾的長江在我眼前奔騰。我急向邊看去,只見諸葛亮正在一船上向我招手。我急忙跑過去,諸葛亮開船,徐盛追趕。諸葛亮說“我已經約定趙雲迎接,不要追了!”回船而坐,徐盛已退。他大笑着:“吾舌戰羣儒,聯合劉孫;草船借箭,巧授連環;借東風,火燒赤壁。縱曹操百萬大軍,又有何用?"我聽後不禁問一句“您如此有才華,爲何在劉備下伏侍呢?”他看着我“吾受三顧之恩,豈能枉其一片真心!”說罷,下了船。正當我想追上時,場景又變。

在白帝城永安官,諸葛亮正跪在劉備牀前。聽聞道“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在劉備出去後,我不禁跑來問道:先生,您知道劉備將死,爲何不取而代之?”他轉過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對我說:“受人之恩,就要以涌泉相報!吾受三顧之恩,豈取代之?“我看到諸葛亮眼中的決然,心裏莫名觸動。回想到自己,在別人來尋求幫助時,置之不理,受人幫助,自己就感覺這是理所應當的。

場景再換,諸葛亮數諫後主,出師北伐,寫下出師表,望後主採取。我看到諸葛亮如此堅持,不禁問道:“是什麼讓您如此堅持呢?”諸葛亮說:“先帝有恩於我,我就要一直效盡於他,報答知遇之思。”我正想說些什麼,我媽媽的話傳到耳邊,“起牀了!"我悠悠地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啊!

我要學習諸葛亮,滴水之恩以涌泉相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認識而他就是《三國演義》。他就是四大名著之一。

他講的是從漢朝高祖皇帝斬白蛇而起義,到光武皇帝振興漢朝,後來黃巾軍掀起,漢朝急忙招軍。也就是因爲漢朝招軍纔會的劉備、張飛、關羽結拜桃源。之後成就了一番大業。

看完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最欽佩的兩個故事之一是趙子龍單騎救主。話說趙子龍走在林陰小路卻碰見曹操的帶刀將軍夏侯恩,他們廢話不說就開戰趙子龍趁他不備一槍刺死他,獲到了神器青缸劍至今倚天劍不知在何處,當年高祖就是靠這兩把劍打下了天下。趙子龍獲得神器,立馬背在身上騎馬飛奔。他跟着那些難民一起走。找到了甘夫人可是還不知在哪?他又走到一間破宅看聽見裏面有小孩兒在哭翻開簾子一看原來是甘夫人,甘夫人把阿斗交趙雲之後便跳枯井而亡,後來他走到了最後一到關卡是曹操的'雄兵把守趙子龍的寶駒一躍就躍過了曹操的第一道防線。於是雄兵向趙子龍來,趙子龍把槍放到地上拿神器青缸劍揮舞一下中你可曾知道,這兵器對兵器室可是削鐵如泥,頓時將士們槍就變成了木頭,趙子龍經歷了重重突圍終於走出了曹操的佈防線走出來的時候曹操問叫什麼名字?他說本人乃常山趙子龍。

二是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的仁義之舉也許你們都會以爲我這個說法是錯的,而你們聽下面的故事就知道爲什麼了,當年曹操的船被銷燬軍士也都死亡了,走到華容道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隊人馬出來,原來將軍是關羽。曹操走到,關羽面前哀求。關羽便說你走吧,我念你昔日對我厚愛之情。這是多麼仁義之舉啊,這就是我最欽佩的地方。這就是我的,三國演義讀後的感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題記

這個寒假,懷着對悠悠歷史的嚮往,我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讀完這本書,我被曹操這個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吧!曹操詭計多端、多疑,歷史多以“奸雄”而論之,爲何我不愛“英雄”而獨愛“奸雄”呢?“奸雄”顧名思義奸而雄者。曹操最被大家所詬病的無非兩點:一是誤殺呂伯奢一家後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敝之拙見:第一點可從史書找反駁,第二點曹操之所以那麼做是時事所迫,不得已而爲之。而且在董卓進京後羣雄都無動於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難道這不是英雄所爲嗎?曹操爲人誠實、親民、從不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在現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

看到曹操的這些品質,聯想到生活中,我們還好意思說他“奸”嗎?馬路上老人摔倒了,圍擁而觀、拍視頻、發朋友圈已成常態,扶與不扶早已不是重點,甚至連報警都不願動動手指。如果我們都能像曹操一樣挺身而出,那麼社會的'負面新聞會少之又少。工作中領導提出一個並不完善的方案,拍馬屁、阿諛奉承聲聲不斷。如果我們能像曹操一樣直言進諫,那麼公司的業績會是蒸蒸日上。說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辯,卻總是不屑於去實踐,結果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讀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爭做一個現代“英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我們正值治世,讓我們做能臣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在這個有趣的暑假裏,我做過許多有趣的事情,讀一些有意義的書,比如《夏洛的網》,但我更看重這一本《三國演義》的名著了,讓我看得到各種人物的性格……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寫的,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主要講述:東漢末年,關中大旱,還有瘟疫,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這時劉備來了,十分憂傷,擔心國家,與張飛、關羽並結成了兄弟,劉備第一,關羽第二,張飛第三。寫了曹操、周瑜、董卓等人。演繹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還有那聰明、機智、懂得變通、夜觀天象的`諸葛亮的機智令人佩服。

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諸葛亮,也就是孔明,令我佩服諸葛亮的是他的智慧。就從”草船借箭“中體會出來的。因爲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假裝商議軍事,周瑜問諸葛亮與曹軍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孔明說弓箭最好,周瑜說:”軍中正缺弓箭,麻煩先生監督製造十萬支弓箭,這等是公事,還望先生不要推辭。“因爲這樣才能使諸葛亮難堪,孔明答應後,並問什麼時間造好,周瑜則問十天造的好嗎?諸葛亮十分有把握的說,三天就行了,如果不行,甘願受處罰。周瑜很高興,還用酒席招待他,孔明喝了點酒,便告辭了,孔明請魯肅用二十隻船,都用青布遮擋起來,再在船在兩邊紮上千餘個稻草人,還有每隻船要配備軍士三十人。只見霧出來了,越變越大,即使是面對面也不容易被發現,。諸葛亮催促船快速前進,諸葛亮卻喝酒取樂。忽然開始擂鼓,曹軍開始射箭,只見弓箭像雨點一般開始射,過了一會兒,孔明叫士兵把船掉頭,頭朝北,尾朝西,諸葛亮又命船上士兵大喊:”多謝丞相賜劍!“曹操知道後十分生氣,孔明對魯肅說:”每條船上大約有五六千支劍,不費我們江東半分的力量,就得到十萬多支箭。周瑜知道後十分驚訝,生氣,和嫉妒。

從這本《三國演義》中,我看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曹操的奸詐,劉備的重情重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三國中有著名的“三絕”——“智絕”“義絕”“奸絕”!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三位三國人物。

“智絕”非諸葛亮莫屬。他可謂才智絕倫,總能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謂流芳百世。“草船借箭”一文中,雖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諸葛亮卻妙計一施,輕鬆奪回十餘萬支箭。在“赤壁之戰”之前,颳得一直是西北風,曹操以爲自己即將得逞,但諸葛亮得知後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將刮東南風,果不其然,交戰當天颳起了東南風。諸葛亮正是憑着他的智慧與遇事的沉着冷靜使衆人不得不甘拜下風,因而一舉奪得“智絕”這一美稱。

關羽,可謂武功蓋世,而在他身上體現的更爲突出的是他的義膽忠心。在《三國演義》裏,當關羽得知劉備的去向後,關羽不忘當年誓言,捨去曹操所賜金銀,如數返還,並且把金印掛在牆上,隨後低調的離開。關羽爲了當年與兄弟許下的誓言,能放棄財寶與種.種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讓人由衷讚歎。然而,也正是他的`“義”製造出不少麻煩。赤壁之戰後,曹操逃命經過華容道,恰是關羽自告奮勇守在這兒,並向諸葛亮答應不會因舊情而放行,可是僅僅是曹操三言兩語,就使關羽憶起當年之事,尤是感動,竟一擡手放了曹操。其結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劉備求情,恐怕關羽也性命難保了。

“奸絕”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懷大志,卻狡猾多疑,可謂蓋世之才,卻不護忠義。《三國演義》有一回裏,曹操同漢獻帝打獵,其實早有預謀。在漢獻帝三射鹿而不中時,曹操竟擅自拿來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衆人看是皇帝的箭,以爲皇帝所射,連喊“萬歲”,此時,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經一覽無餘,竟然擋在皇帝面前受衆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絕”當之無愧!

三國人物,個性鮮明,人性中的精華值得我們學習,而那些糟粕,我們則應敬而遠之,以之來做警鐘。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藉着寒假時間我又一次品讀了三國演義,收穫頗多。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三國演義》里人物衆多,書中描述了昏庸的劉禪,無能之輩呂布、羣雄袁紹、袁術、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儲、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右的'蔣幹,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人物:劉備、曹操、孫權。劉備性格仁慈,隨機應變,劉備愛才出了名,爲了諸葛亮他三顧茅廬,後來他便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使人民代代相傳。當曹操識破他英雄時他隨機應變騙過曹操。曹操奸詐,有謀略,機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但他也有寬大的胸襟,在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使劉備心驚膽戰,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他也有熱血,也曾愛國。他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他十分殘暴,因爲父親被殺大開殺戒使無數無辜百姓受到災害。孫權尤其相比則描寫較少,但不免可以看到他的雄才大略,從曹操與孫權大戰時不禁發自肺腑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不免看出他的威風和氣魄。後人蘇東坡也曾借劉備曹操來誇讚孫策。孫策能在三國是保衛自己的土地,奪回荊州。也突出他知人善用,敢於鬥爭。

輕輕合上這本《三國演義》,腦海中卻不時浮現出書中三國時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一幕幕。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記》、《三國演義》,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裏的關羽。滾滾長江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裏的關羽神勇無比,單刀赴會膽子大。關羽的故事可多了,如:《過五關斬六將》、《夜走麥城》、《刮骨療毒》等。我最佩服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關羽在一次戰鬥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傷了,關羽就請神醫華佗來醫治他的箭傷,華佗仔細看了看說:“不好,你的箭毒已經進入到骨頭上,我要用刀在你骨頭上把毒颳去,沒有麻藥,這很疼痛的`。”關羽爽快地答應說:“沒問題,現在就來刮毒吧!”華佗先把關羽手臂上的皮肉劃開,而關羽卻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幾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樣子。華佗開始在它手臂骨頭上刮毒了,他刮呀刮,颳得時候關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會神地下起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終於刮完了毒。華佗欽佩地豎起大拇指說:“將軍您真厲害啊,我從沒見過向您這樣勇敢的人!”關羽感謝地說:“這算什麼,小菜一碟,還得謝謝您這位神醫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帶兵打仗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關羽真是個勇敢頑強不屈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是個男孩子可是平時手指劃破了一點,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無地自容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大開眼界,而三國演義裏的衆多英雄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勇敢頑強,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個人認爲是比《三國志》好看的,因爲《三國演義》這本書自己編了很多角色而三國志裏面沒有;三國演義裏面編了很多故事,而三國志裏面還是沒有;三國演義裏的東西都比三國志有意思。

特別是三場大戰疫

No:1官渡之戰,曹操就是在這個地方用3000兵馬打敗了人家袁紹30000多人,原因只有一個,曹操帶人去把袁紹的糧倉給燒了,人是鐵,飯是剛,一頓不吃餓得慌。袁紹沒糧草,曹操大軍直接打過來,袁紹跑回了老家,曹操率軍打過來,袁紹,卒。

No:2赤壁之戰,這個應該很多人聽說過吧,從蔣幹中計開始,諸葛亮和周瑜就一直使用計謀來騙曹操,又到蔡中蔡和投降,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諸葛亮借東風,最後火燒赤壁。其實爲什麼曹操這場戰役會輸呢?就怪了他的'戰船背後還有一片湖水,太陽使勁地曬那片湖水,那裏就越來越熱,在旁邊的冷氣就過去佔位置,所以就西北風成了東南風。

No:3彝陵之戰,這一戰是這三場戰役裏面大多數人聽說過最少的一個,但是這一場戰役是這三場戰役最重要的一個,這場戰役過後才成立了三國。戰後,劉備大病,劉備,卒。

可能有些人知道說曹操曹操到這一句話,那有人知道下一句嗎?

下一句就是曹操和呂布發生的故事,呂布在攻打曹操時,遇見了曹操,當時呂布不認識曹操,但是曹操認識呂布,呂布就問:“哪一個是曹操,說出來,就放你一命!”曹操就指着典韋說:“那邊那個騎黃馬的就是。”

所以這一整句話就是:“當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爲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衆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爲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暑假的時候,爸爸帶我去圖書館看書,我發現了一本《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他是一個文才卓著而又個性特異的下層文士,一直有志於建功當世。

這本《三國演義》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朝政混亂腐敗、宦官橫行、殘害忠良。到了靈帝時,宦官專權,天降災異,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大概篇章有:桃園三結義、董卓亂朝綱、曹操假獻刀、陳宮捉放曹、三英大戰呂布、設計除權奸等等大篇。

在三國裏也有許多角色的名言,比如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還有周瑜的:“丈夫處世兮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既生瑜何生亮”等等。

我非常喜歡三國裏的關羽,關羽雖然在麥城失敗了,但在之前的有:“三刀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這些好的'戰績。還有勇敢的故事,“關羽刮骨療傷、單刀赴會”等等事蹟。

最後蜀國也滅亡了,三國歸一,形成了一個大國,但是沒有人主宰。

我看了三國後知道了許多官職,比如說:“千戶候是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你要知道當時三國一共纔有幾百萬人,當時最大的官就是萬戶侯。

我看完三國後對我有很大的啓發,劉備以德服人,我們要向劉備學習以德服人的精神。我們也可以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聽出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是“古往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

《三國演義》非常好看,我希望大家有時間去讀一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在我的眼裏,書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綠洲。我每天都要認真細細地“品味”它,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三國”發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這個故事。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主要反映出團結的重要性。在我們生活中,團結是很重要的。我平時不太願意團結,無論老師、同學怎麼勸我,我有時就是不聽,所以在各種比賽中難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後,讓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記得有一次,我們班和8班進行拔河比賽,我剛開始假裝用力,其實半點力都沒有使出來,心想:等你們累了,我再用力拔。可這時已經晚了,我咬緊牙,臉漲得通紅,腳不斷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緊繩子,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能把對方拽過來,結果是怎麼的,不用我說,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從這件事當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我每次總自以爲是的時候,就會想起“赤壁之戰”,於是我放棄以我爲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裏,團結力量大。

是的,書是人類的朋友,他教會我們很多道理,讓我們慢慢成長起來。《三國演義》就是我其中一個好朋友,他教會我“團結力量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時期的羅貫中所著,是一本歷史性綜合小說,結合了真實的歷史所著此書。

在《三國演義》中的三國爲人們描繪一幅精彩動人的畫面,我最喜歡的國家是蜀國正是憑藉每一次勝仗才走向興盛!吳國在江南一帶一直稱雄,然而吳國最不同於其他兩國了,因爲吳國的地形要素,迫使吳國以防守見長,但吳國水上的攻擊力是最強的`,因此它的船業也十分發達,魏國是由曹操統治的,魏國在三國時期一直是最厲害的,擁有百萬大軍,糧食萬擔,最後統一三國的也正是魏國。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大將趙雲、典韋、關羽和軍師諸葛亮,遙想當年趙雲緊靠一匹馬,一把槍,一身盔甲這四樣東西東西在長板坡勇闖八十萬大軍,在趙雲眼中這八十萬大軍只是虛張聲勢,他視大軍如草芥,勇猛殺敵,揹着小主公阿斗硬是殺出一條血路,他在其他的戰役當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趙雲比呂布的戰鬥力少,但比呂布更有計劃,愛護部下。

我聽別人說關羽最講義氣,但我認爲典韋是最講義氣的,比關羽更能報答別人,我喜歡他的是他戰死沙場的時候。那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曹操在被張繡的軍隊圍困之際,典韋本可以跳馬,卻又念他的義氣,與曹操當年對他的恩情,他回來救曹操卻不幸犧牲了,然而在他馬上終結的那一刻他向主公曹操大吼了四個字“主公,快逃!”在典韋死的時候,他幫助了曹操,大敗了袁紹,統一了大部分北方。

《三國演義》的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生動,不僅是我國曆史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而且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一呂二趙三顏醜,馬張許典皆平手”是中國民間對三國演義小說中武將武力的評價。這也切實反映出了,中國民間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癡迷程度與讚賞。

好不容易盼來了寒假,終於能從百無聊賴的學習生活中逃離,自由地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擁有大把的時間,於是我就把《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小說又看了一遍。

真是說得好啊,好書不厭百回讀,抽出時間,我又閱讀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如果說兵臨城下,黑雲欲摧,有誰能有單槍匹馬,一夫當關,槍如孤影,照一身肝膽,誓死衛軍,哪怕無力迴天的勇氣。翻遍了古籍史書也只是鳳毛麟角,沒錯,還是趙子龍。

是誰忠心赤膽,是誰頭頂草帽,是誰赤面丹心,是誰爲君效力?乃我老兄關雲長,手持青龍偃月刀,華容道上放曹操,忠心赤膽天可鑑,結得劉張亂世緣。紅臉關公,不負後人景仰。

白臉的曹操,有人說他是浴血梟雄,也有人像我一樣,知道曹操的曠世胸懷,雄心壯志,所謂兵不厭詐,一個不懂兵法的君主,固然是會成爲亡國奴,曹操,乃建安才子。

在現實生活中,在學習階段,我們要做一個像張飛一樣的人,有衝勁敢拼敢闖。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謹慎與細心。長大之後,我們要做一個像典韋一樣的人,有責任,有擔當。

三國演義給我帶來的見識和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刻入骨子裏的才氣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

多麼完美的一本中國古典小說鉅著啊!中國悠久傳統歷史文化之精華,我想千年之後,這完美的小說,依然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璀璨的'明珠。

這本小說見證的不僅僅是三國時代到東晉的朝代變遷,在現代生活中,更隱藏着許多與人交際管理大局的技巧。

這是中華文化孕育出的不可多得的精華,是民族的驕傲——《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