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童年》讀書心得【實用】

《童年》讀書心得【實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童年》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讀書心得【實用】

《童年》讀書心得 篇1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的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受盡了折磨與欺辱。但是高爾基並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堅強的走了過來。

高爾基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家中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兩個舅舅爲了分家產而爭吵,大大出手,家中的女性,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在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但是,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他在書中說道: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隻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裏,他們儘自己所能,慷慨大量地豐富着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是骯髒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最好的蜜!

相比起來,我們現在簡直和他是天壤之別。我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几淨,投影儀電腦,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循循善誘的`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當時的阿廖沙聞所未聞,估計想都不敢想,但我們很多同學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地意識到,我們的童年看起來平平淡淡,有時候還有些小小的不如人意,但是比起阿廖沙的童年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童年》讀書心得 篇2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是阿萊莎。這本書主要記錄了他父親去世後,他住在祖父家的故事。高爾基的童年,充滿了悲傷。

高爾基和爺爺過得不太好,爺爺生性貪婪小氣,脾氣特別暴躁,特別愛挑毛病。外婆和他很不一樣,外婆很溫柔,即使有人打她,她也不會在意。有一次,因爲好奇,阿萊莎把桌布染成藍色,奶奶過來安慰他,告訴大家不要告訴爺爺。

一天晚上,當他們準備祈禱時,我祖父不知怎麼知道了這件事。他瘋狂地把阿萊莎按在長凳上,用溼漉漉的樹條打他,以至於他幾個星期都不能下牀。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我爺爺的殘忍。我奶奶說過這句話:“暴君,自己定規矩,讓別人受苦!”這句話是用來形容我爺爺的,絕對沒錯。然而,即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也不乏溫暖和光明。

爺爺還是很挑剔的。他請他的家人去購物。別人回來了,他爺爺站在一邊,眼睛瞟着東西,嘴裏問:“你買的東西都買了嗎?”爺爺太挑剔了,不在乎別人給他買什麼。

這本書裏有一個細節,描述了我爺爺的吝嗇。當他的女婿阿麗莎的父親來看他時,他說:“我不是來要嫁妝的。”祖父突然笑了。在這裏,人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吝嗇,還覺得他的吝嗇是衆所周知的。

沒想到,後來爺爺的缺點變得更嚴重了。他和奶奶喝茶的時候要注意茶汁的均勻分佈,和奶奶分開了。他給她奶奶的是鍋碗瓢盆,剩下的都是他自己的,甚至賣她奶奶的.衣服。爲了謀生,他不得不和奶奶一起想辦法掙錢。

廖沙的童年隨着母親的去世而結束,他不得不肩負起撿破爛謀生的重任。從那時起,他開始了一段艱難的地球之旅。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幸福美好。這些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看完高爾基的《童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學習,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幸福。在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下,在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中,如果不好好學習,對父母來說太遺憾了。

《童年》讀書心得 篇3

朝霞的餘輝染紅了半邊天,我獨自倚靠在大樹邊,細細的咀嚼完這裏面的文字,不由得陷入沉思……

童年——一場短暫而美好的夢,應是人生之中最爲瑰麗的一段時光,讓人回味,留戀。然而在高爾基的筆下。在不同時代,不同國界,不同家庭的人卻演藝着一段與衆不同的童年生活。向人們展了那片天地的不幸和痛苦,《童年》一文的主人公阿廖沙自幼就飽嘗着人世間的示酸甜苦辣:父母先後離他而去,外公家到處瀰漫着仇恨和殘暴……迫使他十一歲便步入社會,在人生的苦海中掙扎。

讀完此書,心頭不覺認爲阿廖沙的童年亦如一場悲劇,但又不免發現,正是這一次次的風風雨雨。爲他走向成功打下了堅毅的基礎,造就了他的一生。如同一杯濃烈的苦咖啡,雖澀澀的,但不乏帶着絲絲甜味。的確,漫漫長河。時光固然短暫,痛苦的日子固然很長,但一次才的風雨洗禮,一程程沿山跋涉,留下給我們的卻多了一份勇氣,一份收穫。

望着鏡中的自己,已早已遠離了那段童真歲月,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那個短辮姑娘,但以往的單純,以往的歡笑,以往的可愛,以往的一切,細細回味,只覺那般親切,雖平淡的像杯白開水,但卻溢出了無限的成長歲月,說不盡。道不完,組成了我一個迷人的童年。

過去的總是美好的,無論幸與不幸,畢竟它已成爲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珍藏每一份快樂,記錄下每一次收穫,在今後的路上把舵揚帆,發奮圖強,努力耕耘,爲大地創造出豐碩的果實,爲藍天塗抹上絢爛的彩霞。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讀書心得 篇4

作者回憶的童年生活很有趣,令我想起了自己很小的時候。

小時候,我不在深圳生活,而是在老家,記得以前的舊房子,有一個很大的院子,快要下雨的時候,有幾隻蜻蜓停在樹葉上,我和姐姐一起悄悄走過去,捉住它們。作者小時候院子中有魚缸,裏面養了很多金魚,我雖然沒有魚缸,但是,我卻有一個天然的“魚缸”。

小時候住的房子前,有一條小河,河水很清,那是我最喜歡的玩處。夏天的時候,河水涼涼的,岸兩邊種滿了綠油油的竹子,我們會下水,去摸小魚小蝦,因爲竹林遮擋的.關係,河水見不到陽光,很涼從我們腳邊緩緩流過,好舒服。記得有一次,因爲踩到青苔,滑了一跤,摔到水裏去了,幸好水不深,爬起來後,樣子滑稽極了,惹得夥伴們放聲大笑,現在想起來,那些笑聲,真是充滿了童年的味道。

當然,那時的孩子也“很懂音樂”,我們喜歡拾竹葉,特別是漂在水中的竹葉,晚上,就搬張椅子坐在院子裏,比比誰吹得響,有時候發出了幾聲“怪聲”,大家就盡情的嘲笑,一直到直不起腰……

今年過年,我又去小時候住過的地方,但卻看到原來的景色,只剩下一條渾濁的小河,以前的夥伴也搬走了,竹林也沒了。

可是,這沒關係,因爲我會想作者那樣,把那些充滿童年味道的笑聲和充滿童年樂趣的地方,都變成我心靈深處的回憶。

《童年》讀書心得 篇5

《童年》所描寫的高爾基的童年期,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俄國,當時是農奴制正在向工業資本主義的過渡期,沙皇由上而下的農奴制改革,並沒有給農奴帶來真正的自由解放,正如列寧所說的:“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削的一乾二淨,把他們推向更加貧困痛苦的深淵。”這一切又是通過一個單純幼童的觀察和感受,讀來別有一番韻味,格外親切。

《童年》所喚起的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希望,將促人奮起摧毀野蠻的社會制度,後來的現實就是證明。

《童年》讀書心得 篇6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而如今的我們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把握自己,在自己的人生中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爲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爲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

昇華人的思想。

《童年》讀書心得 篇7

今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我閱讀了《童年》這本書,它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先生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雖然書中的內容離我們很遙遠,很陌生,可是在閱讀完之後,卻讓我心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是一條五彩斑斕的小河;童年,是一道亮麗的彩虹;童年,是一座神祕的橋,不知會通向哪裏......是啊,童年是一個美好的詞彙,想到童年,我就聯想到了氣球和巧克力,聯想到了歡樂和幸福,但是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卻是那麼的悲慘,高爾基先生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隨母親投靠到了外祖父家,可是那裏卻充滿了仇恨,只有外祖母十分關心他,在他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於是他便獨自走上社會,艱苦地謀生。

讀了這本書後,我思考了許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悲慘呀,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啊。年幼的作者經歷了父母去世、小小年紀被他人欺壓等種種痛苦,最終被無情地趕出了家門,這時的高爾基不過只有11歲,也就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年齡呀!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截然不同呀!漫步在陽光和煦的午後,沐浴在親人的關懷中,白天在學校裏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度過歡樂的時光,放學後迎接我們的是家人的噱寒問暖......這一切是多麼地幸福!

我爲自己感到慶幸,慶幸沒有出生在高爾基那個時代,但同時也感到一些慚愧。不幸的高爾基沒有被童年的苦難所擊倒,反而在逆境中得到磨難,不斷成長,強大了他的意志,最終成爲了聞名世界的大文豪。比起他來,我慚愧自己沒有高爾基那樣的堅強,有時遭遇一點困難都不敢面對,而是選擇了逃避。比如說家裏一直讓我在暑假裏去學游泳,但是因爲我害怕水,遲遲不敢去學,結果拖到今天還是不會游泳。看了這本書後我暗暗下定了決心,明年暑假我一定要學會游泳,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戰勝自己。

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是無比幸福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告別童年,永遠告別這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將永遠將它珍藏於心。

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更是無憂無慮的,但並不是人人都擁有這份美妙,珍惜每個人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日子——童年吧!

《童年》讀書心得 篇8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這個漫長的暑假,我翻開了它。讀着讀着,我的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可憐的主人公阿廖沙3歲喪父,無奈之下,只好隨着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外祖父家。可是阿廖沙卻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兩個舅舅也粗野兇狠,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天天打鬧。在這個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的家庭中,只有慈祥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他還認識了聰明善良的“小茨岡”兩個人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一直覺得“小茨岡”是他唯一的知心朋友。可是好景不長,“小茨岡”因爲兩個舅舅的自私、貪婪和兇狠,在扛十字架時被活活的壓死了。阿廖沙就這樣失去了他唯一的好朋友,失去了友誼。不久後,一場大火將染坊燒成了灰燼,外祖父被迫讓兩個舅舅分家,阿廖沙的媽媽回來後教他寫字、算數。讓他和薩沙上學。可是就在他11歲時,媽媽就去世了,外祖母不久後也去世了,阿廖沙就被外祖父趕出了家門,走向人間,靠撿垃圾爲生。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爲阿廖沙悲慘的命運而感到同情。我們從小被父母當“小皇帝”“小公主”般寵着,護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還整天嚷嚷這不好,那不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現在美滿幸福的生活。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在知識的海洋中度過歡樂的童年,走向屬於我們的“人間”。

《童年》讀書心得 篇9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書中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悽慘悲苦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很小就喪父,母親也因與脾氣暴躁的外祖父不和,很少回家。阿廖沙童年唯一的親人便是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童話故事和頗具深度的語言的薰陶下,阿廖沙的心中充滿了正義感與對沙皇時期俄國制度的不滿。不幸的是,母親改嫁,繼父兇殘。在阿廖沙11歲時母親和外祖母相繼去世,阿廖沙不得不出去自己生存。

童年,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應是充滿歡笑,充滿溫暖的。可對於主人公阿廖沙來說,卻是如此不堪回首。他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他的生活可謂是地獄般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廖沙與“好事情”之間的友誼。“好事情”作爲一名學者,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裏探索奧祕。阿廖沙不顧全家人的反對,與“好事情”交了朋友。在“好事情”身上,阿廖沙彷彿找到了另一個自己——被很多人嘲笑,寂寞得可怕。在“好事情”身上,阿廖沙學會了要用美的眼睛觀察生活,樂觀,善良地面對生活。

我很慶幸自己不是出生在那個年代,我擁有的童年是美好的、值得回憶的。想想我小的時候,全家人都視我爲掌上明珠,我可以放肆地提出要求,爸媽也會盡力完成。3歲時,我和外婆去逛街,一進超市,悅耳的音樂便溜進了我的耳朵。我隨即跟着音樂舞動起來,像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外婆看到了,認爲我有跳舞的天分,給我買了許多音樂CD,送我去舞蹈班……回憶到此,我的心中便洋溢出一絲甜蜜。我是多麼幸福啊!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父母沒有爲自己買生日禮物時對父母發脾氣、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與朋友鬧彆扭……可你是否想過,阿廖沙的生活比我們苦很多。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想想阿廖沙。他的生活如此悲慘,可他卻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每一件事。我們又有何資格去埋怨自己的.生活呢?我們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接受學校的教育,我們更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回報社會、父母、學校。

所以,當我們遇到煩心事時,不妨用美的眼睛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有很多,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品味這如古茶般充滿意韻的生活,便會了解,生活的意義——即使再苦,都值得回憶!

我想,高爾基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樂觀地面對生活,對待每一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廢,積極地感悟生活中的苦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