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1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很懷念童年的時光、看到書上敘述着自己有着一個幸福的童年,無憂無慮。

記得曾經有個朋友對我說:“真是希望時間可以倒流,讓我回到小的時候,或可以永遠停留在小的時候”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可以說是很幸福的了!可生活在舊社會的孩子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年呢?看了高爾基的《童年》讓我感到心痛,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但幸好他有一個天使爲他護航,一直在他身邊幫助他——他的外婆。

這本書是我在寒假時看的`,也許是它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我至今還沒有忘記。記得他的外婆是耶蘇的一個教徒,是一個非常慈祥、和藹可親的人。可是,不幸的是他有一個脾氣暴躁、狠心的丈夫。我同情高爾基,但也很佩服他,他在那麼一個惡劣的環境下都能一直堅持下去,他不管外祖父對他多不好,他都能堅持下去。也許因爲他的外祖母吧!每次高爾基受到委屈,他的外祖母總是會安慰着他,有時還講關於“耶蘇”的故事給他聽。我羨慕他有這麼一個外祖母。

與高爾基相比,我們每一個人都比他幸福、幸運,我們最起碼不用受到家人的毒打,我們可以坐在寬大而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可是爲什麼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這麼幸福而有的人還不懂得去珍惜呢?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2

我們的童年是開心的、快樂的、色彩斑斕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讀了《童年》這本書,使我瞭解到了高爾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帶他來到了薩拉多夫城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裏充滿了仇恨,彼此之間總是戒備、提防、攻擊,連孩子也不例外。因爲舅舅的緣故,他們一家很出名,經常吵架、打鬧,弄得家裏所有人都膽戰心驚。高爾基生活在這樣混亂的.家庭裏,你說他能幸福嗎?

跟他相比,我們就是生活在天堂裏。我們的家庭幸福美滿,人與人之間是那麼的友好,互敬互愛。在家裏,我們更像小皇帝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吃什麼,玩什麼,爸爸媽媽都會盡一切能力來滿足我們,而我們仍然那麼貪玩,不好好學習,真是感到無比的羞愧。面對老師的教誨,我們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甚至還會抱怨老師,想想真是不應該。我們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好好學習,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高爾基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中,都能成爲舉世聞名的作家。而我們的條件那麼優越,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勇敢的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一番成就。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3

《童年》讀後感高爾基寫過一部著作《童年》。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高爾基度過了一個令人窒息的童年,卻獲得了堅強的力量去面對困苦的生活。

在高爾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於是,高爾基的外婆和媽媽帶着高爾基來到了外公家。因爲各種原因,搬了三次家。在歷經三次搬家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好事情”、“茨崗”和三兄弟。但出乎意料的是“茨崗”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好事情”被迫搬了家,高爾基每次和三兄弟接觸後都會被捱打,後來,他的媽媽也去世了。雖然高爾基經歷了許多挫折、有苦難,但他還是非常的堅強,後來他成功了,成了名人。是的.,當我們失敗時,我們不能跪在挫折的腳下,而是要向高爾基一樣,讓挫折跌倒在我們的腳下。我們應該學習高爾基的精神。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4

在寒假裏,我利用空餘的時間在書店裏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童年》描寫了沙俄時期兒童的生活。

阿廖沙是個可憐的孩子,他4歲時父親去世了,因此他被寄養在他的外公家裏。他的外公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心情好的時候對阿廖沙非常疼愛,心情不好時就常常打阿廖沙。因爲生活並不盡如人意,僅僅是在悲慘的社會裏面討口飯而做出一些讓人不可理喻的事情。阿廖沙正是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裏生活的一分子。幸運的是他接受了外婆的教誨,成爲一個好孩子。阿廖沙在這個黑暗的家庭中待了很多年,一直到找到心中的光明。

我們應該好好的面對一切,而不是不斷地埋怨。人生充滿着太多的不如意和困難,我們應該保持平常的`心情去看待。即使生活在最難的時侯,即使面對着一條大河一樣的苦難,也要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未來需我們去努力。努力就會有希望,幸福不會太遙遠。即使真的有困難,也要學會忍耐,因爲風雨過後,彩虹纔會出現。

阿廖沙在黑暗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我們現在更應該好好的珍惜幸福生活,刻苦學習,對社會做出貢獻。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5

昨天,我看完了由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所寫的《童年》。

主題是寫高爾基的童年時光,這本書一上來就寫高爾基失去爸爸的故事,然後就認識了慈祥的外祖母和兇巴巴的外祖父,因此展開了他顛連起伏又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小茨岡》,但是,“小茨岡”只是他的外號,他的真名其實叫伊凡。高爾基筆下的“小茨岡”是一個多麼幽默又善良的男孩,以導致他被高爾基的兩個舅舅害死時我是多麼氣憤。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他還給我們看他的小老鼠,在他的指揮下,小老鼠們直立起身子,用後腿走路,它們拖着長尾巴,好笑地眨巴着一對機靈的小黑珠子似的.眼睛。他很愛護這些小老鼠,把它們藏在懷中,嘴對嘴餵它們糖吃,親吻它們。

可是,這麼有親和力的大哥哥,就活活被十字架給壓死了,其實,是被兩個舅舅給害死的,當我看到這的時候,非常氣憤,起先我就對這兩個人沒什麼好感,現在我對他倆更加厭惡。

高爾基的童年雖然充滿坎坷,但是卻多姿多彩、妙趣橫生。你的童年是什麼樣的呢?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6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快樂的,從小就可以得到親人們的呵護。可我讀了《童年》以後,我沉默了。

《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先生寫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死了,在外祖父家,他經常被打。幸好有慈祥的外祖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成爲了一個善良、勇敢的孩子。

他用自己的眼看着這一切,當遇到困難時,他自己勇於面對。他用雙手承擔起一切,他的努力,他的刻苦,他的勇敢,讓他有了一顆純潔、善良、美麗、可貴的心。

和他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在家裏,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當成掌上明珠。有些時候還和家人無理取鬧,我覺得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們現在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在家當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不知道珍惜。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有很多東西,只有失去了纔會懂得珍惜,我們要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別人,奉獻給別人,給幫助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你自己會感到更幸福。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7

今年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我感受到了他的童年是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和他比起來,我幸福多了。 高爾基的童年是瀰漫着戰火的,家裏有着慈祥的外祖母,但還有兇狠的外祖父和舅舅們。他經常受外祖父的毒打,也會受他那慈祥的外祖母的呵護和寵愛。外祖父打高爾基的時候,外祖母就愁着臉說:“別打了,別打了,老頭子快別打了。”還圍着高爾基直打轉兒。年幼的`高爾基已經體會到了那時人間的痛苦,他從此受到了許多許多兇狠的遭遇。

高爾基和我真是沒有辦法比呀,我是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寵愛着,被爸爸媽媽呵護着,每天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會幹家務活。每天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我也沒有受過打,我的童年裏很不孤獨,有着慈祥的老師和關心我的朋友和同學。每年寒假和暑假爸爸媽媽還都會帶着我去旅遊,我曾經去過美麗的首都北京,山清水秀的桂林,富饒美麗的大連…… 從《童年》裏面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勤儉節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8

我的爸爸雖然對我管教嚴,但是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才明白他的童年才叫痛苦,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高爾基的`童年小時候就失去了許多親朋好友,對他最好的朋友伊凡也被兩個舅舅害死了,長大後也離開了許多的親人,最疼她的姥姥也離開了他,教他知識的姥爺雖然對他兇了一點,但那都是爲了他呀!

我們的讀書環境已經很好了,高爾基那時候是要靠撿煤渣、拾破爛賺取一點可憐的學費,運氣不好撿不到東西,那天的學也就上不成了。爲什麼高爾基能成爲大文學家呢?我們真的這比他笨嗎,其實不是的,而是高爾基他讀書比我們認真了很多,學習態度也比我們好,不是說態度決定成敗嗎,所以高爾基成功了。我的學習態度時差時好,所以我要趁現在還是小學,下定決心調整好學習態度,因爲還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換來的。

你們也希望成功吧?!那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9

這幾天,我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堅強樂觀的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阿廖沙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媽媽和外婆坐船去外公家。但是,阿廖沙的外公脾氣不太好,喜歡打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不友好,把整個家攪得雞犬不寧。阿廖沙因爲調皮被外公打,好朋友小茨岡幫他擋住了外公的鞭子,小茨岡胳膊上的傷疤結得厚厚的。而他卻在擡十字架的時候不幸被砸死了,阿廖沙難過極了。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帶給他很多苦難,但是他依然樂觀堅強,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對生活充滿希望。

阿廖沙有一個黑暗的童年,但我的童年卻快樂無比,我有點同情他,但是更多地是敬佩他,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卻沒有意志消沉,要是換成我的話,也許早就生不如死了。“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阿廖沙就像生長在陰暗處的苔蘚一樣,雖然沒有陽光的照射,但卻依然生長,開出美麗的苔花來。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童年》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啓發,我要學習阿廖沙的堅強、樂觀的品質,也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善於讀書,也要善於向身邊的人學習。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範文 篇10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這本書從阿廖沙三歲喪父後,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小說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鉛樣沉重”的童年往事——對於他所經歷過並在心裏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他的外祖母爲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熱愛生活。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難的生活。”在外祖母等人的.支持下,使他逐漸成爲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相對於我的童年來說,那簡直是天壤之別!我的童年無憂無慮、豐富多彩,而且沒有一點壓力。而阿廖沙的童年卻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沉重,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樣一個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我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當中,爲什麼不能像他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