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爲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爲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爲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而代價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2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出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雖貧卻從未放棄過讀書,他平凡、樸實,有接地氣,這也許就是他能寫出《平凡的世界》這樣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這句話用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孫少平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庭雖然貧困,卻抑制不了孫少平對讀書的熱愛,同時,他也不甘於平凡。

他出城打工,希望能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在打工的時候也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在工地裏,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幾乎所有工人都在打呼嚕酣眠之時,有一點幽光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孫少平,在忍受着背部因幹活而留下的斑駁傷痕而帶來的疼痛的同時,在呼嚕震天,汗臭瀰漫的惡劣環境之中勤讀不輟,是什麼支撐着他做到如此地步呢?是源於他對讀書的熱愛!

那平凡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個怎樣純淨的靈魂啊!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對他不公平,不僅學業事業艱難,愛情道路上的'她也是走的坎坎坷坷,不僅年少時的愛戀破滅,長大後與田曉霞的愛情也是聚少離多,甚至最後田曉霞也命喪黃泉……

每當我學習懈怠,甚至想要放棄時,總會想起孫少平的艱苦的求學經歷。窮且益堅尚且不墜青雲之志!在如此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面臨重重阻撓,他尚不放棄讀書學習,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3

經過近一個月時間,斷斷續續讀完了,一本非常現實主義的小說。一本揭露七八十年代生活大變革的小說。一本勵志的小說!書中的人物,書中的場景,活靈活現在我的眼前,一一跳躍。

孫少安一個不安於現狀,敢與命運鬥爭的農民,一個崛起的企業家,一個出資重建學校的慈善家。在他身上發生的故事是非常勵志的,我打心底佩服他!他敢於抓住歷史變革機遇,勇敢直上,在他身上透出勁竹一般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經得起千擊萬磨。最後生活還是回報了他勝利的光芒,他真是雙水村了不起的人物!

秀蓮,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用她無私的愛和純樸的善良溫暖着少安,她願意和一個家裏連飯都吃不起的'窮小子過生活。她不怕窮,不怕苦,不怕累,她相信他們可以用一雙手,奮鬥出一個富裕的家。她支持着他的事業,關心他,陪伴他,她爲他們的家付出了太多,她過得太苦了,最後還落得絕症。唉,爲什麼要這樣安排,我不太理解,都希望她和少安從此平安健康幸福地活下去,自然老去。

其他人物感覺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一陳述了。在這本書中我不太喜歡孫少平,特別是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感覺都有點反感了,這只是片面的個人觀點。雖然他很愛學習,愛看書,很上進,不怕吃苦,但始終覺着他有着一種文化人的傲氣,有很多事情不太爲人所能理解,他到底要尋找什麼,尋求什麼,感覺他的精神世界離現實太遙遠,離家人太遙遠,最後他的結局是什麼?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4

《平凡的世界》有三本書。就其厚度而言,我不想一直帶着它。然而,它被使用kindle看書本身的沉重感和歷史的厚重感是感覺不到的,正是因爲敘事的廣度纔有這樣的厚度。

今天終於看完了。從開始閱讀到跨越時間閱讀,我記不清書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爲什麼要看這麼久?首先,因爲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但我更喜歡寫輕快的.浪漫小說,所以我對這本穩定的書不感興趣;第二,我不能堅持每天閱讀。即使第一本書與第二本書和第三本書嚴重脫節,我也忘了什麼時候在圖書館借第一本書。我只記得看了很多次之後,我沒有看到第二本書,也不想跳過,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過。

暑假以來,我只認爲我不能一大早起牀就玩手機。在此期間,我經常盯着進度條,想什麼時候能看完。今天,我覺得還有一種未完成的感覺。我總是覺得我不應該這樣結束。但是如果我繼續寫,我能寫什麼呢?少平和金秀?不,他們更像兄弟姐妹,而和少平喜歡的小霞在洪水中犧牲了。

縱觀整本書,印象最深的是邵平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仍然堅持閱讀。我不禁問自己,我有比他好得多的條件。爲什麼我不能每天閱讀紙質書或書籍?我吹噓我喜歡閱讀。我讀得最多的是浪漫小說。我沒有讀太多嚴肅的書。我讀過的大多數書都被遺忘了。我真的很慚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5

一切的一切都十分平凡,正如這個書名中的平凡二字所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少安勉強讀完高小便回到隊裏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一樣,但他後來又開了磚廠,收入不菲,只可惜最後他的妻子秀蓮得了肺癌去世了。

孫少安可謂嚐遍了酸甜苦辣,但哪個人的人生不是如此?無論任何人都會遇到不順,有人爲朋友所煩惱,有人爲金錢所煩惱,有人爲地位、權利所煩惱。有種說法叫“苦盡甘來”,但真正能熬到甘來的無非是一些會努力的`人,堅持不懈的人,更多人在苦未盡之時便結束了生命。

“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知如何成就自己。都說溫室的花朵在外界活不長,我想這還是要分種類的。如果把玫瑰種在沙漠裏,時間長了,玫瑰自然會衍生出一種堅強的特性,但要是把仙人掌種在溫室中,那麼仙人掌便會失去本身的氣質。真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會在意小打小鬧,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當中,萬物皆有生存的法則,上天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誰都會遇見困難,並且要通過這個難關。

《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許多深刻的道理。這個世界說平凡,其實也不平凡,但說它不平凡,卻也很平凡,沒有誰能繞過上天分配的磨難。有人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給你開一扇窗。”卻也有人說:“上帝怕冷,不僅順手關上了窗,順便把下水道也堵了。”我倒是覺得,如果每條路都走不通,那就突破常理,把牆給拆了,這樣才能將困難小化。畢竟總比等死好。

沒有人一輩子都一帆風順,也沒有人一輩子都苦。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6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出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雖貧卻從未放棄過讀書,他平凡、樸實,接地氣,這也許就是他能寫出來《平凡的世界》這樣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作品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自尊好強的農家子弟孫少平在原西縣高中讀書,與地主出身的郝紅梅互愛憐,後都紅梅與家優越的班長談戀愛,同村內班的好友田潤生爲此打抱不平。倔強的孫少平不肯承認自己失戀,但開始與自己過於自尊的自卑鬥爭,積極參加赴地區會演的排練。好讀課外書的少平敏感、自尊,吸引着縣領導的女兒田曉霞。少平高考落榜回鄉勞動,在經歷了大旱搶水、死人的事件後,斷然拒絕候玉英以進成爲誘的追求,遠離故土,漂泊攔工。

孫少平出城打工,希望自己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在打工時仍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讀書,這源於他對讀書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這句話用在書中的孫少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孫少平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庭雖然貧困,卻抑制不了孫少平對讀書的熱愛,同時,他也不甘於平凡。

人生是應該有自己堅定的夢想與追求的,是這樣,在心中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焰,讓這些無比平凡的人一直挑戰着自己的命運,爲這個平凡的世界,書寫不平凡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7

《平凡的世界》中所有的主人公和配角,沒有一個像愛因斯坦那種家喻戶曉的人物,說白了都是平頭小老百姓。但即使是這樣的人,也有不平凡的愛情。

青梅竹馬之愛——孫少安與田潤葉。

我們的少安和潤葉小時候天天形影不離,上學時又對準了天時與地利坐同桌直到畢業,第一次分別時被少安當作親妹妹的潤葉哭得很傷心……

時間漫長而又飛快,潤葉的父母開始逼婚,她特別自然的選擇了孫少安——他是那麼的熟悉、那麼英俊、那麼合自己的心!於是她開始不顧一切的追求少安。太感性、太任性、太理想化、太輕率了。還好,少安是理性的、成熟的、現實的、考慮周全的。他想得很清楚,這門親事不能成。兩人的眼界、思想、家庭與階級都相差甚遠且無法互補,少安爲了潤葉爲了家人有意迴避着潤葉一時的狂熱。寬宏大量的讀者啊,我們不要再以批判的口吻說少安不勇敢不先進不懂追求了,如果他像孫少平一樣有一個強大的哥哥保障一大家人的生活的話,他會比任何一個男人都勇敢的。

這段情開始的突然,結束的自然。

同甘共苦之愛——孫少安與賀秀蓮。

爲了迴避潤葉的相親,卻恰恰尋到個合適的.“媳婦”,不要彩禮!還很稱心!少安表示:我很滿意。可秀蓮不一樣,她是找到了真正的“愛人”,願一生相隨的人!秀蓮表示:終於盼到你。往後的生活,秀蓮可以說是你想到有多好秀蓮就有多好。和少安同甘共苦,硬生生把“爛包了”幾代人的光景扶持的興旺起來……

這段愛開頭很自然,結果很意外。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8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起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高爾基曾多次提及“貧窮是一所大學”路遙筆下的孫少平正是從這所大學中走出來的。孫少平在給妹妹蘭香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但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生,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出生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平凡而樸實的言語,卻滲透着孫少平那錚錚鐵骨的豪邁之氣!

苦難的奮鬥,平凡的偉大。平凡的世界,蒸騰着不凡的真情;一羣普通的人,演繹着悲壯的人生:讓人時而悲傷,時而歡笑,激動,喜悅,難過,神傷,一心都沉浸在那片遙遠又熟悉的黃土地。――讀《平凡的世界》,已經遺忘了的中國變遷歷史又漸漸浮現在眼前。這是恢宏的鉅著,是飽蘸着熱情與愛在書寫歷史長卷,那些貧窮與苦難,那些堅韌與頑強,從古至今都是中國民族最沉重的記憶,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靈魂。

曾經不平凡的人物,影響了曾經不平凡的歷史,都已經煙消雲散。不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都只是滄海一粟。日月運行,花開花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枯榮誰評說!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9

一週時間,花了近40個小時看完路遙先生的這本著作,現在已經是凌晨一點,久久不能入睡,就知道這本書有多麼吸引人,讓我獲益匪淺,給正處於迷茫時刻的自己予以提醒。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平凡,無論是高高的市委書記田福軍,還是瘋瘋癲癲的田二,每個人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氣,享受一天同樣多的時間。當然我們並不會像田福軍、田二那麼極端,而我們大部人是少安、少平、金波、金秀、蘭香、潤葉。這樣的平凡人,我們人生的選擇不同,而我們的人生方式就完全不同,當然我們的選擇可能受限於家庭、社會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有的人選擇做敢於擔當、勇於拼搏的少安;有的人選擇做飽讀詩書、有自己人生規劃的少平;還有的'做默默奉獻、簡單純樸的潤葉,無論我們身處什麼樣的大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不要讓思維禁錮自己,突破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要成爲的那個人。

作爲一個研發人員,近期項目遇到了瓶頸,進行快一年了,卻還是原地打轉,真心打擊個人信心,項目沒有進展不是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能找到沒有解決問題的原因,但方法總比困難多。讀了書後,可能我不再胡思亂想,而是專注當下的事,認認真真看書、自律的過着自己認爲積極向上的生活,我並不期待未來會給我生活多少饋贈,這就是我目前想要追求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路遙的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據說馬雲在18歲時候還是個蹬三輪車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接觸到了路遙的《人生》一書,這本書鼓舞着他複習,高考,並最終考上杭州師範學校。可以說正是路遙的《人生》激勵下,馬雲的人生才發生了轉折。路遙文字的力量,可見一斑。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詩級作品,纔看一章便已讓我不能自拔。路遙用他質樸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爲我們全景式再現了當時中國鄉鎮生活場景。並通過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經歷深刻地展示了在大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普通人所走過的艱難曲折道路。

孫少安放棄愛情最讓我不能釋懷,也最讓我有所感悟。青梅竹馬的兩人終不成眷屬,原因呢?少安爲了家庭而退學,他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潤葉在一點點向上爬,見識到了更廣的世界,而他卻自做棄子成了鄉下種田的一介農民,最後因自卑而與潤葉斷絕聯繫,如果再細細去品讀,則會發現人的命運根本不能被自己所掌握,這便是小人物的可悲之處。我多麼希望少安能去衝破命運的枷鎖。

但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沒有羈絆便不會受傷。生活的殘忍不僅僅是艱苦的'生活條件,而是給予你希望再將其碾碎。平凡的人佔大多數,可平凡不等於平庸,人可貴是在於認識到自己的平凡,他們大多數可以找到自己的理想,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它不一定能實現夢想。但曾努力過的事實卻足以安慰自己。努力過的人便不再在平庸。

人生一定要拼搏,獲得力量,這樣纔不會如少安一樣,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唯有自強纔是根本。說句我們都聽膩了的話,“知識改變命”。讓自己平凡的一生不平庸。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正如孫少安和田潤葉相愛卻不能相守,正如孫少平和田曉霞打破世俗偏見相守卻沒能長久。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同樣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事。因而,缺憾是人生的常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學會接受缺憾,學會接受不完美的你和我,生如夏花之絢爛,在接受缺憾中不隨遇而安,而是奮發圖強。像書中孫少安一樣,敢於進取,敢於破而後立,造窯、破產、再造窯,最後從舊社會的貧農成了縣裏的`先進戶;像孫少平一樣,敢於尋找自我,走出自己的土地,在陌生的大地上,依靠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實現人生價值。

尼采曾說:“就算人生是出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的,轟轟烈烈的演下去,不要失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學會接受缺憾,缺憾不是失敗。相反,缺憾是一種美,就如同悲劇結尾一樣,在抑制性神經遞質釋放的同時,我們又領悟到生活之美。欣賞缺憾之美,就是欣賞生活。我們常說生活不要苟且,生活有詩和遠方。由此,我們作爲新時代青年,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接受生活的糟粕,併爲獲得幸福而不斷努力。

缺憾無法避免,但這就是生活。我們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做好自己,拼搏奮鬥,盡力讓自己的青春少些缺憾。即使留下了缺憾,我們也不要糾結,就往前看。怒馬鮮衣,披荊斬棘,爲自己的青春代言,爲國家的前進奉獻自己。

接受缺憾,欣賞缺憾,讓自己的青春在“缺憾”中流光溢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芸芸衆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

李宗盛在《凡人歌》裏面唱到:"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道出了凡人的生活真諦。

曾經,不甘平庸的我,想要做一個與衆不同人,想過別具一格的人生。可如我這般平凡女子,在俗世裏過活,又怎能免俗?

我終究要披上這層普通的皮囊,朝塵世風雨裏走去。

從今年年初,我開始讀《平凡的世界》這套書籍,閱讀它純屬偶然,這套書是我的一個朋友借給我閱讀的。當時看到這套書時,感覺它如它的名字一樣普通,並沒有激起我太大的興趣。因此,它在我的書桌上被擱置了許久。

直至有一天,我突然想看一些名著,但我沒有買過什麼名著,就將信將疑地翻開了這套書籍。

書的封面簡約素雅,沒有任何點綴。翻開書本,也只是對作者路遙簡單地介紹,便直接進入了正文,整個書本的設計風格如其名字一樣平淡無奇。但是,內容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據說,路遙爲了寫好《平凡的世界》,翻閱了重達數噸的'資料和報紙,手指的毛細血管都磨了出來。

他專門去偏遠的山上進行煉獄般的勞作,以體會主人公辛勞的生活,在小說創作完成後,精神變得幾近恍惚,甚至連走路都需要別人攙扶。

這也難怪書中的故事情節在他的筆下那麼栩栩如生,讓我幾乎深陷其中。

此書講述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在中國西北部的普通民衆的城鄉社會生活,其文采筆底生花,語言雋美優雅,情節跌宕起伏,無不吸引我的興趣。

書中田潤葉的淳樸善良,孫少平的正直陽剛,田曉霞的直爽果敢,以及李向前對愛情的執着至今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3

當她不回你信息時,你會坐立難安,心煩氣躁,會不時的關心這麼一個人,分了又在一起,那時彼此應該更加會相互珍惜,可是我,我最後就敗給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信任。當我不再信任時,我理解了有時放棄比擁有會感覺更真實。沒有信任,患得患失,就不再擁有甜蜜,有的只是煎熬。所以,信任這個東西很重要,特別是情感。

縱然是千里搭長篷,也沒有不散的宴席。此時,即使重讀這本書,感想萬千,也總得有一個結束的時候,小說的最後......我很想說,但是又不能,你們如果有機會,可以自己去讀讀,生活還是要繼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用葉賽寧的不惋惜,不呼喚,我也不啼哭,一切將逝去……如蘋果花叢的薄霧金黃的落葉堆滿我心間——我已經再不是青春少年。來結束本書。

那我就用,路遙《平凡的世界》裏的一段話來結束這次的讀後感吧。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羣。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你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難,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勞動是醫治痛苦的良藥活着,是多麼幸福的事情!花朵是美麗的,果實的價值更高。

責任是讓一個男孩成長爲男人的最好的催化劑,不可思議嗎?世界上又有多少事不可思議!而最不可思議的正是人,人的感情。不要見怪,不要見外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4

《平凡的世界》敘述了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交織在一起,全景式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最身有體會、最佩服的是孫少平。高中時代的孫少平求學之路相當的不容易!吃得差、少,穿着也不能像大多數學生那樣基本滿足保暖,更不用說體面了!在那個敏感而又脆弱的年紀裏,孫少平以逃避衆人一起吃飯的方式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強忍住現實生活帶來的無奈,並在書海中尋找到自己快樂!他那自強不息、不畏生活的打壓精神令我敬佩!我的`家庭是中低下水平的,家裏的經濟壓力也很大,遠離家到縣城讀高中,在學校除了剛入學的第一個月,因不瞭解情況才吃了一月甲餐,後來都只敢吃乙餐,一吃便是整整三年…老實說,其實有時我很不願過這麼艱苦的生活,我希望可以滿足我的胃口,吃些我想吃的,雖然那是很昂貴的菜,但我不能,我的理性遏制我做這樣的事…有時候晚上餓得睡不着,我會很難過,我不願過這樣的生活…但現實是骨感的,我暫時不能改變我的生活狀態…現在想想,相對於孫少平來說,我的情況已經好多了,而孫少平比我堅強多了,他比我更能吃苦,更能承受生活的打壓!我希望,我也可以向孫少平一樣,積極承擔生活的重壓,扼住生活的咽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