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裏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爲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爲他如水的性情。

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說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於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爲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

“正因爲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爲人類多數而‘工作’,不爲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於現代政治所培養的窄狹病態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並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爲一個時代的標誌!”

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後不久,他就因爲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

《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麼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

我以爲,漫畫只是能讓我們放鬆的書,並不會讓我們悟出什麼道理。但讀了《父與子》後,我就不那麼認爲了。漫畫能夠通過一幅幅簡單的圖畫,刻畫出一幕幕社會現象、人生百態,讓人看後,在幽默的背後,去回味、去領悟。

《父與子》的作者是德國的埃·奧·卜勞恩,故事大多取材於我們平時的家庭生活,也有一些取材於特殊的社會現象,通過漫畫的形式,將這些故事生動地一一展現出來。一個是長着刺蝟頭、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他調皮、可愛。一個是長着大鬍子經常被人嘲弄的父親,他善良。通過父與子一幅幅生動又好笑的畫面,使我們看後,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會心一笑,但回味無窮。雖然,當時的生活背景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父親與兒子時時刻刻都保持着那善良、樂觀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讓他倆過着平常人一直嚮往的樂觀生活。而現在,有些人因爲貪圖錢財,失去了這份快樂。這本漫畫,不光在工作學習之餘,可以給我們一笑,還可以給我們啓示和教育。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漫畫是《說到做不到》。講的'是父親正在看一本書《教育不能體罰》,還一邊將內容講給兒子聽,而兒子因爲貪玩,不小心將蘋果砸到了父親頭上,父親火冒三丈,拎起兒子就打_,對兒子進行體罰。這則漫畫諷刺了那些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現在社會裏,這種人卻很多。

漫畫《父與子》裏也有想象的故事,比如:《難捨美人魚》、《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未來的晨報》等,這些漫畫都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引導我們去開展無窮的想象。

漫畫《父與子》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丟掉虛榮心,做一個平常人,去尋找平常人的快樂。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爲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爲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爲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幫我買了幾條小金魚,但她沒告訴我怎麼養就走了,爸爸媽媽媽又不在家。我看到櫃子上有一個插着花的花瓶,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裏面的花,加了點水,把小金魚放了進去。看到小金魚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心裏樂滋滋的。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地看花瓶,就笑着問我:“你幹嘛呢?”“看金魚呀!”我回答道。媽媽一聽,說道:“啊?不會吧!你把金魚放在花瓶裏了。不行,這花瓶一會兒姥姥還要拿走呢。”我二話沒說,把花瓶抱進房間,就是不讓她們拿走。最後,媽媽拿我沒轍,只好打電話給外婆,告訴她事實,姥姥聽了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啓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

在圖書館看書時,偶然發現了一本書——《愛的教育》,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使我陷入了沉思中,在這奇妙繽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表現出在學校和家庭中,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間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

《愛的教育》文簡單樸實,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尤其是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馬可爾媽媽來信說身體不適之後,便與家裏失去聯繫。馬可爾因收不到媽媽的信,決定去尋找媽媽,父親也堅信兒子一定會成功。馬可爾在萬里尋母的旅程中,歷盡艱辛,嚐遍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他憑藉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好心人的'幫助,終於找到病得奄奄一息的媽媽……

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的愛而感動,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界限的,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人們之間的一個微笑,都是愛的表示……愛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可有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忽略身邊人對我們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當我讀懂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5

這個星期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對生活樸素的描寫,使我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認爲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會愛人》,主要內容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小心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氣,並告訴他今後應該怎樣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當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

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也沒理,低着頭就往前走,裝做沒有看見,也不知人家是怎麼想的,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

還有一次,也是在上學的路上,當我走到馬路口時剛剛變紅燈了,我便停了下來,這時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因沒看見紅燈,繼續往前走,眼看對面的車就要過來了,本來這時應該趕緊把老奶奶拉回來,可我還在猶豫,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身旁的一位阿姨連忙把老奶奶拉回來,並對她說:“紅燈了,先不能過。”之後,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過了馬路。看到這些,我非常的後悔,後悔我當時猶豫什麼。我發現我的愛心突然間全都飛走了。我對自己說,以後可千萬不能再這樣了。

一個人要培養好的品德,必須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後,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包括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捨、見傷員施救這都是文明的表現,這都是愛的表現。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

四年級讀書心得體會範文6

一場漂灑的雨過後,陽光帶着清新的空氣飛來。我從抽屜中翻出“六一”兒童節媽媽送給我的一本書,書名是《愛的教育》。

翻開書,扉頁上寫有兩行字:學會感恩——媽媽。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纔讀了幾行,我就愛不釋手了。

這是一本從四年級學生埃瑞克的角度來記敘他所發生的事情,並寫到日記本上。書是一個個小故事串連在一起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寫員》的故事。敘利奧的父親是鐵路工人,爲了養活一大家子人,他幫雜誌社抄寫。敘利奧不忍心看父親辛苦,便在父親停筆後,晚上幫父親抄寫。但是因爲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業本上睡着了。父親嚴厲批評了他,他想說出來真相卻忍住了。可是每天晚上抄寫已成爲了習慣,那天晚上,敘利奧又起來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書,心中緊張,生怕驚動父親,但是他沒有想到父親已站在了背後了,父親明白了一切,父子倆緊緊抱在了一起。

父子間的感情是寬廣博大的。“一個人愛別人,同時也被另一個人愛時,那麼這個人是最幸福的”。難道不是嗎?敘利奧愛自己的父親,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爲他愛爸爸,爸爸也愛他。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每當媽媽叫我洗一下碗,掃一下地時,我都是極不情願的.,經常要媽媽用一些東西“賄賂”我。“拿人的錢嘴短”,我拿了媽媽的東西,又不好意思不爲她分擔家務活,但我幹活時總會假裝帶着一副極盡全力的樣子,來騙取媽媽對我的信任。有時儘管媽媽賄賂我,我也不去做某件事,所以經常會讓媽媽生氣。

我被敘利奧關心父母、孝敬父母、體貼父母、勇於分擔家庭責任的精神打動了。在當今社會,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各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總是會抓住父母對我們的萬般溺愛,進行攻擊,父母們就無可柰何了。

這本書是一本好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要把書中的精神永遠保留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