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熱門】城南舊事讀書心得

【熱門】城南舊事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南舊事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城南舊事讀書心得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

暑假裏我讀了許多書,讀了陽光姐姐的《依蘭花女生》,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讀了《福爾摩斯探索全集》,可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林海音奶奶寫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奶奶小時候住在北京城南而寫成的一本書。《城南舊事》分爲四部分,分別是“城南舊事”、“英子的鄉戀”、“未了的情緣”、“生命的風鈴”。其中我最喜歡“城南舊事”這一部分,“小英子”、“秀珍”、“宋媽”、“蘭姨娘”,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仍令我久久不能忘卻。“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是這一段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在這一章,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長大了。宋媽臨回她的老家時候說:“英子,你長大了,可不能再跟弟弟吵嘴!他還小。”蘭姨娘跟着那個四眼狗上車的時候說:“英子,你長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上的.那個人說:“等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童年的許多人物似乎也隨着英子的長大而沒了影子。

再一回想,我的童年不也跟英子一樣多姿多彩嗎?和弟弟在農曆八月十五“捉”月亮;爲以後不像阿姨那樣下崗而偷偷喝墨水“補充知識”;扮成女妖恐嚇膽小的弟弟。一件件美好純真的事情卻隨着我的長大在記憶中慢慢變淡。

林海音奶奶曾經說過:“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是呀,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不可以留住童年,但是卻可以把它埋在心底,或是把它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長大以後,回憶往事,會成爲童年回憶中最美好的事情!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2

城南舊事這本書寫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往事,其中我最喜歡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惠安館。

惠安館這一章講了我剛到北京城南的'那些事,媽媽剛到北京說的北京話很有趣,還有爸爸。有一天,我和宋媽一起出去買菜,路過一個衚衕遇到一個瘋子,可傻傻呼的我一點也不怕,但是宋媽緊緊拉住我的手不讓我和瘋子說話,惠安館這個瘋子我已經看過好多次,每次只要他站在門口宋媽就趕緊抓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但是我覺得這個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着辮子的大姑娘嗎,只不過他就是站在門牆,其實和普通人一樣,我每次看到他都想和他說話,想着他會是怎麼樣回答我的。從這體現出童年的小英子腦子裏出現了奇思妙想,充滿了好奇心,也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覺得城南舊事這本書讓我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我覺得故事裏的小英子就和我們一樣傻乎乎的,笨頭笨腦,腦子裏不知道在想點什麼,但從中體現出我們小孩子的天真爛漫。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3

6年前,秀貞認識了一個叫思康的大學生,並談成了男女朋友。思康也見了秀貞的父母,可是過了不久,思康要回老家把那片白薯地賣了,然後風風光光的來北京娶秀貞。思康走的前一晚對秀貞說:我是個孝子,你也是個孝女,萬一我被我媽扣住了咋辦、秀貞說那我就隨你去。思康走了一直沒有音信,六年了思康還沒來。這期間秀貞有了孩子。她心裏知道不能把這件事告訴父母。可就懷孕八個月肚子大起來的時候瞞不住了,秀貞只好告訴了父母。

母親還是讓秀貞把孩子生了下來,取名叫小桂子。可小桂子脖子後頭的正中間有一塊胎記。被當時封建迷信的人們理解爲閻王爺一生氣給戳到世上的。因爲本來當時的人們認爲姑娘沒結婚就生孩子是可恥的,再加上小桂子的`胎氣很造孽所以就包裹包裹扔到埋死人的地方齊化門。被現在妞兒的後爸揀了回去當掙錢工。現在他們一家已經重逢了。

破鏡後的重逢本應高高興興地謝幕,然而秀貞和小桂子被火車的悲慘遭遇又讓人覺得心酸,這消息利刀一般直刺作者心房。可憐妞兒剛逃離魔爪找到親生母親卻逃不過命運的阻撓,說妞兒是被火車的還不說是被封建社會思想害死的,沒有平等的待遇,只有被拋棄是很多孩子的命運。那麼這件慘案的罪魁禍手正是封建迷信。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4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束之高閣了。《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讓我憶起了童年往事。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

書中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裏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小時侯愛聽故事,愛問“後來呢?”,愛幫助人,動不動就拍拍胸脯,說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爲什麼會互相討厭對方,因爲在“我”的眼裏,他明明是個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們爲什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們”在一起玩時,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即使鬧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還是一樣在一起嘻嘻哈哈。爲什麼我們總是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那是因爲他們的世界裏沒有戒備,沒有心計,只是單純的。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5

當我讀了這本《城南舊事》這本書,我覺得,小英子的故事讓我覺得實在是太苦了。小英子雖說是有幾個好朋友,但她們經常被那些富人家鄙視,所以慘遭痛苦。雖說這幾個好朋友對小英子很好,但有時也被人… …但這是事實,一段關於北京的事實,那時的地主耀武揚威,經常欺負那些窮老百姓,現在我們是幫也幫不上忙啊,心裏只能乾着急。

現在,我們的祖國漸漸強大,地主現在也沒有了,大家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特別的理解和看法。她有分不清的事,比如分不清海和天,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起來的,但它也是從蔚藍的天空中升起來的。她的身上有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有顆助人爲樂的心。有一次,她爲了讓別人一家團聚,竟然把媽媽的的.手鐲拿去給他們做盤纏,這幾乎是一個成年人都不可能做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爲我們現在就是一棵小樹苗,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從中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能長高一節。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能向挫折認輸,要勇敢地站起來,像我們現在的學生,如果某一次考試考砸了,不要害怕未來,要更加努力地讀書。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好好讀書,就能進步!努力吧,同學們,讓自己的讀書之路更有價值吧!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6

寒假裏,我讀了文壇名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舊事》,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通過主人翁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大概分爲五個情節:惠安館傳奇、我們去看海、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平易親切,淳樸無華,卻生動至極。一個個人物好像在我們眼前,英子、秀貞、宋媽、蘭姨娘……,讀這本書時,好像每個人物在和你對話,人物形象十分鮮活。

主人翁英子是一個善良、聰明、大膽、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她生活在北京胡同裏,以充滿童真的眼睛觀察着世界,關注着她周圍的各色人物。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爸爸因病離世,英子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該長大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傳奇,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瘋女人”秀貞,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她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戀,後來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掉,生死不明。英子對秀貞十分同情,當她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請胎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終於和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可在帶女兒尋找爸爸的路上慘死。通過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善良,她深深的感染這我!

合上這本書,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依然在我腦海中浮現,這本書使我終身受益,建議大家閱讀!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7

作者林海音寫這本《城南舊事》,將我們領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她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書中的每個故事都親切感人,令我思緒起伏,感慨萬千。

書中小主人公林英子,生活在北京城南四合院內一戶溫馨的大家庭中,英子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過着屬於她自己的童年生活。在她身邊發生了許多看似平凡又極不平常的故事,經歷了許多從陌生到熟悉又不斷離別的各種人物。隨着一頁頁翻過,一個個故事情節也展現在我眼前:冬日下緩緩走過的駱駝隊,英子的朋友“妞兒”,她喜歡的惠安館的“瘋子秀貞”,草叢裏的'小偷,家裏的傭人“宋媽”,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這一件件事情,一個個人物都在英子的人生中悄然離別。一幅幅童年的畫面,一件件童年的往事,英子的童年就像一個個裝着童年酸甜苦辣的百味瓶。

文中的林英子,她是個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她並沒有因爲秀貞的“瘋”而害怕她,也沒有因爲妞兒的窮而遠離她,反而和她們成爲了好朋友。並用她的方式讓秀貞和妞兒兩個失散多年的母女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們做盤纏。這體現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英子是天真的。她和“大朋友”——小偷,坦誠交往,聽他講自己的故事,與他一起讀《我們去看海》。同時該書也展示了20世紀初北京的生活畫卷和深刻的社會矛盾——爲了生存,窮人甚至被逼走上了偷盜、遺棄子女的犯罪道路。透過樸實無華的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對社會的憂慮,對下層百姓的同情……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人生啓示,它教我面對弱者時要有同情心,面對困難挫折要堅強勇敢,面對親情友情要懂得感恩。美好而純真的《城南舊事》印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一起去穿越這經典的文學之林。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8

《城南舊事》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就像一支讓人走向輝煌道路的路標,開啓了我心靈的大門。它就像一縷金燦的光芒,指向了勝利的前方。一個“舊”字,就讓我知道了它的含義:老屋的瓦片;大河邊垂首的楊柳;樹下的枯葉;店門上的老招牌;圍牆邊擺放的破酒罈;還有死衚衕前的一口枯井。

這本書的作者是讓我深受啓發的林海英阿姨,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在林海音阿姨的筆下,讀着就彷彿身臨其境:凍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丫頭秀貞,還有住在死衚衕的好朋友妞兒。和英子朝夕相伴如同第二個母親的.宋媽以及最後的肺病而去世的父母。不管是人還是物,都能與可愛、陽光、活潑調皮的小孩子林海音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城南舊事》還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地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在“舊事”中,英子的眼中一切都似乎是美好的。比如說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在別人眼裏秀貞是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而在英子眼裏,秀貞只是一個普通而又特別的孩子,只有她願意和她結爲朋友。這種情誼是多麼難得可貴啊!如果在“舊事”裏面我是秀貞的話,那我該有多溫暖啊!最後秀貞遇“天使降臨”—母子終於重逢。

讀到最後,我不禁潸然淚下。小小的英子竟能爲了友誼把鑽石表盒裏的發光刺眼的金手鐲送給了秀貞。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因爲她從小就懂得友誼;因爲他有純潔心靈,所以童年才幸福。這纔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這本書我推薦給大家,希望你們有時間能夠閱讀,並體會其中情感。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9

假期中,我斷斷續續地讀完了《城南舊事》,一幕幕,也斷斷續續。在這本書中,我好像看到了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看到了老北京的的那個小衚衕英子,這個善良真誠的小女孩,在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時候告別了童年,而童年卻像一個謎,未解開,已隨着一些人與事的逝去留在了她那個單純的世界裏。

英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帶一絲雜質。只有她理解瘋子的真,理解真的有一個“小桂子”出生在桂花飄香之時。她把自己的表送給了小桂子,因爲小桂子有了表就可以看到時間回家來。

再透明的心靈已看不清這個紛雜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

是啊,在英子眼裏,人太多了,很難分得清好人與壞人。賊是什麼樣子的?收賊贓的人什麼樣兒?也許壞人就應該長得跟好人不一樣!荒草地裏遇見的那個厚嘴脣的青年,能不能算上好人呢?不然,又爲何訂了“我們看海去”的約會!而那個戴着草帽的笑眯眯的男人,要了銅佛之後顯得如此的.和氣,在英子看來那自然是“好人”。當這個喬裝的“便衣兒”破了案,最終,不是有作賊模樣的青年成了賊,在衆人的指指點點下只能成爲壞人。英子,好人與壞人,善與惡,對與錯,你看到的又是什麼?那個賊又如何來了他未盡的心事?

童年卻不能繼續了!夾竹桃落了,英子長大了,不能再是小孩子了……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0

《城南舊事》的第一章寫得是主人公小英子剛到北京發生的故事。

小英子剛到北京對一切都十分感興趣。一次,她揹着家人來到大人們口中說的惠安館。她認識了秀貞,聽她講了她的故事。她在雜貨店幫忙了妞兒,與她成爲了好朋友。有一天,小英子的爸爸買來新的筆和墨,還有一疊紅描字紙。每一天晚上,小英子都要描一張。早上小英子去惠安館找秀貞,午時妞兒到西廂房來找她,晚上描紅字,日子就這樣過。之後,小英子發現妞兒正是秀貞日思夜想的女兒。於是,這對母女重逢了。

我讀了《城南舊事》的第一章覺得小英子是一個活潑可愛,樂於助人,大膽的'小女孩。小英子在雜貨店幫忙了妞兒,讓她不受那些大人欺負。她還幫忙了秀貞找到了她整天掛在嘴邊的女兒。我們在生活中也要經常幫忙別人,也許那個受到你幫忙的人會和你成爲好朋友。在別人需要幫忙時,我們要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這樣,當你遇到難題時,別人也會幫忙你渡過難關。

小英子還很大膽,這一點是我沒有的,所以我更加要向她學習。小英子不像別的小孩遠遠躲開惠安館,而是大膽地進去探個究竟。我們也一樣,遇到困難,絕不能退縮,而是大膽地前進,克服這個困難。

回憶一下,自我有時不也是像小英子一樣幫忙別人,大膽嗎?在同學遇到不便時,自我伸出援手幫忙了他們;在自我遇到難題時,大膽地向教師,同學或爸爸媽媽請教。

童年,是完美的,歡樂的。讓我們創造一個屬於自我的,完美的,歡樂的童年。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1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林海音寫這本書時的懷鄉之情和人間複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是由林海音在回憶童年是創作的五部短篇小說貫穿的。這五篇小說各自獨立,各有各的風采、精髓。《惠安館》是《城南舊事》的開篇之作。給人一種溫暖的老北京感覺,奠定了全書溫馨而又有點落寞愁帳的情調。《我們看海去》則繼續延續着《惠安館》溫馨的“芬芳”,但卻略帶點憂傷的感覺。《蘭姨娘》這篇小說則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中國婦女的悲劇命運及對其的抗爭。《驢打滾兒》是《城南舊事》中最有力量的一篇小說,充分體現作者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篇小說,裏面的內容豐富而不擇亂,情感深沉而又動人,英子失去父親的離別與無常人生的悲歡離合,營造了濃濃的情調。

在這五篇小說裏,看了以後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蘭姨娘》這部小說。它講述了一位獨特女性——蘭姨娘的故事。描寫了蘭姨娘富有傳奇的'愛情婚姻生活,以及蘭姨娘進入英子家庭生活後給英子和家人帶來的困擾。蘭姨娘直率、隨和而堅強,她敢於抗爭,逃出舊家庭;敢於追求愛情,和革命青年德先叔遠走高飛。

他們這種敢於追求自由的行動實在讓我敬佩。

看了這篇小說,讓我不由得想到了現代女性堅強、勇敢、聰慧、善良、勤勞這些優點。與書中的蘭姨娘和英子的母親極爲相像。之所以現代女性會有勤勞、堅強、勇敢……這些優點,那是因爲她們與小說中的蘭姨娘一樣,敢於同悲劇的命運抗爭,從以前的重男輕女變成如今的男女平等,這些都是女性努力過後的結晶。

看了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良多,至今爲止書裏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眼兒,每一個標點符號還在我的腦海中徘徊,漂盪。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每當看見這首詩,我就想起了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城南舊事》。

我很喜歡書中的主人公英子,她純真善良,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心,願意用真誠去接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書中的《惠安館傳奇》這個章節,記敘了英子和妞兒的友誼。她倆真快樂,胡說胡唱胡玩,西廂房是她們快樂的窩,她們連做夢都想着它。英子對瘋子母女的親近與同情幫助,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而瘋子母女悲慘的命運又讓我痛心。

爲了更好地理解這本書,我還看了二十八世紀八十年代由導演吳貽弓拍攝的同名電影,這部影片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小演員沈潔出色的表演獲得了林海音的稱讚,最後他們成了“萬年交”。

林海音在《出版日記》中說:“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用存下來。”我想正是因爲作者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對故鄉深深的眷念之情,才能寫出這樣一本廣受讀者歡迎的佳作。

《城南舊事》這本書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講述着人間的悲歡離合,又像一首悠悠的思鄉曲,唱說着童年的酸甜苦辣。我喜愛《城南舊事》,它讓我懂得了愛心、善心、真心;我喜愛作者林海音,她讓我瞭解了文學的趣味;我喜歡活潑可愛的英子,她讓我學會了堅強。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3

——讀《城南舊事》有感驪歌的樂音在耳畔縈迴着,一縷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英子如此的孩童,爲何卻早已體驗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

惠安會館的瘋女秀貞,與她失散多年的飽受養父虐待的妞兒,在一家即將團聚之時卻慘死火車輪之下;爲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無名青年,在英子的“幫助”被捕;從小在悽風苦雨中生長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孃宋媽和重病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夾竹桃零落滿地,她在懵懂與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林海音後來寫道。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從容淡定之間,多少悲歡離合,掠過生命的軌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愁苦又有何用?“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童年去了,只留下無窮思戀與懷想??

這本書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友情,和“小偷”寫下承諾;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獨自傷心、難過。隨着小英子那純真目光的追溯,“一切都離我而去”的傷懷情緒顯得尤爲真切,同時也顯得更加悽婉和痛楚。也正是因爲這樣,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合上書,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着盛夏的情懷??落寞之後,驪歌那清越悠揚、古樸深婉的樂音仍在耳畔縈迴着,淡淡的愁緒,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點緬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落花下,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裏靜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4

讀書給人寧靜、祥和、快樂、名望、金錢是無法替代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缺少了它,生活就會有缺陷。讓我們不要留下任何遺憾,把書撿起來!相信你也能從書中領悟人生的真諦!

暑假裏,在老師的推薦下,把《城南舊事》看完,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心靈感到震撼。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自傳體小說。這是一部以她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的長篇小說,也可以說是她的代表作。

它描述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溫馨幸福的一家。通過主人公英子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

故事從京城的衚衕開始,六歲的林海音的童年在這裏展開。

整本書分爲“惠安館”,“我們去看海”、“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下,我也不再是小孩”這五個章節,五個喜怒哀樂的故事,“惠安館””篇幅最重,但也最打動了我。

其中,林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活潑可愛的妞兒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這段美好的時光並不長,當得知秀貞和妞兒是母女時英子又經歷了一段世事辛酸。最後,這兩個親密的朋友離她遠去。

放下書一陣的失落感和悲傷,被書中那種哀傷婉曲的情景所感染,跟着主人公英子的經歷,通過模糊不清的孩子角度看到複雜的成人世界,一切似乎隔着一層紗,即使是非常醜陋的`事情也覺得可以原諒,也有一種控制的無奈和失落。

許多人度過童年時光卻想返回童年,度過了青年的時光又想回到青年時代重頭再來,而度過中年到了老年的人則希望回到中年。

我想對這些人說,你們想從新開始回到過去,爲何不當初就珍惜生活呢?要知道“花有重開的日子,人無再少年”同學們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每一分鐘現在的每一秒!

城南舊事讀書心得15

讀書如品茶,品第一口是苦澀的;第二口苦澀中卻能品出絲絲甘甜,脣齒留香……每次品都別有一番滋味,但越品越醇,越品越香。

與《城南舊事》的第一次邂逅在書店,雖沒蕩氣迴腸的文字,卻寫得樸實可貴。但一向喜歡熱鬧的我還是更青睞像《魯濱遜漂流記》那樣的書。

第二次與它相遇,是媽媽推薦我讀的。這回讀,我總覺得這字裏行間透着股神奇的力量,捧起書來便放不下了。主人公小英子是一個被溫柔而又嚴厲的父母、善良能幹的宋媽等人寵愛着的女孩,幾乎每年都會多個新的弟弟妹妹。她擁有着一顆純潔美麗的心靈。大人們因世俗,時常分不清美醜與善惡,她卻能看得清清楚楚。小英子上學之前,家附近有一個惠安館,聽大人們說裏面住着個“瘋子”。他們每次經過那兒,都會不禁地加快腳步。可英子卻不,她揹着大人偷偷進了惠安館,還與“瘋子”成了好朋友,也慢慢知道:原來秀貞不是真瘋,而是因爲太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才“瘋”的。

那個在雨中目送秀貞母女漸漸遠去的女孩;那個與宋媽媽挨家挨戶找孩子的女孩;那個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的女孩……都把我給感動得稀里嘩啦的'。讀着這書,就像是在看一場真真實實的“生活劇”。小英子的成長是充滿坎坷的,但她卻總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

也許每經歷一次辛酸就是一次成長,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心靈的蛻變。人生如戲,最美的鏡頭在童年。請將這鏡頭好好地珍藏在心間,因爲楊柳枯了可以再青,燕子飛了還會再來,但我們的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