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通用14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問一世界讀後感(通用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通用14篇)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1

很久很久以前就很喜愛楊瀾,那時似乎說不出很多的理由,只知道她很厲害,很有名。而今有緣閱讀了她的《一問一世界》,多年前的這份情感有了更真實的寄託,對楊瀾的喜愛便有了更多真真切切的理由。

《一問一世界》是一本既具銳意度也有溫暖度的作品,楊瀾親述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的失敗與艱辛、十年《楊瀾訪談錄》的臺前幕後、擔任申奧形象大使等。書中還透露了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楊瀾充滿智慧,敢於挑戰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性;她對員工的關心真誠,處理事情的大氣、豁達;對待工作的敬業專注,她的風度,她的氣質,她的才學,她的睿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作爲女性,作爲母親,楊瀾身上的很多很多都讓我自嘆不如。但是,拜讀過此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對職業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夢想,這個字眼雖然令人神往,但它卻總是和現實大相徑庭。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並把它付諸現實。高雅網名

年輕時有夢,這不足爲奇。年輕時的我和楊瀾一樣,擁有美麗的夢想。那時,我雄心勃勃,以100%的熱情對待工作,從來沒有正因任何困難而阻擋前進的步伐。記得那時,爲了上一節公開課,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試教,幾乎到了整晚整晚不休不眠的程度;爲了找到一篇論文的理論支撐,泡圖書館,上網,摘抄,也幾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一個人的心中假如沒有夢,就像心飄忽着,沒有落腳的地方。可假如有了夢想不堅持,那更是悲哀的。如今,隨着歲月的流逝,從事教育工作已十年有餘,以前發奮過後的一無所獲,以前經受的失敗、挫折,讓以前的雄心壯志都歸於平靜,自己還經常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告訴自己無需像年輕時那麼發奮,夢只屬於年輕的歲月。其實,不發奮的理由唯有自己知道:承載夢想還需有足夠的勇氣去理解困難,承受失敗。不管歲月如何流轉,楊瀾心中一向珍藏着這個夢。爲了實現自己的夢,她一向發奮着。一路走來,她承受更多的是艱辛,失敗和忐忑。每次當外人都覺得這是個不可逾越的難關時,楊瀾總是用心應對;每次當理想不得不應對現實的挑戰時,在苦苦掙扎中,她毅然決然選取了堅持自己的夢想。

楊瀾是美麗的,正因夢想,正因堅守,正因執着。

我也以前美麗,正因夢想。多少像我一樣的人都以前美麗。可你、我的美麗都只是曇花一現。正因你我沒有堅持,只是一廂情願地把夢想歸屬於年輕的歲月。在失敗挫折過後選取的是放下和逃避,安慰自己的也是一個個單薄的理由。事業蒸蒸日上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如今這個唯利是圖,物質優於精神,金錢打倒一切的現實社會裏,有人爲了金錢,放下了做人的尊嚴;有人爲了名譽,追腥逐臭;也有人爲了利益,六親不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在絕大多數人都在爲盈利,爲效益,爲名利奔波苦惱時,楊瀾也曾彷徨過,但糾結過後,她仍然堅守自己的夢想,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品質,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法國小說家紀德說:獲得幸福的祕訣,並不在於爲了追求快樂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尋出快樂。楊瀾全力以赴了,爲了創辦陽光衛視,她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投入超多的精力;家庭上,她與子女共成長,儘量讓自己做一個最好的媽媽。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古有范仲淹,他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理解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最後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還有王羲之、匡衡等。今有西單女孩,旭日陽剛等。

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直接指引着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需要做到的是不好被現實消磨去夢想的光輝。要讓夢想的光芒一向照耀着我們前行的道路。讓它一向對我們有所指引,並且一向嘗試向它靠近。夢想給我們繪就了一張人生地圖,只要敢於嘗試和堅持,不放下,即便夢想再遙遠,也總會有到達的一天。楊瀾是夢想的追求者,她爲了自己的夢想,一向堅持着和現實中的種種作着鬥爭,最終把成功緊握在了自己手中,讓自己變得那麼精緻、那麼美麗。

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篇2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立體展現楊瀾20年十分媒體生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在本書中,楊瀾回顧了自己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祕辛;她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她對“贏”的重新明白和體悟;她的20年十分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真實呈現她的“陽光二十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楊瀾訪談錄》、申奧形象大使……楊瀾對自己20年媒體人生的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爲生的她,對“贏”有了新的感悟;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