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如父如子》讀後感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爲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剛看到這句話時,我還以爲寫的是那種從迷途直返,或者一個年輕的小混混在有了孩子之後變成了一個有責任的父親,爲了孩子奉獻的文章。看完才發現原來不是是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對於雄大一家而言,雖說沒有野野家那麼富裕,但是相對於良多,雄大可能更做到了父親的職責,對於良多而言可能也就是在經歷了這件事後,我相信在他擁抱慶多的那一霎那,他才真正明白怎樣做一個真正的父親,我相信以後的他不會在逼着慶多去學鋼琴,不會只讓他打三十分鐘的遊戲,不會把自己想要的壓迫在慶多的身上,相不會只想着工作,從來沒有時間陪伴他,失去後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也會更加珍惜。

對於琉晴,我可能更心疼慶多,在良多所謂的“教養”下,他顯得那麼成熟,懂事,即使在怎麼憋屈,再怎麼想家,也強忍着,讓人心疼。全文那麼多的細節描寫,我都沒有哭,可是在良多追慶多的時候,父子兩的對話,讓我一下子淚奔了,“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是啊,但是,這六年來。這六年來我一直是爸爸。雖說很不稱職,但我還是爸爸呀”“玫瑰花,被我弄丟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是血緣是無法分割的,但是感情也是強大到不能放棄的。有時候日久生情也強過血濃於水。

  《如父如子》讀後感2

看到最後我哭了,爲慶多,爲綠,也爲良多。誰是父親,誰是兒子重要嗎?反正都是第一次!父與子,血與親,原本不可分割,然而一場事故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後,血緣和親情哪個重要?還有人說得清嗎?兩個不同的父親,用不同的方式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從良多的兩個孩子都要,到雄大的兩個孩子都能包容,微妙的變化,更讓讀者發起深思!雄大的魅力,由佳里不曾對任何人說起,他確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教育着,包容着身邊人!

書中設置了許多對立面,工作與家庭,財富與平凡,父與子,即父即子!讓我不禁想多了中國的人情。人們通常都是想着等一切都好了再怎樣怎樣,現在苦着沒關係,將來會好的。現在分離是爲了未來更好的重聚!然而,後來我們發現,我們錯過了孩子最好的童年,我們錯過了父母最好的年紀,甚至我們還要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我們永遠無法跳脫出血緣和親情的束縛,因爲我們重來沒有想過血緣和親情會被冰冷的分開來談!也希望不會有家庭發生這樣的事,那些重組的家庭也能真心對待彼此,就像那個喚醒良多的孩子那樣。

  《如父如子》讀後感3

花兩天時間讀完了《如父如子》。“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誰又是誰的父親……”

如果要我總結這個故事,我會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其中真正蛻變的,是野野宮良多,這個優秀又強大的父親。

凌駕於血緣之上的親情。雖然預料到了最後的結局,但讀來依舊讓人動容。

野野宮良多,精英人士,在前半部分我還覺得這位父親撫養孩子的做法過於強硬,將對自己的高要求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在後半部分說到良多的父親時,我對這位不稱職的父親的責備消減了許多,一切如同我認知的那樣:一個家庭不過是另一個家庭的延續。我們沒有理由完全怪罪於任何一個人。

野野宮良多是衆人羨慕的精英人士,有着優異的天賦,高薪的工作,超強的工作能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然而這樣一個優秀自信的人卻選擇了綠作爲伴侶。看到這裏我會想,這樣一個看起來各方面都完美的男人,究竟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呢?直到他的父親和繼母信子出現的那一刻,我似乎才明白了一點。

故事裏沒有提到良多的母親,我會猜測良多的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許是像前女友一樣強勢的人,所以最終父親和母親離婚,自己也和前女友分手。或許母親也和綠一樣,所以良多也最終選擇了綠作爲伴侶。不管是哪一種結果,對於良多來說,綠這樣將所有的結果都依靠他的女子至少是一個好的伴侶的標準吧。野野宮良多是一個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而綠也在和他結婚之後從公司辭職,一心一意地照顧慶多,對於良多來說,綠這樣的女子作爲孩子母親不正是合格的嗎?野野宮良多對自己的要求高,他骨子裏的驕傲和自信不容許他的孩子有半分成長路上的差錯,於是慶多去上補習班,練習鋼琴,在父親的教導下向着“優秀又強大的人”發展。野野宮良多像對待自己的工作一樣,將所有的規則都制定好,讓慶多在自己的期望下沿着自己所認爲的人生軌跡走下去,可是他卻忽視了自己在慶多人生中的重要性。

或許是從小便沒有享受過父愛的他,沒有得到愛的給予,便也不知道如何將這份愛傳遞出去,甚至默認這份愛在孩子的心中是不重要的。對於野野宮良多來說,他是獨立成長起來的人,沒有依附任何人,唯一享受過的快樂便是四年級之前永恆的盛夏和大學組建樂隊的時候。所以在他的觀念中,慶多也應該這樣。父親是個嗜酒好炒股的人,於是他極力地擺脫這些,在他躋身精英階層之後,良好的教養也被彰顯在慶多的身上。

其實有的時候在想,雄大和良多這兩個不同的家庭,究竟哪一種纔是理想的呢。在雄大的家裏,可以不顧“教養”和禮儀,訓斥和歡笑是銜接的,這個家庭不會因爲一點小事就雞飛狗跳,即使家庭不富裕,但依舊每個人都活得很開心,大人和小孩一樣玩耍,孩子們健康成長,或許上的不是最好的學校,住的不是高端大氣的房子,但至少是幸福的。反觀良多家,男主人無窮無盡的加班,回到家也不會說上幾句話,無時無刻不在爲孩子的人生道路做打算,慶多雖然身處富裕的家庭,卻很少感受到父愛,他只知道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優秀又強大的人,他們家有市中心地段的房子,父親有穩定高薪的工資,每天吃着可口的飯菜,但隨之而來的是高要求,是束縛。

其實沒有人能真正比較好壞,雄大家的生活會教會小孩子樂觀,他們的童年永遠是五彩繽紛的,而他們在小時候享受到的來自父母的愛,最終會以另一種方式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但他們的未來,卻沒人說得定。良多家的生活無疑給慶多的人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也許慶多會一路開掛成爲像他父親一樣的精英人士,可也許,他也永遠不會感受到平凡的幸福。沒有人能真正比較好壞,或許最理想的是,擁有野野宮良多家這樣的家庭環境,卻擁有雄大家這樣的家庭氛圍。但是,很難吧。

高曉鬆說,知識分子的家庭向來是冷漠的。精英階層也如是吧。

  《如父如子》讀後感4

看到最後的結局,淚水不住地淌下,前面有太多太多的鋪墊,像是多米諾骨牌,只等最後的輕輕一觸,排山倒海般的感動溢滿心裏。

嚴苛刻薄的良多,柔弱敏感的綠,爽朗通透的由佳里,豁達開朗的雄大,感性內斂的慶多,活潑強勢的琉晴,在這其中,我認爲故事的最大主角是良多,他從一開始的態度尖酸刻薄,言語間無不諷刺,到後來的心中充滿愛意與善意,故事的發展也彷彿從一個昏暗逼仄的視角轉向一個明亮寬敞的視角徐徐展開。

書名《如父如子》,作者在書的最後寫:

良多裝出吃驚的樣子。

聽到這個,雄大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孩子們的笑聲。

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誰又是誰的父親了……

在看的過程中我猜想書名的含義是兒子教會爸爸如何成爲一個好父親,拋開世俗概念,這其中更像是兒子在發揮父親的作用。孩子用他的存在抵制着大人世界的算計和虛榮心,也化解了這一種尖銳冷酷的東西,變成非常柔軟輕盈、富有延展性的形態,仔細一看,是愛。

  《如父如子》讀後感5

我逐漸深刻體會到一個現象:每個地方都有她自己獨有的特色,韻味;正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氣質。映射到在那裏被哺育的人們,當地人也就形成了他們獨有的氣質。正如大山裏長大的孩子勇於探索,草原上長大的孩子胸懷寬廣。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想要流芳百世的鉅著,大概都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在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中,在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運中讓讀者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此爲格局。

日本則不然,沒有強迫性地要求自己在大格局下探索人生的地理格局,沒有可以任由糟蹋的自然資源。令人驚喜的是,人們可以把自己的關注點聚焦再聚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精耕細作。

《如父如子》就是這樣的一部文學作品:一帆風順的男主人公,在兒子六歲時發現當初被醫院抱錯了孩子。面對日夜相伴的親情與血緣鏈接,主人公驕傲又脆弱的內心搖擺不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也許,比在別人的世界裏過度瀏覽太久徜徉更有意義的事情是呆在自己的精神家園裏,然後精耕細作。

  《如父如子》讀後感6

抱錯孩子的故事本覺得落入俗套,親情、羈絆、血緣等被作者刻畫得如此細膩,看着看着就悄然落淚。孩子總是有着超乎年齡的成熟,即使內心敏感卻還要扮演着懂事乖巧的樣子。琉晴向着流星許下“想回去見爸爸媽媽”的願望,明明萬分想念卻還因自己的想念對綠和良多感到抱歉;爲見父母而輾轉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堅強內心是多麼地恐慌。慶多是如此地愛良多,學鋼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進行交換“任務”,把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爸爸開心。滿心歡喜地等待父親來接自己回家,卻只聽到父親對“琉晴”的呼喚,失落地奪到壁櫥的慶多是如此的單薄、落寞;撿到自己精心製作父親卻視若罔聞的玫瑰花的慶多心靈是遭受到何等的打擊。孩子是純粹的,縱使經歷衆多,他們表現出超越大人的寬容與堅強,稚嫩的心靈卻要承受這樣的堅強未免是父母的失職。孩子和父母是處於平等地位的,關係到孩子的選擇不應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又何妨?

從《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歡探討人世間的`情感問題,尤其是血緣與親情之間的聯繫。血緣和生育的事實並不是親情成立的必然條件,相處陪伴關懷必不可少,沒有任何東西是因一個事實就理所當然地成立的,世間情感問題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並不是非真即假的邏輯判斷,也並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題進行定義,因爲每個人都是有情感、會思考的,人與人文是如此地複雜又溫暖。

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的刻畫是不動聲色卻讓人爲之一震。多少仇恨試圖擺脫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舉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爲強烈卻自欺欺人不願承認呢?

我愛上是枝裕和啦!

  《如父如子》讀後感7

我沒結過婚,也還沒有孩子,對於那種父母於孩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非常敏感。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是抱錯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現兩家父母見面的情節時,我便有了野野宮一家把兩個孩子都爭取過來,事情就皆大歡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媽媽講這本書是關於抱錯孩子的,媽媽立馬就說不會換,可以經常見面。意識到,親情和血緣是兩回事。

看完書,我馬上就去找了電影,但看了開頭便看不下去了,因爲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較嚴肅,嚴厲,妥妥的紅臉,但電影中的良多又帥又溫柔。一下子我無法代入。看了電影是13年上映的,書是18年出版的,我感覺有些迷幻,說服自己,有些東西書是通過文字表達,電影是通過演員的演技表達,等過段時間,我對情節模糊了,再來欣賞雅治大叔的神顏吧。

前段時間看了海街日記的電影,也是今天才發現是同一個導演。只能說這是一個真正把真實的日本人拍出來的導演。書中描寫的良多作爲丈夫、父親的角色讓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電影,才發覺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關係。我們一直抱怨的喪偶式婚姻在日本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也習慣了。父親基本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自然也不明白所謂感情的聯繫。感覺作者是通過這樣一個黑天鵝事件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傳統家庭模式的擔憂吧。

看到綠難過的情節,我的眼睛一直是溼潤的,因爲綠已經拋開了血緣,她愛那個一直撫養着的慶多,那個她已經離不開的慶多。當良多還在好的來自血緣,壞的都怪教養時,齋木一家已經反轉局面說可以同時撫養兩個孩子,因爲他們真的把慶多和琉晴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諸愛,而沒有把孩子當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職,幸好良多有時間陪伴家人時看到了慶多留下的照片,讓慶多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良多的家也沒有繼續破裂下去。

  《如父如子》讀後感8

“你知道spider man是蜘蛛?嗎?”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當慶多交換寄宿來到由佳子家裏時,雄大爲了安慰慶多,轉移注意力說出的話。那時年齡尚小的慶多以爲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忙着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裏傷心而無暇顧及其他。沒想到在書的結尾,同樣一句話又出自慶多對爸爸良多的提問。

要知道,一開始良多是最看不起雄大這種連吃飯加油交通都惦記着能否報銷的人啊!誠如,良多忙着工作沒日不着家,而雄大雖然沒有份體面的工作,但卻能拿出大把的時間,童心未泯地陪伴孩子的成長。而良多,似乎忘記了父親,也是無可替代的工作。

當良多終頓悟明白自己帶給小小的慶多帶來的傷害時,良多向逃離自己的慶多追去。不斷的道歉似乎慶多都無動於衷,直到他不顧形象地大喊起來,“慶多,任務已經結束了。”慶多才停下腳步看到這裏,我幾乎淚目。原本任務二字只是敷衍孩子作爲交換家庭的理由,說者無心,卻被小小的慶多一直記在心裏。即使自己不愛彈鋼琴,爲了討好父親良多,也一直堅持着。反觀良多,卻對彈一首簡單的曲子都磕磕巴巴的慶多掩飾不了內心的厭棄。甚至抱着果然不是自己孩子遺傳不了自己優秀的基因這樣的想法。即使是表演會上臉部肌肉牽動的微笑,也着實勉強地不得了。而慶多,在由佳子家裏,買好的暑假作業任務也提前早早一個禮拜全部做完。大概是擔心自己一旦表現不好,爸爸媽媽就不會來接他走吧。直到良多來接走偷偷溜回由佳子家裏調皮的琉晴,隻字不提慶多,這才徹底傷了慶多小小的心靈吧!多麼讓人心疼的孩子!

抱錯孩子,這實在是一個天然不可抗的俗套煽情題材,是枝裕和卻用一種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展現出來。整個故事在濃濃生活氣息的細節鏡頭下推進,選擇有血緣關係的琉晴,還是六年陪伴自己的慶多,好像怎麼選都不對。書的結尾,也似乎模凌兩可的給出了答案———時間,也是存在的另一種“血緣”關係。

  《如父如子》讀後感9

從《步履不停》的迴歸平淡生活基調,到《奇蹟》裏孩子成長過程內心的細膩刻畫;從《比海更深》中挫折的中年人反思到拯救,甚至是《海街日記》中對生命的來去都平淡的描摹,可以說,是枝裕和是一個非常善於敘述生活的導演,無論是從瑣碎的細節,還是衝突性的家庭倫理,他都可以一點一滴地滲入,如同抓住了散文的神韻,讓觀影的,看書的都能一目瞭然,而且深受共鳴。

《如父如子》從書名上,就似乎有一種矛盾,像父親?像兒子?

似乎都不是,故事講述的是事業家庭都一帆風順的野野宮良多,是大型建築公司的精英,他和妻子結婚多年,在大家眼中是豔羨的生活對象,可是故事的一開始就打亂了他們的人生節奏,兩個家庭因爲孩子的錯抱,產生了尷尬的聯繫。爲何會發生這樣的抱錯事故?孩子是否交換得回來?成了這本書最開始的困惑,也是大人的矛盾點。

是枝裕和常常把這種傷痛式的題材,緊密地貼合在家庭故事上,最可貴是他把那些角色的各層矛盾,一個個打開,爲什麼會如此?

就像激進的野野宮良多,爲何會選擇綠作爲自己的妻子?爲何他對兒子慶多怯懦的個性不喜歡,甚至在看到調換孩子的護士後,他選擇了跟養母道歉。這一個個都像抖包袱的伏筆。沒有一下子就告訴你謎題。

抱錯孩子,而且是兩個生活環境懸殊的家庭上,這個看似略微狗血的情節,在作者的筆下,一點都不唐突,是枝裕和獨特的敘事方式以及精簡的故事切入,會讓你覺得,這複雜的倫理,都變得特別清澈,哪怕故事裏,有些許的不合理,都在後面一一解釋開來。

從殘酷黑暗的現實漸變到美好的嚮往,是作者對生活的描述,這種別樣的矛盾,在主人公糾結於血緣還是非血緣上尤爲明顯,而在兒子慶多的處理上,可以感受的一個父親在思想上的成熟,以及對舊傳統的拋棄。當然這本書裏,我最心疼膽怯又渴望被愛的慶多、

在電影裏,省略了主人公公司裏的“桃花”,而在書中,他也沒有展露他的三觀不正,而是選擇放棄激進,迴歸家庭,剝離那下棱角。

其實在故事的開始,我對另一個家庭中的雄大這個父親形象並沒有好感,他似乎很渴望賠償金,可是在一頁頁的翻看下去,才發現這個平淡的家庭裏,他們多了陪伴,而漂亮的由佳里爲何會選擇其貌不揚的大雄,也是這個原因,他會把耐心留給孩子,把陪伴留個愛人。

相比精英中的良多,只能在職場上耀武揚威,但是也遇到了挫敗,他一直太拼命的超前,就像他想躲開父親一樣,他渴望做一個跟自己父親不一樣的人,可是他卻在背對家庭的路上,模仿着父親,所以如父如子這個題目緊扣着主題,主人公在這場換子風波中,蛻變成了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形象。

而兩家人,也用另一種方式,共同奔向了明天。

  《如父如子》讀後感10

這是一個非常細膩、非常日式的故事,帶着溫情,更帶着沉默的軟刀子,明明氛圍常常那麼平靜,卻總是讓人心痛難言。

圍繞着交換孩子,着眼於兩個家庭各方面的差異,衆人不同的個性、心情、轉變都讓讀者看在眼裏,或是會心一笑,或是掩口驚呼,或是無語凝噎。情節的構造可能不出彩,但是故事的節奏、情境的營造、思想與情感的表現毫無疑問讓人沉浸其中。

作爲一個獨身的不育主義者和一個未曾跨越階級的工薪族,我從這個故事中收穫以下感悟:

①關於階層

無疑,階層是存在的,精英階層的孩子從出生起的資源和別的孩子就已經天壤之別,精英階層掌握着社會的話語權。即便不豔羨錦衣玉食的精緻生活,從醫療、教育、旅遊、精神世界的寬度等每個人都會接觸的角度,都有理由嚮往那個階層。但是,從良多的優越感中,我不得不思考兩個問題,一是是否每個人都晉升精英階層,二是若一成立,是否每一個非精英階層的人都是失敗者?雖然每個人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我也在其中,但拋開這層遮羞布,我依然認爲答案是否定的。一個人可能有很多追求,沒有人可以完成自己的所有追求,而每個人的追求亦有主次的優先級之分,可能很多人都有更重要更在意的事情要做。或許是清貧的研究員,或許是快樂的個體戶,或許是隨意什麼,“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能滿足自己最在意的需求時,“寧做我,豈其卿”,縱有小缺憾,亦是快意人生。

②關於血緣

我是一個非常不在意血緣的人,“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感情來自於長久的陪伴與共同經歷的喜怒悲歡,豈是一句“血濃於水”可以超越的?但是,事實就是,很多人是在意的,可能是基因的力量,可能狹隘地是把“傳承”與“血緣”劃上等號。在這個故事裏,我很開心地看到,活生生的人戰勝了冷冰冰的基因數據,朝夕相處戰勝了血脈相連。

③關於父親

父親,從來都是家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這個男權社會。父母,雖然不是人生的必修課,但一旦你選修了這門課程,就也得好好學習呀。總是有很多人覺得,愛是天性、生孩子養孩子也是天性,都是人生來就會的,於是往往彼此在意的人之間更有無窮誤會隔閡。更災難的是,很多人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續或附屬,而非單獨的個體……爲什麼那麼無辜的孩子要成爲一些父母不成熟不負責的犧牲品,無法逃脫……在喪偶式教育、詐屍式教育氾濫的社會,我不知道有多少父親能以理所應當、不斷學習的態度完成自己的責任,只能對此抱有無限擔憂和一絲期望。

說回這本書吧,小孩子真可愛,良多能夠改變真是太好了,我喜歡大團圓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