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背影讀後感範文7篇

背影讀後感範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背影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背影讀後感範文7篇

  背影讀後感範文1

初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已是十六年前的事了,那時的我正上高一。一個人寄宿在東雙溝學校,背井離鄉的感覺自然讓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寂寞。有時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中間都是父親給我來學校送米和錢,到了突然降溫的天氣,父親還得給我送棉被和衣服。父親不善多語,每次見面時只會重複那一句老話:認真讀書,多穿衣服,別捨不得用錢!每次看着父親把東西給了我後,推着自行車轉身離去的一瞬間,我便不由地聯想起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身材瘦瘦小小,雙肩不算寬大,脊背也略有彎曲。那是爲操持一個家的擔子壓彎他的脊背,那是爲了我們這一代兒女而勤儉瘦小,這就是我父親的背影……

如今的我已成家立業,已有了一個兒子,也成爲人父。當年父親的舉止無疑不在影響着我:我願意爲自己的兒子做我所能的事情,我願意承擔這個家的重擔,我也曾設想過,兒子如果有一天在外寄讀,我也會像當年父親那樣去給他送東西,也會重複父親那句老話……

如今的生活已大不比從前,現在可以說不愁吃喝,也不擔心生活到底會有多窘迫。閒瑕之餘,我便喜歡獨自坐在書桌前,聽着窗外似有若無的雨聲,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再次細細品味。中學時的我並不能體味其中深意。如今作爲人父,書中父親提着橘子蹣跚爬越欄杆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腦海裏,像一根敏感的琴絃,一經撥動,便會引發我無限的感慨。

在中國幾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頌父母的文章不計其數,而《背影》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一篇。也許就在於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發現普通的父親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動作。而這恰恰觸碰到了我心裏某個最敏感的部分,讓我想起我的父母,細膩的情感綿綿不絕,彙集成一條溫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緩緩流過。

我敬佩和羨慕那些作家或擅於寫作的人,可以把對父母的情感通過筆尖,自然而然地流瀉於紙上,讀來總能帶動讀者的心靈隨之躍動,讓心靈深處的情感也隨之點燃,繼而蔓延,情到深處,禁不住淚眼模糊,就像《背影》帶給我們的感動。

於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雖然生活艱辛,但他們卻樂觀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親見我時孩童般的喜悅;想到他們冬日裏依然在凜冽的寒風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攤,任冷風吹痛了臉頰的身影;想起他們日漸加深的皺紋、愈加清晰的白髮……真的,想到此處,我便忍不住淚眼濛濛。

平凡的父母給了我不平凡的閱歷,給了我不平凡的人生感悟。我有一個很簡單的願望:早日讓父母卸下沉重的擔子,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盡我的努力讓他們過得更好,因爲我知道,父母,都是無私而偉大的。

  背影讀後感範文2

從小到大,生活在父母身邊,他們沒少給我買過洋娃娃、文具盒、甚至是手機、抑或是電腦,而朱自清竟然以父親爲他買橘子時的背影寫出了他對父親的愛,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但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貌,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細細的外貌、動作描述表達出他對父親的一種愛,他將這種愛“宣泄”的淋漓盡致。讀着這篇《背影》,讓我眼角有些溼潤,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母親常常向我炫耀她與父親的結婚照,看着她一臉幸福的樣貌,我也開心的笑。照片裏那個穿着西裝,打着領帶,英俊、瀟灑的男人竟是我的父親,記憶中從未見過父親穿西裝,打領帶的樣貌,人到中年的父親開始發福,身體變得臃腫,再挺着一個圓滾滾啤酒肚,名副其實的中年男子。

父親在我心裏的地位很低,甚至不及母親的一半好,從小到大,父親從未打過我,甚至連大聲呵斥都沒有過。從前,我會很自豪的對大人們說:“我喜歡媽媽,即使她再打我、再罵我也好。”即使是父親就站在我身邊,每當這時幼稚的我總會擡頭,看着父親正尷尬的笑,腦海中他一向都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我打心眼裏瞧不起他,我常常看到母親大聲的呵斥父親,而他竟然一聲不吭的坐在那兒不是默默地抽着煙,就是照着媽媽的話收拾着房間。這時的我心裏總是在說:“這男人做的還真是窩囊。”所以我從不替父親說好話,即使當他對的時候,我也總是站在母親那邊打氣,但事他依然默默承受。

直到那天,我的想法開始轉變,那天晚上父親喝了很多酒。回到家,母親生氣便開始了脣槍舌戰。“你……”“你給我閉嘴,安靜點,女兒在看書。”這是我第一次聽見父親的反擊,很是驚訝,於是出去觀戰。“你不要以爲我是膽小、懦弱,不敢跟你吵,我是忍,忍,你懂嗎,但是忍是有極限的。”父親之後說,“你總是這樣,弄得女兒看不起我,這還像是一個男人嘛,簡直就是窩囊。是,我沉默,我忍受,是因爲我愛你們,我愛這個家,我期望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說到這,父親竟然哭了,目光轉向母親,此時此刻母親也是滿臉的淚水,而偷跑回房間的我更加是淚流滿面,原先父親並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對我們的愛,是一種寬容,與安慰。

這天,家中依然常伴着母親大聲呵斥的聲音,而緊隨其後的竟是我的聲音:“噓,小點聲,免得爸爸又要去喝酒了發威了。”母親笑,父親依然默默地看報紙、抽着煙。

我的父親至今令我覺得驕傲,自豪。

  背影讀後感範文3

初次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在初中的課本中,那時老師說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我當然也深信不疑,不過並未有老師說的父子情深到海枯石爛的感覺,記得當時還曾懷疑過自己是否是“冷血動物”。

再次讀到《背影》是在六年後的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一個書的節日,一個讀書人的節日。

大概真的是離家在外求學的緣故,此次拜讀不在是“冷血動物”而是“淚花閃閃”了。也許那時小小的我並不能體會20歲離家和父母分別的心情吧!朱先生在車站同父親分別的那一幕我也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了。於是我不由的產生一絲遺憾,爲什麼,這樣的絕唱不是出自我的靈感。

綜觀全文,文章寫得非常樸實,但字裏行間裏流露出一種動人的情感。人都說,千古情最深是母愛。我還要說父愛更深沉。本文以情動人,浮子深厚感情洋溢於紙上,然而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文章只是用不加粉飾裝點的平常話語,用平樸直率來打動讀者。

文章多用白描的手法。如中間寫父親的背影時: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作者寫父親爲我買橘子是的情景,寫了父親怎樣走出去,怎樣探下身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這些都是真實的描寫,不帶任何修飾不加任何雕琢,至真至樸,將人,將事,原生態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個我們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白描的手法,達到了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同時使讀者感情上達到共鳴。

文章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文白夾雜,就朱自清本人來講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就他所處的時代來講,當時問題也大多文白夾雜,再者,就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一種特殊的自尊,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閒在家,從感情層面來講似乎是不那麼另人難堪和有失體面,保住了知識分子的面子。而最後應用父親的書信全是文言文,除了真實之外,更能表達家庭的困境和蒼涼之感。

用樸實的語言去描寫,純樸之中見真情,這正是《背影》的餓成功之處。因此好文章並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辭藻,要善於觀察,善於體會,用真心寫真情。就一定回寫出好文章來。現在的我正處於另人羨慕的燦爛年華,於是,更不敢懈怠,要用我至真至純的心來留心生活,觀察生活。用我至誠至樸的情感寫生活。

  背影讀後感範文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吟母親的詩文很多,相比之下,讚頌父親的篇章卻是很少。慈母嚴父像是一個定理模式,多年不變。在治理教育下一代時大多數是母親唱紅臉,父親唱黑臉。母愛如水,潤物細無聲,像楊柳風,吹面不寒。父愛像山,巍峨穩重,像樹遮風擋雨卻寡言少語。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開一切模式,用自然樸素的文字展現了一個在生活中常見但卻輕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從背影處着手將父與子的情感描寫的感人肺腑。從小的出口噴薄出滾燙情感總是能讓人心神激盪。朱自清先生將情感通過買橘子這一小事而展現出來,有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憐愛,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爲兒子買些橘子在路上解渴。有兒子對父親的愛惜與心疼,看着父親臃腫的身體穿越月臺時的艱難而掩面抹淚。有時愛真的會讓語言變得蒼白無力,變得無力承載愛的重量。

從一個傻的冒氣的小夥得知將爲人父的狂喜與激動中,到產房外惴惴不安來往返回的身影,再到聽到第一聲啼哭時的心酸與幸福,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才剛剛蛻變成功。歷史與生活把男人鍛造成隱忍,內斂的生物,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有時更像枷鎖困住了情感的表達。曾看過很多的影視作品,父與子都是牛脾氣,犟的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在這時母親在旁邊焦慮的充當和事老,與其說給雙方找臺階下,不如說給兩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大老爺麼充當感情的傳輸帶。

背影讀後感:時光從眼前靜靜溜走,事物在一點一點的變化。從依靠到脫離,從崇拜到看輕,對父親是一個痛苦的難以接受的過程。我的母親曾對我說父親向他抱怨過”以前我和他走在河邊,他總是用小手使勁把我往裏邊拉,生怕我掉進河裏,現在他怎麼變成這樣了”那是我聽了,有些觸動,卻不以爲然,長大了嘛。二十歲左右,正是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年少氣盛,同樣覺的父親迂,說話不漂亮。父親的一雙無所不能的`大手,曾經曾把我高高的舉向天空,現在變的粗糙皸裂,力氣也沒我的大了。身材漸漸發福,頭上白絲見多。老對女人是一個殘忍的字,對男人卻更刻薄殘忍些。

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神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買橘子一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的文字,誠摯的情感。感情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東西,只需一句”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就能激起心潮,潤溼眼眶,而自己不需多言,只需在電話一旁,嗯嗯地應着。

“但他終於不放心”。不放心,簡單的三個字,包含的卻太多太多的。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你有多大,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

重讀,讀後感隨着生活閱歷增加也更深了。艱難的舉動,臃腫的背影,不僅模糊了兒子的眼,也讓讀者的胸口發悶,像一個人抽悶煙時,看着漸漸纏繞上升的煙時一樣陷入了苦悶的發呆中。

  背影讀後感範文5

合上書本,任雨水滴在臉龐上,混着淚水滑到嘴角,幾分酸澀在心頭瀰漫,擡眼望向窗外,腦海中不禁又浮現出那個滄桑的背影。

在家庭突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即將遠行的兒子,兒子看着父親離去的背影,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幾分頹唐幾分滄桑,不禁眼眶裏浸滿了淚水。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也溼潤了,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他很高大,總是挺直腰桿,而如今,卻被歲月壓彎了脊樑,不再挺拔;他曾常常笑眯眯地陪我玩鬧,對我說話,而如今,卻被歲月磨去了棱角,臉上不再洋溢着笑容。他如墨般的頭髮,被歲月悄然染白,時光爬上了他的眼角,留下了點點痕跡,抹去了他的微笑,令他不再年輕。

我的眼前似乎被蒙上了一層薄霧,朦朧中我似乎又看見了父親的身影。雨水毫不留情地擊打着窗戶,風越刮越狠,冷氣不斷侵蝕着身體,我不禁打了個哆嗦,望向了窗外。在瓢潑大雨中,有人站在校門口,那個人沒撐雨傘,身上溼漉漉的,緊緊地抱着幾件衣服在懷裏,生怕懷裏的衣服被淋溼,還時不時望向教學樓。那是父親!我的腦海轟的炸開了,耳邊迴響起母親曾說的話,“你父親好幾次在學校門口徘徊張望,可他卻總是說順路去看,其實你學校與他工作的地方方向是相反的·····”

父親是少言的,他們不擅長表達,可他們沒有半點粉飾的愛讓人動容。"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就是要孩子們替他們爭氣。"我們常抱怨着自己的父親不善言辭,對我們沒有關愛。其實,父親的愛就在我們身邊,"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父親總是會把最好的東西讓孩子享受,自己卻是能省就省。父愛是偉大的,也是深沉的。不要總是抱怨父親對你不好,他已經將世上最好的東西給了你—父親對孩子的愛。父親也會老,也會離我們而去,不要等到父親離去才幡然醒悟,想要回報父親的愛。

父親是偉大的,也是沉默寡言的。在他的眼中,孩子始終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總是黙默地爲你扛起一片天空,甘爲孺子牛,讓你無憂無慮地玩耍。他的愛在點點滴滴中滲透,在沉默中瀰漫。也許父親不善言辭,但他始終愛你,願爲你做任何事。在父親的心裏,孩子始終是孩子,無論你年齡多大。

兒時是父親拉着你的手,陪你一路歡笑,一路成長,陪你度過風風雨雨,陪你看朝陽;而現在,父親不再年輕,不再是你記憶中那個挺拔如鬆、巍峨高大的父親,他開始重複那些年輕時老掉牙的故事,請你牽着他,做他的柺杖,陪他慢慢走完人生的路,陪他看夕陽,就像當年他陪你看朝陽一樣......

父親是什麼?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他可以爲了你撐起一片天空,讓你肆意歡笑、肆意成長;那是一個愛你如大海般深沉的人,他會默默地站在你身後,爲你披荊斬棘,卻不會言於其表;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愛卻如泉水般一絲絲地滲透進你生活的點點滴滴......

父親是什麼?他是這世界上最愛的人。

  背影讀後感範文6

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讚揚的感情中便有父愛,也正是因爲有了父愛,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讀了《背影》我看到了朱自清的父親對朱自清濃濃的父愛,儘管很忙,也仍然送朱自清去車站。

朱自清用非常平凡的語言描述出了他與父親之間的情感,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多餘的修飾,便使得他與父親的親情躍然紙上。

《背影》講述的是祖母去世後,朱自清與父親回家奔喪,把家裏的東西都典當了,然後朱自清回學校繼續學習,途中父親爲朱自清買橘子並交代他“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以及父親外出謀事的故事。朱自清用大量的筆墨敘述了父親在車站買橘子的過程,通過對父親形態和動作的描寫,展現了父親對他如山般的父愛。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句話。這三句話是我都曾有過的經歷。

第一句話是“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留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那是高中二年級的時候,父親外出打工路過我學校所在的縣城,他便來學校看望我並向我說明了上次沒有來開家長會是因爲做工時被木頭砸傷了腰,我看着他黝黑的面孔,彷彿明白了父親的勞累與心酸,我忍着沒有流淚,因爲我不想讓父親看見。後來,父親走的時候,看着他漸行漸遠的背影,眼中的淚還是溼了眼眶。

第二句話是朱自清父親給朱自清買橘子後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那是放假後回學校,父親送我去車站,途中吃早餐的時候,父親給我的那份加了兩份烏雞,而他的那份卻只加了份臘腸。上車後,父親對我說“我走了,到學校給我打電話”,後來我又想起還沒有買水,就又下車去買,沒想到父親竟還沒有離開,還幫我買了兩瓶水,然後便看着父親背影像朱自清先生那樣坐下來,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第三句話是“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那也是放假回學校的時候,父親有其他的事情不能送我去車站,我就不叫他送了“媽媽送我去就好”,可他堅持要送,說“沒事,送完我就走了”,我轉過頭不敢看他。哪怕是媽媽,他也不放心。像雄鷹一樣保護着他的女兒我。其實我並不是不知道父親爲我做的這些,只是不想把我的感情表達出來,我想朱自清先生也是如此吧。

我與父親不常見,電話也常常是與母親。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我時常不知道他在哪裏或者在做什麼工作,可父親卻時時惦念着我,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就算到了現在我對他仍然不是很瞭解,但他卻始終愛着我。我感謝擁有他的愛,感謝擁有他。讀了《背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它是我們之間最淳樸的感情,只能暖,不能傷。我們也要學會珍惜現在擁有的那份親情。

我從《背影》看見了愛,朱自清與他父親之間的愛以及我與父親之間的愛。我希望我們能不辜負這些愛,希望愛伴我們永遠。

  背影讀後感範文7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這樣或那樣的背影,但我們卻常常忽略它,背影究竟包含着些什麼呢,我們或許也不曾想過。但我們的心必定曾爲某些熟悉的背影泛起過漣漪,波瀾不驚的,卻又是難以忘懷的。

慈母嚴父似乎是一個經年不變的定理模式: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活在母親的呵護下的,對於父親的愛卻沒有多少印象。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平凡父親的背影,卻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朱自清先生以敏感的心靈捕捉到了讓人心酸的父親的背影,從小的出口噴發出來的情感往往讓人心神激盪。內心深處的情感往往是由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虛假不了也掩飾不住。這篇散文讀下來就給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發生的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生活的小片段背後總是有深沉的情誼。就像文中的父親,對兒子滿腔的愛卻不知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爲兒子買些橘子。父親想買的並不是橘子,而是兒子的健康舒適,是爲自己的滿滿的愛找到一個出口,卻又不想讓兒子看穿。這樣深沉的愛又有多少人能懂呢!只有懂得愛人的人才能感覺到愛。

從“黑色小帽”到“蹣跚地走到鐵道旁邊買橘子”整個過程中沒有一點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任何的矯情,有的只是深深的父愛,濃濃的情意。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不需要過多的表達,只是一句“但他最後不放心”便將這份最深沉的愛熔鑄在兩人的心中。作者在文章中並沒有直接說明父親有多關心自己或者自己有多疼惜父親,只是將這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情感浸透在樸素的文字中。作者選取了靜態的背影,卻表達了複雜波動的感情。這種感覺還真應了那句話“情到深處總無言”。人不必須要經過多大的情感波折纔會得到歷練,只要能用心感受,平凡生活中也有大愛。這或許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吧!

每次讀這篇文章總是忽略寫作技巧,思路構思之類的專業性的鑑賞方式,因爲我總覺得字裏行間的情感是不需要這些來限制的。好的文章就是能夠以情動人,能夠引起人的思考。我們是時候去學會珍惜了,是時候體會他人的愛,然後去愛別人。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理解太多愛的我們,似乎對於他們的關心已經麻木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他們給了我們全部的愛,但我們卻對這全部視而不見。父親的愛永遠是深沉的,父親總是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前的我總是覺得爸爸不愛我,之後在爸爸爲我感冒而擔心,爲我難過而焦急,我才明白我一向都錯了。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但在我們和父母鬧彆扭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想起來呢?

父愛是偉大的,但它又是深沉的,用心感受纔是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