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了父親》讀後感

《做了父親》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在閱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了父親》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了父親》讀後感

讀葉聖陶先生的這篇《做了父親》,雖然我沒有子女,但也深有感悟。從葉聖陶先生的文章中,不難看出,葉聖陶先生認爲孩子不是家長的所有物,而對於有無兒女也不是社會評判的準則,也不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總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這樣的結果往往不了了之,草草收場。

《做了父親》不同於葉先生的大部分文章,是從一個父親、一位家長的角度來談對教育的看法。脫離了艱深的教育理論束縛,從更本質的角度觸及了教育的終極意義。

本文從三個層面,層層抽絲剝繭,從混沌至清晰,刻畫了一位父親對於教育逐步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意義從最初技藝的傳授昇華爲人類文明傳承。

第一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真正做了一個父親,纔會真正的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專家的.事,而是每個家庭的事,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從家庭開始的。但是大多數的父親,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都是“無證上崗”,都不是一位合格的“家庭教師”。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何種角色,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主流的意見也和如今一樣分爲兩派,一派即是孩子是父親的附庸,孩子所有的事都處在父親控制之下,孩子的只能在父母規劃的道路中行走,父親是傳統社會中的大家長形象。另一派則是對孩子的放任自由,缺乏對孩子必要的引導,讓孩子重複自己當年的錯誤,拋棄了家庭教育的職責。

這也是當代社會家庭教育的縮影,絕大多數的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都停留在這一層面

第二層,葉聖陶先生也對一般家庭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這一亙古不變的事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也想想一般家庭一樣,可有時候也是強人所難,畢竟自身也不是全才,也不見得所學都對,或是能勝過全天下的父親。其實無論是誰,還是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

葉聖陶先生的核心思想可概括爲“父親真欲幫助兒女,僅有一途,就是誘導他們。讓他們鍛鍊這種心思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身爲父親,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培養孩子將來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父親終究不能爲兒女遮風擋雨一輩子,父親的任務是爲兒女的成長創立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磨礪兒女。讓他們有能力獨自面對這個世界。這種誘導不僅僅體現在培養兒女的學歷上的,更體現在兒女的爲人中。

家庭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做人,以正確的姿態面對這個世界。

第三層,葉聖陶先生的核心思想可概括爲“希望他們勝似我”。首先是“似”,結合第一層孩子是父親生命的延續,必然有其共性,教育讓這個共性不僅是血緣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第二點是“勝”,教育的核心意義,不僅是傳遞知識,而是在傳承中不斷創造新的知識,造福社會,不斷超越。不斷推進社會的進步。

正如,近幾年的報道都重複一個觀點:和爸爸常在一起共同學習、遊戲、成長的孩子更獨立、情商更高,孩子更聰明。而不再是一味的以家長爲尊,以家長爲準則來教育孩子。於是大家開始有了意識,“父教”一詞開始引起大家的關注,但還是鮮少有爸爸真正的去做到,因爲還是會感覺無從下手。

身爲一個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要學會換位思考,更好的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