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精選11篇)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精選11篇)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1

生命的光彩在於個人對生命的態度,你若有好的心理,那麼將會很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對生命不抱有希望,便一生一世無成,致使荒廢。

主人公弗蘭西生活在一個布魯克林的貧窮家庭。但一家四口一點不受貧窮限制,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母親凱蒂偏愛弟弟,在心靈上無法與弗蘭西溝通。父親在世時一直任勞任怨,對生活有很大希望。弗蘭西感情豐富,熱愛生活。他們一家認爲有一份美好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纔會被打開。

生命是美好的,不能因爲一些事情而讓生命去補償,那麼自己的一生就幾乎沒有價值了,只有用自身的努力,美好的信念而改變成就美好的人生,這樣纔是有意義的人生。

在我們的成長中,一定要堅強,不能有困難就退縮,這樣被導入一種不正常的方法,長大後的自己也會像現在一樣。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有解決它們的兩把刷子,不然,社會上有那麼多事,照這樣我們將如一個無頭蒼蠅,沒有目的地在社會上游蕩着,不僅被別人看不起,自己也不會幸福。

沒有自己受過的苦,哪有自己掙來的甜。不經歷成長,不堅定信念,就無法實現夢想。只有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的精神才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這是著名作家來自美國的貝蒂史密斯寫的,他的經歷與這部小說主人公弗蘭西十分相似。

弗蘭西與他的弟弟尼雷,他們生活在布魯克林的一個貧窮人家,他們的媽媽是一個清潔工,靠着給人打掃衛生換取免費的廚房,爸爸是一個唱歌的人,喜歡喝酒,能歌善舞,十分缺乏賺錢養家的本領。

雖然弗蘭西家十分貧窮,但是他們卻有着尊嚴,在這本書中,有一篇寫到好多站在玻璃房裏扔石頭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窮苦出身,卻因爲踐踏了別人而快樂,而當弗蘭西的促進改善了之後,還不忘回到糖果店,默默做一些好事,給貧窮的孩子一次摸大獎的機會,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應該就在這裏。

弗蘭西的想象力也讓他脫離了生存的艱難,人們正是因爲想象力才活得不那麼墮落,弗蘭西的想象力雖然有時不切實際,可是也讓它擺脫了許多不開心的事情,弗蘭西帶着兒時練就的艱難與刻苦開始邁入了未知的未來在,而這個世界的色彩也在慢慢的消失。

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3

最近,我學習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非常的有感悟。

《布魯克林有棵樹》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弗蘭西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的十一歲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可卻是一個擁抱偉大夢想的女孩。

弗蘭西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身世很不幸,她的母親不寵愛她;她的父親也過早去世,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弗蘭西也是個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豐富,熱愛讀書,在弗蘭西身上,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也曾生活在窮困中,卻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的小孩,那個永遠心懷夢想的小孩。

讀完《布魯克林有棵樹》心裏很複雜,不知該如何表達,我彷彿也如弗蘭西一般從那無盡的貧苦中脫離出來,似乎終於可以開始暫新的生活。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布魯克林有顆樹》,這是一本講述生命的書,講述如何從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了知識如何改變命運,家庭的力量可以讓孩子實現自己的願望。

《布魯克林有顆樹》主要講述的是弗蘭西,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的十一歲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可她懷有偉大的夢想,她的母親不疼愛她,她的父親也很早去世了,她總是遭遇到別人嘲笑。

弗蘭西是一個有自己思想、乖巧懂事的人。她的童年如同打翻的五味瓶一般。

活着,奮鬥者,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她的學生時代十分悲慘,她的同桌每次讓煤油浸溼他的毛巾,在弗蘭西的頭髮上塗抹煤油,弗蘭西被全班的小朋友嘲笑,回家之後,它還被自己的母親將大蒜放在身上,身邊的人都躲避她。

作者和《童年》中的阿廖沙有相似之處,但阿廖沙的童年裏雖然有黑暗,但是他的人生中也不缺乏着光明。文章中的弗蘭西的童年與我們身邊的人的童年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他們當中也許有的人穿過黑暗,遇見光明,但有人卻會因爲無法面對黑暗,從此一蹶不振。

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弗蘭西當時生活艱苦,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5

弗蘭西,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卻是一個擁抱夢想的女孩,就是一個樂天主義者。

弗蘭西是個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豐富,熱愛讀書,在弗蘭西身上,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也曾生活在窮困中,卻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的小孩,那個永遠心懷夢想的小孩。“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

書是弗蘭西最喜歡的娛樂項目,肯定有人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缺乏的補充和潤澤,書就等於她的子彈,

回到家,弗蘭西坐在破梯上看書,呼吸着暖暖的空氣,看着窗外,什麼也看不見,讀着書,吃着零食,飲着冰水。——多麼舒服的場景,相信這一刻,她一定在想白日夢,我發誓長大後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玩具統統掃蕩。——這是我兒時的願望,也是我現在的願望!兒時的我希望長大後有能力將喜歡的玩具全部掃蕩回家,這樣就是最的生活了。我便想起兒時的願望,然後看了看現在,嗯,差不多了。

總的來說,貝蒂。史密斯寫的這本《布魯克林有棵樹》還是非常不錯的,唉,起碼我看的懂嘛!這纔是最重要的,而我是比較偏喜歡有故事情節,然後非常曲折的故事,反正那個就是傳說這類的東西,我都比較感興趣,而其他有些記事的一些書,我就感覺不太適合我,有點看不懂,所以覺得,什麼人適合看什麼類型的.書比較重要,但是不是說只看那一類的,而是說,你可以必看其他系列的作品看多一些這一類的,當然其他的也很重要,不然,你怎麼擴展知識呀?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6

我剛拿到《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時,我就想:布魯克林是什麼、爲什麼布魯克林會有棵樹、而這棵樹又和其它的樹有什麼不同……?這些問題使我對這本書的興趣越發濃厚了。我迫不及待的讀了下去,讀完後我發現用“感動”這個詞來形容這本書是再合適不過了。

紐約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裏,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心靈,卻要面對艱辛的生活。她才11歲,卻要揹負起養家的責任。撿垃圾賣錢,打工掙錢,做家務。她的母親偏愛弟弟:尼雷。而她的爸爸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庭清貧。她在學校也受人的嘲笑……她看起來是多麼的可憐,可是也就是在這種的環境下,她也有自己的夢想考大學,最終在她的堅持下,她考進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人生。他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弗蘭西。

談到弗蘭西,還有一個人物必不可少,那就是弗蘭西的爸爸:約翰尼。尤其是在弗蘭西畢業時,她收到了一年前,去世的父親爲她準備的花兒:“

她將花拿起來——兩打暗紅色的玫瑰插在一束蕨葉中。弗蘭西像其他女孩兒一樣,將花捧在懷裏,彷彿這就是她自己的鮮花。她在卡片上找花主的名字,怪了,是她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

爸爸!

筆跡是他那工整漂亮的筆跡,是用自家櫥窗裏的黑墨水寫的……”讀到這兒,我感到:雖然父親不及母親那樣偉大,甚至還是個醉鬼。但——父親是深愛着弗蘭西的,這時無論是弗蘭西還是我都會爲之感動!

當我在讀佛蘭西這個人物時,我也追憶小時候的我。而,我的童年卻比弗蘭西幸福。小時候的我,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在田野裏追蝴蝶;在夏日裏游泳;有時我在想,如果弗蘭西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那該多好啊!

布魯克林的那棵樹承載着“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和奮勇拼搏”的精神。我希望人人心中都有那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7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是美國的貝蒂·史密斯著作的,是一本成長小說、文學經典,還多次入選美國中學課本,是紐約圖書館的“世紀之書”,亞馬遜書店“20世紀最佳青少年讀物”。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和給我的感觸。

二十世紀初的紐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又歡樂的土地。在這裏,本應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弗蘭西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苦的生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百般無奈: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鄙視……面對如此崎嶇坎坷的人生,她也曾經苦悶、憂愁過,但始終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家境改善了,生活變好了,過上了沒有煩惱的生活。

弗蘭西每個星期六都會去圖書館,她打算按照字母順序把全世界的書都讀個遍。雖然她承認有些書很難啃,但是她天生喜歡讀書,逮到什麼讀什麼:垃圾作品她讀,經典作品她也讀,連時刻表和飾品店的價目表她都讀。借完書後,弗蘭西會帶着零食、冰水和書坐在太平梯上的樹陰下,讀着書,吃着零食,飲着冰水。上小學後,她立志做一個作家,她便開始每天記日記。長大後,弗蘭西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體現着自己的尊嚴和價值。

書中有一段話是我深有感觸的:“一個通過自身艱苦奮鬥走出了社會底層的人,通常有兩個選擇。脫離當初環境後,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這個環境之後,永不忘記自己的出身對殘酷拼搏中不信落下的人充滿同情,充滿理解。”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同情和理解。書中寫到了許多“站在玻璃房裏扔石頭”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窮苦出身,卻以踐踏同類爲樂。書中還寫到了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寒,卻附和着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孩子。

弗蘭西后來處境改善後,回到以前她經常來摸獎的那個糖果店,默默的做件好事,買下了一個布娃娃,給某個幸運的窮孩子摸中一次大獎的機會。弗蘭西和那個布魯克林的護士,都是從貧苦中脫離出來的,護士選擇了忘本,弗蘭西卻選擇了同情和理解那些窮孩子。

弗蘭西的信念是正確的,命運是由自己改變的。這本書不愧是美國各個圖書館假期推薦的必讀書呢!同學們,快來看看,讓這樣的外國經典文學陪伴我們一生吧!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8

花了三天時間經歷了一場感動之旅,看完《布魯克林有棵樹》,我的讀後感是——如果有什麼可以帶你走出人生低谷,那就是樂觀和堅持。

弗蘭西,一個生長在美國布魯克林窮人區的小女孩。那裏的環境有着我所能想象到的一切惡劣:混亂、骯髒、貧窮、罪惡。街道上都是酗酒的人,角落裏都是罪犯的身影。這種環境不得不讓人發出噁心的讀後感。長在污泥之中,我們的弗蘭西儘管穿着破舊的衣服,住着簡陋的房子,卻擁有一顆閃亮的心,清清白白地生活着,奮鬥着。

當我看到弗蘭西小小年紀就要像大人一樣四處奔波:賣垃圾、用極少的錢購物、給別人打工……真爲這個懂事的小女孩感到敬佩和心疼。可是她卻說:“活着,奮鬥着,愛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是要經過生活多少的磨難,才能令一顆幼小的心發出這樣樂觀釋然的感慨?有多少大人能夠做到?我想,很多人只是身體長大了,靈魂還是卻沒有變成一個真正的大人。在弗蘭西面前,我們是不是該自慚形穢呢?

當我看到弗蘭西和弟弟因爲手臂上的污泥而被醫生護士恥笑,貶低他們不配活着的時候,我感到憤怒。弗蘭西勇敢地反抗了,難道貧窮的人就沒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了嗎?生活丟給弗蘭西的垃圾,沒有把她壓倒,相反,她得以踩在垃圾堆上,從而更接近陽光,就像布魯克林的那棵天堂樹,茁壯成長着。弗蘭西喜歡閱讀,她堅持着,相信着,總有一天會存到足夠的錢買下喜歡的書,在陽光下靜靜地享受。

我們都該從弗蘭西身上學習樂觀與堅持,這也是我從這本書裏收穫的最有益處的讀後感。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9

感恩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偉大,但感恩也可以從一點點小事做起,那我們爲什麼要感恩呢?也許在《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中就能體會到。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本成長小說,這本書也一直圍繞着“感動”這個詞來敘述故事。主人公弗蘭西的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母親又偏愛他的弟弟,家境平困,飽受鄙夷……但又是在這種生活中,她就像一棵頑強不屈卻又被感動環繞的天堂樹。在父親去世六個月之後的畢業典禮上,她收到了父親生前託姨媽送來的鮮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在這之前,弗蘭西的父親曾帶着她和弟弟還有鄰家小女孩在午後乘着小船去釣魚,卻一無所獲,最後買了兩條魚騙媽媽。即使生活再怎麼貧困艱難,弗蘭西的父親仍然想着家人,仍然在船上自由地唱着歌,愛着自己的孩子們。“這纔是生活,遠離塵囂。啊,有什麼能和坐船出海比呢?我們遠離了一切。”最後,他意味深長地說。這也是美國人的象徵,樂觀的心態,苦難中的感動。

也許你會問,感恩和感動有什麼聯繫?其實,我們的生活很平淡,每天都在重複,但正是感動讓我們倍受溫暖,你可曾想過,在深夜,你努力學習,父母悄悄躲在門後,溫柔地注視着你。這時,你有沒有被打動?想過將來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傷心時,朋友的一句安慰,有沒有讓你找到前方的希望,緊緊握住朋友的手,感謝他與自己同甘共苦?在獻血車上,不斷有人奉獻赤紅的鮮血,而那些獲得新生的人也在感恩,也在傳遞溫暖,傳遞感動…所以一切感恩都建立在感動之上,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之上。因爲感動,所以感恩。

人生之路還很長遠,所以不要錯過那些給過你幫助的人,用同樣的愛心去回報他們。因爲贈人玫瑰所以手有餘香,因爲活着所以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以及一切悲歡,在悲歡中生活,在生活中感恩,在感恩中成長,那麼知足和感恩是快樂的源泉。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爲,播種一種行爲,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收穫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同樣,播種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收穫一種快樂,在快樂中成長,就會收穫一種樂觀,那麼在以後的人生,就會勇往直前,劈荊斬棘。所以,年輕的我們,不要錯過感恩的機會,感恩,使親情更加溫暖,是友情更加親密,是社會更加團結。在此刻,在布魯克林,有天堂樹,唯一一棵能在水泥縫裏成長的樹,被感恩澆灌着,爲世人灑下一片陰涼。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10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作家貝蒂斯密斯所著的《布魯克林有棵樹》,它講述了20世紀初紐約的布魯克林,一個叫弗蘭西的女孩的成長故事。

平平淡淡的開頭,帶我進入了弗蘭西的生活。漸漸地,我離弗蘭西的生活越來越近,也因爲我發現了我與弗蘭西的共同點,弗蘭西就不再是一個角色了,她彷彿就在我身邊。我融入了她的生活,認識了她的家人,一起和她體味生活的一點一滴,我體會到了她生活的艱辛,漸漸地,我感覺到那些故事就不再僅僅是故事,那就是生活,因此,我被她以及那些生命的堅強所感動。

這本書很特別,它只是向我靜靜地敘述了一個很長的故事,沒有夾雜一句議論或者抒情,而我就靜靜地聆聽,一點也沒有覺得乏味。這就是它,靜靜地閃耀着人性溫情的光輝,卻也有着令人感動的無限力量。

那些生命,可歌可泣——

在弗蘭西畢業那天,她收到了已經去世了的父親提前爲她準備好的畢業禮物——一束玫瑰與一句寄語。

讀到這裏,我的淚與弗蘭西的淚一起奔涌。

不禁想起,汶川大地震中,"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一條未發送的短信,是一個母親的信念,她的母愛有不懼生死的力量,傳遞給寶寶和我們每一個人。那彷彿是一個誓言,無論生死,都永遠要用母愛保護寶寶。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就是有那麼多的生命,他們相信愛,他們相信愛是永恆的。雖然生命的活力離他們而去,他們的愛卻依然活在人們心裏。

《布魯克林有棵樹》,那棵樹是指弗蘭西,也指布魯克林的所有人,甚至是世界上的全部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像一棵樹,只有經歷了滋養和風雨,才能堅強地挺立,倔強地成長。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布魯克林有棵樹》的書。書中的主人公——弗蘭西一家生活窮苦:媽媽打掃三幢出租公寓來抵消每月的房租;弗蘭西與她的弟弟尼雷靠每週撿垃圾所賣的錢來補貼家用;爸爸則在工會部做侍者,來維持他們的生活。雖然生活窮困,但弗蘭西與尼雷還是上了學。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們下課後去打零工……是呀,在他們那時,條件哪有現在這麼寬裕?他們常常捱餓,生活在清貧之中;他們常常受苦,卻又堅強地挺了過去;他們也很懂事,很體諒自己的父母……

暑假裏,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找了一份較好的工作。當他倆第一次領薪水回來,驕傲地把自己努力賺來的錢交給母親時,一直十分堅強的母親凱蒂卻偷偷地哭了。孩子是長大了,懂得感恩了,有了自己的主張。不過不管怎樣,孩子們都忘不了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之恩……

讀到這,我深深地被弗蘭西和尼雷的孝順之心所打動!

是呀,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無以回報!

其實,感恩也是件容易之事。即使是一封信或一句感謝的話語都可以!因爲感恩它不論你的禮物是“貴重”還是“寒酸”,主要看的,是你到底擁不擁有那顆真正的感恩的心!

記得我九歲那年,除夕,我精心寫了一封“感恩之信”。我先是模仿製作郵票,淺粉色的小卡紙中央有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因爲那年是鼠年),它穿着胸前有福字的紅衣,肩上還扛着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煞是好看。我認真勾勒線條,精心塗色,直到惟妙惟肖,這是我獻給爸媽的新年畫。

當然,不能少了親筆信!我找來信紙,千思萬想,用自己現有的詞句組成了一封新年信!寫完後,我把這些裝入信封,塞進爸媽的枕頭下,等待他們的關注。

第二天,爸媽動情地向我致謝,謝謝我的新年禮物,還誇我長大懂事了!後來,據媽媽這個“知情人士”透露:當晚,他們從枕頭底下抽出這封信滿懷喜悅地讀着。讀完後,他們感慨萬千,兩人像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一樣絮絮叨叨聊了半夜,當然了話題全是我。至今那封信還被爸爸媽媽鎖在保險箱裏珍藏着呢!

瞧,感恩就是如此簡單!不過現在我們的條件可比弗蘭西那時好多了,但我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到底會不會懂得真正的感恩?

讀完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我想自己會明白許多,也會學到許多這本書中主人公的優點,例如:凱蒂的堅強、弗蘭西和尼雷那真誠的孝順之心等等,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對待我們的親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