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窗前的小豆豆有感3篇大綱

讀窗前的小豆豆有感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讀了《窗前的小豆豆》有感一

在假期裏我又重新閱讀了一次《窗邊的小豆豆》,覺得十分親切,或許是因爲本身也有小豆豆這樣的經歷吧! 日記

讀窗前的小豆豆有感3篇

小豆豆是一個調皮又善良的小女孩,在一年級就被退學。後來遇見了巴學園,這個獨特的學校;還遇見了小林宗作,這位獨特的校長。而在巴學園中,小豆豆結識了許多朋友,並且逐漸成了一個聽話的好女孩。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是這樣嗎?六、七歲時很調皮,但在老師與家長的引導下,在一天天長大時,變得懂事成熟。

書中很多故事讓我想起了往事:“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想起了在學校與同學共進午餐;“韻律操”想起了第一次做廣播體操;“成績單”想起了因爲成績而一次次跌倒又努力站起來;“溫泉旅行”想起了春遊;“高橋君”想起了好朋友們……

經歷過這些的人們大都有一種“小豆豆”情懷。不會忘卻,不會讓它沉澱在記憶的星海中。這些在美好、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積攢下來的美麗記憶,可能會在生命之火燃盡的前一刻,如夏日的晚霞鋪天蓋地涌來,充斥在腦海中。

小豆豆爲什麼如此讓人喜愛?因爲人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找到了那一段一生都無法再體味的純真年華。

童年,一段讓人浮想聯翩又記憶猶新的時光。高爾基的童年是黑暗而悲慘的,因爲他那惡毒的舅舅和殘暴的祖父。而小豆豆的童年是快樂又美好的,因爲有愛她的父母與同樣愛護她的小林先生。

《窗邊的小豆豆》出版近三十年了,但仍能感受到那其中童年之花飄香的芬芳。小豆豆,一個讓人喜愛的日本女孩,永遠不變。

我想我們都是“小豆豆”。

五年級:小璐

  讀窗邊的小豆豆片段《野炊》有感二

講述了小豆豆對於複雜事情還不能牢記,卻對去野炊的那份期盼,可見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可以牢牢記住的。所以每當看到媽媽在廚房裏忙活的時候,小豆豆都會很認真的緊跟在媽媽身後學習,還會特別記住媽媽的一個招牌動作。這證明小豆豆的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很強。

早在家中,小豆豆就像羅丹端詳藝術品一樣仔細的觀察着媽媽切菜、洗菜、煮菜的每一個細節。還深深愛上了媽媽掀鍋蓋時把手放在冰涼的耳垂上;叫着“哦呦呦呦呦”。於是,她就會了這個做和切菜、洗菜、煮菜。

在野炊的地方:等等力溪谷。小豆豆依葫蘆畫瓢切菜、燒菜,一氣呵成。與她一起切菜還有一個高年級的男孩。他切的菜有大大小小的;有歪歪扭扭的;也有破爛不全的。他鼻子上滲出了汗,但依舊接受儼然成了專家的小豆豆的指教。他把一些茄子和黃瓜切得像白紙般薄,用鹽醃上。於是大家十分敬佩他會做出如此一流的鹹菜。

她知道和同學朋友們努力完成很多事情,這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們很難有的。這證明小豆豆通過對媽媽做飯的觀察與學習,才能在野炊的時候,所表現出的能力,因此得到大家的誇獎。這次野炊中,提高了小豆豆的動手、獨立生活的能力,也讓小豆豆能體會和感受到一下媽媽平日裏的艱辛。

漸漸的,每個鍋裏飄出了難得的香氣,滲出了陣陣輕煙。而後,一個個鍋裏的飯菜湯被平分了。“好—好—嚼—啊,把吃的東西......”隨後,“我吃啦。”霎時,樹林裏僅剩下瀑布的歌聲。

通過《野炊》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一個好學生並不是讀好書就是優秀的,還要會做事,肯做事,否則哪一天離開了父母連飯也不能做,還怎麼生存呀?怎麼優秀呢?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爲有個性的人。”這是小林校長說過的一段話。我們都應該記得這段話。然後,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中除了教育和管理之外更應該多些“等高、等距、等愛”的.寬容和耐心。其實,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特點: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基本上具備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小豆豆”,只是極少遇到像小林宗作先生這樣善解人意的好校長而已。

  讀了《窗邊的小豆豆》有感三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帶給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爲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小豆豆看來,“巴學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地方。

“巴學園”有着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與衆不同的校門,它是由兩株矮樹組成的,窗邊的小豆豆插圖樹上還長着綠油油的葉子,用小豆豆的話就是“從地上長出來的校門呀”。“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教室,它們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是小豆豆以及大家的電車教室。

“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這位小林校長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這期間校長只是微微笑着問幾句:“後來呢?”或者說:“原來是這樣的啊!”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

“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

“巴學園”有着與衆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節課,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課和每一節課的學習重點都寫在黑板上,然後說:“下面開始上課了,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吧。”,慢慢地老師就會知道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和他感興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這樣因材施教纔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