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劉鵬的詩秋日紀事有感大綱

讀劉鵬的詩秋日紀事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鄉下的姐姐

讀劉鵬的詩秋日紀事有感

託人捎來一個鍋盔

它在我手中

裂開大嘴

憨憨地笑着

就像一個親人

訴說家裏的事情

姐姐還捎來了一句話

多吃家裏的糧食

養人

這首沒有標題的詩是劉鵬兄於2007年9月7日發到我手機上的。看了以後覺得十分質樸可親,好象在哪兒見過,我以爲是昌耀先生的詩,於是打開《昌耀詩文全集》,找了半天卻沒有找到。後來遇見劉鵬兄把這個情況向他訴說,他聽了以後開懷大笑,並告訴我這首詩是他自己寫的,我說這是一首好詩,他卻一笑了之。

劉鵬兄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在西寧舉辦過個人攝影展,在我們青海算得上是一個有名的攝影家,攝影之餘他也寫詩,沒想到能寫出這樣一首好詩,令人鼓舞,刮目相看。

劉鵬雖然不是有名詩人,但我將這首詩保存起來,視爲珍品。並將這首詩和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顧城的詩《無題》、昌耀的詩《高車》、卞之琳的詩《斷章》、鄭愁予的詩《錯誤》等放在一起,看作我最喜歡的詩歌之一。

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爲讀這首詩讓人一下子回想起鄉村,回想起父老鄉親、回想起童年。鍋盔是青海鄉下一種用鐵鍋烙出來的白麪饃饃,烙的時候遠遠就能聞到小麥的清香,吃起來乾爽可口,味道香甜,好吃易帶。小時侯父母去很遠的地方勞作,中午回家浪費時間,就帶上暖瓶,背上鍋盔充飢。到了中午滿臉汗跡的父母顧不上勞累,一口鍋盔,一口開水,吃着香噴噴的鍋盔,露出幸福的神情。這樣的情景,我終生難忘。

劉鵬兄18歲考上大學以後便離開鄉村,身居城市,但他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鄉村,閒暇之餘,他總是帶上相機去鄉村採風,和父老鄉親屈膝攀談,交遊田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有許多農民朋友,正因爲如此纔有了一位“鄉下的姐姐”,“託人送來一個鍋盔”。從這樣的詩句不難看出父老鄉親對劉鵬兄深厚的'情義。觸景生情,見了鍋盔如見了鄉親一樣,“裂開大嘴/憨憨地笑着”用擬人的手法寫鍋盔,但這更是質樸的鄉親的真實寫照啊!繼而鍋盔“就像一個親人/訴說家裏的事情。”看見鍋盔就如同看見了父老鄉親一樣,看見鍋盔他又想起了自己深愛着的父老鄉親。我想父老鄉親不僅給他送來鍋盔,還送來他最愛吃的山藥蛋,豆果子,青麥子,記得他說過有一位樂都的老婆婆給他送過幾只快要退化待盡了的金黃的麻奶頭。“姐姐還捎來了一句話/多吃家裏的糧食/養人”不僅寫出了父老鄉親對他的關心,還流露出他對綠色食品,綠色農村的嚮往之情。

劉鵬兄和我都是60年代生於鄉村,長於鄉村。對於鄉村,我們有着相同的體驗。他的攝影集《我的青海》中的大多數攝影作品來自生他養他的鄉村,這一點足以說明他對農村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鄉村已經在他心靈深處留下了烙印,成爲他的藝術家園。

2008年5月4日,爲了寫這篇讀後感的需要,我發信息給劉鵬兄問這首詩的標題,劉鵬兄回覆我說,這首詩的標題叫《秋日紀事》。好詩不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啓迪人的靈感。在這裏我也寫了一首有關鍋盔的詩,來答謝劉鵬兄。祝願他用真情切意,開創自己的詩意人生。

《日出》

清晨我看見薄薄的雲霧中

剛剛越上山岡的太陽

像一個圓圓的鍋盔

觸摸我日益長大的神經

孩提時母親常給我烙鍋盔

那種鍋盔的香啊

至今記憶猶新

至今回味無窮

而且終身難忘

母親啊

像小草報答太陽的恩暉一樣

兒子何時能報答你鍋盔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