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百年美文讀後感

百年美文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塵世喧囂,總需要有一個角落讓自己沉下心來,細細品味這個世界,歡迎閱讀百年美文讀後感

百年美文讀後感

  百年美文讀後感1

季羨林先生主編的《百年美文》真可謂美不言表,精美絕倫。上一世紀的百年中,中國的白話散文憑藉着幾千年的豐厚積澱,含英咀華,吸萃揚芬,吞吐百家,熔鑄古今,散文堪稱一枝獨秀。

在衆多的作家中留給我們們印象最深刻最鮮明的有魯迅的沉鬱雄渾、冰心的娟秀玲瓏、朱自清的純樸淡泊、沈從文的輕靈曼妙、豐子愷的厚重平實、楊朔的鏤金錯彩,其餘大家也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能讀到百年散文中之美文,更是此生之幸事也。

所謂美文,其精髓在於“真情”二字,也就是通過這種文體,表露人世間的真實、真摯情感。讓人讀來心中不禁一顫,會深深陷入那綿延的沉思之中。一篇美文往往就是寫身邊的瑣事,記錄人生旅途中所歷、所感、所悟,擷取其中的一顰、一笑、一情,寫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撥動人們心絃的事物。這種文章能淨化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靈性。

中國百年,百年美文。窺見百年美文,萌生探尋興趣。《百年美文》的第一輯分爲哲思卷、讀書卷、地域卷、生活卷、女性情感卷。這套書中的作品極具較高的藝術性,都足堪咀嚼,頗耐品味,確爲美文,是能代表中國上世紀百年中散文藝術的巔峯,也足以行遠傳後。記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結尾這樣寫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季羨林先生亦如此。

  百年美文讀後感2

《百年美文》是由季羨林老先生主編的系列作品,包括哲思卷、讀書卷、地域卷、生活卷和女性情感卷。書中內容獨立成篇,文章均由著名作家撰寫,思想聚焦,百家爭鳴。我更喜歡這本《百年美文·哲思卷》,因爲品讀這本書更是讀自己,讀人生。

好人也壞?是的,好人也壞。我以前從沒聽過這種說法,好人就是好人,是與惡人相對立的一種人,他們善良、樂於助人。而我也自詡自己是個好人,爲人和善,從不與別人紅臉,也樂於幫助別人。那麼好人壞在哪裏?作者李敖說,好人有三壞:不敢與壞人爭,以爲“獨善其身”就是好人,以爲“心存善念”就是好人。

其實,好人的這三壞可以串成一條線。我們姑且把李敖筆下的“好人”定義爲我們生活中所謂的“老好人”。這種人通常有幾個特點:一、爲人和善,二、性格溫和。

舉個例子,假設老張就是這類老好人,在單位裏熱情幫助別人,有求必應,工作也勤勤懇懇。在家也算好老公,跟鄰居相處很好。這樣的人,在同事、鄰居、朋友眼裏都算的上是一個好人。如果有一天,他發現某個同事貪污了單位裏某筆款項,同事哀求他千萬不要說出去。老張看其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老婆臥病在牀,一時不忍心,就答應下來。問:老張這種做法是好還是壞?可能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會認爲老張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這會給單位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別忘了,老張是“老好人”,他會想:一來我並沒有參與這件事情,即所謂“獨善其身”,二來人家家庭困難需要錢,即所謂“心存善念”,三來萬一把這件事情捅出去,同事報復怎麼辦,即“不敢與壞人爭”。對比以上所說的三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善良過分就會變成糊塗和愚昧。

好和壞也許並沒有一個劃分的標準,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所以,如果自己是這樣的好人,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壞”處呢?人非聖賢,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畢淑敏說:我們需要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座小屋,一間盛放着我們的愛與恨,一間盛放着我們的事業,一間用來安放我們自身。我無法把這三間小屋裏裝的內容量化,就姑且把他們歸結在一起稱作我們的精神世界。

人生在世,有愛有恨。對朋友的關愛,對戀人的情愛,對父母、老師的尊愛,對孩子的疼愛……林林總總的愛圍繞在我們周圍,它們就像春日裏最明媚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正是因爲有這些愛的存在,我們會有的幸福笑容漾在臉上、會有感恩的心躍動在胸腔。我們也會恨,會仇視醜惡、會憎惡虛僞,會蔑視卑劣。當然,我們也會因爲自己的小情緒而斤斤計較,就比如對某人某事而一直耿耿於懷,鬱郁於心。恨就像是烏雲,籠罩在我們精神世界裏。如果愛比恨多,我們的世界依舊陽光明媚,如果恨比愛多,我們的世界必然悲慼壓抑。

事業是貫穿我們一生的核心。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這樣度過,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如果我們能善待我們的事業,並且把它當成生命力的一部分,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會精彩無比。當然,也許有時候我們辛勤播種了,但收穫卻無幾。我很喜歡張潔在《我的四季》裏的一句話: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悔的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最後一間小屋留給自己。塵世喧囂,物慾橫流,誘惑滿天飛。我們也許會在這燈紅酒綠的社會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我們可能會聽信小人言,我們可能會經受不住物質的誘惑。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座精神的小屋,不時的反省自己,思考人生,在這澄淨的精神世界裏,找一片棲息之地,讓靈魂詩意地棲居。

人生在世,我們在奮鬥,時光在流走。

時光一定是個偏愛白色的機靈鬼,不然,他爲何在父母的鬢角染上白霜。很感動於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的一句話: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單是處處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有時候,我們對於父母習以爲常的愛顯的漫不經心,等到哪一天父母不在了,便才追悔不已。

讀這本書,我從名家的字裏行間讀到了生命的真諦。

那掩藏在灌木叢中的列夫托爾斯泰的墓,樸素而崇高。我明白真正的偉人,無一不是真誠的、自私的、謙遜的。就算沒有宏偉的陵墓,也依舊會憑藉其偉大的精神,在人世間永垂不朽。

那像瀑布一樣的紫藤蘿,在陽光下燦爛地挑逗,儘管這絢爛的綻放終會凋零。人和花一樣,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而生命的長河總會無止境的流傳下去。

那掩藏在石縫裏的生命,不因環境而悽悽艾艾,它們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毅然成長,而生命正是在最困頓的境遇中凸顯出生命的意義。所以,對於困難、挫折,無需灰心,那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次次陣痛,堅強過後會有收穫。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充滿謎題,也包含偉大,讓人驚奇,更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