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大綱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歡迎大家分享。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1

《狂人日記》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吶喊》,文章用“狂人”這個詞講出了當年回家看望朋友時的事情。

那個年代,真是恐怖!竟有人吃人的事情出現。

但是爲什麼會有人吃人的現象出現呢?我想是當時人們的思想落後,這就是吃了一塊肉,這種人真是殘忍悲哀呀。

思想不落後的,不吃人,但是又變成了那些人的食物。

看一看那個年代,再看看現在,我發現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幸福啊!

魯迅這篇文章的心理描寫很多,細節描寫的很生動,有很多動詞,很多句子都描寫的非常逼真生動好像你的眼前都已經浮現出當時的場景了。

比如說:“你看那女人“咬你幾口”的話,和一夥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戶的話,明明是暗號。

我看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

他們的牙齒,全是白厲厲的排着,這就是吃人的傢伙!

  狂人日記讀後感2

開頭的文言介紹就從狂人哥哥的角度確定了狂人是個病人,魯迅和狂人不是一個人,而是狂人寫了日記,魯迅探望時有狂人的哥哥把日記給轉交給了魯迅,魯迅對日記進行了編輯。

裏面涉及了狂人與周圍人的對立和狂人與人吃人歷史的對立,反映了狂人正確的立場和不切實際的判斷。

狂人對周圍人的敵視應該是他對古來時常吃人的印象,和踹了古家的鋪子聯繫起來了,恐怖疑心的作用,導致了他的行爲向心安理德靠攏。也許把自己引入一種正確且勇敢的境界,就能擺脫恐怖和疑心的困擾。有一些對周圍人的描述,應該是狂人自己的心理狀態。

練習題中說,狂人形象是早期覺醒者之一,反對吃人歷史與救救孩子是覺醒的部分,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很多都是帶着正確的立場進行了錯誤的判斷。這可能就是和魯迅堅持的啓蒙主義思想有直接關係了。啓蒙教育對錶達的幫助和判斷力的幫助,判斷力對思維的優化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狂人日記讀後感3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同時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

《狂人日記》主體部分用日記體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迫害狂”在患病期間遭遇及心理。狂人在沒有年代的歷史記敘“仁義道德”背後看出了“吃人”二字。

文章講述:“我”回到家鄉後,每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着我,那眼光另人毛骨悚然,連哥哥都和其他人商量如何“吃我”,我與他們爭執,他們根本不聽……

他們這樣盯着我,都是因爲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在文章中魯迅講的“我”絕不是魯迅本人,而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犧牲者,當時大家認爲“我”是瘋子,而讀後我們會發現,只有這個“瘋子”的視角纔是正常的,魯迅在這篇文章中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禮教吃人、家族制度吃人”以喚醒那些被封建制度醫學專用的人們。

  狂人日記讀後感4

最近看完了魯迅先生所著的《狂人日記》,他的作品很耐人尋味,卻有些地方很難讀懂,原諒我30歲時纔讀完它,當一個人成年後看它,才更能體會作品中的深邃。

因爲一本書看的時間太久,往往還沒看到結尾,開頭都忘光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也許我的大腦就像一個過濾器,只有那些“雜質”才能保存下來,其他的都是一概而過,無論它好它壞,只在當時。

讀一本書,我喜歡用鉛筆畫一些自認爲漂亮或是有趣的句子,然後記錄下來,感受文字的奇妙,比如這本書中,也有些句子摘錄下來,留給我更多的思考。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纔有路。——有島武郎《與幼者》

這本書中劃線的句子並不多,但是讀過這一篇篇的短文後不難發現,文章中多是帶有一些批判色彩,若讓學生們讀它,定會覺得無比枯燥,而且十分沉重,也許要經歷一些事,沉澱一些人生閱歷,纔會覺得還不錯吧。

  狂人日記讀後感5

魯迅借用狂人的身份,以日記的形式深刻地批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面上看似一個狂人的瘋言瘋語,如此的令人驚訝、慨嘆,但這又何嘗不是魯迅自己打從心底裏認清那吃人的本質,想喚醒國民大衆的良知,卻只發現人們麻木不仁時內心的苦痛與掙扎。

在魯迅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不覺醒,強烈地抒發了讀當時社會的憤怒,尤其在《狂人日記》中,這簡直是一個活生生吃人的地獄,可俗話說“由愛生恨”,正是因爲魯迅對中國有着不可形容的大愛,纔會有如此類似於“恨鐵不成鋼”的大恨。

在最後的一節,我認爲那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或者”二字既表現了作者不願全盤否定整個國民,又表現了作者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救救孩子”是對大衆的號召,是竭力的吶喊,也是撕心裂肺的呼救。不要讓新生的力量絞死在吃人的旋渦中,不要讓中國的未來陷入深深的黑暗泥沼中不能自拔,“……”簡簡單單的六個點,引人無限的深思。

  狂人日記讀後感6

狂人日記——魯迅寫於1918年4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爲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爲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狂人日記讀後感7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說,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魯迅用這部小說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狂人日記讀後感8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專集》,其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學集《故事新編》等組成。

我對《吶喊》中一篇《狂人日記》影響非常深刻,它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地位。魯迅先生用諷刺手法對封建社會猛烈批判,他同情弱者,痛恨以強欺弱。書中描繪”狂人”是一位”瘋人”他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他時時需要提防被他人吃掉,又擔心他吃了別人的肉,過着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生活。從瘋人的跳躍的思維中我能看到可怕的封建社會,老百姓永遠受上層社會的人欺壓,過着痛苦的生活。想到我們現在過着多麼幸福,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是多麼幸運,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爲了推翻封建社會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並且要學習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爲崇高理想努力奮鬥精神。

  狂人日記讀後感9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狂人日記》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魯迅所編寫的。

《狂人日記》主要收集了魯迅的三個白話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由各種故事表達了封建社會對人們的壓迫和迫害,諷刺了當時被封建社會所感染的人們,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舊社會的黑暗。

就拿《吶喊》裏的一篇散文狂人日記來說。

這篇文章中寫了“趙富翁”和“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臉色鐵青,家裏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眼色,也全同別人一樣。佃戶村裏的一個“惡人”被村民打死,幾個人挖出他的心肝,用油炒了吃,於是“我”就認爲他們也要吃“我”,大哥找了一個老頭子給“我”診一診,“我”認爲老頭子也是劊子手扮的,讓“我”靜心養一養可是是想養肥了吃“我”。之後又認爲“哥哥”要吃“我”。

這篇文章裏提起了好多次“吃人”,也許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寫的“一派胡言”,可是我認爲魯迅所寫的“吃人”應當是說的舊社會裏的一些官僚和地主也就是一些有權利的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迫害。

文中最終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救救孩子……”這句話,也許是“我”對打破黑暗的舊社會的期望,期望舊社會不要在迫害其他人。

“狂人日記”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以前黑暗、封建的舊社會對人民壓迫和迫害。

  狂人日記讀後感10

初看《狂人日記》一文,我是以一個完全不知道其作者是魯迅的心態來讀的第一遍。第一遍讀完以後,只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陰冷古怪的小說,因爲文章上下到處都能看見一個觸目驚心的詞:吃人。除這以外,我連它最基本的意思都沒搞懂。

於是,我細讀第二遍。第二遍讀完,又翻看了其中的一些註釋,方纔明白了文章的些許意思。這篇文章如題所言,是一個患有強迫症臆想症恐懼症的狂人的日記,所以其中一些讓我毛骨悚然的描寫便解釋得通了。

在大致理解的前提下,我又查找了一些關於狂人日記的分析和簡評,知道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也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帶着這些信息,最後,我細讀了這篇文章第三遍。第三遍讀完,又生出了一些感觸與困惑,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考,也頗有心得。

  狂人日記讀後感11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裏,我無意中闖入了狂人臆想的世界。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了狂人的世界?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爲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說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悲劇?!

雖未處在那時,但魯迅筆下狂人狂行下表層批判的封建傳統社會,卻令我心顫不止。

  狂人日記讀後感12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以“狂人”自述的方式描寫的,描寫了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剛開始讀這篇小說給我的感覺是疑問的,不明白爲什麼要寫這樣一個“狂人”,不明白爲什麼會有人迫害主人公。直到讀了作品鑑賞,才知道這篇小說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揭露了現實社會中的黑暗,這時我才意識到讀小說時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歷史時期,感受作者所處的環境氛圍以及作者自身的經歷,才能更深刻的瞭解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

一篇文章,千百人讀就會有千百種讀後感,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唯一的。

  狂人日記讀後感13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貌,誰會明白在他們虛僞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爲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貌。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爲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終釀造一幕幕杯具!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狂人日記讀後感14

魯迅先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作家,也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今日一讀周先生寫的《狂人日記》,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間讀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題目挺狂的,資料也瘋狂至極。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個社會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親戚,村內人,都對他的肉虎視眈眈,青黑的眼,慘白的臉,沒有一點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到發顫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觸那顆散發涼氣的心啊!在狂人眼裏,人的劣根性就這麼冒出來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腦裏虛構出的場面,那樣會讓我頭皮發麻。我可憐那些吃人的人,沒有屬於自我的思想,被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束縛着卻不屑去掙脫,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體髮膚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屍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厭棄那些人,卻只能無奈地不一樣他們一樣。他們的腦子是混沌的,他們的雙手是罪惡的,他們的嘴是污濁的。誰去救救他們啊?他們是沉睡着的,就如同當時的國民一樣,他們的雙眼看不到身邊人,他們的耳畔也聽不見自由的真諦。

最終一句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一顆赤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耀眼的紅光,在不安與急切裏交錯着,感嘆那個時代之下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爲有魯迅這麼一位文學大師而感到驕傲。

我們有狂人的態度,卻沒有他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