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談談方法》有感3000字大綱

讀《談談方法》有感3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談談方法》這本書是笛卡爾的處女作,本書的全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裏尋求真理的方法".

讀《談談方法》有感3000字

一、我對本書的整體閱讀感受和感悟:

本書在內容上闡明的道理髮人深省,能夠讓你久久回味,受益無窮;書中運用的語言明白曉暢,毫無雕琢刻意之感;講述的方式自然流暢,娓娓道來;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本書體現出嚴密而清晰的邏輯思維,其嚴絲合縫,環環相扣。在我看來,一本好的著作,嚴密而清晰的思維比華麗的語言重要得多,真切地說理比滔滔雄辯更具有透徹人心的力量。再加上笛卡爾的真切說理並不是枯燥地說理,它在本書中運用了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現實生活中生動具體的實例,讀來讓你彷彿覺得這位智者就在你的眼前和你親切地交流。在書中讓我感受到了笛卡爾發自肺腑的真誠,感受到了他超出常人的睿智,更讓我感受到了他力求正確運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決心和毅力。我覺得讀他的書除了佩服和吸收他的睿智之外,作爲一個一線的教育實踐者,還應該運用他提供給我們的方法身體力行。

二、我對本書中的幾個問題的理解

1. 我對本書六個部分之間內在邏輯的理解

表面上看,這六個部分之間貌似各說各的,好像作者在隨意而談,談到哪兒就算到哪兒;但實則不然,我覺得這六個部分之間有着緊密的邏輯聯繫。

首先,作者談到良知(或理性)的重要性;接着,講他通過運用良知,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學說真正可靠"(這裏就他所生活的時代而言);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內容。正 因爲他認爲"沒有一種學說真正可靠",他才致力於對"正確運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方法"的研究,通過思考,他提出了所尋求的這種方法的幾條主要規則和幾項行爲守則;這就是文章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內容,這是笛卡爾哲學的方法論部分。當然,要建立起真正可靠的學說,光有方法作指導還不夠,還必須突破認識上的限制,這也就有了第四部分對靈魂的'認識和對神的認識。有了認識論和方法論作指導,笛卡爾在第五部份當中介紹了運用這種方法和認識所取得的成就。最後,要想人類在科學上取得長足的發展,還必須要做很多事情,所以,在第六部分中,笛卡爾講述了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在自然研究方面比過去前進一步,這是他的反思和提出的希望。我認爲這就是本書這六個部分的內在邏輯。

2.我對"我想,所以我是"(舊譯爲"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我們先來看一下笛卡爾這個命題產生的推理過程

笛卡爾認爲:"任何一種看法,只要我能夠想像到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應該把它當成絕對虛假的拋掉。"

"既然感官有時欺騙我們,我就寧願認定任何東西都不是感官讓我們想像的那個樣子。"

"既然有些人推理的時候出錯,連最簡單的幾何學問題都要弄亂,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論,而我自己也跟別人一樣難免弄錯,那我就把自己曾經用於證明的那些理由統統拋掉,認爲都是假的。"

"最後我還考慮得到,我們醒時心裏的各種思想在睡着時也照樣可以跑到心裏來,而那時卻沒有一樣是真的。"

"既然如此,我也就下決心認定:那些曾經跑到我們心裏來的東西也統統跟夢裏的幻影一樣不是真的。"

"可是我馬上就注意到:既然我因此寧願認爲一切都是假的,那麼,我那樣想的時候,那個在想的我就必然應當是個東西。我發現,"我想,所以我是"(舊譯爲"我思,故我在")這條真理是十分確實、十分可靠的,懷疑派的任何一條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發生動搖,所以我毫不猶豫地予以採納,作爲我所尋求的那種哲學的第一條原理。"

毫無疑問,作者這一命題的提出是建立在懷疑一切的基礎之上的。作者認爲知識不可信,感官不可信 ,過去的不可信,現在的不可信,一切都是值得懷疑的,在如此一層一層地篩選排除後,最後他發現,我懷疑這,懷疑那,但是"我"卻無法同時懷疑"我"在懷疑,因爲,只要我一懷疑"我"在懷疑,就正好證實了"我"在懷疑。

這裏笛卡爾所說的"我懷疑",實際上就是"我思想。"正如他在文中所說,"我認識了我是一個本體,它的全部本質或本性只是思想".結合前邊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我"無法懷疑"我"本身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我們可以繼續推論出,思想,正是"我"存在的依據;反過來,只有存在,才能思想,即笛卡爾所說的"必須是,才能想".這便是這個命題的內在邏輯。

我們注意到,笛卡爾在這裏所說的是"我想"或者"我思",他不說我看到、我聽到等話語,可以看出,他重在強調意識或認識的作用,因爲必須要具備思想、具有意識或者認識,看到的、聽到的才能成爲"我"所知道的,才能成爲知識或者真理。

作者提出這個命題,顯然這與近代哲學的主要目標有關,其主要目標是爲新興的科學建立基礎,他拿認識論作爲第一任務。

在這裏,爲了不讓大家引起誤解,根據我在文中所讀到的信息,我想對笛卡爾的普遍懷疑做一個說明。笛卡爾這種普遍懷疑實際上是一種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選擇批判,並不是一概否定的虛無主義(其認爲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正如他在文章當中所說:"對每一個問題我都仔細思考一番,特別注意其中可以引起懷疑、可以使我們弄錯的地方,這樣,就把我過去馬馬虎虎接受的錯誤一個一個連根拔掉了。我這並不是模仿懷疑論者,學他們爲懷疑而懷疑,擺出永遠猶疑不決的架勢。因爲事實正好相反,我的整個打算只是使自己得到確信的根據,把沙子和浮土挖掉,爲的是找出磐石和硬土。"可以看出,笛卡爾所說的懷疑和批判一切不等同於否定一切、摒棄一切,而是否定假的,摒棄通過理性思考後站不住腳的,進而肯定真的。

另外,我還想補充一點,我覺得笛卡爾的"我想,所以我是"(或"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還體現了人的自覺與自醒。這有點類似於中國魏晉時期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我之所以這樣認爲,是因爲在中世紀的哲學裏只有神,也就是上帝,上帝主導一切,決定一切,人們只能誠服於上帝,並期望依靠自己的絕對虔誠,來換取上帝對自己的青睞,使自己在死後能夠榮耀地升入天國。因此,人的地位也就相對十分低下,人往往被明明白白地忽視,這樣,就更不用說人具有想主宰世界的主人翁意識了。笛卡爾提出的這個命題,無疑是對世界的一聲吶喊,無疑是對人這個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所進行的一次有力地正名,讓人類認識到自我的存在、自身的價值。因爲人類只有認識到了自我的存在、自身的價值,人類纔會竭力克服自然條件的侷限,打破各種桎梏的樊籠。無疑,在這一點上,笛卡爾是很前衛的,當然他是偉大的。

3. 我對笛卡爾的方法論的認識

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方法的幾條主要的規則:

"第一條是: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第二條是: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爲解決。"

"第三條是: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複雜的對象;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後關係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後一條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儘量全面地考察,儘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笛卡爾經年累月地集中精力尋求一種如同數學這樣推理確切明瞭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能夠藉助它獲得確定無疑的真知的途徑。

其規則的第一條意在告訴我們凡是我們沒有十分清楚地、極其分明地理解的,都不應該把它們當成是真的,這是對待問題的態度,使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避免作出輕率的判斷和先入爲主之見;其規則的第二條旨在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難題應採用分治的方法,應將其分成若干部分來解決,這有利於全部問題都能得到妥善地處理;第三條告訴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切忌沒有先後順序,()按照認識的規律,應採取先易後難的認識策略,一步一步地提升其難度,直至複雜問題的解決,這裏強調的是我們解決問題時給它安排次序的重要性;第四條強調了對待問題要具有足夠的嚴謹性,儘量全面地考查問題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充分地、徹底地解決問題。

《談談方法》這本書的全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裏尋求真理的方法",無疑,作者提出的這四條規則在我們解決問題時確實能夠給我們以正確指引,無論是他的懷疑一切、小心求證的態度,還是由易到難、各個擊破的方法,或者是分門別類、嚴謹考察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今的科學技術得以飛速地進步,其背後所依賴的正是這種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引。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閱讀之後的一些淺薄的理解,不當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結語:

千年不移的是業已塵封的歲月,不可斷絕的仍是人們紛紜的評說。笛卡爾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個運用理性不懈追求真理的思想者,他只是一個在思想領域的拓荒者。在這個偉大的靈魂面前,一切的批判都是如此的蒼白無力,一切的讚揚也都無法形容他帶給人世的光芒。面對這個偉大的靈魂,我想,我們除了虔敬,剩下的仍是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