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紙飛機讀後感(通用6篇)

紙飛機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紙飛機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紙飛機讀後感(通用6篇)

  紙飛機讀後感1

讀了《紙飛機》這本書,我體會到主人公楊金蘭的悲傷。在抗日戰爭中,她的家人一個個被炸死了,剩下爲數不多的親屬也只能擠在幾度坍塌的房子裏,過着毫無希望的生活。

原來,他們一家過着幸福的生活,當日軍飛機來轟炸重慶時,美好的生活毀於一旦。在雙炸中,金蘭失去了媽媽、外婆、外公、爺爺等親人,但她並沒有向災難屈服,雖然很絕望,但她最終還是憑着堅強與勇敢的品質與倖存的親人們躲避轟炸、重建房屋,直至最終轟炸結束,家園恢復和平。因此,我覺得書中的楊金蘭非常堅強。

相對於書中的這一家人,我們現實世界的人們則顯得太過脆弱了吧。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一點煩心事,就以爲整個工作都沒法做下去了;我們小學生在學習上碰到一點過不去的小障礙,即使是部分優秀生在嘗試幾次後最終也會放棄;甚至有些學生,因爲學業差和老師家長的批評,竟然去跳樓!雖然,這種情況的確不好受,但怎能拿生命來開玩笑呢?況且,這比書中人們“跑警報”好多了。上面的例子,或許他們再堅強一點,就可能會成功,但如果不堅強,是一定不會成功的。

所以,當正在做一件事時,必須先要有堅強的品質,有了堅強的品質才能克服困難,克服了困難才最終能成功。

  紙飛機讀後感2

我坐在陽臺上慢慢地翻閱着《紙飛機》這本書,深深地被它吸引了。一縷陽光照射在我的身上,似乎也要與我一起用心靈感受書中主人公楊金蘭的童年生活呢!

這是一個關於重慶大轟炸中的故事。1983年,日漸頻繁的日本戰機瘋狂轟炸,完全打破了重慶的平靜,也擾亂了女孩金蘭的童年。曠日持久的大轟炸給她帶來巨大的恐懼與痛苦,也讓她漸漸學會了堅強與勇敢。在大轟炸中,金蘭不幸失去了爸爸、媽媽、爺爺……她把對親人的思念,對勝利的期盼與對和平的嚮往都折進了紙飛機,放飛在她童年的風中。

我非常敬佩文中裏的主人公楊金蘭。在一次“五三”大轟炸後,她的媽媽不幸被炸彈吃掉了。她哭了,我讀到這裏我也落淚了,我能夠感受到她失去媽媽和許多親人的極端痛苦,更能夠感受到她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的堅定信念。因爲她相信,總有一天,她和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都會重新擁有一片寧靜美麗的天空。從這裏,我感受到她是一個多麼堅強的小女孩啊!

記得在我四年級的時候,因爲來到寄宿學校讀書,剛開始有點不適應寄宿生活,所以離開家裏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媽媽把我摟在她的身邊,親切地問道:“怎麼了,有什麼事不開心嗎?”

“我還適應不了在學校的寄宿生活,所以會在晚上想您。”我擦着眼淚。

媽媽摸着我的頭說:“媽媽也很捨不得你啊,不過你也要慢慢適應着學校的寄宿生活,這樣你纔會變得更獨立,更堅強,知道嗎?”

我聽後點了點頭。自從聽了媽媽對我說的話,我就慢慢試着讓自己堅強起來,學會獨立,就這樣,不久後,我便適應了學校的寄宿生活。

現在不少國家仍然處於戰爭或者動盪之中,我們的國家有幸保持和平與穩定。我要向書中主人公楊金蘭學習,堅強勇敢地生活,虛心學習,努力創造更好的明天。

  紙飛機讀後感3

《紙飛機》一開篇就寫到:謹以此書,獻給中華大地上我們不屈的祖輩們。是啊,正是祖輩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迎來美好的生活。

就像書中所描寫的:日漸頻繁的日本戰機轟炸打破了重慶的平靜,也攪亂了女孩金蘭的童年。曠日持久的大轟炸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痛苦,在轟炸中她痛失雙親,哥哥淹死,妹妹也看不見了,但也讓她漸漸學會了堅強與勇敢。在猛烈的轟炸中,金蘭與她的家人飽受折磨,但她們沒有放棄,靠着一種堅定的信念支撐着,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站起來,最後終於迎來了光明。

書中的第四章天地歌描寫了1941年6月5日的"六五"大隧道慘案。金蘭的爸爸就是這時候死去的。深夜裏,她和焦家媽媽坐在一起,眼淚肆意地往外流。看到這裏,我的心也不禁顫抖,我感受到了那種親人離去的痛苦,感受到了父母雙亡使金蘭產生的恐懼和悲憤。她悲她的父母都離開了人世;她憤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殘忍地奪走了父母的生命。

但生活還要繼續,日本飛機還會來,她們只能躲,躲到日本飛機不再轟炸重慶爲止。終於,943年8月23日,日軍最後一次轟炸近郊,之後再也沒有來過。痛苦的日子終於過去,終於不用再在日本飛機轟炸之後,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撿拾僅存的東西,再搭一個家,之後再被轟塌,再建,再轟塌……雖然她們的親人再也不會回來了,但她們還會活着,一如往常地活着!

女孩金蘭折的一架架紙飛機,不僅承載着她的歡喜與悲傷,信念與希望,還有她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勝利的期盼與渴望!當她將紙飛機放飛天空,她相信,終有一天,重慶的上空,一定會重新擁有一片寧靜美麗的天空!

  紙飛機讀後感4

暑假期間,我讀了左昡的《紙飛機》。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楊金蘭,講的是1938年到1943年日本對重慶的轟炸中發生的故事。

金蘭是一個遇到事情冷靜思考而非常勇敢的人。在一次重慶轟炸的時候,一個教書的金先生帶着金蘭,而在一次意外中,金先生卻不幸受傷了,金蘭勇敢地帶着金先生躲在一個角落裏,躲過了一次次災難,一直躲了很久。金蘭保護着金先生,讓金先生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可是,金蘭的媽媽已經在這場混亂之中離去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金蘭並沒有倒下,她忍受着失去媽媽的痛苦,依然堅強、勇敢地活下去。因爲她的心中有着堅定的信念,她堅信,任何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看到金蘭在這種炮火連天的情況下,卻能勇敢地面對,想起我們現在過着安逸的生活,真是感慨萬千。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那將來怎麼在社會立足?怎麼給自己的家人,給社會一個好的交代呢?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我數學只考了79分,我坐在椅子上有些難過,我眉頭緊鎖,手心出着汗,兩隻眼睛盯着卷子不敢看別的地方,老師見到我這樣,便走過來,輕輕地靠在我的桌角上,用手摸摸我的頭,說:“嘉欣呀,要對自己有信心哦,來,有什麼不會的題嗎?老師可以教你的呀……”老師的微笑,慈祥的面孔讓我感到了溫暖。於是,我加倍努力,我相信只要有信念,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絕不能辜負老師和家人對我的期望啊!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人有了信念,一定會度過各種難關,最後取得成功。

  紙飛機讀後感5

我是個熱愛讀書的孩子。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左眩寫的《紙飛機》。這本書描寫戰爭史上慘烈的四大轟炸之一——重慶大轟炸,以主人公金蘭的視角從不同的層次地表現中國人民在戰爭陰霾下的生活與抗爭。

主人公金蘭和她的家人住在重慶城,起初他們的日子很安詳、快樂、無憂無慮。可是,自從1938年10月4日,日軍首次轟炸重慶城附近,使安詳的重慶城陷入一片危機。而後,日軍接連幾次轟炸重慶城,人們都跑進了防空洞躲避,可仍然有人被炸死。最嚴重的一次:“六五”大隧道慘案,死亡人數達12000人以上,金蘭的爸爸就是死在這裏。後來,重慶城的人們抱定“愈炸愈強”的信念。因爲日軍轟炸次數多,人們跑警報變得熟練,被炸死的人越來越少。

每過一次轟炸或發生了高興的事,金蘭便會折一架紙飛機,自日軍最後一次轟炸時,金蘭便不再折了。終於,在1943年8月23日,日軍最後一次轟炸重慶城近鄰,一切都結束了。一架架紙飛機,承載着金蘭成長中的歡喜與悲傷,信念與勇氣。她把對親人的思念,對勝利的期盼與對和平的嚮往都折進了紙飛機,放飛在她童年的風中。她相信,總有一天,她和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都會重新擁有一片寧靜美麗的天空。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戰爭是無情的,金蘭的親人都一個個離她而去,永不會回來;戰爭是痛苦的,它使金蘭不僅充當起一個母親的角色,而且還要時刻警醒着跑警報,時刻提防着日軍的轟炸;戰爭也是一種磨練,它讓金蘭變得勇敢,堅強。我們要學習祖輩們不屈服,不放棄、不投降的精神。讓我知道祖輩們靠着不屈服、不投降、不放棄的信念,才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不到12歲年齡的金蘭做飯、洗衣、照顧失明的妹妹,只要有那麼一丁點的時間,還用筷子沾着水,在桌子上練字。對照她的遭遇再想想同齡的自己,生在一個和平年代的我,沒有戰爭,過着無憂無慮、幸福的生活。學習條件這樣好,學習用品應有盡有,但是比起金蘭的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是天壤之別啊!而我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承受不住,比起金蘭,這又算什麼,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讀完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一個國家有了知識才能有科技進步,才能壯大我們的軍事力量,我們纔有了不被侵犯的實力。作爲一箇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日軍對我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永遠不能忘記這筆家仇國恨。一個新時代的少年更應該用行動來證明,堅強勇敢奮發上進,好好學習,做一個有夢想、有作爲的人。

  紙飛機讀後感6

我看過很多有關抗戰的書籍,每次看完心裏總是不能平靜。生逢盛世,我們的眼睛裏,記憶裏,少有戰火烽煙,然而,抗日戰爭那些過往,那些血淚,那些屈辱,它們刻在中國每寸國土裏,幾十年的風雨沖刷後依然傷痕累累,那痕跡靜靜地荒蕪着,講訴着,記錄着—提醒我們時刻不要忘記:落後總是要被捱打。

左昡的《紙飛機》中楊金蘭童年的安寧被日軍頻繁的轟炸打破了,媽媽、爸爸、爺爺、外婆……等親人相繼在戰爭中遇難。楊金蘭的紙飛機帶着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勝利的期盼、對和平的嚮往不斷地放飛,她也一次次在恐懼和痛苦中變得越來愈堅強,她的家也一次次在廢墟中被重建。

重慶只是全國的一個小小的投影,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十餘億美元。單是南京大屠殺,就有30萬人遇難。

從1931到1945年,每一天都驚心動魄,每一天危機四伏,日本軍隊狂轟濫炸,多少繁華之地變成廢墟,多少英雄爲國捐軀,多少無辜平民丟了性命,多少個楊金蘭失去親人,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日寇鐵蹄肆意踐踏,而我們的英雄用血肉之軀鑄成新的長城,力挽狂瀾。張自忠將軍說“我死則國生”,戴安瀾將軍在給妻兒的遺書中這樣說: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爲國戰死,事極光榮!楊靖宇、佟麟閣、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一個個名字刻在歷史的豐碑上。雖然離我所生活的年代太遙遠,然而槍炮聲猶在耳邊迴盪。在國家危難、山河破碎的時刻,將軍和士兵並肩作站,軍人和百姓一起抗敵,上至將軍,下至百姓,爲國家和民族而站,國家淪陷,唯有自救,再無退路。

前方在戰鬥,後方像楊金蘭這樣的家庭也在自救,一個個小家在廢墟中重建,並且不斷支援前線,直至抗戰勝利。我最佩服楊金蘭的勇敢。媽媽被炸死,她沒哭;爸爸、爺爺、外婆……一個個親人失去,她也沒哭,也許她的眼淚留在心底吧!生活教會我們堅強,她堅強面對生活的磨難,克服恐懼,一次次勇敢地面對。我知道,有時候流了眼淚對生活是無濟於事的,還不如擦乾眼淚勇敢面對,而不是一蹶不振。只要不放棄,生活是永遠還有希望在前方的。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後的彩虹纔是最美的風景。

千千萬萬箇中國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堅持着,趕跑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回望來時路,我們的前輩用鮮血與抗爭趕跑了屈辱,也明白一個道理:壯大自己,才能昂首挺胸地做自豪的中國人。作爲新中國的建設者,我身上的擔子還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