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論語》有感11篇大綱

讀《論語》有感11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有感11篇

讀《論語》有感1

我們學校自從有了“校長講論語”這一活動後,學校裏每個同學都受益匪淺,而我也在“校長講論語”的活動中萌生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或點到爲止;正是孔子的這些教誨之言,培養出了多少聰慧過人,見多識廣的才子。我對《論語》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誨之言。

在校長給我們講的每一篇《論語》中,有多數都是孔子對衆多弟子的教誨之言。其中有一篇講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段話就告訴我們,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須做到,就算用幾匹健壯的馬來追回君子說出的話,恐怕也很難做到。這句話也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情況,比如你已經答應了要來我家玩,就不能說反悔就反悔,應該按照約定去我家。這一篇《論語》就給了我很深的感受,通過我生活中的這件事大家也許就明白了。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星期六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約定好的地方等了好一會都不見他的身影,無奈之下我便給他打了個電話,電話是他爸爸接的,他爸爸知道這麼一回事之後立刻把他送了過來,並向我道了歉。我也讓他不要太自責,既然已經知道錯了也沒什麼了,這不也是完成了約定嗎?這篇《論語》孔子的教誨之言給我的感受是:一個人就應該遵守約定,並且不折不扣地完成。

學習《論語》真的給了我很多感受,給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給了我最好的教誨,給了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學習《論語》給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愛學學《論語》!

讀《論語》有感2

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爲政》

孔子說,君子不器。於是“不器”二字便猶如珠穆朗瑪峯頂的星星,從古至今的人們思考着它,仰望着它,爲它作注,設法踐行,那些在我們耳中那些頂頂大名的賢者們無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解讀着它,而更加無一例外的是,每一個身體裏流淌着黃河的血脈的中華兒女都堅定地向着它,像每天從不會遲到的越過地平線的第一縷陽光一樣堅定地向着它,向着東方。

第一《易經》有言:“形而上者爲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未成形的抽象的叫做“道”,已成形的具體的叫做“器”。是以“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拘泥於教條,不僅僅有一技之所用,他要去領略萬物之道,追求道器不離之境。萬物之道是個極廣泛而抽象的概念,而孔子說要去其中有所參透的人是君子,從這裏來看,儒家中所強調的社會責任感便滲透了出來,君子是讀書人,有仁有德的人,這樣的人長於世便要去領略萬物,要去感懷天地,所以這樣看來君子是自由的不拘泥於形式的,但也是束縛的有着清晰地道路的與方向的。這似乎便與我們今日所談的新青年,新思想有着不謀而合的地方,以自由的靈魂駛向堅定地遠方。

第二,古代的“器”,專門指具有某種功能事物。於是從這個維度來看,“君子不器”便有了另一層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樣,有着侷限的用途。君子該是廣博的,君子的才華該是海納百川的,這好比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短暫的生命與綿延的厚度,君子當以其生命之有限丈量真理之無限。

第三,而“器”又有刀劍武器之意,所以這樣看來,又有了第三層意思,君子當智慧清明,心中堅定有規,不成爲小人的工具,不爲任何人所利用。而若以此爲意,其另一重要思想“中庸”也似乎也在此得以體現。

第四,“器”也有氣量之意,若以此延伸,便有君子心懷天下,氣量沒有固定的度,包容四海之意。古時君子多爲有知識的階級或更有統治階級,他們是人民的牧羊人,當以容恕之道福澤天下,庇護萬民。而今之君子更當以仁之心,恕之方,向着道。

綜上所述四點,謂之“君子不器”。

讀《論語》有感3

想必大家都聽過《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吧!南郭先生明明不會吹竽,卻不懂裝懂,混在隊伍裏充數。最後事情敗露,只好逃跑了。在《論語》中,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條道理。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就是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對於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儘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麼,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也當過一次“南郭先生”。

記得在我8歲的時候,媽媽要下地幹活,臨走時,吩咐我中午做稀飯,並教我做稀飯的方法。我一心想去看電視,便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我平常看你做稀飯都學會了,你還是快去幹活吧!”我一邊說着,一邊推着媽媽向門口走去。媽媽拗不過我,只好搖搖頭,無奈地說:“那好吧,記住,米要淘3遍,水要淹到電飯鍋裏第二條線的位置,要留意鍋裏的情況,不要讓稀飯漫出來……”“知道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媽媽,我又撲到電視機前,專心致志地看起了動畫片。不知不覺,到了12點。我伸了個懶腰,該去做稀飯了。

來到廚房,我又犯了難,剛纔說“我會做稀飯”,只不過是哄走媽媽的一個藉口。現在到了“真槍實彈”的地方,我卻大腦一片空白。算了,現在去向別人請教實在難爲情,還是我來吧!

可是到底應該放多少米呢?我又犯了難。這時,我想到:我和媽媽一共要吃兩碗飯,那就倒兩碗米吧!倒完米後,接下來的一切就順利了很多:淘米,加水,蒸飯……幹完這一切,我又兩眼不聞天下事地看起了電視。

過了一會,我隱隱聽到“嘶嘶”的聲音從廚房那邊傳來,心裏一個咯噔:啊,慘了慘了,忘記掀鍋蓋了。這下完蛋了,媽媽會罵死我的。我連忙跑到廚房,發現米湯濺得桌子上到處都是,打開鍋蓋,一股焦味撲面而來,嗆得我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睜開眼睛,發現鍋裏的稀飯成了一團漿糊,顯然是缺水造成的。我急忙舀了幾舀子水倒進鍋裏,鍋裏的情況纔好轉了了一些。可這四濺的米湯,這溢出的米粒,這燒焦的糊味……我該怎麼收拾這爛攤子啊!?要是開始我專心聽媽媽的教導,知道放多少米,淘幾遍米,倒多少水,隔幾分鐘過來看一下……或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可是已經晚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買,我也不能改變現狀了。

結果呢,我自然是吃了一頓“皮帶炒肉”。不過呢,這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不懂裝懂。遇到自己不會的事,要虛心請教那些會做的人,學習他們的經驗,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纔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不懂不要裝懂,人人都不要做“南郭先生”。

讀《論語》有感4

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沉澱在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中,任憑它被歲月的風霜剝落得朱漆斑駁;仍憑它在歷史的長河、時間的流水中被洗刷的一字不剩,而其中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仍然安詳的、靜靜地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像雨露滋潤着我的心靈。  

剛開始讀《論語》的時候,本只是爲了完成每日讀好書的任務,可讀着讀着竟着迷了,愛不釋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個個穿梭於“禮”、“仁”、“孝”、“君子”、“小人”之間的靈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書中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對話,像一盞明燈,是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當我讀到“事父母能竭全力”時我因孔子孝順父母而愈發敬重他;當我讀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時,也下定決心學習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當我讀到“子不語怪力亂神”時,我也決定從此不信鬼神,相信科學;當我看到孔子勇於承認錯誤時,我爲他的勇氣讚歎不已……  

仔仔細細地讀了孔子的《論語》,他對於學習的態度是最令我受益匪淺的,特別是這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特長,都有讓別人值得學習的才能。連我們這個小小的班集體,都有愈多的“未來之星”呢!有成績不怎麼好,體育成績卻遙遙領先的運動健將;有體育不好,卻寫得一手龍飛鳳舞的好字的小書法家;有書法不好卻彈得一手好琴,唱歌娓娓動聽的小歌唱家;有唱歌五音不全卻對數學情有獨鍾的小數學家;也有數學“白癡”可對寫作卻妙筆生花的'小作家…·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呀!只要我們像孔子那樣抱着謙虛的態度來學習,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一個人都能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難道還怕我們學不好,成不了材嗎?山之所以高是因爲有一顆顆毫不起眼的石子鋪砌而成;海之所以遼闊,是因爲它不拒任何水流融入自己;人之所以閃光是因爲吸取了能夠吸取的任何知識來充實自己。當今的學生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變得懶惰不求上進,對學習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勤奮學習的態度。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有這種愛學習的精神,不恥下問,一定會有收穫的。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濃縮,是一位教會我們爲人處世的老師,更是引領我向上的階梯。這麼好的書,大家都來讀讀吧,!

讀《論語》有感5

論語之美,美在斯文,美在斯人。讀《論語之美》,領悟到孔子的博學多識與深邃思想,一直沉浸在對孔子的崇拜欣賞中。從片面的點滴認識到系統的整體理解,有了層次的提高與質量的飛躍。每次的閱讀,都會產生醍醐灌頂的頓悟。孔子思想,猶如一股清泉,穿越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隧道”而歷久彌新。

在第二章中,“子曰: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疲倦。這是孔子在歷史上成爲一個大教育家的兩個最基本的優點和特點。

“學而不厭”,指的是對自己。一個“學”字,看似簡單,其實包含着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學而不厭,貴在“不厭”,不厭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境界,一種“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歡歌前行。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習,是教師適應生存的需要,也是完善職業道德的要求。我們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一切都在飛速發展。倘若我們在這信息時代不讀書、不學習,豈不是“井底之蛙、螢火之光”?終將被時代所遺棄,何談爲人師表教書育人呢?

孔子強調:學習要“學而能化”,“學而能通”,“不當書呆子,不學死知識”,要化知識爲智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博學、篤行、慎思、明辨” ,是孔子教育學生的有效學習方法。時至今日,難道不是至理名言、勵志名句嗎?對一個善於學習的心靈而言,人人是可學的老師,處處是可學的良機。

學習,不只是手和眼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心的功夫。無論學習什麼,不僅要學其形,更要得其精神和靈魂,要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使其“隔行不隔理”。 學無止境,人生的各個不同階段,都在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使身心不斷臻於新的境界。當今時代,我們必須終身重視學習,才能具備廣博的知識底蘊,進而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打下良好基礎。“三人行必有吾師”,是孔子對其弟子的諄諄教誨,也是鞭策我們勤奮好學的座右銘。

誨人不倦,指的是對學生。難點便是“不倦”二字。不倦的動力來自對學生無私的關愛與對教育執着的信念。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個體,只有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也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果一個學生的學習跟不上了,那是因爲他所掌握的知識體系出現了脫節,尤其是在數學學習方面,更是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天長日久,孩子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猶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那麼想融化這個大雪球非一朝一夕之功力,更要誨人不倦,耐心施教,既要幫孩子拾起以前丟下的芝麻,又要指導他們揀起現在的西瓜。西瓜與芝麻要兼得,必須在西瓜與芝麻之間搭建知識與情感的橋樑。

有了孔子,中國纔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關係。他教無定所學無常師,山巔、水涯、居所、路途等,都是他傳道授業的良好所在。孔子的“有教無類”,使文化的傳承重心得以由官府轉移到民間。孔子是我國第一個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差異,給予不同的指導與幫助。教學上,孔子提倡“教學相長”,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啓發。

學而不厭,樂以忘憂,孔子集爲大成;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孔子培育七十二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孔子對其弟子的諄諄教誨,也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教書育人,終身學習的精彩解讀。爲人師表,教書育人,我們要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作爲自己人生的信條。

《論語之美》語言樸實,含蓄雋永,簡潔凝練。它不僅是儒家思想的開山之作,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與思想來源。孔子學說,在一步步引導着我們走向成功,收穫智慧,創造詩意,把心靈脩煉成一輪明月,從而光照乾坤。

讀《論語》有感6

《論語》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名著,同時也是世界的一部偉大的著作。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知天下。”別說半部,就區區幾句都能告訴我們做人和學習的哲理。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理論,他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論語》,是孔子的徒弟們把他曾說過的每一句有道理、有哲理的話綜合到一起,編成了這部著作。書中所說的不僅僅是做人和學習的道理 ,還有學習的好處與學習的方法。

我讀了這部著作後,深有感觸。這部著作讓我明白了很多,讓我知道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我沒有全神貫注,老是走神;考試時沒有拼盡全力;做作業時,沒有認真思考等。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些壞習慣改正,做一個做事一絲不苟,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不只是中國人,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這部著作,許多外國人讀完這部著作,都誇我們中國人偉大,我聽了十分自豪。還有一些外國人就是因爲《論語》而喜歡上我們國家的,還想深入瞭解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呢!

所以說,孔子是一個創下無數輝煌歷史的學家,是一位偉大的學家,更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學家。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教會了我怎樣學習,同時,也激發了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讓我一天一天的進步和成長。我相信我會成爲一個虛心而奮發向上的人。

這就是我讀了《論語》之後的感受,讓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和學習的道理,更讓我認識了這位創下無數輝煌、榮耀的歷史偉人。

讀《論語》有感7

有句俗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也曾經看過一個有關大學生找工作問題的專題節目,上面也提到了《論語》,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爲什麼人們對《論語》都這麼重視呢?以前上課也學過一些《論語》裏斷斷續續的句子,生活中也常常聽人們說起《論語》及孔子,我也一直想看看到底它有什麼魅力讓人們如此稱讚!於是,這次,我認真地看了一遍《論語》。

由於論語是用文言文寫的,因此,有一些我還是看不懂的,這裏僅對我看得懂的一部分內容闡發我的觀點。我覺得論語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可以說給我幫助最大,以前學習時,總是抱怨自己的記憶力實在是很差,每次記了又忘,忘了又重新記,這樣反反覆覆真的是很煩人!心裏有這種壓力,總感覺學的東西反正都是會忘的,還學什麼呢?每次這樣渾渾噩噩的學習,學習就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論語裏這句話還是給了我一點信心,至少我每次重複一次,那麼我每次都會加深一點理解,這樣日積月累,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那麼我所做的就不是無用功!但是這句話也帶給我一些困惑,如果我不停地重複已學的東西,然而我每天會學到一些新的東西,也就是說我每天要複習的東西也就越多,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將不堪重負,到時候該怎麼辦呢?我也想每天都複習,然後能夠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感悟,但這樣下來似乎已經變成不可能了!困惑啊!溫故和學習新的知識,怎樣才能平衡呢?

論語中比較著名的論斷就是仁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比較欣賞的處事方法,這其實就是講了一種換位思考的方法,只有多爲別人考慮,換位思考,才能更清楚事情該怎麼做。仁者愛人,這大概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了吧,我覺得這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太可能實現,因爲大家都知道,現在好人都不敢做,好心停車將被撞的老人送到醫院,結果居然被老人的兒女誣陷成肇事者,這樣好人反被誣陷成壞人的情況數不勝數啊,孔子所主張的仁義在現實社會中可能還是不太可能普及的。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個仁義的人,不管現實世界是怎樣的,好人總會有好報的,只是做好事的時候要看清楚情況,即使被人誣陷了也要有能力爲自己辯護。我們不可以因噎廢食,只有人人都有一顆仁愛之心,世界纔會有希望。

論語中還有一種關於艱苦學習的語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種崇高的學習精神實在讓我感到欽佩,孔子能這樣艱苦學習,想必他學的一定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仍然清晰地記得,自己也曾經爲一道數學題整整思考了兩三個小時卻並不感到疲憊,但是如果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就算是讓我看一秒鐘我也感到累,所以想到現在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我就忍不住想說:拿點兒我感興趣的事情來讓我學吧!每次看到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都讓我感到萬分痛苦,就像體育一樣,我寧願打兩節課的羽毛球也不想跑十分鐘的步,這大概就是興趣的原因吧!

雖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能有一點誇張,但其中的一些治學及做人的道理卻對我們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可能不是個政治家,論語中執政的道理可能對我們沒有吸引力,但是我們都是人,那些最基本的最簡單的治學和做人的道理還是可以借鑑的。薄薄的一本論語,卻道盡瞭如何做人與如何學習的道理,用最簡單的言語概括了世間最複雜的事情。也許孔子的道德理想想要全部貫徹實施還要再等很多年,或許他的理想在現實世界中可能不太現實,但是對於個人的修養卻有很大的幫助,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每個人都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和修養,這個世界纔會有希望!

讀《論語》有感8

翻開《論語》,古人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裏埋藏,把我的心靈淨化。

常言道:百行孝爲先。孝順確是中華傳統美德最爲偉大的一種。的確,從古至今,從聞雷泣墓到哭竹生筍,再從臥冰求鯉到扼虎救父,這一個個孝義的故事無不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孝順。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謂的孝,是說能養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至於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是的,孝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爲大孝。對呀,如果只是養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豬狗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用孝德去對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許多老人病死街頭,無人理睬;被棄於養老院中,孤獨終老;被迫以撿垃圾爲生;被兒女當做是“自動提款機”的事情時有發生,這難道就是孝義嗎?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孝義哪裏去了呢?這確實令人心寒。且不說養活父母而不理睬的,就嫌棄老人的人就不計其數,可怕呀,他們的道德倫理觀呢?從小老師所教育的孝義呢,難道他們的腦海和心靈裏就從來沒有存在過“孝義”二字嗎?此之爲大不孝。而僅僅是把父母丟棄給養老院和保姆的人也不少,雖說他們也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但卻可以用“工作太忙”之類的藉口去敷衍搪塞嗎?他們怎麼不想想,從小是誰含辛茹苦帶大他們?是誰爲他們撐開了保護傘,肩頂狂風暴雨呢?是誰真心爲他們無私奉獻,卻從不求回報呢?是父母!從小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導,一口飯一口飯地餵養,而在他們老了以後,他們也不認識字了,難道我們就不應該一個字一個字教會他們,一口飯一口飯喂父母嗎?朋友啊,孝義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社會上的倫理道德問題了,而是一種從心底裏真正孝順的表現,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從心底裏就明白的該負的責任。而且,孝義要真實,不要虛情假意,不要有目的,要真心地對待父母,要和顏悅色,恭恭敬敬。孝義不是隨口說說,而是要落到實處,真正的孝義是不用嘴說的,卻人人皆知。

《論語》從孝、仁、義、徳等多個方面對我的身心進行了完整的洗禮,使我的身心彷彿就沉浸在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海洋裏。《論語》---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閃耀金色光芒文化的里程碑,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光輝而傳神的歷史性的一筆!

讀《論語》有感9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雲裏霧裏,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幹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裏,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裏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麼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着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爲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於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爲公;有些人無爲頹廢,胸無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於推卸任務,也許源於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係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僞,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牀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着書櫃里長年作爲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裏說的,爲人之道,貴在真誠。

讀《論語》有感10

在不少報章雜誌裏,我總會看到有人提起《論語》,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本熟悉的書。

記得讀四年級時,在爸爸媽媽的輔導下,我就背熟了《論語》。由於是第一次背一本書,花的時間比較長,很多字我是第一次纔開始“碰面”,所以我當時只是用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對待它。

近兩年來,我多次反覆看《論語》,慢慢體會了其中的道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三千弟子共誦《論語》的盛大場面,給我一種“春雷”猛炸驚醒之感覺。它使我頓悟,它使我興奮,它使我驕傲。至今它仍在我耳邊迴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那真是一部千古絕唱。它不但唱響了我國古代文明,而且唱響了世界古代文明。它向所有華夏兒女乃至全世界人民宣示:這是一部中國蒙學的經典之作。

古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人類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世界上人們讀得最多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人生目標的讀書人,都曾將此書奉爲經典。就連外國人也曾讚揚孔子和《論語》。如,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感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現代日本企業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也曾說過:“要把現代企業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可見,《論語》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在生活中,《論語》這本書無時無刻地提醒我。例如,我在和別人交朋友時,它就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它提醒我要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或者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不要和虛僞、阿諛奉承、喜歡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還有,我學習中不深入思考的時候,它會告誡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這本書如同我生活的老師,時刻提醒和糾正我的錯誤行爲,它就像我的人生座標,時刻指引我前進。

朋友們,《論語》是祖先留給我們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珍惜它。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親密夥伴,我們要學習它,運用它。

讓《論語》這部千古絕唱繼續在中華大地上唱響吧!

讀《論語》有感11

大家應該聽說過論語吧!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爲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裏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後,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

而且就是因爲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爲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麼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着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裏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裏好像有一羣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讀《論語》—學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