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師工作手冊》有感大綱

讀《教師工作手冊》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產假回園工作,有幸拜讀了《教師工作手冊》,在第五部分的師說心語裏第21條“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呵護他們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看到這句頗有感慨。我在菠蘿班任課,臨近期末的評選“好孩子,進步獎”活動我們是這樣進行的,把每個孩子的學號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各個孩子進行投票,老師記錄每個孩子的得票,按照得票數評選。我們認爲這樣做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在活動中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有的孩子得票很多,問及爲什麼你選他(她)?回答是,“老師一直請他(她)拿東西,發書……”短短的一句話,卻觸動了我們的心。我們雖然一直試着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掌控權都在老師的手裏,而我們總是請能力強、善表達、聰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請調皮的、默默無語的孩子做。而孩子都有一種天然的“向師性”,老師平時的言行、舉止處處影響着孩子。現在想起來,真切地體會到不應該拒絕很多孩子想表現自己的請求。特別是對那些不善言談,看起來似乎是不夠大膽的孩子,我們應該讓他們從心裏感到老師是信任他們的,認爲他們是有能力的,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平等地給他們充分表現的機會。

讀《教師工作手冊》有感

在瞭解每個孩子的基礎上,找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並且不遺餘力地“挖掘”孩子的潛能。經歷了這件事,我們是這樣做的,柔強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差,但是他進餐又快又好。平時我們很少會請他做事。午餐後肯定會請能力強的君君來發圖書,但是從現在起我們會請君君和強強一起做這件事。讓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不成爲一句空話。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所以,重視每一個孩子,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是老師塑造健康幼兒人格的前提。

用愛拉近老師與孩子的距離——讀《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讀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書,作者對於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獨到的見解“教育的目的應在於:藉助知識、智慧和愛,使個體獲得精神解放,並以此喚醒和釋放學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學生的心靈層次。因爲唯有當教育成爲精神自由的主人,背離技術至上的奴隸時,其才能正真地擺脫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爲教師的我們,特別是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說,用我們的愛來教育孩子,能夠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一、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從學生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長的愛與關心,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平時沒有感受到這一份就在身邊的愛,班主任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通過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愛,這一點尤爲重要。

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父母的讚美,在讚美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因爲有愛,有時會受到父母的責備,但是責備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了分辨對錯;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這表揚讓學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因爲有愛,有時老師會批評學生的錯誤,這批評讓學生學會了知錯就改;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而讓學生感受到助人之後的快樂……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二、愛我們身邊的人

注重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培養教育學生具有有責任感、文明禮貌、寬容和尊重他人,我們要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班級。

在冬季三項比賽前的準備階段中,解萌二年級了還不會跳繩,班級裏的其他小朋友沒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在邊上幫助她練習跳繩,把自己在學跳繩時的經驗和她分享。當解萌學會了跳繩後,其他的同學大聲地告訴我“陶老師,解萌會跳繩啦,她能連起來跳二十多個了!”看到一羣孩子在那裏爲她感到高興,讓我也十分地感動。解萌在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體會到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這樣的過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會有收穫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幫助解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間的互助和分享是多麼地快樂,發自內心的關心幫助身邊的人。把我們的下一代真正培養成有開放頭腦、寬闊的視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態、高遠的志向,能適應現代社會挑戰的新一代。

孩子的行爲,請理解------讀《在反思中成長》一書有感

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 實驗幼兒園 竇媛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孩子們純真,無數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嚮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純聖潔,比天堂更無憂無慮、繽紛多彩,充滿神話色彩和童趣,充滿着快樂和朝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做過一首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可見,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值得我們去解讀。作爲一位幼兒園老師,我有的時候也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疑問。

爲什麼有的孩子會一直尿褲子?

爲什麼有的孩子不願意安靜地入睡?

爲什麼有的孩子會把別人的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

這些行爲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們內心的需求,通過這些看似有點不太正常的表達需求的方式,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到許多關於幼兒的信息。

面對犯錯的孩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孩子都可能犯錯,原因有所不同,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責罵幼兒,而是應該用親切的態度詢問幼兒具體原因,瞭解孩子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

面對敏感的孩子

有的時候,我們在放學的時候與家長聊起寶寶在園的一些日常表現,就在這不經意之間,給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變化。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疏忽,都會帶來很深刻的影響。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兒與成人之間的認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們認爲的小事,而成人認爲的小事在孩子們心中卻是大事,因此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兒,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面對行爲反常的孩子

面對行爲反常的孩子,我們年輕教師往往處理起來不那麼容易。《在反思中成長》這本書中,都呈現出了許多這樣的現實案例。通過集中的歸納,我總結了一些方法:1.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反常行爲,以及行爲背後的原因;2.向幼兒表明自己心目當中對其更多的關愛,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於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幫助孩子解答各種問題;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當然具體事例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犯錯、敏感、反常的孩子並不是讓人頭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們老師要多一份寬容、包容,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帶來的許多種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長》讓我懂得了成長的目的、成長的方法、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孩子就像是一隻等待生長的小種子,需要我們耐心的照料、呵護,它纔會發芽、開花、結果。重要的是不能帶給小種子一絲傷害。所以,我們幼兒園老師要理解孩子、觀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

《讀懂幼兒的思維》讀後感

“嬰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掌握環境和征服世界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和驅力。”本書譯者開篇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良多。是啊,既然幼兒本身就是學習者,所以如何來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就成了我們老師們的一個首要任務。如何做好這一點,就要靠我們的細心與用心。

一、 細心去發現。

在很多遊戲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遊戲,一直是幼兒們的最愛,在自主遊戲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樂,從中獲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識經驗。正如本書第5頁中“8 歲卡門和7歲約翰之間的對話”,其實事情的越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倆幫玩具娃娃洗澡與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筆者卻捕捉到了這一細節,在關注他們的對話中,發現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有目的、合作的玩,他們在其中不僅交流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還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困難,其中有假設、有實踐、有結論。而這種發現,就能很好地幫助老師建立對孩子自身經驗的認識,不斷創設有利的環境,從而幫助孩子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可見,孩子們的學習遠處不在,關鍵在於老師要具有一雙慧眼,不斷髮現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從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 用心去引領。

老師在發現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與興趣點後,如何來進行引領,則又是一項關鍵。在這其中,老師首先要進行分析選擇,選取其中有價值的點,來進行進一步的生成活動。因爲孩子畢競是孩子,認知能力差,是非觀念不清晰,盲目地隨着幼兒走,就失去了老師的引領作用,也會讓孩子們走入誤區。如本書第4頁中“6歲艾沙卡的故事”,老師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車的發現後,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價值,從而設置了一些場景,來引導艾沙卡進一步的實驗。雖然學習並不是在學校開始、在學校結束的,但和媽媽洗車的經驗開啓了艾沙卡的思維之窗,而老師的引領與幫助,通過在學校和同伴們一起進行的活動,艾沙卡的經驗進一步獲得了擴展,這其中,老師的引領作用就是其中的關鍵。

細心去發現孩子們的生活與遊戲,用心去引領其中有價值的點,那麼我們老師就能真正讀懂孩子們的思維,與他們靠得更近,真正做好我們“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引領者與合作者”。

經典伴我行:認字、識字就等於早期閱讀嗎

《認字、識字就等於早期閱讀嗎》這本書你們看過嗎?是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黃娟娟主編的一本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是對於2-6歲嬰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案有新探。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早期閱讀的真正含義及閱讀的重要性。首先,本書對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教育概念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提出了2-6歲嬰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案的概念;在對這些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理論探討後,闡述了國內外在這些方面的研究動向;早期閱讀的內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擴展,分爲靜態性早期閱讀和動態性早期閱讀兩方面;進而豐富了早期閱讀教育和2-6歲嬰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方案。

其次,本書闡述了研究、實施早期閱讀教育方案的具體過程。在大量調查研究及與國際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現早期閱讀與早期閱讀教育方面存在的優勢和問題,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專題研究,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總結、提煉,同時呈現了大量的早期閱讀教育活動設計和區域性早期閱讀活動設計;家庭早期閱讀教育指導方案,開展幼針對性的家庭早期閱讀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有效開展家庭嬰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促進嬰幼兒早期閱讀行爲的改善。再次,在具體研究、實施過程中,爲適應後現代教育發展需要,幫助教師走向內省型、反思型的專業化成長道路。

最後,從幼兒、家長兩方面充分地反映了研究的成效,家長閱讀觀念,行爲得到了改善,家庭閱讀環境也得到了改變;幼兒閱讀行爲得到了改善,語言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本書在內容安排上,以研究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研究的思路爲線索,層層展開,以體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脈絡。

看到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書中講到的都是我要學習和課題研究的內容。特別是有一些案例分析,有關閱讀教育行爲的觀察與反思,值得我們教師怎樣去觀察反思,怎樣指導孩子去閱讀等方式方法。還有家庭早期閱讀教育指導活動案例,家庭活動中的親子共讀,做到家園一致,共同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我認爲,這本書是一本既適合學前教育課題研究人員又適合學前教育教師閱讀的圖書。它所闡明的理論觀點和實踐策略對我們都很有幫助。它既培訓了參與研究的老師,也使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很好的模式很值得我們在自己的教研、科研活動中採用和推廣。但我也認爲有些地方也是值得大家討論的。例如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和提法要因人而宜。對待不同程度孩子的閱讀,應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等。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每個人在讀一本書時,除了汲取它的精髓外,也要有自己的 想法和觀點,這樣纔會有進步。

尋找職業幸福——品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有感

暑假在家期間,一直在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是由朱家雄,張亞軍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幸福”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1.要學會熱愛。2.要學會奉獻3.認清角色是品讀“職業幸福”的前提。其實除了這三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和品讀的。那麼我的幸福又在哪裏呢?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感受着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散步觀察春天,一起撿拾落葉,一起遊戲玩耍,一起放風箏,一起寫生繪畫。記得有一天,我外出聽課,下午回來後,孩子們好象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老師,你到哪裏去了?”“你怎麼這麼久纔回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我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說着:“是啊,我們想你了。”這些可愛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前幾屆已經畢業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孩子們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後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說:“我們會想你的,畢業了還來看你們。”有幾個孩子進了小學後真的來看我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髒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係的。”“老師,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老師,你們真的很辛苦。” 這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當看到家長在班級博客中發表感謝的話和祝福時,我們是幸福的;當收到家長髮來的新年祝福時,我們感動着;當家長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時,我們思索着。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關心、信任、肯定,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和滿意。

三、教學中的成功讓我體驗幸福。

教師最引以爲幸福的我想應該就是教學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孩子受益非淺,而且能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學還能收穫成果,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當看到孩子畫出一幅幅獨特新穎的圖畫,捧回亮閃閃的獎牌時,我們的心裏是激動而又自豪的;當看到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當上了班長、班幹部,評到了三好學生時,我們的心裏是寬慰的。

四、自身的學習和成功是幸福快樂的。

經過自己的鑽研製作完成了一個課件;通過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課、教研課能比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聽到領導和同事對我們的肯定和讚賞……這些都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那份幸福。

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包圍着我,感染着我,現在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尋找自己的幸福吧!

《幼兒遊戲之旅》讀書隨筆

宋媛媛

這本書是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參與的一項研究性遊戲學習所著的作品。全書以藍、紅、綠三色爲基調,因爲色彩最直觀、最形象,這三種色彩的協調,能調出最美的顏色。同時這三種色彩代表三種不同的寓意。藍篇是他們學習整合的歷程,作爲全書的整個基調,是全書的基礎。紅篇是他們三年來總結出的一系列豐富的遊戲活動主題。綠篇則記錄了在幼兒、教師、家長、社區、社會如何實現互動的一個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紅篇。生動鮮活遊戲主題爲我打開了幼兒遊戲的一扇明窗。他們的遊戲從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地觀察——訪問傾聽——研究記錄——交流彙總這一系列嚴謹的探究過程串連,儼然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在書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兒園的整個遊戲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如他們提出愛心郵局的主題,其中就整理出了對人、對物、對人的活動的幾大調查方向,通過個人、親子、集體調查來收集資料,然後再將收集的資料轉化爲遊戲場景、遊戲角色扮演,遊戲情節始終以幼兒的興趣爲出發點,注重幼兒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加強教師、家長、社區、社會在其中的引導作用。這樣孩子的遊戲既寓教寓樂,又始終保持神祕新鮮,讓旁觀者能直接、客觀地發現幼兒遊戲的奇妙之處。而一個教育角度的改變並不是讀幾本有用的書便萬事OK了,應付諸於自身的行爲,這樣才能真正發現幼兒遊戲的奇妙!

在學習陳鶴琴的基本思想中,有一條是"課程應當採用遊戲式、暗示性、小團體式……的教學法。"陳鶴琴認爲兒童以遊戲爲生活,兒童總是喜歡遊戲的,"凡是當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當做遊戲做就是快活的"。通過遊戲可以發展身體,培養高尚道德,使腦筋敏銳,爲休息之靈丹。"幼兒園裏的課程很容易遊戲化的",所以幼稚園的課程應當採用遊戲式的教導法。陳鶴琴還認爲兒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園的課程應採用暗示性的教學法,通過語言、文字、圖畫、動作進行暗示,尤以教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最爲重要。陳鶴琴主張多采用小團體的教學法,他認爲幼兒的年齡不齊,智力不同、興趣不一致,應當區別對待、分組施教,以使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有所長進。他所提倡的多樣化的教學法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具有科學性。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更是對遊戲情有獨鍾,每次一說到要玩遊戲他們就很開心,會問老師:"我們今天要玩什麼遊戲呀?"上課時,每當我拿出小動物,跟他們說:"今天小貓要和你們玩個遊戲,你們想不想跟它一起玩呀?"他們就變得很開心,很認真地和小貓玩遊戲;有時,孩子們還會想出很多不一樣的玩法,他們在遊戲中慢慢掌握了知識,而且對於他們感興趣的知識,他們會不厭其煩地一直玩,每次都會有一些新鮮的東西從他們的小腦袋裏冒出來。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唱《小汽車》這首歌,因爲前面我剛剛給他們講了《汽車軲轆轆》的故事,孩子也剛剛玩了小汽車的遊戲,我就把前面的遊戲延伸到音樂教學中,這時我當司機,開着小汽車帶他們去"兒童樂園"玩,孩子們排好隊乖乖的等"司機"把車開到他們面前,然後一個個有秩序地"上車",徹底改變了以前一涌而上、你推我擠的局面。孩子們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從歌曲中孩子們明白了上車要排隊和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等交規。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經常用這首歌讓孩子們排好隊出去做“開汽車”的遊戲,每次他們一聽到"小汽車,嘀嘀嘀…… "他們就會很快地排好隊唱着這首歌一起出去遊戲,有的時候我請他們自己來當"司機",他們也會自己唱這首歌。

綜上,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好遊戲是天然的傾向"。遊戲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遊戲是兒童成長的基本需要,絕不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小事。遊戲可以健體,可以益智,可以促進兒童整個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我們應象陳鶴琴先生提倡的那樣重視兒童遊戲,鼓勵兒童遊戲,幫助和指導兒童合理遊戲,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