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作文示例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篇一:讀傷仲永有感600字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衆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作文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衆人”.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爲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着名的發明大王,成爲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

一個天才兒童,因他的父親貪圖蠅頭小利,不讓他學習,終日帶着他四處拜訪同鄉,題詩賺錢,以至於他到弱冠之年淪爲庸人,平庸無奇。王安石所撰《傷仲永》就講述了這麼一個十分令人嘆惜的故事。

學完了《傷仲永》一課,我不禁對方仲永感到惋惜,本來天資聰慧,若後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學習,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學大家,甚至有可能與當時的王安石、蘇軾相提並論,卻因父親貪利、短見,“不使學”,而使其成爲泛泛之輩,大浪淘沙,被埋沒在歷史的沙灘上。

方仲永後天沒有學習,從天才變成庸人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從笨蛋變成科學家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三四歲時還不大會說話,有點遲鈍,上學後,還笨手笨腳的,經常想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經常受到嘲笑。接下來愛因斯坦醉心於幾何學,忘了遊戲,忘了同伴,完全沉浸在研究數學定理並自己證明的世界裏。上了大學後,他熱衷於物理學。他畢業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得到一份工作。愛因斯坦除了工作,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物理學問題的思考、研究與證明上。他出門時,口袋裏總會有幾張紙和一支筆,因爲他散步時也在思考,這樣以便於及時地將他想到的一些思路記錄下來。愛因斯坦26歲時,他發現了“相對論”,後來又相繼有了許多研究成果,使他成爲世界物理學史上一個偉大、重要的人物。

正如高爾基所言:“天才出於勤奮。”方仲永雖爲神童,但後天沒有學習,未加以磨練,身上的光環便漸漸暗淡,直至“泯爲衆人”,而那些不是天才、神童的人,如若不學習,那就更糟了。所以,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就人才。

  篇二: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

《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衆,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裏,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

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篇三:讀《傷仲永》有感

近日我閱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讀罷,心情很是不快,但有所悟,不快的是對方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少年平庸無奇的大轉變而惋惜。這件事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最終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勤奮。

方仲永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天資聰慧“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同縣的人都願花錢請他作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就把仲永用作賺錢的工具,來謀取錢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而“不使學”。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仲永的天資開始慢慢的退落。仲永年二十宛若常人“泯然衆人矣”。

可惜啊!爲何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年少“泯然衆人矣”,其因——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這事例是在警示我們知道:如果你想要有所爲,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也是離不開後天的勤奮學習。

郭沫若曾經說:“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的,如果個人不勤奮努力,那麼他天資再好也沒有用,終會變爲常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良好的天資,只要他不懈的學習,照樣會有一番大作爲”。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俄國托爾斯泰,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爲了自己丑陋的相貌而失落過,在低沉了一段時日之後,他並沒有因爲外表的缺憾,自甘落人,他將全部精力轉移到挖掘自己的潛能上,他堅持文學創作,後來他在文學,哲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才,多麼誘人的字眼。要想成爲人才就必須跨過懶惰這個禁忌線。生活告訴我: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勤奮。

  篇四:讀傷仲永有感400字

王安石曾說:“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這段傷仲永中的話充分體現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它像一把鑰匙,既可以開啓人生的動力,也可以打開成功之門。

李白兒時是一個非常淘氣厭棄學的小孩子,經常從私塾中逃出來玩,因此成績並不優秀,可是後來他經過“鐵杵磨成針”這件事後,開始認真學習,非常刻苦。終於從一個光頭小子成爲了一名千古流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和精神被人們千古傳頌。

文中的方仲永堪稱奇才,一個生長在農產家庭的五歲男孩,從未受過教育就會寫詩,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可是爲什麼仲永在十二三歲時的`才能就大不如從前,甚至到了二十歲時就完全和普通人一樣絲毫沒有差別呢?因爲他的父親發現從他身上可以取利,於是不讓仲永學習。愛迪生曾說:“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即使你再聰明,沒有充分的後天教育也是一個無用之人。所以,方仲永就這樣“泯然衆人矣”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培養,那麼唐宋八大家有沒有可能變成唐宋九大家呢?

誇美紐斯說:“正如田地愈肥沃,蒺藜便愈茂盛一樣,一個聰明絕頂的內心,如果不去佈下智慧與德行的種子,它便會充滿着幻異的觀念”。

  篇五:讀傷仲永有感400字

我站在窗前,百般無聊,隨手拿起一本書,看到了一篇文章《傷仲永》。原來講的是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因沒有受得良好的後天的教育和學習,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離不開後天的學習。

俗話說“勤能補拙”.即使你的腦子不聰明,但如果你肯用功讀書,認認真真地學習,你也會取得好的成績。正如我的一個姐姐,她並不聰明,她的老師也這樣認爲,但她從不放棄。她一直比別人多用兩倍的時間去學習,憑着自己的努力,她最終取得了好的成績。

同小仲永一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天資聰穎,但不用功學習,最終也難成大器。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爲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爲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爲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篇六:讀傷仲永有感400字

剛剛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天資過人的天才兒童方仲永,因爲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成爲平庸之人的故事。

上課前,老師就告訴我們,這篇文章是每屆中科大少年班開學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我有些不明白,爲什麼其他的不學,偏學這篇呢?學完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過來。

老師說文中的仲永雖天資過人,父親卻拉着他四處拜訪別人,不讓他學習,是因爲沒有受於人,沒有接受後天教育,是他的爸爸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使他“泯然衆人”.我卻還有一點補充,我認爲仲永本身也存在很大問題。他既然能鬧着要筆墨,爲什麼不能哭着要學習呢?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對此負責,不能因爲有天資而不學習,後天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如仲永,我不會題詩,不是天才,但我知道,像仲永那樣的天才,不學習就會變得平凡,我本來就普通,不學習不就更普通了嗎?我想自己更應該努力學習,刻苦勤奮。愛因斯坦說過:“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所以,有天賦還不如刻苦努力地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