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歪文集》有感大綱

讀《歪文集》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歪文集》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歪文集》有感

讀《歪文集》有感1

只有親歷過人生苦難的人,才能跳出苦難看人生;只有用理性指導自己人生而又不憚躬耕實踐的人,才能講出人生的理性。這段話我也是作爲警句勉勵自己,人生總有失望迷茫時,意志消沉時,這個時候不妨多留意身邊,可能都會讓您覺得非常美好,特別的感動,當然,如果讀一本勵志的好書,更能幫助你走出困境,教會你積極的生活態度。

現在生活緊湊,壓力又大,人們常常在精神極度緊繃後感覺空虛無聊,電視網絡只能讓你疲乏的身軀更加疲乏。你也許有這樣的感覺,坐在電視機旁盯着熒屏,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這個時候,不妨感受閱讀的快樂,至少不要讓無聊成爲你生命的底線。我想,久而久之,倘若你真正做到在學習了,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不僅無聊不會來找你,而且會收穫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生活的意義。

凡有所建樹者,那個不是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將書本知識、實踐知識、前人經驗等等通過總結、感悟、思索、創造,轉化爲智慧、能力,從而以較高的綜合素養、較強的綜合能力,成就了多彩的人生。在他人生從低谷走出之後,他仍然沒忘記學習。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他生命的韌性,以及他生命的質量。

縱觀芸芸衆生,凡有所建樹者,那個不是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將書本知識、實踐知識、前人經驗等等通過總結、感悟、思索、創造,轉化爲智慧、能力,從而以較高的綜合素養、較強的綜合能力,成就了多彩的人生。

我想,無論是鷹還是麻雀,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擁有珍貴的生命,都想自己的生命有效、有質量,而學習則是它們實現這一理想的共同途徑。所以,即便是麻雀註定這一輩子飛的高度有限,只要它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它也是幸福的。王蒙說有價值的思想是美麗的,學習着是美麗的,思想着是美麗的,認識着的實踐是美麗的。我覺得他說的很好,人一生中的確會遇到很多苦難和困惑,而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更應該去通過學習來排解心中的疑惑和痛苦。這裏的學習不僅僅是侷限在課堂上的學習知識,還有學習生活。想想很多時候,我總覺得學習很痛苦,其實那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在以後的生活中,我真的需要更好的去學習。無論身處什麼逆境,學習都可以改變一切,因爲通過學習,可以啓迪智慧,尋找答案,通向精神家園。我也渴求着通向快樂的精神家園。另外,我覺得,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通過每一次經歷,通過與人交往,學習如何爲人處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的人會把自己的事業視爲一生的事業,例如教師,在很多人看來,也許是個平淡而又辛苦的職業。但真正喜歡並融入其中的人會樂意爲它付出,一樣,他們能從中體驗到屬於他們的快樂。

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快樂的人生。

讀《歪文集》有感2

現在《論語》特別流行,于丹因爲講《論語》成爲“超女”,李零出了本關於《論語》的書而引起爭論,有一個保安也走進北大講了一回《論語》。爲什麼是《論語》?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中國曆代學術著作這麼多,爲什麼不是《老子》、《莊子》或者其它子?于丹也講過《莊子》,可明顯不如《論語》受歡迎。可能大家會提出千萬個理由,但在我看來,只有一個理由:因爲《論語》短小且淺顯。在人心浮躁的年代,希望沾點文化氣息以裝飾自己者,都挺急功近利的,《論語》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一杯咖啡,雖然是速食,但畢竟是洋快餐啊。想當初俺遇到挫折時,發憤讀的也是《論語》,就因爲它容易。當初讀時,最高目標是想弄明白它的意思,再背上幾句,能在人前顯擺一下,沒有深入思考。現在《論語》那麼流行,勾起了我重讀的慾望。希望每讀一小節,都加入點自己的一點聯想和思考。不過,以我的水平,這思考絕不會是正解,只能是歪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節據整部《論語》之首,最爲人耳熟能詳。這句話好像是表達了三方面的意思。今天我以歪讀的視角看,覺得這一節有些怪怪的: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三者風馬牛不相及,怎麼會被孔子東拉西扯地粘在一起呢?

早已有人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進行了自圓其說的解讀:這裏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爲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爲採用。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裏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

我認爲,這樣解讀十分牽強。我認爲這裏表達的就一層意思,就是告訴學生如何面對和克服學習的枯燥。這裏的“學”還是指學習詩書禮樂,“習”不是實踐,也不是“採用”,就是指“溫習”。首先,他打了個比方,希望學生能把溫習當成樂趣:你們看啊,學了經常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溫習舊知識,就像與遠方回來的朋友重新見面一樣,不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嗎?然後,他舉了個例子:有些人,雖然不知道溫習的樂趣,但仍能克服枯燥堅持溫習,而且不厭煩,這樣的人,不就是君子嗎?意思是,要麼把溫習當成樂趣,如果感到枯燥,也要以君子爲榜樣,堅韌不拔地咬牙堅持下去。

孔子這麼說,表明學習從本質上是艱苦的,要麼克服困難,要麼“苦中作樂”。這一點普天下的讀書人都可以體會得到,學習哪能都像有朋自遠方來一樣快樂呢?還不是常常痛並快樂着?